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遠熱柘金鵝寨

2021-02-19 客家平遠

金鵝寨頂部平緩、視野開闊

金鵝寨,位於平遠縣熱柘鎮小柘村東邊山峰上。金鵝寨是小柘村最高的山峰,因山頂平坦,形如倒扣的飯碗,當地人又稱為「碗叾山」。小柘村流傳這樣的一個謁語:「門對石,石對門,門斷腳下一甕銀。」村中長者說,乙丑亂長毛時,長毛曾在金鵝寨修築工事,並在隱秘處埋下寶藏;駐紮金鵝寨的太平軍曾挨家徵借糧食,以及鍋碗瓢盆。

登金鵝寨,須走一段約2公裡長的石結古驛道——坳頭岃驛道,坳頭岃是蕉嶺縣與平遠腹地溝通的重要通道。坳頭岃古道往西,經小柘、昇平(楊婆徑)、樟演、賢關(碼頭)抵達壩頭(碼頭),直至今平遠縣城大柘;經小柘往北,再經、東石、赤嶺,抵達平遠縣老縣城仁居,仁居可達江西尋烏縣或福建的武平縣境。坳頭岃古道往東,經上山、韓坑,通蕉嶺縣的徐溪,直至新鋪(碼頭)。從地理位置上看,坳頭岃古道又是連接韓江支流石窟河、柚樹河水系的水陸運輸連接線。坳頭岃驛道寬度在0.8米至1.5米之間,全部用河石砌結而成,表面光滑,是幾百年來「鹽上米下」挑夫往來的印記。坳頭岃分水坳口,有古亭遺蹟,牆體三合土夯築而成,大約有60平方米。這座坍塌的古亭叫「清風亭」,山坳口可納東西貫通的涼風,古亭東西兩側40米長的驛道寬度達1.5米,兩邊地勢平緩,非常方便過往客人歇腳。

清風亭北折,沿山脊行,半小時後方見到修建於「圓椎體」上的金鵝寨。當年的太平軍正是沿這條古道而來,選中這個易守難攻的山頭,修築工事、駐紮營地,在清軍重重圍困中得以片刻的喘息,以迎接更加殘酷的戰鬥。此處的「寨牆」以戰壕的形式出現,依山而築、沿山一周,拱衛著近3000平方米的營地。戰壕外牆厚度0.6米至1.2米,就地取材,以石塊旱砌而成,未設寨門。戰壕內有一圈如運動場跑道的平地帶,東側往下約30米處,似為主營地,有200平方米寬。主營地往上,有幾間石壘牆基,周圍散落有瓦片和年代舊遠的農家飯碗碎片。在不同的飯碗底部,分別鏨有「清」「泰」「碧」等字樣,藍花瓷飾花古拙,為清代生活用品,與該村「太平軍借碗」的傳說相契合。由於荊棘覆蓋日久,小柘村為「自然村落」調查而劈開的地方有限,未能窺見全貌。整個山頂整圓形,直徑約60米。在當年光山禿嶺的情況下,修築於懸崖之上的金鵝寨視野寬廣,坳頭岃驛道盡收眼底。實地勘查金鵝寨,印證了小柘村關於太平軍的傳說:地點險要,軍事上可軛守要道,保存實力,可用滾石、火炮等抵擋來敵。對於修築倉促,說明戰事緊迫。從寨中蓋有瓦房、並向百姓徵糧徵炊具來分析,此處設軍事工事、軛守要地,可能是保衛大部隊經過的哨所或堡壘。據《左文襄公奏稿》(卷十一)記載,汪海洋有185個隊,每隊500人,合計9萬餘人。金鵝寨內平緩寬闊,足以容納500人,會不會那裡就駐紮過執行保衛任務太平軍一個隊?

金鵝寨戰壕遺址

金鵝寨發現的清代壽字碗

在金鵝寨發現分別鏨有「泰」「碧」「清」等字樣的清代碗碎片

      真相隱藏於深處,有時成為永久之迷。壘築在金鵝寨黑黝黝的寨牆遺址,隱藏著關於太平軍在平遠發生的慘烈戰爭。

1865年五月至八月間,近十萬太平軍在康王汪海洋的率領下,駐紮鎮平(今蕉嶺)縣城,挖城河、築工事,收稻積儲,多次往返鎮平、平遠之間,與清軍周旋作戰。《清史稿》(卷四百五十七列傳二百四十四)記載:「(同治)四年,汪海洋陷鎮平,圍平遠。」《清史稿》(列傳二百七)載:「時餘賊汪海洋等走廣東,四年,寶田自平遠邀擊,降萬餘人,又扼鐵石嶺,降者二萬,諸軍合擊於嘉應州,全數蕩平。」同治四年(1865),五月十八日來王陸順德、天將林正揚由鎮平進佔平遠,為時40餘天。五月二十二日,向平遠縣城仁居發起攻擊,被鄧安邦擊退。二十三日,太平軍據距鎮平較近的東石之壩頭,從安仁至老圩連營十餘座;隨即移兵大柘、石正、超竹一帶,與鎮平太平軍遙相呼應。清朱用孚《摩盾餘談》載,此時太平軍:「由鎮平至大柘,連營百餘裡,眾尚二十餘萬。」清粵軍分三路向太平軍進攻,扼守東石,堵死往江西之路,斷大柘援兵。太平軍大敗,石正營壘10餘座被攻破,太平軍損失數以千計。隨後,大柘、超竹的太平軍營壘均被清軍佔領。

清風亭遺址

坳頭岃驛道

八月九日,太平軍由鎮平分三路進佔平遠。十日,太平軍被迫撤出鎮平。佑王李遠繼率軍退向梅子畲,霆營黃矮子退向大柘,汪海洋退向東石,陸續進入平遠縣境。此時,清軍婁雲慶、臬司席寶田已經率領8營士兵扼守東石,堵截太平軍。八月十一日,清軍分路向平遠東石進擊,在清軍強大攻勢下,太平軍死傷無數;十二日,太平軍損失萬餘人,太平軍在平遠八尺衝出清軍左宗棠部堵截,進入江西長寧(今尋烏)。綜上所述,筆者認為金鵝寨修築時間大致為同治四年(1865)農曆五月至八月間,由太平軍修築。

作者:李程

來源:讀圖時代

如果你認為李程老師的文章不錯,

就按以下讚賞碼給他一個贊!

梅州市公安局懸賞通告

廣東平遠:保密故事

平遠垃圾填埋場發電利用項目公告

平遠500人逾期未換證、未審驗駕駛人名單公布

平遠調整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範圍的通告

平遠上周接詐騙類警情14起,被騙金額近60萬!

修葺一新的平遠縣壩頭村「奎文閣」

平遠河道河砂禁採區劃定範圍公告

平遠2個村入選2020年廣東省「民主法治示範村

平遠一年輕男子跳河輕生,生前患有……

.0321564987961300...0321564987961300

相關焦點

  • 紅四軍進入平遠路線圖
    在中央蘇區初創時期,紅四軍曾先後5次來粵贛閩交界之廣東平遠(通常說的「三進平遠」是虛指其多,有據的至少有5次)。而此前紅四軍一縱隊先頭部隊已開動,經蕉嶺縣黃坑-平遠縣韓坑崬,按原計劃是「蕉嶺、平遠入興寧到達赤色區域」(因鬆口已被敵陳維遠主力佔領)。22日,陳毅在梅南到蕉嶺山路與紅一縱隊先頭部隊相遇,當夜趕往松源。先頭部隊在平遠熱柘韓坑、燕子巖等地停駐,25日改道河背長岡岃-磜上-黃竹坪-中和圩山路進梅城。1929年10月24日,朱德率紅四軍主力佔蕉城,偵知梅城無兵,25日9時佔新鋪。
  • 探訪梅州平遠長田鎮石角「教師村」
    平遠縣長田鎮石角村的謝雯在今年高考中考取江西師範大學。立志教育事業的謝雯,正是受村中崇文重教影響,下決心接過長輩「教師接力棒」的年輕人之一。石角村地處長田鎮最南端,只有108戶425人,新中國成立後,小山村卻先後走出了50名教師。是什麼力量讓一個小小的村莊培育了這麼多教師?
  • 平遠縣城遷徙史話
    1952年8月,平遠與蕉嶺合縣,縣治設在蕉城,仁居從此結束了390年漫長的縣治角色。1954年3月,蕉嶺與平遠分治,恢復平遠縣,平遠縣治遷往大柘。1958年11月,平遠與興寧合縣,縣治設在興城,1961年1月興平分治恢復平遠縣後,大柘一直為縣治所在地。  平遠縣城從仁居遷徙至大柘,是歷史的必然。從清代開始,上至官員,下至百姓,將縣城遷徙至大柘的呼聲不斷。
  • 一根粉筆代代傳承——探訪平遠縣長田鎮石角「教師村」的故事
    平遠縣長田鎮石角村的謝雯在今年高考中考取江西師範大學,她正是受到石角村崇文重教的影響,下決心接過長輩「教師接力棒」的年輕人之一。  石角村地處長田鎮最南端,只有108戶425人,新中國成立後,小山村卻先後走出了50名教師。
  • 平遠中學初中部表現亮眼
    本報訊 繼今年高考取得歷史最好成績後,平遠中考再傳喜訊—平遠1990名中考考生中,700分以上高分考生191人,其中平遠中學謝坤以794.5分名列全縣第一名,進入全市前5名。 據了解,今年中考總分調整為830分。
  • 舌尖上的客家---平遠黃粄
    提起平遠的美食,黃粄是必不可少的,特別到了秋冬季,禾米熟、黃粄香。 平遠黃粄是平遠傳統風味小吃,也是平遠的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屬於粵菜系。它是隨客家先民從中原遷徙過程中傳入我縣的一種小食,也是送禮的佳品,凡吃過黃粄的人無不為黃粄的香、嫩、爽而讚嘆不已,當地人每年春節家家戶戶都做黃粄招待親友,這一習俗延續至今。
  • 【關注】4.25萬畝平遠臍橙正式開摘!梅州平遠舉辦第十六屆臍橙文化...
    【關注】4.25萬畝平遠臍橙正式開摘!昨日,平遠縣第十六屆臍橙文化旅遊節暨「平遠橙」開採儀式在該縣長田鎮鴻福臍橙基地進行,全縣4.25萬畝平遠臍橙正式開摘,預計總產量達5.4萬噸,產值超過6億元。
  • 平遠八尺磨石寨
    清嘉慶《平遠縣誌》中記載了22座山峰,帽子山(磨石寨)錄入其中:「帽子山,在九鄉(今八尺)」。帽子山與北邊的粵贛分界點牛挨石,僅有一箭之地,南為廣東省平遠縣八尺鎮、北側江西省尋烏縣南橋鎮。帽子山海拔374米,在項山甑餘脈諸峰中屬於並不太高的山峰,但由於地處巷谷地帶,每當春夏之交,冷暖氣團在此交匯,雲霧不散,故稱「帽子山」,山下的小村落亦稱為「白帽村」。
  • 平遠有隻「臘食鬼」
    從前,平遠某地有三位少年郎自小很投緣,就結了「同年」(即拜把兄弟)。
  • 廣東平遠姚氏景清公源流介紹
    平遠姚氏自景清公於宋末在廣東平遠肇基,今已八百餘年,子孫或居本地,或遷江西、廣西、湖南、貴州、四川、重慶、臺灣等省市,或居新馬等海外,據初略估計有二十萬餘人。考究本源,平遠姚氏二十餘萬之眾,皆出自景清公一人,又賴祖宗靈佑,八百餘年以來,四修家譜,脈絡井然,祖德、祖隆、祖盛、祖章四房後代皆根深葉茂。
  • 2020年梅州中考成績公布,平遠中學初中部表現亮眼
    本報訊 繼今年高考取得歷史最好成績後,平遠中考再傳喜訊—平遠1990名中考考生中,700分以上高分考生191人,其中平遠中學謝坤以794.5分名列全縣第一名,進入全市前5名。
  • 角坑村古老與神奇的傳說——廣東平遠梅州岃紅軍路行
    1500多年前,排在世界客屬名人之首的南齊處士——程旼(敀),定居在今平遠壩頭,傳播中原文明,以德化人,為客畲民族融合做出卓越貢獻「程鄉」因以名縣。程旼被稱為客家人文始祖,程旼所居稱「程源」,平遠是為「客都之源」、「客都第一村」。
  • 平遠八尺筀竹 · 寨陽寨
    海拔1529.8米的項山甑,是閩粵贛三省交界處最雄偉的大山,均為江西尋烏、廣東平遠第一高峰。項山甑領略過千年流雲、審視過百裡狼煙,許多閩粵贛邊的客家人生死故事都在它的眼皮底下展開。歲月如梭,千年一瞬,曾經的往事大都消遁於紅塵滾滾世俗之中。
  • 丘逢甲詩作擺烏龍,畫家「平遠凌生」其實是梅縣梅西人
    由於丘逢甲先生稱這位畫家是廣東平遠人,一般人也難以考證,何況平遠姓凌的人士確實不少,自然也以詩人的說法為準,將凌生列為平遠的文化人士。如丘鑄昌教授的《丘逢甲交往錄》一書,就這樣表述:「凌生,平遠人,名字不詳,善畫。」而平遠縣鄉賢朱浩懷先生在臺北編撰的《平遠縣誌續編資料》,也自然而然將凌生列入鄉賢行列,故將丘逢甲的上述兩篇詩作收入《平遠縣誌續編資料》的藝文錄中。
  • 【文化雲】平遠《落地金錢》喜獲全國連廂舞大賽銅獎
    在全國連廂舞大賽中,平遠縣《落地金錢》傳統舞蹈憑藉新穎的舞蹈設計、清新的服飾搭配和默契的表演配合,贏得在場評委的認可,搏得在場觀眾如潮的掌聲,最終斬獲大賽的銅獎;在中國連廂舞研討會上,平遠代表隊成員結合平遠傳統文化從歷史價值、民俗學價值、文學藝術價值三個方面對非遺項目《落地金錢》作了學術性闡述,在研討會上揭開平遠《落地金錢》「神秘面紗」,同時與全國各地區、各民族進行文化交流與碰撞,學習和分享傳承與保護的經驗
  • 當年 朱德軍長在平遠買紅菌豆腐頭吃
    期間,朱德軍長兩次率軍進駐平遠,利用多種形式開展革命宣傳,喚醒和鼓舞了平遠人民,消除了國民黨對共產黨、紅軍的反動宣傳,使大家知道了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主張,懂得了革命的道理。為後來成立紅色政權,組建工農武裝,掀起以土地革命為中心的農民運動,成為中央蘇區縣起到先導作用。
  • 楊棟到平遠長田鎮調研: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步伐
    本報訊 7月29日下午,縣委副書記、縣長楊棟深入長田鎮調研鄉村振興工作,要求長田鎮要群策群力,抓住關鍵環節,瞄準短板弱項,著力做好「路、河、田、街、房」等文章,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步伐,助力「精緻小城·大美平遠」建設。
  • 平遠兒歌:耕讀文明的雛蒙 時空停佇的天籟
    「方言足證中原韻,禮俗猶存三代前。」廣東平遠是程旼故裡、世界客都之源。平遠人口語常帶「之」,應是三代漢唐宋中原古漢語「之乎者也」的餘留;平遠話稱勞動為「做穡」,我們都很熟悉中學課本收錄的《詩經·伐檀》詩句「不稼不穡sè,胡取禾三百廛兮?」第二人稱「你」,在平遠至今還讀「汝」(「愚」)。舊時平遠人愛用山歌交流,不管識字不識字,出口成歌。
  • 1992年雲南平遠街緝毒槍戰全記錄:3000多民警與「平遠毒梟」之戰
    上世紀90年代,由於雲南省緊靠「金三角」毒品產區,雲南省的平遠街,成為了名聞全國的毒品藏匿兜售中心。當年的平遠街,儼然是國家「法外天地」:人們不必辦戶口和身份證,家家私藏武器、販賣槍枝,戶戶經營毒品;公安分局被砸毀,執行任務的警察被打死,文山州政法委書記帶人去平遠街的泥村抓罪犯,竟被罪犯甩出的一個手榴彈炸死……共和國的神聖土地上,豈容留有犯罪分子的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