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精神之光的藝術靈魂——樓宇烈教授的藝術觀

2020-12-23 激點快訊

某種意義上說,創造精神之光的,需要的是視覺直觀的畫面色感,以及平面上的立體動感,和著顏料上的層次美感。由於早些年的具象派與抽象派的相互對立,一直都使精神上需要的藝術之光停滯在了消極狀態上。近幾年又有著不少的所謂藝術家另闢蹊徑,創造出意象派藝術。但是,意象派的出現總是不倫不類,引來了具象派與抽象派的共同排斥。在極短的時間內,幾乎銷聲匿跡了。

為什麼意象派會如此的悲慘呢?筆者仔細地思考和分析過,基本上存在著一個致命弱點,也就是沒有把具象元素與抽象元素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了永覺法師的藝術作品,筆者眼前一亮,這不就是真正人們所希望和需要的意象派藝術作品嗎!永覺法師的作品中,按照傳統的藝術習慣,透露出現代的藝術內涵。也就是說,永覺法師以佛法所講的實相,經過禪修覺悟宇宙人生的幻象。永覺法師用油彩色調描摹的直觀,漸漸轉化成了思想的感官。

我們如果欣賞永覺法師的藝術作品,一定要像讀哲學書籍一樣,不可粗略而過,必須詳細研究,才能真正理解他的思維覺性,以及他所要表達的思想邏輯。為什麼要這樣評價永覺法師的藝術作品呢?因為他是一個實修證悟的禪者,他是一位在靜慮參悟中解讀宇宙自然規律的智者,他更是用自己對藝術靈悟與澄明覺性的藝術家。永覺法師的藝術作品,每一幅都是在覺悟後用顏料與色彩表現的內心意境,而不是衝動的塗抹。永覺法師既是現實主義思想的藝術表現者,而又是超越實相的意象主義藝術的展示者。他的這種思想,我們可以更直觀地在他的藝術作品上體現得更清晰明了。筆者讀過樓宇烈教授對藝術的闡述,卻能印證永覺法師的藝術思想。

樓宇烈教授說:「藝術的視野,給人以曠達與平靜;藝術的幽默,給人以智慧與輕鬆。」而我們接觸永覺法師的藝術作品,不僅在視野上得到了曠達與平靜,在藝術的實質上更是得到了智慧與輕鬆。然而在思想上所得到的是人生三昧的智觀,在行為上得到的是宇宙自然規律轉換地樂感。

也許,有人認為永覺法師的藝術作品蘊含的只是玄妙,其實不然,永覺法師的藝術作品已經是建立在精神層面之上的道德真性了。藝術的完美一定是在和諧範疇基礎上的思欲,是創造精神之光的靈魂之端,體現的價值必須要符合社會需求和完善人格的追求。樓宇烈教授在這方面也做了更高的解讀:「藝術精神更主要地體現為一種對社會、人生意義的理解和價值的判斷;對社會、個人生活態度和方式的思考;對理想社會、完善人格的追求;乃至於對處世、行事方法的把握與運用等等。」

藝術家經過禪修的洗禮,受到的禪學思想的影響,在思維方式上與常人有天壤之別,再加上藝術給予他的豐富思想內涵,最終在藝術作品中所表現的思緒,是簡約的,賦予了生動與明了的深邃的哲理性及藝術性。樓宇烈教授說:「通過藝術修養培養起高尚的藝術欣賞趣味來,對於高尚人格、理想人生境界的追求和確立是有重要的、積極的意義的,」在永覺法師的藝術作品上,所表現出的個人品格和思想境界,都是一種創造性藝術的高尚精神真諦,培養著有高尚欣賞水平的見證者,傳播著中道主義的藝術靈魂之真理。

藝術的真性是和諧,和諧是藝術在精神上的根本目標,它是開創藝術文明的意象之始,是締造與契合藝術家思想境界的鮮明個性。藝術展現和諧,正如梅堯臣所言:「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像永覺法師這樣有自覺靈悟高度的人,不是每個藝術家或是修行者都能做到的。因為,藝術所創造的趣味和格調,確立著欣賞與品鑑藝術作品者的正邪及高低,也是能否提高欣賞者的思想高度的。

在藝術創造精神之光的靈魂上,欣賞藝術作品趣味,追求其中完美地終極思想,以及在禪修覺照的體現。樓宇烈教授都作了總結性的闡述:「沒有創造就沒有藝術,創造精神是藝術的靈魂,不僅是藝術作品的創作中有創造,就是在藝術欣賞中同樣也有創造。」這段帶有總結性的語言,在藝術欣賞角度上,完全能讓藝術家和欣賞者,於思維中有一個全面溝通,從根本上統一了藝術思想的哲理性。

縱觀以上樓宇烈教授的論述,再深入到永覺法師的藝術思維裡,認真詳細作一個比較,他們二人的論述藝術的思想和藝術創作的思想,幾乎完全相同。因此,筆者客觀而慎重地說,永覺法師的意象藝術形式,以及他的藝術創造的靈魂,在樓宇烈教授的論證中得到了印證。

相關焦點

  • ​生命與體悟 | 讀樓宇烈先生《體悟力》
    口耳之間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把從外學得的東西內化於身心,在精神中形成一種明晰的覺察,於是能對相關情況做出合理的判斷,對內構成心中的準則,對外則體現為言行舉止的恰當得體。這樣的體悟式的學習,既讓人得以調節身以達到心內在的和諧,又以適當的言行讓自我與他人、與環境保持和諧。
  • 樓宇烈:無用之用為大用
    在「體悟」中,儒家更強調悟,悟就是通過學習知識來把握事物內在的精神,並靈活地運用它。在體悟時,儒家還非常強調面對不同的個體要有針對性,而不是一種普遍的適用性。哪怕是可以普遍適用的東西,也要針對不同的個體進行個別的處理。中國哲學強調在實踐中體悟,而不是純理論的推理。王陽明認為,「格物致知」中的「格」不是外在地去看,格是「正」之義,是要拿心去正。
  • 美術觀察|「順物自然」藝術觀和「技道兩進」創作觀的時代觀照!
    蘇軾是中國書法史上裡程碑式的人物,他以卓異的天資、高尚的人格、深厚的學養、豐富的經歷和對藝術真諦的執著追求,創造出曠達雄放、意趣天真的書法風格。蘇軾的藝術觀因受老莊思想影響,主張藝術創作「隨物賦形」「胸有成竹」「不能不為之為工」,藝術的最高境界是自然,其書法創作崇尚老莊哲學中的「原天地之美」「順物自然」等思想。蘇軾《評草書》論書法創作「書出無意於佳乃佳爾」,在《跋王鞏所收藏真書》評懷素字曰:「其為人儻蕩,本不求工,所以能工此,如沒人之操舟,無意於濟否,是以覆卻萬變,而舉措自若,其近於有道者耶?」
  • 樓宇烈:中國傳統哲學的三大思維底蘊
    以中道的觀點,恰如其分地說,哲學是一門無用之用的學問,它不能對你產生任何實際功效,但是它會引領你去做正確的決定。我們之所以要普及哲學,是要讓人明白為什麼要這麼做,能夠讓人從不自覺變成自覺,而且還能從做一件事中明白道理,並運用到生活的各個實踐層面中去。在哲學中,除了價值觀念,最核心的就是思維方式問題,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面對怎樣去解釋、認識等問題。
  • 沒有校訓卻有精神的最高學府--山西青年報2020年05月12日15版:讀書...
    >   該書深度聚焦中國最高學府北京大學,以深度訪談的形式帶領讀者走進燕園,與北大原校長林建華、王選夫人陳堃銶、哲學系資深教授樓宇烈、美學家葉朗、燕京學堂院長袁明、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管理學者陳春花、法語系主任董強8位北大著名教授、學者一起面對面深入交流。
  • 【橫山記事】稽山之光 龍華會啟 ——首屆會稽山論壇·文化中國秋季講壇暨支遁與魏晉南北朝佛教國際學術研討會成功舉行
    10日下午,教育部中文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天津市文聯主席、南開大學常務副校長陳洪教授與全國人大代表、國家圖書館館長詹福瑞教授在紹興文理學院分別就《金庸小說與傳統文化》、《魏晉風度》做主題講座,高屋建瓴、精彩絕倫的講座令現場聽眾如沐春風,掌聲雷動。
  • 中國全面小康傑出貢獻人物樓宇烈:再唱一曲長生殿
    中國全面小康傑出貢獻人物樓宇烈:再唱一曲長生殿 2020-12-21 10: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透納-藝術神童的非主流藝術觀「清央美術」
    透納-藝術神童的非主流藝術觀「清央美術」約瑟夫·馬洛德·威廉·透納(1775-1851年)是倫敦一位理髮師的兒子,是一個藝術神童。在他還很年輕的時候,就得到了同行們的認可,後來成為英國風景畫領域的翹楚。
  • 《光之源頭的祝福》之深度療愈靈魂創傷
    光之源老師特地為所有的家人送上:靈魂深處創傷的療愈音頻!犀利語言一語中的 滲透到你靈魂深處讓你醍醐灌頂 茅舍頓開 豁然開朗 由內而外的感受到她強大的能量場 深度療愈!光之源老師經常說:靈性就是生活,一個人絕不可以讓自己心靈之火熄滅掉,內外兼修盡人事 才能知天命 家是根本!家是每一個人生命的命脈!
  • 當古歌輕聲吟唱,我們的靈魂不再流浪 ——紀念夏揚教授
    夏揚教授就長眠於此。樸實的墓碑是夏揚教授淡泊高貴靈魂的寫照夏揚(1924—1984),原名甄經,祖籍廣東臺山。夏揚出生在越南河內,自小性格倔強,富於反抗精神。抗日戰爭時期,在昆明求學的夏揚毅然放棄學業,自覺投入到反法西斯鬥爭的行列中。抗戰爆發後,成為大後方的昆明迎來了許多國內著名的文化藝術界人士。
  • 藝術眼光:寫實是形體油畫藝術精神所在,意境是油畫的靈魂
    注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圖片來自網絡2.寫實油畫藝術作為現代繪畫藝術的一種視覺形式,寫實的精神理念構成了整個一藝術發展的過程中依據。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中國寫實油畫也在不斷繁榮發展和呈現多彩多樣的藝術形式,寫實油畫這種藝術形式在中國的繪畫藝術中具有主導地位,是中國油畫的靈魂。
  • 【美·分享】臺灣輔仁大學藝術學院院長馮冠超教授、應美系主任方彩欣教授蒞臨我院講學
    12月18號上午,臺灣輔仁大學藝術學院院長馮冠超教授、應美系主任方彩欣教授蒞臨我院講學,並在我院213會議室與我院領導和老師們開展了見面座談會。下午,臺灣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方彩欣教授在我院213會議室舉辦了《創新造型之圖像思維解碼》的主題講座,我院陳超淼、楊瑛老師等眾多老師以及2015、2016級動畫專業學生出席了本次講座。
  • 美學鑑賞 :陳丹青的藝術觀混亂不堪!
    箅籏謍枛恴垎縫麞袚鼜呯蔑殲憡櫬懁擲嚀費焬徵衪鉅鋂掚鸂蹹瘮緔踿棧癰喵澒儯侶呟賧歺名畻侴洇頇軟醳鑿襖猲稐鑑於本人對陳丹青其人知之甚少,又疑慮網絡傳言的可靠性,為免去考據的麻煩,下面僅就《犀利視角——陳丹青的全新藝術觀》(原文可由百度檢索標題後查看)的文本本身提出質疑,與文外的陳丹青本人無關(有提到該姓名時只為修辭趣味,用時均加引號以排除人身針對)。
  • 油畫美學:陳丹青的藝術觀混亂不堪!
    蔡渱暕弬冾絘慶緑頛徵瞶迉玌揦叝鵈礖漁鯮禌脨添辳嬿弜理蔢塈櫟祍蝲庘頚嗲鍿贊尵沶琕瀙磉麣趐麙鰙歔筐鵊眑鷩鑑於本人對陳丹青其人知之甚少,又疑慮網絡傳言的可靠性,為免去考據的麻煩,下面僅就《犀利視角——陳丹青的全新藝術觀》(原文可由百度檢索標題後查看)的文本本身提出質疑,與文外的陳丹青本人無關(有提到該姓名時只為修辭趣味,用時均加引號以排除人身針對)。
  • MOD穆德:錦藝 昆明之光,藝術生活
    雲南·錦藝·昆明之光 軟裝設計:MOD穆德 室內設計:上海嶽蒙 攝影:何愛,張瑞華 「要記得在庸常的物質生活之上,還有更為迷人的精神世界。」
  • 弘揚工匠精神,為創新創造點亮時代「質」光
    習近平總書記發來賀信並強調,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激勵更多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築夢路上每一行,做到極致就是精彩。技術工人隊伍是支撐中國製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
  • 英樹:用心創造產品,用匠心精神打造「國貨之光」!
    (原標題:英樹:用心創造產品,用匠心精神打造「國貨之光」!) 自品牌創立之初,英樹一直追求原料的自然有機,並將匠人精神融入到生產經營中,力爭每款產品、每個生產環節都精益求精。
  • 袁莎教授學生:央央 《談時代精神》論文刊登在《讀書文摘》期刊
    近日,袁莎教授的學生央央的論文《談時代精神》刊登於《讀書文摘》雜誌,文章所體現的精神高度與思想深度,實乃當今青年應深刻體會之
  • 「小褲腳教授」鄉村故事㉖點燃藝術設計之火
    「小褲腳教授」鄉村故事㉖點燃藝術設計之火 2020-12-20 09: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