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少子老齡化」社會的形成機理及對中國的啟示(一)

2020-12-27 騰訊網

作者:華略智庫高級研究經理 馮雷

來源:華略智庫(ID: HUALUETT)

日本自1990年泡沫經濟崩壞以來,經濟發展駛入了慢車道,從「失去的十年」 到「失去的三十年」,一些政經界學者認為「少子老齡化」是影響日本社會經濟發展的最大變量,從根底上撼動著日本長期以來的大國地位。作為一個危機意識很強的民族,日本逐漸形成了應對少子老齡化的舉國體制。中日兩國一衣帶水、文化交融,日本有哪些成功經驗可以借鑑?有哪些彎路可以避免?對我國在制定政策上又有哪些啟發?中日兩國應共同探尋一條解決少子老齡化問題的「東亞之路」。

日本自然資源匱乏、國土面積狹小,但經濟總量長期位列世界前三,人口總數排名世界第十一。作為經濟大國和人口大國,日本已經步入「老齡社會」50餘年,是少子老齡化問題最突出的發達經濟體。

在少子老齡化這一「全球趨勢」的推動下,當下中國的少子老齡化問題也愈發凸顯,亟需探尋一套符合國情、切實有效的解決方案。從今天起,我們陸續推出華略智庫高級研究經理、留日博士馮雷的系列研究。今天刊發第一篇,著眼於「是什麼」,介紹日本老齡化社會的基本情況。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以鄰為鑑,方可未雨綢繆。

日本社會的新常態——少子老齡化和總人口減少

聯合國定義老年人口(65周歲及以上)比例高於7%為「老齡化社會」,高於14%為「老齡社會」,高於21%為「超老齡社會」。日本是最先步入「超老齡社會」的發達國家之一,2019年老齡化率達28.4%,位列世界首位。

日本也是生育率最低的國家之一, 2019年總和生育率(TFR:是指該國家或地區的婦女在育齡期間,每個婦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數,若TFR低於2.08表示靠自然增長無法維持現有的人口水平)為1.36,全年新生兒數量為865,234人,是自1947年以來最低水平。

日本新生兒數量和總和生育率的長期變動(1872-2019) 資料來源:日本厚生勞動省統計數據「少子化」和「老齡化」是兩件事情。

少子化是指某一國家或地區新生兒人口佔總人口比例持續下降,統計學上表現為生育率下降連帶新生兒人口佔比下降。生育率下降的原因是多樣的,如不婚、晚婚、丁克家庭的增加等個體因素導致生育機會的下降,也有如戰爭、饑荒、流行病、自然災害、人口遷移等大環境因素導致新生兒人口絕對數量的減少。

老齡化是指老年人口(65歲以上)由於絕對或相對數量的增加,連帶其佔比(老齡化率)的增加。少子化是老齡化的誘因之一,因為新生兒數量減少會相對增加老年人口佔比,從而助推老齡化的進程,因此常常把這一連鎖反應合稱為少子老齡化。

但是,諸如美國、歐洲等局部氣候條件優越的地區(如亞利桑那州的Sunbelt、佛羅裡達、加州、南法、希臘等),因為退休移民的集中增加導致老年人口佔比升高的現象,這與少子老齡化有著本質的不同,則不在本文討論的範圍之內。 日本自1970年步入老齡化社會(老齡化率達7.1%),1994年步入老齡社會(老齡化率達14.6%),2007年步入超老齡社會(老齡化率達21.5%),是世界上老齡化最為嚴重的國家。根據日本總務省統計局發表的數據顯示,2020年5月1日,日本老齡化率為28.7%,較2019年同期增加0.3%,65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3607.9萬人,淨增加30.4萬人,為史上最高。

相反的,日本總人口在這1年間淨減少28.6萬人,其中青少年人口(15歲未滿)減少18.6萬人,生產年齡人口(15歲—64歲)減少40.4萬人。2020年,日本人口的年齡中位數為48.9歲,意味著有將近一半人口年齡為50歲以上,完全成為一個以「大叔」和「大媽」為主的「成熟國家」。

在少子化進程方面,日本已連續13年人口自然變動負增長,並呈現逐年擴大趨勢。日本的平均總和出生率(TFR)從1990年的1.54下降到2019年的1.36。2019年全年新出生人口數為86.5萬人,較上一年減少5.3萬人,連續四年出現減少,是1899年統計以來的最低水平。

隨著少子化和老齡化的並行推進,根據日本國立社會保障·人口問題研究所的推測,預計2065年日本人口將由2015年最近一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億2709萬人減少到8808萬人(按出生中位,死亡中位推測,以下同樣),總人口將減少3901萬人,減少率達30.7%。到2065年,日本老齡化率將達到38.4%,即平均約每2.6個人當中就有一個65歲以上的老年人,老年人口數量將4倍於未成年人口(未滿15歲)數量,每1.3個勞動者需要供養一個老人。

日本各年齡階層人口長期變動和將來人口預測(1950年-2065年) 資料來源:2015年以前的數據來源於日本總務省國勢調查,2019年來自總務省《人口推測》(基於2019年10月1日人口速報統計的確定值),2020年以後的數據依據國立社會保障·人口問題研究所的《日本將來推測人口(2017年1月推算)(假定出生中位(死亡中位))》得出。

少子老齡化如同懸在日本頭上的達摩克裡斯之劍,人口結構的變化可能會從根底撼動日本長期以來的大國地位,對日本社會帶來巨大衝擊。部分有識民間團體如日本創成會議和人口減少問題檢討分科會認為,在2040年日本全國將有約一半的城市和鄉村消失。

日本將在2040年消失的城市

這種系統性危機對整個國家的教育、醫療、財政、治安、地方發展、公共服務、社會福利、創新能力,包括民族自信心等都帶來了極大衝擊,前日本首相安培晉三曾把少子老齡化視為國難。

年少人口的逐年減少和老年人口的逐年增加,導致日本的人口結構呈現出「倒金字塔」形狀,生產年齡人口的撫養負擔越來越重。日本政府不得不通過再三提高商品消費稅來維持老年人的退休金支出。

日本人口金字塔(1965-2065) 資料來源:國立社會保障人口問題研究所

需要注意的是,少子老齡化不再是某一國家或地區的局部現象,而是一個全球性問題。目前65歲以上人口比例超過21%的超老齡國家有7個,到2030年將會達到34個,超老齡國家和地區正在由北半球的發達國家和地區向外圍蔓延(UN WPA Report 2017)。

亞洲國家的老齡化進程明顯快於歐美國家。日本從老齡化國家發展到超老齡化國家用了37年,據推測中國經歷這一過程則只需要33年,老齡過程發展速度超過日本(見下方表格)。當今日本社會面對的情況就是10-20年後中國將要面對的情況。

屆時,中國的老齡人口基數將十倍於日本,對於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的中國,日本的經驗和教訓給我們哪些啟示?我們應該如何積極面對老齡/超老齡社會帶來的挑戰?國家和地方應當如何系統制定適應老齡社會的發展政策?

主要國家老齡化情況比較 資料來源:國立社會保障 人口問題研究所「人口統計資料集2016」

註:[1]. 1950年以前數據來源於UN. The Aging of Population and Its Economic and Social Implications (Population Studies, No.26, 1956) 和Demographic Yearbook. 1950年以後數據來源於UN.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The 2015 Revision(中位推算)。[2]. 日本數據來源於日本總務省統計局《國勢調查報告》和國立社會保障·人口問題研究所《日本將來推測人口(2012年12月推算)(假定出生中位(死亡中位))》的推算值。1950年以前的數值由已知年次的數據推算得知。[3]. 表中年份為各百分比超過時的初始年,國別配列按照到達老年人口比例從7%14%所需時間長短的逆序排列。

相關焦點

  • 日本成年人紙尿褲銷量已經超過嬰兒紙尿褲:少子老齡化的恐慌
    少子老齡化已經成為必然趨勢,當前在日本,成年人紙尿褲銷量已經超過嬰兒紙尿褲。與此同時,有一組數據表明,2017年日本的人口出生率降至189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日本總人口已經出現了斷崖式的萎縮。一邊是持續降低的嬰兒出生率,一邊是具有較高水平的平均壽命。人口問題,成為一個「定時炸彈」。但是人口問題真的能夠使經濟停滯不前嗎?
  • 日本成年人紙尿褲銷量已經超過嬰兒紙尿褲:少子老齡化的恐慌有必要...
    少子老齡化已經成為必然趨勢,當前在日本,成年人紙尿褲銷量已經超過嬰兒紙尿褲。與此同時,有一組數據表明,2017年日本的人口出生率降至189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日本總人口已經出現了斷崖式的萎縮。 一邊是持續降低的嬰兒出生率,一邊是具有較高水平的平均壽命。
  • 專家建議放開三胎,少子老齡化問題能緩解嗎?
    日本前首相安倍把少子化視為國難,俄羅斯總統普京稱俄羅斯的命運和歷史前景取決於人口。由於計劃生育長期推行,少子老齡化問題已成為21世紀中國面臨的最大灰犀牛之一。中國既面臨人口總量即將見頂、遠期將急劇萎縮的總量危機,也面臨人口少子化老齡化日益加劇的結構性危機。2019年中國出生人口降至1465萬,65歲及以上人口佔比達12.6%,人口總量在「十四五」時期將不可避免進入負增長。
  • 面對老齡化,人類應該如何應對?|21讀書
    當人口負增長已成定局,每個人的心中都難免充滿困惑:數量龐大的老齡人口真的只能成為社會的包袱嗎?AI技術到底是會奪走我們的飯碗還是會為我們帶來新的轉機?等待少子老齡化社會的是不是只有經濟衰退這一條路?面對老齡化,人類應該如何應對?
  • 日本老齡化小城富山的見聞
    據日本國立社會保障人口問題研究所的推測數據,2040年該縣人口將減少至84.1萬人,其中老年人約佔38.4%,15歲以下人口僅佔9%,少子老齡化現象嚴重。   縣府富山市1,241平方公裡,人口41.79萬(2018),縣第二大城市高岡市209平方公裡,人口17.31萬(2018)。按照中國城市規劃標準,低於50萬人口即屬於小城市。
  • 梁春曉:人口老齡化下的社會轉型、第三人生和生命關懷
    中國的老齡化是具有「四超」特點即超大規模、超快速度、超早階段、超穩結構的超級老齡化,是城市化、數位化背景下的老齡化,是與城市化、數位化同步共振的老齡化。中國的老齡化又是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老齡化更加強悍的「超級老齡化」,即超大規模、超快速度、超早階段和超穩結構的人口老齡化,同時也是與城市化、信息化「同步共振」的人口老齡化,直到本世紀末,我國都會處於很高的老齡化水平。 在超級老齡化推動下,我們正在面臨一場根本性的社會轉型。
  • 日本老齡化到了最嚴重程度
    據共同社24日援引政府消息人士的話報導,預計日本2020年新生兒人數將為大約84.5萬人,低於2019年的大約86.5萬人,連續第五年創新低。 消息人士認為,由於新冠疫情,民眾對經濟前景的憂慮可能對新生兒出生率產生負面影響,這一數據明年可能低於80萬。
  • 超老齡化社會的社區規劃研究——對日本千葉縣柏市豐四季臺社區試點實踐的分析(一)
    ——日本千葉縣柏市豐四季臺社區試點實踐 引言中國正面臨著迅速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問題。千葉縣柏市豐四季臺社區是其中備受矚目的社區試點實踐案例,本文深入分析其規劃和設施建設,希望能為未來中國老齡化社區的規劃工作提供借鑑。本期微信為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內容是:研究超老齡化社會社區規劃的必要性;選擇日本作為研究對象的原因。2011年,筆者對日本社區發展的重要試點地區之一——千葉縣柏市進行了考察。
  • 「無子老齡化時代」的日本什麼樣
    同樣在今年夏天,一本名為《未來年表》的新書一躍成為了日本最暢銷書籍,該書的作者是人口政策專家、記者河合雅司。書裡詳細描述了2017年至2065年,即未來的近50年時間裡,日本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極具震撼的日本的未來會是什麼樣的——貧窮且孤獨的老婦人大國聯合國將「65歲以上老年人的比例超過7%的社會」定義為「老齡化社會」,將「比例超過14%的社會」定義為「老齡社會」。從老齡化社會過渡到老齡社會,法國用了126年,瑞典用了85年,英國用了46年,德國用了40年。
  • 日本1970年就進入老齡化社會,為何依舊能「老而不死」?
    01 人口老齡化人口老齡化,一是指老齡人口在總人口佔比上不斷上升的一種社會變化趨勢;二是指整個社會的人口結構中呈現出老年化狀態。02 "老當益壯"的國家所謂人口老齡化,是指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所佔比重不斷增大的過程。按照聯合國的界定,如果一個國家或地區內65歲以上的老年人佔比超過7%,就可以認為該國家或地區進入到老齡化社會。日本是何時達到這一標準線的呢?答案是1970年。
  • 人口老齡化的未來,未必有你想像的那麼悲觀
    今天我們的評審書目——《人口與日本經濟》,來自日本作家吉川洋。  去年,國家統計局的報告指出,中國已經正式步入老齡化社會。當人口負增長已成定局,也許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難免充滿困惑:數量龐大的老齡人口真的只能成為社會的包袱嗎?AI技術到底是會奪走我們的飯碗還是會為我們帶來新的轉機?等待少子老齡化社會的是不是只有經濟衰退這一條路?  鄰國日本的經驗和教訓或許可以作為一種參照。
  • 「睿見」梁春曉:人口老齡化下的社會轉型、第三人生和生命關懷
    中國的老齡化又是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老齡化更加強悍的「超級老齡化」,即超大規模、超快速度、超早階段和超穩結構的人口老齡化,同時也是與城市化、信息化「同步共振」的人口老齡化,直到本世紀末,我國都會處於很高的老齡化水平。在超級老齡化推動下,我們正在面臨一場根本性的社會轉型。人們一談到老齡化往往就是指養老,不是的,老齡化帶來的影響遠遠超出養老的範疇,這是整個社會結構的大轉型。
  • 從「楢山節考」到「社會5.0」,日本百年養老的能學與決不能學
    與中國充滿活力的經濟社會現狀不同,這個國家的人民正在一天天「變老」。2019年,我國60歲以上人口比例已經達到了18.1%,儘管總人口數要大約到2029年才會達到峰值,但我們的勞動年齡人口早在2012年就已經達到頂峰,目前已經連續下降了好幾年。
  • 日本建設循環型社會的經驗與啟示
    循環型社會的原則即Reduce(減量化)、Reuse(再利用)、Recycle(再循環)的「3R」。2000年《推進循環型社會形成基本法》的出臺,標誌著日本把建設循環型社會上升為國家戰略。目前,日本的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和再利用,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日本對建設循環型社會所做的探索對於推動亞太地區消費模式、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的變化,對於全球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日本磁浮中央新幹線對滬杭磁浮的啟示
    實際上,有的國家在高速磁浮列車的技術和項目推進上已經遙遙領先,這就是鄰國日本。 中央新幹線的實施,與日本當前面臨的國內外局勢和挑戰關係密切,如亞洲經濟持續增長日本地位相對下降、少子/老齡化加劇人口減少、首都直下地震和南海大地震的災害影響等。
  • 黃志龍:老齡化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來源:金融界網站國家統計局最近發布的《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在勞動年齡人口數量下降七年之後,2018年中國就業人口總量迎來了歷史性拐點,老齡化成為一種趨勢。隨之而來的,不僅有經濟前景方面的壓力,也蘊含著一系列商業機會。 老齡化將削弱經濟增長動能老齡化對宏觀經濟的影響,表現在經濟增長動能的下降。
  • 中國老齡協會副會長吳玉韶:積極應對老齡化需形成六個共識
    中國老齡協會副會長吳玉韶:積極應對老齡化需形成六個共識 2020-12-08 11: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日本寵物市場數據:老齡化趨勢助推行業增長
    >從日本人口結構來看,日本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 反觀我國的人口狀況,老齡化發展趨勢同樣值得關注。從世界範圍看,中國屬於較晚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的國家,但從2000年步入老齡化社會以後,老齡化發展速度在加快。 國家統計局有分析文章稱,人口再生產類型的轉變導致了人口年齡結構的老化。
  • 「無子老齡化時代」的日本什麼樣 - 經濟觀察網 - 專業財經新聞網站
    因為「少子高齡化」的進一步加劇,不少農戶無法像以前一樣全家出動,防災於未然。而這一切都成為了暴雨奪命慘案的背景原因。同樣在今年夏天,一本名為《未來年表》的新書一躍成為了日本最暢銷書籍,該書的作者是人口政策專家、記者河合雅司。
  •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躋身國家戰略,有何深意?
    這一國家戰略與國家發展、個人生活有怎樣的關係?「積極應對」與以往有何不同?如何滿足人們進入老年期的多樣化需求?在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近日舉行的座談會上,專家就此作出解讀。人口老齡化不只是「老年人的事」「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數量已經超過0至15歲人口數量,實際上進入了『少子老齡化』時代。」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李軍說,在我國,將人口老齡化問題局限於老年人事業甚至老年人問題領域的現象還比較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