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年少時曾有一套少兒類的百科全書,其中一本的彩色扉頁上畫滿了世界各國的國旗。這些花花綠綠的圖案對於一個孩子的吸引力是毋庸贅言的,看得多了,許多極有特色的旗幟便印在了腦海中。長大後學了一些粗淺的歷史知識,才了解到列國國旗的圖案往往與本國的歷史、地理、人文環境等密不可分:美國的五十顆星代表著五十個州,印度的國旗上繪著佛教的法輪,柬埔寨國旗上畫著本國重要的建築——吳哥廟,賽普勒斯則乾脆將疆土的形狀放到了國旗上面,不免給人偷懶的感覺……諸如此類,國旗上的圖案可說是包羅萬象,精彩紛呈。但如果放眼歐洲,我們會奇怪地發現,這片綴滿了幾十個國度的土地竟基本上只有兩種簡單至極的國旗:十字旗和三色旗,無非是十字的顏色粗細以及三色的搭配各不相同。是歐洲的國旗設計師們缺乏創意麼,當然不是,這與歐洲近代歷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01.
首先說十字旗,其實真正採用十字旗的主要是北歐五國再就是瑞士和希臘,而論及十字旗的淵源,就必須提到丹麥勝利王瓦爾德馬二世。
▲丹麥國旗
瓦爾德馬二世作為十三世紀初的丹麥國王,有著兩個容貌迷人的王后和三個令丹麥走向衰敗的不肖子,但他為後世所津津樂道的,自然不是這些宮廷秘史,而是鐵血的軍事生涯。瓦爾德馬二世號稱「勝利王」,就是因為他領導了第一次十字軍東徵,並徵服了遙遠的愛沙尼亞。實際上,1219年,當他親自率領的軍隊勢如破竹攻入愛沙尼亞時,這個波羅的海沿岸的彈丸小國曾憑藉詐降之計將丹麥人困入絕境。傳說正在此時,一面帶有白色十字的紅旗從天而降,一個丹麥士兵順勢將其高高舉起,喊道:「抓住這面旗幟就會獲勝!」於是丹麥軍隊奮勇作戰,絕境逢生,贏得了勝利,從此白底紅十字旗就成為了丹麥國旗至今。
同樣是十字旗,瑞典的淵源則要追溯到更早的1157年。是年,埃裡克九世出徵芬蘭,在出徵前向上主禱告。就在此時,他看見太陽在藍天中竟然呈現出十字形的光芒,埃裡克九世堅信這一定是上帝對自己的啟示,藍底金十字就此成為了瑞典的標誌。當然,這個圖案成為瑞典國旗則要等到數百年後的1906年。
▲瑞典國旗
#02.
無論是丹麥、瑞典,還是挪威、冰島等北歐諸國,所用的十字旗之內涵都是一個:源於對上帝的篤信。即使到了今天,這幾個經濟水平居全球之冠、福利保障極度完善的國家人民都以基督徒為主,可見宗教對其社會生活影響之深。那麼,佔據歐洲大半江山的三色旗又源自何方呢?
▲荷蘭國旗
最初使用三色旗的是荷蘭。追溯歐洲歷史,我們常說「十六世紀屬於西班牙,十七世紀屬於荷蘭」。在大航海時代攫取了無限財富的西班牙帝國,率領著無敵艦隊一度所向披靡,而彼時的荷蘭卻僅是一個相對弱小的低地國家,尚無後來海上馬車夫的風光。雖然如此,小小的荷蘭經濟在歐洲諸國中已經名列前茅,自十四世紀就萌發並不斷生長的資本主義讓它積累了大量財富,安特衛普和阿姆斯特丹兩座城市更是整個歐洲的貿易中心。西班牙的皇族卻只想用自己的艦船利炮令荷蘭屈服,並通過自己封建專制的統治方式蠻橫撈金,這毫無疑問激起了荷蘭人民無比的憤怒,由奧蘭治親王領導的尼德蘭革命由此爆發。在尋求獨立自由的鬥爭中,荷蘭人正是揮舞著橙、白、藍三色旗奮勇前行。其中藍色象徵著北海,白色代表民主、自由,橙色(後改為紅色)則寓意革命的勝利。三色旗就此在歐洲紮根,而令其發揚光大的,則是傳奇的軍事怪傑——拿破崙。
▲法國國旗
同樣是紅藍白三色,乍一看以為法國抄襲了荷蘭,只是把色條由橫置變成了豎置,但法國三色旗的三色含義其實是平等、博愛、自由,而這其實是1789年法國大革命留給後人最珍貴的文化理念。據說這一年的7月17日,也就是巴黎民眾攻佔巴士底獄的第三天,國王來到巴黎市政廳,在自己原有的帽徽上綴上象徵巴黎的紅色和藍色布帶,作為王權向民眾的妥協。在歐仁·德拉克羅瓦的名畫《自由引導人民》中,畫面中心美麗樸素、領導工人和知識分子的隊伍奮勇前進的女性手中所揮舞的,也正是這樣一面三色旗!
拿破崙在徵戰歐洲的同時,也將三色旗的文化帶到了他國,這其中受影響最大的恐怕就是義大利了。與西班牙、英國這些國家不同,當時的義大利並非一個完整的國家,而是分裂成許多的大小公國。這些並不十分好戰的南歐人民非常歡迎拿破崙的到來,而拿破崙也在徵服這片土地時親自設計了義大利的國旗。據說由於拿破崙喜歡綠色,於是就賦予義大利國旗綠、白、紅三色,而這個組合又影響到了義大利臨近的匈牙利、保加利亞等中南歐國家。
▲義大利國旗
德國的情況也類似,十九世紀初的德意志尚處於昔日神聖羅馬帝國分裂成的三百餘個小公國的狀態。沒有統一領導的德意志民族,自然被法軍虐了一遍又一遍。但德意志人有著好戰的靈魂,他們渴望強大,渴望統一。這種思想催生了聯邦黨人,他們身披紅肩章、金扣子的黑鬥篷,來表明自己愛國者的身份。看到這種顏色的打扮會想到什麼呢?沒錯,就是德國黑紅黃三色旗的顏色!德國的國旗雖然模仿了拿破崙三色旗的形式,但卻是為了紀念自身由分裂走向完整的不懈奮鬥。
▲德國國旗
雖然拿破崙如同一陣旋風,迅速席捲歐洲又迅速消亡,但他所傳播的三色旗理念卻並未因此斷絕,三色旗迅速在歐洲遍地開花,並一直保留到今天。眾所周知,拿破崙是在遠徵俄國時遭遇嚴寒而慘敗,那麼今天的俄羅斯為何也沿用了三色旗的形式呢?是對自己的這位手下敗將表示敬仰麼?非也非也,俄羅斯的三色旗則要追溯到更早的彼得大帝時代。
與康熙幾乎同時代的彼得一世,被公認為俄國歷史上最傑出的皇帝。而他最為後世所津津樂道的,則是其化名彼得·米哈伊洛夫下士到荷蘭學習造船和航海技術的故事。當他回到俄國時,所帶回的不僅是先進的科技,還有足以改變封建落後的斯拉夫民族觀念的西歐文化,包括荷蘭的三色旗。此後直至今日,除了蘇聯七十多年採用一面大紅旗外,紅白藍三色旗一直為這頭巨熊歷代採用。而諸如捷克、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這些同樣採用紅白藍三色旗的國家,自然與斯拉夫文化有著脫不開的聯繫。
▲俄羅斯國旗
#03.
當然,歐洲大家族裡也有不吃拿破崙這一套,也不弄大十字的兄弟,西班牙和葡萄牙這哥倆就是典型。這兩位一度在大西洋上說一不二的海上霸主因為擁有自己的國王,因此將皇室徽章和王旗體現在了國旗上。此外還有馬其頓、波赫、黑山這樣的「年輕」國家,與歐洲的主流大歷史相對疏離,因此也沒有採用三色旗,屬於特例。
千姿百態的國旗圖案往往是一個國家乃至民族歷史文化傳統和政治形態的反映。上帝的歸上帝,拿破崙的歸拿破崙。歐洲各國間大同小異的三色旗和十字旗其實正表明各國之間的文化同源同宗。想必也正是這種內在的聯繫,讓這些千百年間星羅棋布的大小王國能夠不斷融合,趨於大同,才有了今天「泛歐」這樣的理念,以及歐盟這樣的政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