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
國家戰略行動路線圖
一、網際網路+----"跨界融合、連接一切"
怎樣理解網際網路"+"?為什麼"+"?
理解"+"的五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互+聯+網
第二個層次"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安全雲庫+物聯網+萬聯網+產業網際網路(如工業網際網路、能源網際網路)",連接是目標,互聯互通是根本,是一體兩面,而不是曲高和寡。同時,萬物互聯,不論何種網絡,一定不要變成孤島。
第三個層次:"網際網路+人"。移動終端是人的智能化器官,讓用戶觸覺、聽覺、視覺等都持續在線,無處不達。"網際網路+人"是"網際網路+"的起點和歸宿
第四個層次:"網際網路+其它行業"
第五個層次:"網際網路+無窮"這就是連接一切的階段。人與人、人與物、人與服務、人與場景、物與物,這些連接隨時隨處發生。"網際網路+X+Y"這樣的基本模式,比如,"網際網路+汽車後市場服務",往往會在"+保險+代駕+救援+拼車"等服務,這才能真正體現跨界與融合,才有可能產生細分領域的創新。
二、"網際網路+"的時代六大特徵
跨界融合:
"+"本身就是一種跨界,就是變革,就是開放,就是一種融合。
敢於跨界了,創新的基礎才會堅實;融合協同了,群體智能才會實現,從研發到產業化的路徑才會更垂直。
融合本身也指代身份的融合,客戶消費轉化為投資、夥伴參與創新等等,不一而足。融合就會提高開放度,就會增強適應性,就不會排斥、排異。網際網路如果能夠融合到每個行業裡,無論對於傳統行業還是網際網路,應該都是一件好事。
不管是"網際網路+"還是異業跨界,其實考驗的都是系統的重組能力。跨界更多的是企業能否整合內外部資源,同時有打破自己的組織邊界和系統結構。
跨界不僅是對外在商業模式的顛覆,而且也是對組織內部系統的顛覆。
創新驅動:
中國未來是創意、創新、創業創造驅動型發展,協同創新、跨界創新、融合創新,不應被忽視的新常態。
重塑結構:
商業模式不斷被創新,管理的邏輯也發生了長足的變化。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權力重心發生了重大遷移,連接關係越來越成為企業追求的要素之一。
網際網路打破了固有的邊界,減弱了信息不對稱性。
網際網路讓組織、僱用、合夥都被重新定義,網際網路ID(身份標識代碼)成為個體想追逐的目標。
網際網路降低了整個社會的交易成本,提升了全社會的運營效率。
黏住用戶最好的方法建立在了解他們的基礎上,要不斷提高感知用戶的能力,要用他們喜好的方式與其對話,交互。
網際網路可以把選擇權交給用戶。
網際網路還可以打通用戶的關聯,讓分享更直接,評價更真實。
尊重人性:
人性即體驗,人性即敬畏,人性即驅動,人性即方向,人性即市場,人性即需求,人性即合作。
人性是檢驗的標尺,人性是關係的核心。
開放生態:
依靠創新、創意、創新驅動,同時要跨界融合,做協調,就一定要優化生態。
"風起於青萍之末、止於草莽之間"。好的生態激活創造性,放大創造力,孕育創意、促進轉化,帶來社會價值創新;壞的環境,阻礙的規制,欠缺的生態則會扼殺創新於襁褓。
"開放度"決定行業、企業命運
不能與開放的心態去對自己所做的跨界戰略進行深刻的洞察,自然無法思考和設計新的商業模式。
創意、創新、創業,生態為上。
當創意、創新被條件所困,被環境制約,創新的努力只會變成一個悲傷的故事。
深圳正在打造"創客之城",如果你要實現一個創作理念,在深圳,你能在不超過1公裡的範圍內找到實現這個夢想所需的任何原材料,只需要不到一周的時間,你就能完成"產品原型---產品---小批量生產的整個過程"。
連接一切:
跨界需要連接,融合需要連接,創新需要連接
連接及其要素、層次
從連接層次看,可以概括為三個:連接、交互、關係
第一層,"連接"很多機構和服務都可以做到,比如APP超市,某一遊戲、某一檔節目等,短時期可以聚來很大的流量。
第二層"交互"很關鍵,它承上啟下,沒有交互就很難分流、導流、建立信任和依賴。
第三層"關係"是連接的目的,創新的驅動,商業的核心。沉澱下信任性關係是連接的歸宿,是商業的階段性目標,是社會價值創新的基礎。
三、順勢而為:勢是什麼?
1、信息與網絡技術之勢
雲計算:雲計算的好處在於可以像購買水電一樣購買網際網路資源,"用多少買多少"。
雲計算提供的服務方式不同,包括SaaS(軟體即服務)、PaaS(平臺及服務)和IaaS(基礎架構即服務)等形式。
大數據:大數據分析常與雲計算聯繫在一起,就像硬幣的正反面。
移動網際網路:
物聯網: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網際網路,是在網際網路基礎上延伸和擴展的網絡;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
萬聯網:"物聯網+人聯網"的升級版,讓萬人、萬物、萬事互聯。
2、社會在結構化之勢
創客化:任何人都可以成為一個創客,小公司比大公司行動快得多,小公司成功的關鍵就是行動更快。
關係、信任與社會資本
3、範式轉移之勢
信息、數據、知識的資本化:網際網路究竟連接了什麼?答案其實就是數據,從數據走向信息,在走向知識,知識比信息更智能,信息比數據更智能。
智力資本化:智力資本挖掘價值
企業智力資本源於三個方面:一是人力資本,員工、客戶、合作者都有可能是智力資本的持有者;二是結構資本:企業戰略、路徑、價值觀與文化,商業模式結構等;三是關係資本:客戶、員工、合作關係管理,社會關係管理。
"共享經濟":通過協同共享以接近免費的模式,分享綠色能源和一系列基本商品和服務,這是最具生態效益的發展模式,也是最佳的經濟可持續發展模式。
4、智能化、智慧化之勢
智慧的地球:《智慧地球贏在中國》計劃書中,IBM為中國量身打造了六大智慧解決方案:智慧電力、智慧醫療、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供應鏈和智慧銀行。
工業4.0:三大主題:智能工廠、智能生產、智能物流
5、中國轉型之勢
"網際網路"+重塑新引擎:"網際網路+"戰略對於中國經濟發展尤其重要。其一,"網際網路+"推動知識創新和知識跨界;其二,"網際網路+"就是所有產業的網際網路化。
四、"網際網路+":網際網路企業最大的社會責任
1、"網際網路+"推動產業生態共贏,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通過大數據分析和個性化營銷,降低了中小微企業與創業者進入市場的門檻,提高了創業成功率,形成了互利共生的生態系統。
"網際網路+"整合併優化公共資源配置,極大地惠及民生;
"網際網路+"促進共享經濟發展,提高資源使用效率;
共享經濟的核心是倡導互利共享,高效對接供需資源,提升限制資源利用率,提供節能環保與資源再利用的創新模式。
2、借勢:數據成為資源,連接成為要素;
乘勢:轉型、增效、融合創新、新常態引擎;
順勢:從"不理解"到包容到"慢慢擁抱";
造勢:攜手出海,連接世界。
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
再小的創意,都值得尊敬和保護,騰訊一直致力於打造中國最成功的創業孵化器,對於創意,創新、創業,騰訊的開放平臺從流量、技術、盈利三個關鍵著力點,幫助創業者把握騰訊多終端開放時代湧現出來的機會。
再小的群體都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