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十三五」:我的收穫與轉變」科技創新引領中國加速奔跑

2020-12-14 國際在線

央視網消息:科技創新從未像今天這樣深刻地影響著中國社會。

「嫦娥」「玉兔」奔赴廣寒,「天問一號」造訪火星,京張高鐵風馳電掣,港珠澳大橋四通八達,「中國天眼」注目宇宙,「蛟龍」「海鬥」深潛入海……伴隨著「敢上九天攬月、敢下五洋捉鱉」的夢想成真,每個人的生活也於細微處發生著悄然改變。

「十三五」期間,我國科技創新的力量噴湧迸發,創新創業的浪潮席捲全國,帶動著社會經濟生活向著未來加速奔跑。

挑戰0.02毫米

作為當今世界頂級技術產品,厚度0.02毫米的軟態不鏽鋼精密箔材的「手撕鋼」,堪稱鋼鐵行業「皇冠上的明珠」,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第五代移動通信(5G)、石油化工等領域。由於工藝控制難度大,曾長期被日本、德國等少數國家壟斷,我國只能長期依賴進口。每年進口總額超百億元,而且被限制只能進口厚度在0.03毫米以上的材料。

「這個目標太高了,我們經不起折騰啊!」「之前就請德國專家進行過研發,試驗了許多次都不成功。」……2016年2月,剛剛走馬上任的太鋼精帶公司黨總支書記、經理王天翔一提出想做「手撕鋼」,就令公司上下一片譁然,反對聲不絕於耳。

「跟在別人身後奔跑,即使再好,也是老二。要幹就幹最好的。」王天翔的篤定和真誠打動了大家,為了一個共同的願景,他們決定拼一把。之後兩年中,他們攻克175個設備難題、452個工藝難題,歷經710多次失敗,終於突破了鋼質純淨度、產線工藝、控制水平、高等級表面精度、產品性能五大核心工藝技術,最終在2018年實現「手撕鋼」量產。

相比日本、德國等國家生產的窄幅「手撕鋼」,太鋼精帶研發的600毫米寬幅「手撕鋼」是高於行業標準的前沿產品,受到市場熱捧。「以前都是銷售人員背著產品找市場。」太鋼精帶銷售部長曲戰友說,「但是今年主動找上門合作的訂單量成倍增長,有些應用領域是我們都想不到的。」

太鋼精密帶鋼公司員工展示「手撕鋼」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產業鏈受到衝擊,但掌握核心科技的太鋼不鏽鋼精密帶鋼公司卻憑藉「手撕鋼」實現「逆勢飛揚」,不僅穩定住了產能,還在海外市場拓展取得新突破。今年前三個月,產品出口同比增長168%。

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的國家戰略,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三部曲」,再到構建國家技術轉移體系,創新不斷融入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

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成為進入前25名的唯一中等收入國家。隨著中國在創新領域由「追趕」逐漸變為「並跑」甚至「領跑」,中國帶給世界的驚喜會更多。

見證百年鐵路變遷

王帥,人稱「小王」,是京張高鐵張家口客運值班站長。王富強,人稱「大王」,是京張高鐵東花園北站消防綜控室綜控員。因為父子倆同在張家口車務段工作,大家親暱地稱呼他們「大王小王」。

如果算上王帥的爺爺,他們一家人可以說是祖孫三代都是鐵路人。生在張家口、長在鐵路旁,一家人的工作生活與新老京張鐵路線密不可分。

王帥爺爺那個時候還是蒸汽機車時代,從張家口至北京不到200公裡的距離,一個單程就要7個多小時。

王帥父親趕上了內燃機時代,列車到北京的時間從7個多小時縮短至4個小時。

王帥最早在北京客運段石景山站工作,三班倒。如果第二天上班當天晚上就得走,而下班即使在北京坐最早一班列車,到家也得下午14:00點。那時候王帥就想:縮短通勤時間就是最幸福的事兒。現在高鐵只需1個小時左右,「從爺爺那個時候到現在,鐵路發生了質的變化,普客到高鐵,年輕化素質化;綠皮車到高鐵,配套越來越完善。」王帥說。

京張高鐵首趟復興號智能動車組G8811次列車

京張高鐵全長174公裡,是我國智能化水平最高的一條高鐵線。在這條百年鐵路線上,以350公裡時速飛馳的高鐵應用了北鬥導航、5G、刷臉進站等一批「黑科技」。在12公裡長的京張高鐵八達嶺隧道,原本需要78分鐘才能翻越的「人字坡」,「復興號」只需一眨眼的功夫。

中國路、中國車、中國橋、中國港、中國樓……科技的發展讓一個個奇蹟般的工程「夢想照進現實」,也編織起人民邁向美好生活的希望版圖。

設計最美「飛天弧線」

2018年12月8日2時2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開啟了月球探測的新旅程

2018年12月8日凌晨2時,四川西昌。搭載著嫦娥四號探測器的長徵三號乙遙三十火箭點火升空,開啟了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的探測之旅。

兩千多公裡之外的北京,在第一時間收到捷報後,餘夢倫院士懸著的一顆心終於放下——就在發射前一天,前方打來電話和他討論有關火箭發射的技術問題,最終得到順利解決。

餘夢倫所在的班組是航天科技一院一部11室1組,承擔運載火箭從離開地面到進入地月轉移軌道的彈道設計,是中國首個以院士姓名命名的高科技創新班組。

彈道設計通俗地講,就是為運載火箭設計飛行軌跡,包括確定火箭起飛的地點、發射方位、飛行姿態,確定飛行的高度、速度、運載能力等等。這是一段大約25分鐘左右的飛行路程。

「好比在天上修鐵路,唯一不同的是,火箭的路線設計需要更智能。」餘夢倫院士說。

多年來,從將航天員送入太空的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到將「嫦娥」探測器送入奔月軌道的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我國許多火箭飛天任務的彈道設計都是由「餘夢倫班組」完成的,他們也成為中國探索浩瀚星空的見證者。

「十三五」期間,我國航天舞臺好戲不斷。2016年,以「長徵五號」、「長徵七號」為代表的新一代運載火箭成功首飛,中國火箭實現升級換代;2019年,「長徵十一號」海上發射成功,標誌著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具備海上發射能力的國家;今年起,「長徵五號」系列火箭迎來了高密度發射,從執行空間站首飛、首次火星探測到空間站核心艙發射,大火箭的運載能力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不斷攀升的航天發射能力,讓中國人探索宇宙的腳步邁得更遠。

(文/孟利錚 校對/姜成)

相關焦點

  • 【回望「十三五」:我的收穫與轉變】領跑世界!中國高鐵加速奔跑
    翻開「十三五」的編年冊,中國鐵路不斷在高峰中再攀新高,科技取得新進步,發展邁上新臺階。5年裡,鐵路人勠力同心,譜寫了新時代鐵路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 【回望「十三五」:我的收穫與轉變】了不起的中國速度!從荒無人煙...
    【回望「十三五」:我的收穫與轉變】了不起的中國速度!她叫顧巖,任職於中國電建集團海外投資有限公司,主要負責海外項目的投融資工作。該項目是中巴經濟走廊首個落地大型能源項目,也是中國電建目前最大海外投資項目。「國內外同體量的項目融資,大概需要一年半到兩年的時間,但是我們這個項目只用了八個月的時間就融資關閉了。」為了趕超進度,身為融資負責人的顧巖帶領團隊精誠合作,建立起企業—銀行—信保三方高效合作溝通機制,倒排工作計劃,不分晝夜地對接銀行、信保、律所及諮詢等各個機構。
  • 【回望「十三五」:我的收穫與轉變】祖國最北希望小學,來了清華...
    【回望「十三五」:我的收穫與轉變】祖國最北希望小學,來了清華「兵老師」 央視網消息
  • 【回望「十三五」:我的收穫與轉變】五年培訓近億人次 大國工匠撐...
    【回望「十三五」:我的收穫與轉變】五年培訓近億人次 大國工匠撐起中國製造 央視網消息
  • 【回望「十三五」:我的收穫與轉變】我國建立覆蓋13.9億人的全民...
    【回望「十三五」:我的收穫與轉變】我國建立覆蓋13.9億人的全民參保資料庫 央視網消息
  • 【回望「十三五」:我的收穫與轉變】一幅鄉村振興圖
    【回望「十三五」:我的收穫與轉變】一幅鄉村振興圖 2020-11-06 19:25:56   來源:央視網
  • 「巡禮「十三五」·邁向全民健康這五年」科技創新引領衛生健康...
    「十三五」期間,我國新藥及傳染病兩項科技重大專項穩步實施,醫療衛生領域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不斷強化,醫學教育和人才培養能力穩步增強,研發產出一大批自主創新藥物,重大傳染病防控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培養出更多優質的醫學人才,醫教研產互為支撐協同發展,為健康中國建設提供了堅實有力的科技支撐和人才保障。
  • 【回望「十三五」:我的收穫與轉變】讀書郎的笑臉 教育發展的滿意...
    從海島到高山、從邊疆到腹地,「十三五」期間,一項項教育惠民的舉措在中華大地上落地生根。2019年,全國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4.8%,更好更公平的教育正讓希望之光照亮每一個角落。他將自己的「高鐵」視頻發到網上,收穫了2000多萬的播放量。很多網友為他點讚,稱他是未來的工程師。  高考時,張亞東的成績並不理想,最終被鄭州電力職業技術學院錄取,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工業機器人專業。雖然還是個大一學生,張亞東已經能把學到的知識和自己的興趣巧妙地連接,將理論和暢想化作動手實踐操作。
  • 科技創新引領中國經濟轉型
    中國科技突飛猛進,正在形成科技創新引領經濟轉型升級發展的良好局面。中國應該為此驕傲,非常棒!這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樹立了很好的榜樣。   日前,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和康奈爾大學等機構聯合發布了2017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國的國際排名從2016年的第25位升至第22位,是唯一進入前25名的中等收入國家。這表明中國與發達國家的科技水平差距正在逐步拉近。
  • 回望「十三五」 | 中國航天科工成績單!
    「十三五」即將收官,回望中國航天科工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這五年,既有砥礪前行、爬坡過坎的堅韌和勇毅,也有千帆競渡、寥廓江天的浩蕩和豪邁。經過五年奮鬥,中國航天科工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不斷加強,航天防務裝備研製成績斐然,科技創新動力更趨強勁,民用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全面深化改革向縱深挺進,為「十四五」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 「回望「十三五」:我的收穫與轉變」穩居世界第一!這張「國家名片...
    央視網消息:「十三五」期間,我國港口發展取得重大進展,規模穩居世界第一,有效地發揮了「一帶一路」重要支點作用,為暢通國際國內「雙循環」發揮了重要作用。交通運輸部最新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我國港口規模不斷擴大,沿海港口萬噸級及以上泊位數2530個;在全球港口貨物吞吐量和貨櫃吞吐量排名前10名的港口中,我國港口均佔7席;建設集疏運公路1500公裡以上;貨櫃鐵水聯運量年均增長20%,重點區域煤炭集港全部改由鐵路和水路運輸。
  • 回望「十三五」 | 中國航天科工二院:裝備體系化發展邁出堅實一步
    二院大力開展體系化的主體創新和多維度的專業創新,實施專業體系重塑,形成30多個領域、200餘個方向的專業結構;布局人工智慧、量子等前沿技術,加速技術攻關與集成驗證;開發太赫茲雷達、智能外骨骼、智能晶片等新產品。五年來,二院累計落實預研創新項目和經費,分別較「十二五」增加80%和45%以上,專利申請、授權量居集團公司前列,並榮獲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金獎項目1項。
  • 科技為槳 創新為帆 ——益陽市「十三五」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
    這是「十三五」期間,益陽市科技創新工作交出的一份精彩答卷。 創新就是生產力,企業賴之以強,國家賴之以盛。近年來,益陽市重大創新成果競相湧現,一些前沿領域開始進入並跑、領跑階段,科技實力正在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為躋身創新型城市、建成科技強市奠定了堅實基礎。在2020年度湖南省引導支持市縣創新驅動發展財政獎補名單中,益陽市在全省二類地區排名第一。
  • 科技為槳 創新為帆——益陽市「十三五」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走筆
    這是「十三五」期間,益陽市科技創新工作交出的一份精彩答卷。創新就是生產力,企業賴之以強,國家賴之以盛。近年來,益陽市重大創新成果競相湧現,一些前沿領域開始進入並跑、領跑階段,科技實力正在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為躋身創新型城市、建成科技強市奠定了堅實基礎。
  • 「萬眾一心」科技創新引領衛生健康事業長效發展
    點擊藍字關注健康山東「十三五」期間,我國新藥及傳染病兩項科技重大專項穩步實施,醫療衛生領域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不斷強化,醫學教育和人才培養能力穩步增強,研發產出一大批自主創新藥物,重大傳染病防控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培養出更多優質的醫學人才,醫教研產互為支撐協同發展,為健康中國建設提供了堅實有力的科技支撐和人才保障
  • 「回望「十三五」:我的收穫與轉變」了不起的中國速度!從荒無人煙...
    她叫顧巖,任職於中國電建集團海外投資有限公司,主要負責海外項目的投融資工作。2014年4月,剛剛休完產假的顧巖作為公司骨幹力量,加入巴基斯坦卡西姆港燃煤電站項目的推動工作。該項目是中巴經濟走廊首個落地大型能源項目,也是中國電建目前最大海外投資項目。「國內外同體量的項目融資,大概需要一年半到兩年的時間,但是我們這個項目只用了八個月的時間就融資關閉了。」
  • 「回望「十三五」:我的收穫與轉變」我國建立覆蓋13.9億人的全民...
    央視網消息:「十三五」期間,我國社保制度體系逐步完善,覆蓋範圍不斷擴大,保障水平穩步提高,管理服務優化規範,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切實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十三五」期間,為了讓更多的城鄉居民享受社會保障,我國開展了社會保障歷史上規模最大、範圍最廣的全民參保登記工作,基本摸清了參保底數,建立了覆蓋13.9億人基礎數據的全民參保資料庫,精準推進重點群體參保,各項社會保險覆蓋範圍不斷擴大。
  • 「十三五」時期天津市南開區科技創新工作發展小記:以科技創新助力...
    近年來,特別是「十三五」時期,天津市南開區不斷優化創新創業營商環境,通過政府引導基金參股的形式,引導資金流向初創期、成長期科技型企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提升南開區的創業投資氛圍,促進科技企業快速成長。
  • 科技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墊江縣科技工作」十三五「綜述
    一項項技術難題得到突破,一件件技術成果惠及民生,「十三五」以來,我縣科技事業以推進工業園區和東部新區科技創新為重點,全面提升區域創新能力,大力培育創新主體、建設創新載體、聚集創新資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撐。
  • 「回望「十三五」:我的收穫與轉變」5年造林5.29億畝!我國超額完成...
    本文轉自【央視網】;央視網消息:「十三五」期間,我國持續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森林、草原、溼地、荒漠等生態保護修復力度不斷加大,為有效應對氣候變化作出積極貢獻。「十三五」以來,國家重點實施了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三北防護林建設等生態修復工程,廣泛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森林資源總量持續快速增長。五年間,全國累計完成造林5.29億畝,完成森林撫育6.38億畝,草原改良1.7億畝,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6%,林草碳匯總量顯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