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的三色旗
國旗是一個國家的象徵,不同的國旗體現了各國不同的歷史、文化背景,反映出特定的民族、宗教傳統。因此,隨著歷史的變遷和民族國家的融合、分裂,國旗也呈現出一定的地區性特色。
例如,北歐地區國家的國旗上,多帶有十字圖案;阿拉伯地區國家的國旗上常見月亮和星星;非洲地區常用紅、黃、綠及黑等顏色的國旗。而歐洲大陸國家的國旗中三色旗居多;三色旗中,使用紅、白、藍三種顏色的佔多數。
談到歐洲國家的三色旗,人們自然就會想到法國的紅、白、藍三色旗,這可能與法蘭西文化的影響力有關。眾所周知,紅、白、藍三色代表自由、平等與博愛,是資產階級革命的旗幟。1789年7月14日,法國大革命時期國民軍司令拉法艾特在巴黎市的代表顏色———藍色與紅色之間,加上象徵法國王室的白色,作為國民軍的帽徽,著名的三色旗由此誕生。國旗上從靠近旗杆那邊起依次為藍、白、紅三色長方豎條,寬度分別為30%、33%、37%。西歐國家中,採用紅、白、藍三色旗的,還有荷蘭和盧森堡。兩國的國旗上,均是由自上而下三個平行的紅、白、藍長方形組成,惟一的區別是藍色的深淺不一。1568年,荷蘭人揮舞橙、白、藍三色旗,反抗西班牙的殖民統治,後來為了在戰鬥和海上航行時易於辨認,用紅色取代了橙色。歷史上,盧森堡與荷蘭曾經共組聯邦。盧森堡獨立後,正式將國旗改為紅、白、淺藍,以示與荷蘭國旗的區別。
就地域而言,歐洲大陸上,國旗採用紅、白、藍三色最多的,要屬中、東歐國家。這是因為,紅、白、藍是代表斯拉夫民族的顏色,所以,主體民族屬於泛斯拉夫族的國家,像俄羅斯、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等國的國旗均是以紅、白、藍三色為主,它們之間的差異只是色塊排列方式的不同,有的只是同樣的三色旗底兒上添加了不同的國徽。
而北歐國家國旗則是多為十字旗。比如瑞典,芬蘭,挪威等北歐國家。這是什麼原因呢?北歐五國它們在歷史和文化上很相似,但是也不是完全同文同種,挪威、瑞典、丹麥和冰島在很久之前文化語言確實相似,後來它們的宗教也都信仰了基督教。
14世紀的時候,丹麥、挪威(連同冰島)和瑞典(連同芬蘭)組成卡爾馬聯盟,五國一體化,由同一君主統治,主導者是歐陸上的丹麥。卡爾馬聯盟是1397年至1523年由斯堪地那維亞的丹麥、瑞典(包括芬蘭)和挪威(包括冰島、法羅群島、格陵蘭、昔德蘭和奧克尼)為主組成的共主邦聯。1397年6月在瑞典卡爾馬城結成的聯盟後,挪威、瑞典和丹麥三個王國共同擁戴一個君主。各國交出其主權,但無損各自的獨立地位及分歧的利益。
而後來雖然卡爾瑪聯盟解散了,但這些國家的聯繫還很緊密。1944年,冰島脫離丹麥獨立,五國完全分道揚鑣,不過現在的法羅群島和格陵蘭至今仍為傳統的北歐老大——丹麥的領地,這恐怕是曾經北歐大佬最後留下的遺風。所以說這五國同文同種是可以的,當然,後來大家分離了,形成了不同的民族,也使用不同的語言,但這些語言也比較相似(芬蘭除外)。
不過十字的傳統更久,這「北歐十字」(或稱斯堪地那維亞十字)公元1192年起源於條頓騎士團標誌,丹麥一統北歐,建立了卡爾瑪聯盟後,這旗幟就成了整個北歐的象徵,而後來的北歐國家的皇室大多為古代丹麥王國的後裔與遠親,所以這十字圖案就被整個北歐給遺傳下來了。
歷史上,有些民族國家幾經聯合、分裂,其國旗也隨之更改。俄羅斯的國旗為長方形,由三個平行相等的長方形組成,自上而下顏色分別為白、藍、紅。捷克共和國國旗與俄羅斯的國旗相同,但其排列為靠旗杆一邊的三角形為藍色,旗地右上方為白色,下方為紅色。
捷克族和斯洛伐克同屬斯拉夫族,捷克人的故鄉是古老的波西米亞王國,這個王國的顏色為紅、白兩色,而藍色則來自原來的摩拉維亞和斯洛伐克兩省徽章的顏色。東歐劇變後,1993年,捷克和斯洛伐克正式分家,各自成立獨立主權實體。捷克繼續沿用原有的三色旗為國旗。斯洛伐克則採用自上而下白、藍、紅三色等分的長方形國旗,旗地中間偏左繪有斯洛伐克的國徽。三色旗也是南斯拉夫人民反抗殖民統治的旗幟。
上圖為原南斯拉夫國旗和解體後的幾個國家的國旗。
1804年,塞爾維亞地區的南斯拉夫人高舉三色旗發動了反對土耳其的起義,1918年12月建立「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王國」時,正式採用三色旗為國旗。1991年,前南解體後,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共和國成立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沿用了1918年的三色旗,藍、白、紅三種顏色自上而下平均排列,各佔旗面的1/3。斯洛維尼亞國旗自上而下為白、藍、紅三色長方形,克羅埃西亞國旗則自上而下為紅、白、藍三色,兩國國旗上均繪有各自的國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