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的夜市,主打灰豆子、甜醅子、釀皮子、雞蛋醪糟、軟兒梨、羊雜碎、羊肉串、小燒烤等,一個攤位少則一兩人、多則三五人,要讓這些攤點的經營者既能講張口就來的「脫口秀」,又要做出香味誘人的美食,還要有攝像、燈光、導演的「專業加持」,確實不容易。
「在夜市上做直播,維護粉絲不容易,加粉更不容易,現在點讚的人多,但來吃一碗牛奶醪糟的人少……」
在蘭州,牛奶醪糟被認為是僅次於牛肉麵的地方名吃。在蘭州最大的夜市——正寧路夜市,「阿丹牛奶醪糟」曾是食客趨之若鶩的「網紅打卡」名食。但是,如今蘭州的夜市消費促進季已啟動月餘,優惠打折還有各種演藝活動精彩頻出,但經營者依然感嘆今不如昔。
一個城市既需要時尚、潮流、高端的現代商圈,又需要具有濃鬱地域化、個性化、市井化的特色夜市。從2018年開始,蘭州市開始全力打造夜市經濟,希望在全市建成特色型夜市街區8條,創業型夜市街區10條,創造就業崗位2萬個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80億元。
但今年以來,突如其來的疫情讓蘭州的夜市一度落寞「閉市」。自5月份開始,蘭州的各大夜市,在通過相關部門檢查合格後,相繼開業。6月9日,甘肅省商務廳下發《關於開展夜市消費促進季活動的通知》,為激活城市「夜經濟」助力;6月10日,蘭州市在南關夜市、正寧路夜市、西湖老街夜市、金牛街夜市、金時光美食文化產業園等「五大夜市」正式啟動消費季暨夜市促消費活動,相繼推出了打折優惠和文藝演出活動,鼓勵各攤主爭相觸「網」,開展網上直播、網上點餐,以此推動城市夜經濟的繁榮。
此後,蘭州市商務局牽頭,會同市城管委、市場監管局等部門在全市劃定攤點路段325處、10974個攤位,希望通過夜經濟解決3萬個以上就業崗位。
《工人日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在短暫的喧囂與繁華過後,夜經濟卻難現往昔盛況,許多經營者不免疑惑——網絡直播為何帶不「旺」夜市煙火?
在「阿丹牛奶醪糟」的經營者看來,「自帶自賣」實在是太難了,「不但要照顧攤子的生意,還要直播。直播要有才藝,就唱流行歌曲,唱西北的花兒,有些粉絲也慕名而來吃一碗,但是每天的攤位費、食材、人工等成本已經很高了,利潤卻是越做越薄。」
「什川大媽」是目前蘭州「最紅」的主播之一,曾應邀出現在南關夜市,手裡捧著「軟兒梨」,對著手機與粉絲交流互動——「歡迎來到直播間的小夥伴們,小紅心走一波!歡迎大家來圍觀蘭州的夜市,關注蘭州的美食!」
據悉,曾經在直播中豪言——「也有小目標,『軟兒梨』賣出1個億」的「什川大媽」並沒有實現自己的「小目標」。
有夜市攤主對記者直言:「直播帶貨,要維護粉絲,又要會才藝,對於我們夜市創業者來說,很難做到。」
蘭州的夜市,主打灰豆子、甜醅子、釀皮子、雞蛋醪糟、軟兒梨、羊雜碎、羊肉串、小燒烤等,一個攤位少則一兩人、多則三五人,要讓這些攤點的經營者既能講張口就來的「脫口秀」,又要做出香味誘人的美食,還要有攝像、燈光、導演的「專業加持」,確實不容易。
夜市經營者要想入局直播帶貨,同樣要找對合適的平臺,打造自己的直播帳號,積攢一定的粉絲流量和運營經驗。有經營者反思說:「夜市上的直播帶貨確實是新的商機,但是貿然加入,卻不知方法,不知方向,最終浪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甚至金錢。」
有關人士分析指出,網絡直播帶不「旺」夜市煙火,除了今年以來受疫情影響旅遊人口減少等客觀因素外,夜市經營者也有許多自身原因,「網絡直播並非你想『旺』就能『旺』。」
助力夜市經濟復工復產,鼓勵創新創業,同樣少不了有關部門和社會組織的參與和援助,提供更專業、全方位的網際網路電商技能培訓,幫助夜市「直播小白」進階為「頂流主播」。
來源: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