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姓姚氏,諱念一,字景淸。先世居閩之寧化,至公官於梅,因家焉,始為梅州人。
平遠姚氏自景清公於宋末在廣東平遠肇基,今已八百餘年,子孫或居本地,或遷江西、廣西、湖南、貴州、四川、重慶、臺灣等省市,或居新馬等海外,據初略估計有二十萬餘人。
考究本源,平遠姚氏二十餘萬之眾,皆出自景清公一人,又賴祖宗靈佑,八百餘年以來,四修家譜,脈絡井然,祖德、祖隆、祖盛、祖章四房後代皆根深葉茂。據老譜記載,平遠姚氏譜牒初創於明季萬曆年間,而大成於清代康熙之世。康熙版族譜詳細記載了本族世系,脈絡井然,不僅僅是景清公子孫之福,亦足為其他各支派姚氏借鑑,居功偉矣;此後民國三修譜增補了祖德和祖章兩房,四修譜亦有所增補闕漏,然而族姓蕃衍,各房子孫中傑出者甚多。
姚家發布,姚家採購 一網打盡姚家特色出品
附:念一公源流序
公姓姚氏,諱念一,字景淸。先世居閩之寧化,至公官於梅,因家焉,始為梅州人。曾祖諱宗之,宋紹興丁丑進士,官江南西路提刑副使,祖諱矩,建州錄事參軍,父諱德裕,戶部主事,數世皆貴顯。公生長仕宦,通知時事,豁達有大略,見南渡以後,中原種族播遷慨然懷拓殖之志。仕為梅州驛丞,時值宋之末葉,胡元橫侵,國勢日蹙,幹戈滿地,烽火達五嶺以南。梅州介閩粵之交,迭遭戎馬,民逃地荒,公太息:曰國家已矣,無能為役,吾種族流離至此,盍謀所以保聚乎,乃棄官歸隱,立籍於梅之均田,承甸韓莆義化,龜漿,萬安等都,實施其墾荒殖民政策,從事農業,招集流亡,給以牛種役屬多人備耕,自己時時行隴畝而董勸之。梅之人見公之棄官而就農也,鹹相率歸農,公略仿屯田之法,聯為團保而相衛。於是民得安居,田野日闢,戶囗漸滋,不及十年,梅之田無不治,梅之人之耕於斯,食於斯,聚族於斯者,雖遭時變亂,而生齒日繁,公之拓殖事業乃大著成效矣。考公始居之均田為韓莆都,其北為義化即大柘超竹地距均田三十裡,舊屬梅,眀嘉靖間割隸平遠,公之子孫多聚居於此,平遠之有姚氏實自公承甸義化始。其南為萬安,後分割三圖五裡入豐順,東北曰龜漿。其二圖割屬鎮平,即今之蕉嶺惟韓莆今完全隸梅,就公當日籍甸之都圖,考之公之田實跨四縣譜稱其量米甲郡,蓋紀實也。公於某年月日卒。葬均田。配鄒孺人,子四,祖德祖隆祖盛祖章,皆能世守先業,苗裔蕃衍,衣冠鼎盛,詳載譜系中。
贊曰;周家以稼穡開基,后稷尚矣,厥後公劉徹田,亶父宣畝,又莫不兢兢於農事,故論者謂周之王業其卜世之久長,皆先世積累深厚之所致也,公於離亂中經營殖民地,休官力田其好夫與周之先世因,而子孫殷盛發達如此,其亦先疇舊德之留遺歟。然後知稼穡之澤長,而公之貽謀深遠。矣
民國六年四月五日二十二世孫宇陶薰沐敬撰
摘目平遠族譜四版第一本13葉
推薦閱讀:
1、中華姚網掃黑除惡倡議書
2、文明姚網「九不發」
請戳 「在看」 ,歡迎留言▼
姚網推薦姚商名企:
喝姚家領軍酒,做姚家領軍人!
請告訴我們您的宗族家事:
請將您的尋根線索、姚氏源流、家譜及故事、宗族活動等形成文字,連同圖片一起發到66464065@QQ.COM或姚網上,將有機會通過姚網微信號推送給全球的宗親。
本文來自:中華姚網(yaogens.cn)
中華姚網,創辦於2007年,為全球姚姓宗親尋根交流公益平臺,是凝聚538萬全球姚姓宗親的網絡橋梁。
識別二維碼,打賞支持姚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