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世巨著《道德經》,暗藏了3個「中式」智慧,網友直呼:受教了

2020-12-23 歷史研習室

在家已有3個月之久,但3個月來,我絲毫不感覺空虛與焦慮。

理由無他,只因看了這本《道德經》,看完才知它實在是妙極了。

年少初識,還是在金庸武俠的絕世神功《九陰真經》,開篇第一句「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就出自《道德經》。

不明覺厲!

長大後,為人丈夫,做了員工、領導,再翻開,才發現「道可道,非常道」、「無為而治」……等等「中式智慧」的博大精深。

最讓我感受到很深的是這3個:

20歲求生存,它說「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不要事事搶著爭先,因為,槍打出頭鳥;30歲求安穩,它說「上善若水」,但「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水能包容萬物,也能水滴石穿,做人如此,才有力量;40歲求健康,它認為「致虛極,守靜篤」,養生的關鍵是養精神,保持內心的平和,比進補有用1000倍;也難怪,作為「萬經之王」,中國最高智慧的它,一流行,就是2000年。

作為「央視名嘴」白巖鬆口中的「生命之書」,它只短短5126個字,就講透了在中國社會生存,受用一輩子的處事智慧。

讓你讀完「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不過,在一位「嗜國學如命」的老靈魂眼裡,《道德經》的真正妙處,還遠不止於此。

有人因為《道德經》找到人生目標。

真正活得好的人,都「為而不爭」

他是黃向軍。

很多人認識他,可能是因為他在網上解讀《道德經》,已經有近500萬人觀看了。

妙趣橫生,又突然讓人醍醐灌頂的風格,讓一眾網友親切地稱他國學怪才、說書大咖。

黃向軍家裡滿滿當當的藏書

不過,在成為「怪才」之前,他也只是小城裡,一個書痴罷了。

出身文化之都鄒城的黃向軍,從小就熱愛國學,尤其偏愛《道德經》。

他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道德經》之妙,在於它原文5126個字,解讀卻有5000萬字。

因為沒有標點,光是開篇6個字,「道可道非常道」,就有3種斷句,3個不同的解釋。

從來也沒定論。

但在黃向軍看來,《道德經》本就不是讀的,是用來悟的。

作為「生命之書」,那些真正受益的人,一定是從中,照見過自己的人生。

就像他,一畢業,就聽從家裡的安排,陰差陽錯做了高中計算機老師。

那時候,他的大學同學們,要麼早就拿到大公司的offer,要麼自己創業當了老闆。

他卻只能日日夜夜做著完全不感興趣的事情,在苦悶中消磨生命......

他不甘心,更不快樂。

他只想學國學。可在那個年代,捨棄教師這個體面的工作,學這種冷門專業,所有人都認為「這孩子是讀書讀傻了吧!」。

想考上北大,更是痴人說夢!

在外界的幹擾和嘲諷下,最終,還是《道德經》的「為而不爭」幫他下定了決心。

盡力去做自己喜歡的事,但在心態上保持不爭,就會有好結果。

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他的想法是對的。

摒棄一切雜念後,才一年時間,黃向軍就考上了北京大學宗教專業的研究生。

右邊是黃向軍

之後黃向軍的人生開始轉折,專門研究道家,走向暫新的未來,收穫不一樣的精彩人生。

若覺人生迷茫,便來讀一讀《道德經》

世人都說:半部《論語》治天下。

但其實,讀懂四分之一的《道德經》智慧,就足以讓你過好這一生。

所以,它也是無數名人、大咖的「枕邊書」:

魯迅曾說,不讀《道德經》,就讀不懂中國文化、在中國社會生存的道理馬雲行商數十載,只有《道德經》從未離身,他說,古聖人完全能解讀今天的人心。央視主持人白巖松,更把《道德經》作為的生命之書,30歲後的處世參考確實值得一讀再讀。

《道德經》作者老子,一生從不說教,只實實在在告訴你,人生該往哪裡走。

它是方法書、智慧書,更是一盞明燈,指引了中國人2000年的方向。

這一次,我們也希望,它能同樣照見你的生命。

古文看不懂,沒關係。市面解釋太龐雜,無從證偽,也不要緊。

今天硬核老爸分享的是老子《道德經》的全文全譯完整版,希望看到的朋友都存一份,如果放本家裡,需要時可隨時誦讀。

雖然道德經只有5000多字,但是由於它大多是文言文簡短卻字字珠璣,因此很多人看它都覺得非常的深奧,看的時候大多是一臉懵。

這套書文白對照,閱讀起來無障礙,語言也十分流暢,不會給人一種生搬硬套的翻譯感,給人一種閱讀的舒適感。

解讀了《道德經》中的每一句話,將其深奧無比的智慧,以最淺顯易懂的方式展現在讀者面前,讓大家可以一探《道德經》的古老智慧。

家長讀的時候,孩子也可以看,讓孩子接受國學文化的薰陶,文字妙趣橫生,裡面還有讓人哈哈大笑的故事,讀起來一點都不枯燥乏味。

情商、婚戀、家庭、教育、職場等問題,統統全面拆解、深度解讀,帶你讀懂人心、提升智慧、掌握人生。

人生一世,真的該好好讀一讀《道德經》,去感悟裡面的大智慧,或許會讓你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馬雲更多次公開推薦《道德經》,並忍不住感嘆「自己得益於比別人讀得早。」

如此一本智慧「聖書」僅需69元,是消遣娛樂時的一頓飯錢,卻可以學習到古人的偉大智慧,讓你受益終生

點擊下面的商品卡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道德經》:這3個「中式智慧」,你越早知道越好!
    其實《道德經》裡,早就告誡過我們3個「中式智慧」,大家越早知道越好。1善者不辯《道德經》言:「善者不辯,辯者不善。」3功者不居三國文學家李康在《運命論》裡講:「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
  • 思想巨著《道德經》精選10則,字字珠璣受益匪淺!老子談的是何道
    西方著名哲學家黑格爾也曾高度評價說《道德經》是東方古代世界的代表。現代《道德經》通行本,總共5162字,可以說是字斟句酌,極度深刻凝練。在這裡,給大家精選了《道德經》中10個極具真諦的經典句子,與大家共勉。思想巨著《道德經》精選10則,字字珠璣受益匪淺!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 一本全面了解《道德經》的思想與智慧,讀《道德經說什麼》
    」;《德經》「以下為基」「大象無形」「福禍相依」等核心思想,力求深入淺出,讓讀者全面了解《道德經》的思想與智慧,感受中華文化永久的魅力和時代風採,引領讀者感受國學文化的智慧。開篇韓教授就告訴我們無論我們讀哪一本經典,首先要了解它的作者、書的基本情況,以及書裡的智慧精要:其人:老子的職業背景,老子曾是個史,相當於現在的國家圖書館館長,檔案館館長。因為掌管天下圖書和前朝、本朝的檔案,老子比常人知識淵博且見多識廣。其次是本書的寫作背景。
  • 《道德經》:上等人的智慧,其實就在於這3點,讀後醍醐灌頂
    區別就在於,上等人談智慧,中等人談事情,下等人談是非。今天我們不說中等人和下等人,暫且就以《道德經》為例,先來說說這上等人談的"智慧",指的是什麼。我們也可以拿石頭和水去對比,在《道德經》中也形容大道的智慧和水的狀態是一樣的柔軟,遇到堅硬的東西就可以躲避,能夠順流而下,這就是一種智慧。或許這三點,正是老子所說的"為而不爭",當我們把《道德經》中的這樣一種智慧,應用到我們生活中的時候,也同樣適用。
  • 哪些日常用語出自《道德經》?
    而當我們研讀老子的《道德經》時也會發現,同樣有相當多的日常用詞和成語出自《道德經》。 一、天長地久 出自《道德經》第七章原文:「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 二、受寵若驚 出自《道德經》第十三章原文:"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 《道德經》經典的5句話,講訴人生大智慧,不愧是「萬經之王」
    現在很多人不愛讀國學了,有些人被洋槍洋炮打怕了,失去了文化自信力,殊不知,外國人正在潛心研究中國的老莊哲學,尤其是老子的《道德經》。一邊是國人輕視下中國傳統文化,一邊是外國人在中國傳統文化找真理,真是可惜,可悲,可嘆。今天給大家講講《道德經》中經典的5句話,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 一本5000多字的《道德經》:讀懂經典4句話,才知人生真諦
    在家已有3個月之久,但3個月來,我絲毫不感覺空虛與焦慮。理由無他,只因看了這本《道德經》,看完才知它實在是妙極了。年少初識,還是在金庸武俠的絕世神功《九陰真經》,開篇第一句「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就出自《道德經》。不明覺厲!
  • 讀《道德經》,有助於提升自己,從這3方面切入試試!
    有讀者說「:《道德經》是拯救世界的珍貴經典藏書。」其包容博大精深,不是我等平常百姓能說一二的。眾所周知,《道德經》和《紅樓夢》《三國演義》等四大名著在文壇上都家喻戶曉,也享有同樣高的文學地位。《道德經》歷來被世人所稱讚,讓讀者從中了解老子巨著存在的現實意義,同時可以從中學習它的哲學觀,更好地加強自身修養和氣質。《道德經》為何會從古至今可以產生這麼強烈的反響呢?又為何會一直在書店暢銷呢?不管是身處於花樣年華、不惑之年還是耳順之年,都對《道德經》這本書樂此不疲呢?別急,且讓我一一道來。
  • 初中生自創「中式英語」火了!語句搞笑又內涵,英語老師:受教了
    不僅如此如今的初中生也是非常的「腦洞」,總能製造出很多新鮮的「梗」,這不就有這麼一個初中生在上英語課的時候突然來了靈感,自製除了「中式英語」,語句搞笑又內涵,英語老師看後都直言「受教了」。這句話被班級裡很多學渣模仿,就連英語老師聽後都直言:受教了英語老師的內心一定是這麼想的:如果英語都能這麼翻譯組合,估計高考英語都能滿分,不過這被「漢化」了的英語,從某種角度,又挑不出任何的錯誤,不過千萬不能和老外說不然他們會一頭霧水。
  • 《道德經》名言賞析——生活中的智慧
    今天繼續和大家分享《道德經》中的名言名句:一,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道德經.第六十四章》再大的樹木,也是從一顆小樹苗開始長起來的;再高的塔臺,也是用泥土一點點堆積起來的。——《道德經.第六十三章》想做一件難度很大的事,要從這件事最容易的地方下手;要想做成一件大事,先要從最細小的地方做起。「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無論工作還是學習中,都應該從細節入手,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三,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 夜讀丨《論語》《道德經》《金剛經》開篇首段話,暗藏儒釋道第一智慧
    儒釋道經典著作《論語》《道德經》《金剛經》,如果正確理解開篇之語,就會順著正確的思路,摸準作者的思想脈絡,探出其中蘊含的人生大智慧。《論語》首段話,教做君子「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三個問題講得就是君子之道。
  • 輕鬆一課丨這位「守關令」留不住老子卻留下了《道德經》
    既然做不到,就留得一日算一日吧,便是留不住人,留下老子曠世的思想學問也是好的。於是,尹喜就對老子說:「先生想出關也可以,但是得留下一部著作。」老子聽後,就在函谷關住了幾天。幾天後,他交給尹喜一篇5000字左右的著作,這就是著名的《道德經》。老子最終騎著他的大青牛走了,世間再沒有那個白髮飄飄騎著大青牛老者的身影,江湖上卻一直流傳著關於他的傳說。
  • 老子獨創的15大成語,洞見《道德經》智慧精髓!
    點擊"無為文藝"免費訂閱 《道德經》只有短短五千言,卻涵天蓋地、盡說人道,可謂字字珠璣、句句精闢,隨便拿出一句都可以作為至理格言和人們的座右銘。 而更為精華的則是其中那些老子獨創的成語,可謂老子智慧的概要和精髓,從中完全可以洞見《道德經》的真諦。
  • 朗朗三字誦,一把打開《道德經》玄妙之門的鑰匙
    作為一部國學經典、傳統巨著,老子《道德經》歷來以深奧著稱。如何能讓這部書讀來通俗易懂,能讓青少年讀起來朗朗上口?周羅生先生的答案是:用白話三字誦的形式,給這部宏文巨著一個新的註解。近日,由湖南望城籍作者周羅生創作的《老子〈道德經〉白話三字誦》一書,由民主與建設出版社出版。
  • 老子獨創十五大成語,洞見《道德經》智慧精髓
    而更為精華的則是其中那些老子獨創的成語,可謂老子智慧的概要和精髓,從中完全可以洞見《道德經》的真諦。 1、自知之明 【成語出處】《道德經》第33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成語含義】對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都有透徹的了解。指了解自己的情況,對自己有正確的估計。多用於指人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
  • 用《道德經》給孩子起名,個個品學兼優,情操高尚!
    用《道德經》給孩子起名,個個品學兼優,情操高尚!《道德經》是老子所作,以哲學一樣之「道德」為綱宗,講述修身、治國、平天下、養生之道,被譽為「萬經之王「。今天小編推薦的名字個個都來自《道德經》,是非常富有哲理的。用《道德經》裡的名字給寶寶起名,寶寶註定會成為一個修身治國的國家棟梁!
  • 老子《道德經》中的八大中華傳統智慧
    2500年前的老子《道德經》,是五千年中華文化的代表性著作之一,其中包含了很多中華文化中的經典智慧。本文介紹其中的八大著名智慧。一,上善若水動物、植物、人的生長都需要水的滋潤。二,適可而止老子《道德經》講:「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做事如果能夠不貪多,懂得知足和適可而止,就不會遇到危險和失敗。貪多反而會一點也得不到。如果過於貪多,不但得不到,還會往裡賠。
  • 道德經的智慧,懂得道德經就懂得管理的精髓
    於是老子就在函谷關住下來了寫了這一本書《道德五千言》。就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道德經。易經當中講的核心思想就是:一陰一陽之謂道。我經常開玩笑的時候問學員:你們認為這個世界上是男人厲害還是女人厲害?很多學員都會回答說:男人厲害。我說:不一定正確。中國傳統古人的哲學觀點認為:女人厲害。為什么女人厲害呢?
  • 寶寶起名用《道德經》不僅別具一格,而且有智慧有內涵
    用老子的《道德經》取名是很能彰顯父母文化底蘊。而這篇文章主要分享從《道德經》裡如何為哈子取一個別具一格,國學底蘊的好名字呢?老子的《道德經》作為一部哲學作品,在古人取名時,也是備受推崇的。其中有許多富有哲學意義的句子,至今仍值得我們深究。
  • 《道德經》裡這3句話,領悟透了會受益,網友表示:學到了
    作為中國人,如果還沒看過《道德經》,一定要抓緊時間去閱讀。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如今《道德經》的世界發行量已經超越了《聖經》。這是一本博大精深、蘊含著宇宙奧秘的中國古代哲學,老子的這本《道德經》給了很多人以思考。其中有經典的3句話,蘊含了中國人的生存智慧與處世哲學,領悟透了並在實踐中踐行,將會受益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