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已有3個月之久,但3個月來,我絲毫不感覺空虛與焦慮。
理由無他,只因看了這本《道德經》,看完才知它實在是妙極了。
年少初識,還是在金庸武俠的絕世神功《九陰真經》,開篇第一句「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就出自《道德經》。
不明覺厲!
長大後,為人丈夫,做了員工、領導,再翻開,才發現「道可道,非常道」、「無為而治」……等等「中式智慧」的博大精深。
最讓我感受到很深的是這3個:
20歲求生存,它說「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不要事事搶著爭先,因為,槍打出頭鳥;30歲求安穩,它說「上善若水」,但「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水能包容萬物,也能水滴石穿,做人如此,才有力量;40歲求健康,它認為「致虛極,守靜篤」,養生的關鍵是養精神,保持內心的平和,比進補有用1000倍;也難怪,作為「萬經之王」,中國最高智慧的它,一流行,就是2000年。
作為「央視名嘴」白巖鬆口中的「生命之書」,它只短短5126個字,就講透了在中國社會生存,受用一輩子的處事智慧。
讓你讀完「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不過,在一位「嗜國學如命」的老靈魂眼裡,《道德經》的真正妙處,還遠不止於此。
有人因為《道德經》找到人生目標。
真正活得好的人,都「為而不爭」
他是黃向軍。
很多人認識他,可能是因為他在網上解讀《道德經》,已經有近500萬人觀看了。
妙趣橫生,又突然讓人醍醐灌頂的風格,讓一眾網友親切地稱他國學怪才、說書大咖。
不過,在成為「怪才」之前,他也只是小城裡,一個書痴罷了。
出身文化之都鄒城的黃向軍,從小就熱愛國學,尤其偏愛《道德經》。
他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道德經》之妙,在於它原文5126個字,解讀卻有5000萬字。
因為沒有標點,光是開篇6個字,「道可道非常道」,就有3種斷句,3個不同的解釋。
從來也沒定論。
但在黃向軍看來,《道德經》本就不是讀的,是用來悟的。
作為「生命之書」,那些真正受益的人,一定是從中,照見過自己的人生。
就像他,一畢業,就聽從家裡的安排,陰差陽錯做了高中計算機老師。
那時候,他的大學同學們,要麼早就拿到大公司的offer,要麼自己創業當了老闆。
他卻只能日日夜夜做著完全不感興趣的事情,在苦悶中消磨生命......
他不甘心,更不快樂。
他只想學國學。可在那個年代,捨棄教師這個體面的工作,學這種冷門專業,所有人都認為「這孩子是讀書讀傻了吧!」。
想考上北大,更是痴人說夢!
在外界的幹擾和嘲諷下,最終,還是《道德經》的「為而不爭」幫他下定了決心。
盡力去做自己喜歡的事,但在心態上保持不爭,就會有好結果。
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他的想法是對的。
摒棄一切雜念後,才一年時間,黃向軍就考上了北京大學宗教專業的研究生。
之後黃向軍的人生開始轉折,專門研究道家,走向暫新的未來,收穫不一樣的精彩人生。
若覺人生迷茫,便來讀一讀《道德經》
世人都說:半部《論語》治天下。
但其實,讀懂四分之一的《道德經》智慧,就足以讓你過好這一生。
所以,它也是無數名人、大咖的「枕邊書」:
魯迅曾說,不讀《道德經》,就讀不懂中國文化、在中國社會生存的道理。馬雲行商數十載,只有《道德經》從未離身,他說,古聖人完全能解讀今天的人心。央視主持人白巖松,更把《道德經》作為的生命之書,30歲後的處世參考。確實值得一讀再讀。
《道德經》作者老子,一生從不說教,只實實在在告訴你,人生該往哪裡走。
它是方法書、智慧書,更是一盞明燈,指引了中國人2000年的方向。
這一次,我們也希望,它能同樣照見你的生命。
古文看不懂,沒關係。市面解釋太龐雜,無從證偽,也不要緊。
今天硬核老爸分享的是老子《道德經》的全文全譯完整版,希望看到的朋友都存一份,如果放本家裡,需要時可隨時誦讀。
雖然道德經只有5000多字,但是由於它大多是文言文,簡短卻字字珠璣,因此很多人看它都覺得非常的深奧,看的時候大多是一臉懵。
這套書文白對照,閱讀起來無障礙,語言也十分流暢,不會給人一種生搬硬套的翻譯感,給人一種閱讀的舒適感。
解讀了《道德經》中的每一句話,將其深奧無比的智慧,以最淺顯易懂的方式展現在讀者面前,讓大家可以一探《道德經》的古老智慧。
家長讀的時候,孩子也可以看,讓孩子接受國學文化的薰陶,文字妙趣橫生,裡面還有讓人哈哈大笑的故事,讀起來一點都不枯燥乏味。
情商、婚戀、家庭、教育、職場等問題,統統全面拆解、深度解讀,帶你讀懂人心、提升智慧、掌握人生。
人生一世,真的該好好讀一讀《道德經》,去感悟裡面的大智慧,或許會讓你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馬雲更多次公開推薦《道德經》,並忍不住感嘆「自己得益於比別人讀得早。」
如此一本智慧「聖書」僅需69元,是消遣娛樂時的一頓飯錢,卻可以學習到古人的偉大智慧,讓你受益終生!
點擊下面的商品卡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