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海戰役結束後,蔣介石麾下四位高級將領,各自結局如何
不過,蔣介石為了贏得這場戰役的勝利,可是下了血本,把棺材本錢都押上了。投入了全部精銳之師,把能徵善戰之將也全部派上戰場,為他打天下。儘管,蔣介石很重視此戰,也下了血本,但淮海戰役最後的結局是蔣介石敗個精光,手中的精銳之師全軍覆沒。而蔣介石麾下四位高級將領,在淮海戰役結束後,他們各自結局如何?
-
他是蔣介石五虎將之一的福將,淮海戰役後他的結局如何了
蔣介石能成為國民政府實際上的首腦,除了他過人的手段之外,還在於他手下有一批得力的幹將,我們知道蔣介石起家靠的是黃埔系,但是他的黃埔學生在這幾個人面前還是要靠後,這幾個人就是蔣介石軍事集團中的五虎將,或者說是蔣介石的五虎將,他們分別是:「幹將」陳誠、「忠將」顧祝同、「福將」劉峙、「飛將
-
三大戰役中,為何淮海戰役最難大?參軍的國軍將領都有誰?
其中三大戰役,包括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在這場戰爭中起了決定性作用。但是,為什麼淮海戰役是最難打的呢?讓我們來看一下參戰的國軍將領都有誰。但是,在淮海戰役中,杜聿明並沒有機會發揮自己的優勢。他未到戰場之前,國民黨大軍已經陷入了被動地位。去到戰場之後,杜聿明已經回天乏力。他跟蔣介石說要放棄徐州,還能保存兵力。但是,蔣介石堅持讓杜聿明守徐州。最終,杜聿明被共產黨包圍。
-
解放戰爭三大戰役中,為何說淮海戰役最為重要?
淮海戰役是主要在徐州進行,東起連雲港,西、北分別以商丘、棗莊作為邊界的一場與國民黨重兵集團進行正面交鋒的規模巨大,奠定了最終勝利基礎的戰役。我軍派出了華東,中原兩隻野戰軍,加上京冀魯豫軍區的部分解放軍戰士,我軍與國民黨軍進行了60多天的激戰,國民黨損失了其全部主力精銳。淮海戰役的勝利解放了長江以北廣大地區,平津戰役的勝利與其密不可分。
-
這三位國軍猛將被打殘,逃到蔣介石身邊混得咋樣,擔任什麼職務
解放戰爭中,大批戰場上俘虜的國民黨高級將領,但也有個別漏網之魚,如胡璉、劉玉章、李彌、孫元良等,他們大多戰敗後,想方設法逃生天國。當這些敗軍之將回到蔣介石身邊之後,又是怎麼混的呢?黃埔四期畢業的胡璉,是陳誠「土木系」中晚期的重要將領,也是國軍中有一定戰鬥力的將領,被解放軍高層稱為「狡猾如狐、狠如虎」。在抗日時期,胡璉因率部在石牌要塞擊敗日軍而聲名鵲起,也成了陳誠和蔣介石重點培養的對象。南北戰爭爆發後,他率領王牌軍18軍與華東野戰軍交戰最多,多次殲滅,但胡璉總是走運,特別是在淮海戰場上。
-
淮海戰役國軍三個精銳兵團司令官,兩位戰死沙場,另一位被生擒
淮海戰役國軍三個精銳兵團司令官,兩位戰死沙場,另一位被生擒 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國民黨軍隊進行的戰略決戰,包括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三場戰略性戰役。
-
蔣介石身邊的傳奇人物,國民黨的高級將領,怎麼成了我黨隱形將軍
今天我們所說的潛伏在蔣介石身邊的國民黨高級將領,卻是中共諜戰史上的鮮為人知的傳奇人物,被人稱為我黨的「隱形將軍「,他的名字叫韓練成。韓練成(1909年2月5日—1984年2月27日),寧夏固原人,原國民黨軍高級將領。
-
淮海戰役中,一國軍副司令官提出起義,卻為何遭到我軍拒絕?
確實對於呂布這樣的人是絕對不會讓自己的戰友信任的,而在近代的戰爭中,像呂布這樣的人其實是非常多的,為了自己的利益在關鍵時刻倒打一耙,看似可能是為了大義,其實就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這樣的人留在身邊就等同於一個定時炸彈
-
淮海戰役後,國軍傷亡及被俘55萬,那麼5大兵團司令的下場如何?
大家知道解放戰爭中的三大戰役嗎?分別是淮海戰役、遼瀋戰役和平津戰役,這三場戰役的勝利可以說是直接奠定了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基礎。我們今天就來說說其中的淮海戰役,淮海戰役是粟裕大將指揮下的戰役,這場戰役可以說是震古爍今的,最後的結果自然是我們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勝。當時國軍參戰的部隊有哪些嗎?
-
千萬人廝殺的淮海戰役,為什麼是中國命運的轉折點?
毛澤東感覺可以,便給粟裕回電:「我們認為舉行淮海戰役,甚為必要。」但是粟裕必須殲滅黃百韜兵團。「小淮海戰役」正式登場。這次戰役的野心其實不大,無非是奪取蘇北地區,把蘇北和山東解放區連起來,為下一次戰役做準備。以後走向何處,他們也不知道。
-
三大戰役哪個最難打?淮海屬第一,看看參戰將領都是誰
其實在這次的戰役中,蔣介石在戰略部署上其實是安排的非常好的,還為此調配了不少名將,之後,我們將仔細分析他們在戰役中的表現。在平津戰役的戰場上,雖然有這不少像傅作義這般厲害的將領,但是在武器配備上他手下的部隊還差著中央軍好大一截,所以當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的百萬大軍向著這個地區挺進時,即便傅作義是個軍事天才,也無法在這場戰役中獲勝。
-
淮海戰役還未打響,國軍作戰計劃就被洩露,杜聿明有苦無處說
淮海戰役是三大戰役中影響最為深遠的一場戰役,在這場戰鬥中國軍的損失達到了55萬人,很多國軍的高級將領都在這場戰鬥中被俘或者起義,成為了解放軍的一員,其實在淮海戰役還未打響之前,國軍預定的作戰計劃還沒下達到軍一級的單位,就已經到了解放軍的指揮所,為淮海戰役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伏筆。
-
逐鹿中原的淮海大戰,看雙方指揮官,就知道蔣介石輸得一點都不冤
需要注意的是,戰場上變化很快,加上當時信息的傳播還不太發達,主要是靠電報,而且電報還有加密,所以打亂這件事也就耽擱了。不同於現在的電話、網絡,如果是小事,只要上了網絡幾分鐘就能讓全國都知道。但是,作為國軍最高長官蔣介石,也非常重視徐蚌會戰(也叫淮海戰役,只是雙方叫法不同)。原來老蔣是想讓華中剿匪總司令白崇禧任總司令,但遭到拒絕。
-
淮海戰役,手握重兵的白崇禧作壁上觀,為何還阻止宋希濂前去增援
拒絕增援淮海前線 淮海戰役的戰略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蔣介石投放了大量精銳部隊,以徐州為中心,和我軍的華東野戰軍、中原野戰軍鏖戰兩個多月,這也是三大戰役中我軍犧牲最大的一場戰役
-
白崇禧在淮海戰役為啥作壁上觀,坐視蔣介石精銳被全殲?
他所駐守的廣西也是銅牆鐵壁,日本人進攻中國的時候在廣西吃了不少虧,所以日本選擇繞道進攻中國,白崇禧是個將才,紅軍時期,讓中央紅軍損失最大的湘江戰役就是白崇禧指揮的,蔣介石麾下儘管猛將如雲,但對於白崇禧這樣的戰術家,戰略家蔣介石還是有招攬之意的,蔣介石任命白崇禧為國防部長,讓他總覽全局。
-
國軍老兵回憶淮海戰役:解放軍不要命的衝,不打是因為我們心軟了
在這三大戰役中,淮海戰役可以說是非常經典的,在現如今的軍事歷史討論中也是經常被提及到的。這場戰役中,我軍所有的一線作戰部隊的兵力為60萬人,而國民黨軍為80萬人。從武器裝備來看,我軍以小米加步槍為主,重武器火炮等部署的比較少,坦克飛機更是無從談起。
-
淮海戰役期間,國軍徐州剿總司令為何三次易主,蔣介石有多困難?
國民黨這塊呢,蔣介石也是不惜血本集合國民黨軍隊和我軍決戰,對於長江以北國民黨各部隊,蔣介石是有心無力的,國民黨軍派系眾多,遠的不說,就說傅作義,李宗仁,閻錫山等軍閥經常都是陽奉陰違,在黃淮地區,蔣介石布置的軍隊有80萬,但以蔣介石的預計,這個人數根本不佔優勢,武漢有白崇禧的50萬軍隊駐紮於此,如果能調集白崇禧集團加入淮海戰役,那麼130
-
三大戰役結束後,我軍揮師渡江直搗南京,蔣介石攜帶一家老小逃走
而最先爆發的是在東北戰場上的遼瀋戰役,這一場戰役,我軍投入了七十萬部隊,蔣介石領導的國軍投入了55萬,雙方在東北戰場上進行了生死決鬥,最終在東北野戰軍全體將士,頑強英勇作戰情況下戰勝敵軍,贏得了遼瀋戰役的勝利,解放全東北。
-
《潛伏》結尾耐人尋味,「餘則成」的命運怎麼樣?且看臥底後傳
可是,蔣介石的一些舉動開始引起吳石的反感。比如,蔣介石表裡不一,他高喊聯合抗日,卻不時與共產黨製造摩擦。又比如,國軍軍紀渙散、官員各懷心思,嫡系、旁系涇渭分明,蔣介石親疏有別、厚此薄彼。吳仲禧已經是一個有著3年黨齡的中共黨員,目前,他在國民黨第四戰區擔任中將軍法執行監。而吳石也被白崇禧推薦為國民黨第四戰區中將參謀長。
-
48年淮海戰役中,國軍7個兵團的司令官都有何結局?4人逃脫
至1949年1月10日戰役結束,國民黨有55.5萬部隊被消滅和改編。那麼此次淮海戰役中參戰的國民黨7個兵團司令官都是誰?結局如何呢?我們來了解一下。而到臺的李延年因平潭防守問題被蔣介石送上軍事法庭,又遭其參謀長孫鳴玉偽證陷害,被判處有期徒刑10年,經國民黨元老蔣鼎文、劉峙及山東老鄉劉安琪等作保,服刑1年出獄。後鬱郁成疾,於1974年11月17日病逝,終年7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