平移、翻滾、跨欄、攀爬、跳躍……長安第一幼兒園開展的戶外鍛鍊玩出了新花樣。如今,孩子們在抓握、平移、垂直、平衡等技能上取得明顯進步,除了上肢力量得到有效提升,也充分享受到運動帶來的快樂。
伴隨著歡快的音樂,長安第一幼兒園戶外體能大循環(混齡)遊戲開始了,只見中、大班的孩子們在老師們的指引下,依次進行「快樂鞍馬(跳馬)」「勇敢小兵(跳油桶)」「雷區探險(繞過輪胎障礙)」「體操小健將(單槓)」等項目,遊戲多又富有挑戰性,但孩子們都能快樂地完成,一輪過後又重複一輪,雖然額頭沾滿了汗珠,但他們個個臉上依然露出驕傲又滿足的笑容。
「孩子們都十分愛玩,每次至少要玩三輪。」談及學校的戶外遊戲課程,長安第一幼兒園體育教育教研組長康朱惠向記者介紹道。
據介紹,長安第一幼兒園現有10名男教師,其中體育專業有3人,均有紮實的理論基礎、專業知識與技能。自2017年開始,該園就在每周一、周五上午堅持開展戶外體能大循環(混齡)遊戲,通過融入大量具有挑戰性的戶外體育遊戲,讓孩子們充分享受戶外的鍛鍊以及遊戲帶來的快樂。此外,每周二至周四也會開展不同的遊戲活動,周二開展班級特色活動,周三開展戶外自主區域遊戲活動,周四開展班級區域遊戲,活動豐富多彩,有趣又好玩。
長安第一幼兒園老師們還別出心裁地自製了單、雙槓,並將器材組合起來,開發了難度遞增、玩法多樣的單、雙槓體能鍛鍊課程,將其融入到戶外體能大循環(混齡)遊戲中,讓孩子們盡情享受戶外鍛鍊。
記者看到,眨眼的功夫,該園的中、大班小朋友就可以從這一頭的單槓組,輕鬆轉場到另一組單槓進行鍛鍊,移、翻滾、攀爬,來來回回,一點也不膽怯,那利索程度著實令人驚訝。
「自製體育運動器材主要是考慮到現在的家長工作很忙,加上疫情影響的關係,難以保障小朋友每天兩小時的戶外鍛鍊時間。」康朱惠表示,為了鍛鍊小朋友們的上肢力量以及手腳動作協調性,從2020年9月起,幼兒園發動全園男教師,成立體育教育教研組,通過查閱資料、模仿借鑑、反覆實踐,同時在保證安全性和趣味性的前提下,自製了單槓和單、雙槓組合共計10組體育運動器材。
據了解,在日常教學中,長安第一幼兒園體育教育教研組堅持每周一次全園大教研,用自身的專業知識與技能,科學地指導班級教師合理有效地開展戶外體能、遊戲等活動。自製的單、雙槓由鐵質水管制成,根據大中小班年齡特點、身體特點設定尺寸、大小,單槓共有30、60、80、90、100、120釐米等不同高度,單、雙槓組合由矮單槓、中矮單槓、高單槓組合而成,不同單槓功能也不一樣,其中,矮的單槓用於練習平衡,中矮單槓用於練習協調,高單槓則用來練習臂力。
「孩子們都十分愛玩這些遊戲,如今孩子們在抓握、平移、控制、平衡等技能上都有了明顯進步,除了上肢力量得到有效提升,也充分享受到運動帶來的快樂。」康朱惠介紹說道。
對此,長安第一幼兒園大二班的陳詩涵也表示,幼兒園的戶外體能大循環(混齡)遊戲非常好玩,而她最愛玩單槓,因為可以翻滾、平移,還可以吊掛著「蕩鞦韆」。大一班的郭胡越則最愛跳馬,「因為跳馬可以讓我們站得很高,感覺是長高變成大人那樣,很好玩。」
據了解,長安第一幼兒園除了開展戶外體能大循環(混齡)遊戲外,還以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為特色,設有民間遊戲、經典故事等廣東習俗以及長安特色文化等課程,使優秀傳統文化浸潤童心。該園還計劃進一步挖掘民間遊戲所特有的教育價值,並將民間遊戲滲透到戶外活動中,探索民間遊戲與幼兒園體育活動的大融合,在傳承中創新與發展,讓孩子們在遊戲中快樂學習,在運動中健康成長。
■ 記者/王愛儀、莫建坤
■ 攝影/王愛儀
■ 編輯/謝志堅
■ 出品/長安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