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打到了1948年,國共決戰開始了,東北的決戰以我方的勝利落下帷幕,中原戰場上,一場世界大戰打響了,此戰我軍集合中野和華野兩大野戰軍總計60萬人,準備一舉吃掉國民黨的80萬精銳,企圖一戰而解決長江以北的國民黨軍隊。
國民黨這塊呢,蔣介石也是不惜血本集合國民黨軍隊和我軍決戰,對於長江以北國民黨各部隊,蔣介石是有心無力的,國民黨軍派系眾多,遠的不說,就說傅作義,李宗仁,閻錫山等軍閥經常都是陽奉陰違,在黃淮地區,蔣介石布置的軍隊有80萬,但以蔣介石的預計,這個人數根本不佔優勢,武漢有白崇禧的50萬軍隊駐紮於此,如果能調集白崇禧集團加入淮海戰役,那麼130萬對我軍60萬,基本上有很大勝算的。
蔣介石當場下達命令白崇禧為總指揮,白崇禧一開始是接受的,但不久後發現,蔣介石完全是給自己挖了個坑,白崇禧一直都是桂系代表人物,他怎麼能指揮動黃維,黃伯韜等黃埔子弟呢?蔣介石目的是想讓自己的桂系軍隊和我軍打個消耗戰,之後他的黃埔精英再上,於是白崇禧連夜飛回了武漢,蔣介石見到此情況後,只要任命劉峙為總指揮。
劉峙何許人也?劉峙是個打敗戰的將軍,由於資歷高,擔任過黃埔學校的教官,所以那些黃埔學生也給他幾分薄面。但他的軍事指揮能力實在不敢苟同,在抗戰中經常都是棄城而逃,蔣介石是無人可用了,早年的麾下的孫立人,薛嶽等人此時閒賦在家。蔣介石也知道劉峙指揮不了千軍萬馬,於是將養病的杜聿明調來擔任副總指揮。
一開始蔣介石選擇的是宋希濂,這個軍事能力突出,軍功也不少的黃埔一期生,宋希濂在接到電報後也是很難為情,讓他指揮一個兵團自己是可以的,讓他指揮多個兵團,他如何指揮呢,李彌,黃維,邱清泉,孫元良等人和他平起平坐,平日裡就諸多摩擦。於是他以不明徐州情況為由拒絕了蔣介石。
杜聿明是蔣介石的救火隊長,杜聿明在就任東北總司令時,他是極其不情願的,但是他是個一個忠臣,不敢反對蔣介石,他接任徐州剿總副司令一職後,他是硬著頭皮上去了。杜聿明上任徐州後,對於軍事他是有點想法的,但是骨子裡的愚忠導致他放不開手腳,對於蔣介石一天三個電報的呼叫,杜聿明是空有計策而不能用,在兜兜轉轉幾個月後,杜聿明集團被圍,淮海戰役最終以我軍的勝利而告終。
蔣介石的統一中國之路是極其艱難的,早些年通過中原大戰看似統一了中國各個軍閥,實際上,只是各個軍閥避其鋒芒,名義上承認蔣介石中央政府的地位,但是蔣介石的權力範圍只能在南方江浙幾個省,像廣西,山東,東北,山西,西北,蔣介石是染指不了的。在解放戰爭後期,國民黨軍隊內部的派系鬥爭還沒有停止,很多次戰役,蔣介石並非敗在了軍事謀略上,而是用人不明,部隊相互不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