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上嶽陽樓

2021-03-05 漣農


「洞庭天下水,嶽陽天下樓。」、「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從來洞庭好,都在嶽陽樓。」、「水天一色,風月無邊。」……寫嶽陽樓的詩句實在太多,但真正讓嶽陽樓聞名於天下的,卻是範仲淹的《嶽陽樓記》。

江南三大名樓,也只有嶽陽樓獨有磅礴氣勢,給人足夠寬的視界,讓人胸懷也變得廣大。武漢的黃鶴樓,南昌的滕王閣,都是在江邊。江,哪能與「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的洞庭湖相比!

範仲淹和滕子京是1015年的同科進士,還曾同在江蘇泰州為官,兩人關係很好。泰州望海樓旁有一座文會堂,滕子京所建,也是當年他們吟詩唱和,以文會友的場所。滕子京喜歡興建樓堂館所,嶽陽樓就是他在被貶嶽陽的任上重修的。樓修好後,滕子京給範仲淹寫了一封信並附上《洞庭晚秋圖》,請他作篇文章記錄修建之事。可以說,《嶽陽樓記》是一篇命題作文、看圖作文。範仲淹接到信後,想起自己和好友的遭遇,百感交集,於是借景抒懷,一揮而就。從此,《嶽陽樓記》膾炙人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代代相傳。

提起嶽陽樓,就會想到範仲淹的《嶽陽樓記》,真是文以樓傳,樓以文傳啊!

樓修好了,記作好了,還請來了大書法家蘇舜欽——就是在蘇州建滄浪亭的那位——書寫,雕刻名家邵餗刻於木屏之上。樓、文、書、刻,四絕。

樓幾經重修,屏也不復存在了。清朝乾隆年間,時任嶽陽知府黃凝道決定重刻《嶽陽樓記》木屏。可是,找誰來寫呢?正當黃知府苦苦尋覓書寫者時,乾隆皇帝的書法老師、時任刑部尚書的張照押運糧草經過嶽陽,黃心中竊喜:張照乃我朝第一的書法大家,這不正是我要找的人嗎?天公也來相助,嶽陽一帶狂風驟起,暴雨傾盆,洞庭湖上無法行船,張照只能留在嶽陽。黃凝道趁機宴請張照,酒過三巡之後,故意連聲嘆息:「想當年,滕子京重修嶽陽樓,範仲淹作《嶽陽樓記》,蘇舜欽書寫《嶽陽樓記》,邵餗刻於木屏之上,稱為四絕。如今,嶽陽樓有人重修,可記卻無人重書了!」激將法馬上奏效,張照說道:「誰說沒人重書,本官倒願意試一試」,於是,黃凝道趕緊拿出早已準備好的筆墨紙硯。張照趁著酒興潑墨揮毫,寫下了《嶽陽樓記》。楷書、行書、行楷、草書四體兼備,氣勢貫通,渾樸雄健。隨後,黃凝道挑選了十二塊上好的紫檀木料做屏,讓工匠將張照寫的《嶽陽樓記》雕刻在上面,嵌入樓中,光彩奪目。如今,這一雕屏被嵌在了嶽陽樓二樓大廳裡。

在嶽陽樓的一樓大廳裡,也有一組同樣的十二塊紫色金字雕屏,但這是贗品。這裡面藏著一個故事,原來,清末有個知縣想盜走張照書寫的雕屏原件,於是叫人仿製一屏,偷梁換柱。一樓的就是這個仿製的。記得小時候看露天電影《巴陵竊賊》,講的就是這個故事。

嶽陽樓,在洞庭湖畔巍峨屹立著。熙熙攘攘的遊客,耳熟能詳的名篇,但其中的真意,又有幾人能領會得來呢?

相關焦點

  • 範仲淹寫下了著名的《嶽陽樓記》,但沒有到過洞庭湖,是真的嗎?
    由此可見,這篇大名鼎鼎的《嶽陽樓記》是滕子京在巴陵郡重修嶽陽樓後囑託範仲淹而作的。而滕子京又是何許人也?他怎麼就能找上範仲淹呢?這得從《宋史》中找找答案。據《宋史》記載,滕子京名宗諒,子京是他的字,與範仲淹同一年考中進士。範仲淹對他的才華稱讚有加。後來因御史中丞王拱辰彈劾他有貪汙等行為,被貶官至嶽州,即範仲淹在《嶽陽樓記》中所稱的巴陵郡。這才有了他重修嶽陽樓的事情。
  • ...登嶽陽樓、遊君山島、觀洞庭湖……湖南14市州「美色」強勢霸屏!
    因北宋範仲淹膾炙人口的《嶽陽樓記》更使嶽陽樓著稱於世。嶽陽樓是嶽陽的地標性建築,更是一個著名的景點,有一句話叫做:「世上無嶽陽樓,便無嶽陽之名氣」。在嶽陽樓的腳下便是美麗的洞庭湖,正面便是巍峨壯麗的君山,嶽陽樓也是著名的三大名樓之一。
  • 千禧年隱居的洞庭湖,就在嶽陽樓的隔壁,遊人們卻常常從走過
    古時候有許多詩人到過湖南,為湖南岳陽獻過詩,如著名的《嶽陽樓記》。所以說起湖南,人們對湖南岳陽的了解最多。而在嶽陽,可謂不僅風景秀麗,而且文化底蘊深厚。事實上,在嶽陽還有許多風景,雖然不為人所知,但也很壯觀。今日小編就為您介紹一下,被隱藏深處的千年道觀。遊覽嶽陽樓的您,沿洞庭湖一路向南,在這裡,您將看到這座千年道觀-呂仙觀。
  • 昔聞洞庭水 今上嶽陽樓
    乾隆五年(1740年),總督班第撥銀修繕,歷時一年完工;三年後的1743年,嶽州知府黃凝道再次進行修葺,並親筆題寫了「嶽陽樓」三字,刻石嵌於城門之上;期間,他延請大書法家、刑部尚書張照書寫了範仲淹的《嶽陽樓記》,分刻於十一塊紫檀木板上,成為嶽陽樓著名的雕屏和書法珍品。後來在鹹豐和同治年間,又先後重建了仙梅亭、三醉亭等景觀。
  • 汪曾祺:《嶽陽樓記》
    範仲淹雖可能沒有看到過洞庭湖,但是他看到過很多巨浸大澤。他是吳縣人,太湖是一定看過的。我很深疑他對洞庭湖的描寫,有些是從太湖印象中借用過來的。現在的嶽陽樓早已不是滕子京重修的了。這座樓燒掉了幾次。據《巴陵縣誌》載:嶽陽樓在明崇禎十二年毀於火,推官陶宗孔重建。清順治十四年又毀於火,康熙二十二年由知府李遇時、知縣趙士珩捐資重建。康熙二十七年又毀於火,直到乾隆五年由總督班第集資修復。
  • 登嶽陽樓(杜甫)
    [詩詞古文]登嶽陽樓(杜甫)(本文約460個字)登嶽陽樓杜甫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嶽陽樓:即嶽陽城西門樓,下臨洞庭湖,為遊覽勝地。坼(chè):分裂。乾坤:指日、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晝夜都飄浮在洞庭湖上。老病:杜甫時年五十七歲,身患肺病,風痺,右耳已聾。戎馬:指戰爭。
  • 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
    《登嶽陽樓》杜甫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
  • 《登嶽陽樓》教學設計
    (洞庭湖)《與夏十二登嶽陽樓》:樓觀嶽陽盡,川迥洞庭開。(嶽陽樓,洞庭湖)⑵畫面:《登嶽陽樓》:只見吳楚兩地被廣闊浩瀚的湖水一分為二,分布於東南兩邊,蒼茫無際的湖面上,波浪一浪掀過一浪,向天邊洶湧而去,大地長天、日月星辰日日夜夜在湖裡浮蕩著,景象壯美極了!《與夏十二登嶽陽樓》:登上嶽陽樓,無邊景色盡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 遠方,洞庭湖面浩蕩開闊,汪洋無際。
  • 嶽陽樓 寄語 及《嶽陽樓記》解釋
    在嶽陽樓上 與 範仲淹 蠟像 合影  (弟子佛光拍照)嶽 陽 樓
  • 洞庭湖,八百裡的雲夢謠
    雖未上天,卻並非青天不可上,也並非自己不願上,而是洞庭月色太美,不如暫且留下來。姑且把洞庭湖賒買給月宮嫦娥,再駕船到白雲邊上買桂花酒去。他說:鹹陽橋上雨如懸,萬點空濛隔釣船。還似洞庭春水色,曉雲將入嶽陽天。在鹹陽橋上遇雨,想到的卻是那初春時節洞庭湖上那煙波浩渺的景致。洞庭湖為海內巨浸,氣蒸波撼,吞天無際。在詩人看來,溼漉的曉雲好像是馱載著接天的水氣飄進了嶽陽古城的上空。
  • 登嶽陽樓
    登嶽陽樓唐代:杜甫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譯文及注釋譯文以前就聽說洞庭湖波瀾壯闊,今日終於如願登上嶽陽樓。注釋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長江南岸,是中國第二淡水湖。嶽陽樓:即嶽陽城西門樓,在湖南省嶽陽市,下臨洞庭湖,為遊覽勝地。吳楚句:吳楚兩地在我國東南。坼(chè):分裂。乾坤:指日、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晝夜都飄浮在洞庭湖上。無一字:音訊全無。字:這裡指書信。
  • 《登嶽陽樓 》唐 杜甫
    登嶽陽樓的朗讀:登嶽陽樓的詩句: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即洞庭湖。②嶽陽樓:在今湖南省嶽陽市,下臨洞庭湖,為遊覽勝地。③吳楚:春秋時二國名(吳國和楚國)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一帶。下瞰洞庭,碧湖萬頃,遙望君山,氣象萬千,唐張說建,宋滕子京修。以範仲淹千古名篇《嶽陽樓記》馳名。④坼:分裂,這裡引申為劃分。這句是說:遼闊的吳楚兩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 孫玉文:談杜甫的《登嶽陽樓》
    進而根據嶽陽樓和洞庭湖的相對地理方位,結合詩歌內容和杜甫對典故的運用,以及寫作的時代背景等,論證《登嶽陽樓》寫杜甫站在嶽陽樓上,依次按東南西北順序眺望周遭風景的所見、所思、所感,從而對《登嶽陽樓》一詩的一些關鍵字詞以及整首詩的內容和形式都作出新的釋讀。【關鍵詞】杜甫 《登嶽陽樓》 釋讀杜甫《登嶽陽樓》:「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
  • 詩聖詩仙都寫過嶽陽樓,關於嶽陽樓的唐詩你喜歡哪一首?
    同時,洞庭湖位於中國的中部,不僅是長江中遊的湖泊,也是南來北往的交通要道,「北通巫峽,南極瀟湘」洞庭湖風景壯觀秀麗,匯聚天下英豪文人,從這裡經過之人無不登上湖邊的嶽陽樓,「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然後發出各種感慨,「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 唐詩107《登嶽陽樓》 (杜甫)
    這句是說:遼闊的吳楚兩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乾坤(qián kūn)日月(一作「夜」)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晝夜都飄浮在洞庭湖上。據《水經注》卷三十八:「湖水廣圓五百餘裡,日月出沒於其中。」乾坤:原指天地。此指日月。乾坤日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晝夜都漂浮在洞庭湖上。據《水經注》卷三十八:「湖水廣圓五百餘裡,日月出沒於其中。」無一字:音訊全無。 字:這裡指書信。
  • 江南三大名樓之一,嶽陽樓
    境內擁有洞庭湖 60%以上水域面積,城內南湖被譽為「東方的日內瓦湖」,正在實施以王家河流域綜合治理為重點的「四湖兩河」連通工程,致力打造流水環城的水墨丹青嶽陽。洞庭湖在中國文化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它特色突出,是湖湘文化的一個不可或缺的板塊。對洞庭湖的描寫,文人多以詠史、描景和抒情為主,從屈原開始,經過陶淵明,到李白、杜甫、範仲淹,脈絡清晰,根植於湖區的一方水土和人文,隨後形成鮮明的主題。屈原的愛國主義、範仲淹的憂患意識,成為洞庭湖人文創作的源泉。
  • 宋詩三百首:登嶽陽樓
    蕭德藻這首詩,避熟就生,換了個角度,把大部筆墨花在未登樓時,取徑別致。範仲淹《嶽陽樓記》形容眼前的洞庭湖說:「予觀乎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詩人乘只小船,來到這樣的景色中,在環境的感染下,不由地產生了無窮的感慨。所以詩由情起,說我不在這浩瀚無垠的洞庭湖中好好地玩賞個痛快,真成了放蕩江湖的浪遊了。這樣一贊,沒有直接說洞庭湖的好處,而好處自現。
  • 唐詩三百首|登嶽陽樓
    杜甫《登嶽陽樓》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 船向洞庭湖上君山島.「原創」
    本文作者拍攝船擱淺了,我們被困在這洞庭湖裡了。我們想上廁所怎麼辦?簡直不敢想。後來船家用木凳子搭跳板,再加2個人攙扶,讓我們勉強在泥攤上下船。我們接著在湖中的泥路上迂迴前行,奔向君山島,這就是我們狼狽的洞庭湖之行。唐人孟浩然說洞庭湖「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我們是「擱淺湖水邊,泥路上君山」,好笑。
  • 杜甫 《登嶽陽樓》 賞析
    《登嶽陽樓》杜甫「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