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宣布收購賽靈思:需監管部門批准、蘇姿豐將留任新公司CEO

2020-12-23 快科技

傳言坐實。

AMD剛剛宣布以350億美元(約合2350億元)純股票收購FPGA(可編程門陣列晶片)全球第一巨頭賽靈思(Xilinx),以打造出一家在高性能計算領域更強大的企業。

根據AMD官方新聞稿,此次交易已經得到AMD和賽靈思董事會籤字同意,但仍需雙方股東、必要監管部門等點頭。AMD預計2021年底前完成交易,在此期間,兩家公司仍將保持各自獨立運營。

合併後,蘇姿豐博士將繼續擔任CEO,賽靈思CEO Victor Peng將加入新公司擔任總裁,屆時,至少兩名賽靈思高管也將加入AMD管理團隊。

據悉,新公司將擁有多達1.3萬名工程技術人員,合併年研發投入27億美元。

蘇姿豐博士表示,非常高興賽靈思和AMD在一起。賽靈思CEO Victor Peng也認為,雙方的結合將有助於做強做大數據中心業務。

另外,AMD股東預計將持有新公司74%的股票,賽靈思股東則持有26%。

值得一提的是,AMD將於北京時間明天早上8點公布三季度財報,屆時可能會公布更多交易細節。

相關焦點

  • 中信證券:賽靈思(XLNX.US)與AMD(AMD.US)達成收購協議,看好中長期...
    核心觀點賽靈思(XLNX.US)就與AMD(AMD.US)收購協議發布公告,雙方的收購方案獲得董事會批准。若本次收購成功完成,我們預計將對賽靈思產品組合、可及市場空間、技術研發等帶來相應改善,但短期較難對當前數據中心IC市場格局產生實質性影響,亦難以實現所謂的「三分天下」格局,併購後的整合風險、雙方業務層面的戰略協同效應、產品競爭力的改善等均是後續需要持續關注的要點。
  • AMD以350億美元收購賽靈思,僅次於英偉達400億美元收購Arm
    10月27日晚間,晶片公司AMD在官網宣布,同意以350億美元全股票收購賽靈思,目前交易已獲得AMD、賽靈思董事會批准。交易將以AMD全股票的方式完成。根據協議,賽靈思股東可用一股賽靈思普通股換取約1.7234股AMD普通股,對賽靈思估值為每股143美元,較其10月26日收盤價114.55美元溢價約24.8%。
  • AMD收購賽靈思,國內半導體行業將受到何種影響?
    導讀:10月27日晚間,晶片公司AMD在官網宣布已達成最終協議,同意以350億美元的全股票交易收購賽靈思(Xilinx),合併後將標誌著AMD成為業界高性能計算領導者和全球最大、最重要技術公司。
  • 帶領AMD起死回生,蘇姿豐獲選財富「年度企業家」
    全球半導體觀察12月3日消息,超威半導體執行長蘇姿豐博士被《財富》雜誌評為「年度企業家」(Businessperson of the Year 2020)。同時位列這一榜單的,還有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以及同屬半導體行業的英偉達CEO黃仁勳。蘇姿豐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電氣工程博士,目前擔任AMD總裁兼執行長。
  • 中信證券:AMD(AMD.US)擬收購賽靈思(XLNX.US),奠定智能雲計算更強...
    公司作為CPU和GPU雙領域全球龍頭公司,有望實現持續高速成長,值得長期重點關注,我們持續堅定看好。AMD(AMD.US)與賽靈思(XLNX.US)於2020年10月27日宣布已達成最終協議,AMD將以總價值350億美元的全股票交易方式收購賽靈思。
  • AMD CEO 蘇姿豐獲 SIA 羅伯特諾伊斯大獎
    IT之家 9 月 16 日消息 半導體工業協會 (SIA) 今天宣布,AMD 公司總裁兼執行長蘇姿豐博士獲 2020 年 SIA 最高榮譽——羅伯特 諾伊斯大獎。蘇博士將在 2020 年 11 月 19 日星期四舉行的 SIA 領導論壇和頒獎慶典上接受獎項。SIA 總裁兼執行長 John Neuffer 表示 :「作為我們行業的傑出領導者,蘇姿豐在她的職業生涯中成功地推進了尖端半導體和高性能計算技術。」蘇博士擁有麻省理工學院(MIT)電子工程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
  • 思科宣布蘇姿豐進入董事會,AMD表示其將繼續任職CEO和董事會
    思科於當地時間27日宣布,任命AMD CEO蘇姿豐(Lisa Su)為董事會成員,即日生效。思科董事長兼CEO Chuck Robbins表示:「Lisa是半導體行業傑出的商業領袖,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
  • 消息稱AMD正就收購賽靈思談判,交易價值超300億美元
    觀察者網·大橘財經訊(文/盧思葉 編輯/莊怡)據華爾街日報10月9日報導,美國處理器大廠AMD正在就收購競爭對手晶片製造商賽靈思(Xilinx)進行深入談判,這筆交易價值可能超過300億美元,標誌著半導體行業將迎來最新一次的重大併購。
  • 德國相關監管部門批准中企收購福斯羅機車業務
    本報柏林4月28日電(記者花放)德國反不正當競爭監管部門聯邦卡特爾局27日正式宣布,批准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中車株機)收購德國交通技術集團福斯羅的機車業務部門。去年8月26日,福斯羅集團宣布出售公司旗下機車業務部門給中車株機,隨後德國聯邦政府對此進行審核。德國聯邦經濟和能源部於今年2月底通過了收購事宜。自2014年底以來,福斯羅就宣布了企業轉型戰略,未來公司將聚焦於鐵路基建和服務業務,而包括機車業務在內的諸多非核心業務都將或已被出售。
  • AMD總裁兼執行長蘇姿豐博士在CES 2021上展示了一個數位化先行...
    AMD總裁兼執行長蘇姿豐博士(Dr. Lisa Su)在其主題演講中重申了高性能計算對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性,以及在生活和工作中數位化轉型的加速如何助力創造美好的未來。為成就這一未來,蘇姿豐博士宣布了面向筆記本電腦的全新高性能移動處理器系列產品,並預先展示了即將推出的用於數據中心的下一代伺服器處理器。
  • AMD蘇姿豐獲半導體產業最高榮譽,成史上首位女性、第二位華裔獲獎者
    技術出身崇尚實力為王,Zen架構助AMD搶佔市場2014年,蘇姿豐任職AMD總裁兼執行長時,並不是AMD的好年份。如何讓AMD突出晶片圈的「雙英」重圍,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MIT電氣工程博士、技術出身的蘇姿豐深切地知道,對於半導體公司,技術才是唯一的解法。
  • Molex 宣布收購 BittWare公司
    電子解決方案領域全球領先的製造商 Molex 宣布收購 BittWare, Inc.,後者是一家全球領先的計算系統的提供商,專業提供現場可編程門陣列 (FPGA),產品可部署在數據中心的計算應用以及網絡數據包的處理應用中。
  • 思科斥資26億美元收購Acacia 仍未獲得最後批准
    思科斥資26億美元收購Acacia 仍未獲得最後批准 來源:C114中國通信網 • 2020-07-27 11:48:57
  • 輝瑞/BioNTech新冠疫苗獲歐盟批准;飛利浦將收購BioTelemetry |...
    1、飛利浦將收購美國健康服務公司BioTelemetry2、諾維信將收購 Microbiome Labs 公司3、藥明生物收購拜耳一家生物藥原液廠4、輝瑞/BioNTech新冠疫苗獲歐盟批准醫藥企業動態
  • 蘇姿豐功不可沒,AMD 二十年再次偉大
    然而三年後,日本政府批准 「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計劃,通產省組織日立、NEC、富士通、三菱、東芝等五家公司領銜大舉發展半導體產業,在內存領域高歌猛進,將美國存儲商們逼至死亡的幽谷間徘徊。股價跌至 1/10,CPU 市場份額跌至 10% 以下,不少核心工程師跳槽,當時英特爾 CEO 柯再奇判斷說:「這家公司永遠不會再回來了,所以不要再介意把重點放在新競爭對手高通公司上了。」但蘇姿豐宛如福星下凡力挽狂瀾,經過一系列業務重整,成功使 AMD 東山再起。
  • 每天賺112萬,這位華人女性是美國最賺錢CEO,她的好運氣秘訣
    根據美聯社發布的標準普爾500強公司CEO年度收入榜。 蘇姿豐排名第一,去年收入高達5850萬美元。 這個數字比排在第二名的Discovery公司的戴維·薩斯拉夫高1300萬美元。
  • 三一重工收購世界混凝土巨頭普茨邁斯特公司
    網易財經1月29日訊據外電報導,三一重工與世界混凝土巨頭德國普茨邁斯特股份有限公司(putzmeister)日前在德國共同宣布,兩家公司已達成正式協議,將在通過監管部門審核之後正式完成合併。  此次合併完成後,除中信香港下屬的私募股權投資公司持有少部分股權外,三一重工將完成對普茨邁斯特全部股權的收購,但雙方在協議中約定對最終收購價格保密。  這標誌著三一重工這家中國民營重工企業將完全收購了有著「大象」之稱的德國機械巨頭普茨邁斯特。
  • 首任CTO重返上任,網友:王者歸來,但我是AMD的粉絲
    董事會相信,在英特爾繼續從CPU向多架構XPU轉型的過程中,帕特與領導團隊的其他成員,將確保英特爾的戰略得到強有力的執行。Omar Ishrak也對司睿博這兩年對英特爾所作出的貢獻,表示了肯定:在他的領導下,英特爾在轉型的戰略上取得了重大進展,利用市場變化,將英特爾的業務範圍擴展到快速增長的市場。司睿博還在重振公司文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 美股盤前:三大期指全線反彈,賽靈思大漲超17%
    今日盤前,已經有包括輝瑞、禮來、英國石油和滙豐控股在內的眾多知名公司公布了三季度報——美股已經進入密集的財報披露期。明日,還有包括波音、葛蘭素史克、VISA和通用電氣等眾多公司將陸續披露財報,投資者均需密切留意。
  • 思科收購Acacia存變數,中國遲遲未批准?原因:防止壟斷
    2019年7月,思科宣布擬斥資26億美元收購Acacia Communications,公布至今已有一年時間。日前,外媒報導,該筆交易仍未獲得中國監管部門的批准,這是兩家公司達成交易的最後障礙。兩家公司在一份聯合聲明中表示,他們仍在與中國市場監管總局(SAMR) 「積極接觸」,並積極配合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