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時節,雨後的茶山上,太姥山鎮方家山村村民李照鐵冒著沁人寒意,給茶樹除草、施肥、修剪。
李照鐵,今年43歲。27年前,他和方家山村的許多年輕人一樣,因為貧苦,不得不遠走他鄉打工謀生。2011年,李照鐵在內蒙古自治區的一家石材廠打工時,喝了一杯口感香甜的茶。當被告知這是白茶時,李照鐵很吃驚,他想起了自己家鄉連片的茶山。
「我家祖輩留下了30多畝茶園,可是長久沒人打理,幾近荒廢,所以我很想回家把茶園利用起來,同時也想回家照顧父親。」李照鐵說。於是,他辭掉工作返回家鄉,幹起了畲民的老本行——種茶。
李照鐵
從2012年開始,李照鐵從零開始學習打理茶園、制茶賣茶。「最初有人嘲笑我,說我沒讀過書,字都認不得幾個,還學做生意。」李照鐵說,頭幾年製作白茶確實沒有帶來什麼收入,他甚至不得不上山砍竹子,賣了給採茶工人發工資。但是李照鐵沒有氣餒,他深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方家山適合白茶生長的良好生態一定能變成致富「金飯碗」。
很快,在鎮村兩級幫助和周邊大型茶企帶動下,李照鐵種植了十多畝白茶,並成立方家山畲森茗茶葉專業合作社,從此走上了脫貧快車道。
「白茶的銷路不用擔心,每年主動到我這收茶的客人越來越多。」李照鐵說,他多年來積極到外地參展,再加上當地政府幫忙宣介推廣,他的茶廠如今已小有名氣。
從窮小子到致富能手,李照鐵用5年時間證明了自己。2017年,李照鐵斥資100萬元建了新廠房,將茶園擴大到了100多畝,並且吸納包括貧困戶在內的20多個工人就業,帶動村裡人一起過上好日子。
方家山村
小小茶葉不僅幫助李照鐵實現了人生的精彩逆襲,更託起了方家山村的脫貧致富夢。近年來,方家山村在「生態立村,白茶富民」的思路下積極發展白茶產業,通過村企共建等方式,引進福建天湖茶業有限公司、福建白茶山茶葉有限公司,成立「方家山畲寨生態白茶合作聯社」,做大做強白茶產業,打響「方家山」白茶品牌。
茶園中的畲族茶農
目前,全村擁有茶園面積2300多畝,涉茶人口達90%以上,以「扶持村集體經濟發展」項目名義投入福建天湖茶業有限公司,全年可獲得村集體收入13.2萬元。
「如今,整個方家山村分工有序,年紀大的種茶,年紀小的賣茶。」方家山村駐村第一書記鄭延芳說,村民們靠茶走上了致富路。
THE
END
「幸福福鼎」編輯部
來源:閩東日報
文:林強 王婷婷
圖:幸福福鼎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