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戰役結束後,我軍揮師渡江直搗南京,蔣介石攜帶一家老小逃走

2020-12-17 熊熊講歷史

在解放戰爭時期,規模最大,影響最大當屬著名的三大戰役。而最先爆發的是在東北戰場上的遼瀋戰役,這一場戰役,我軍投入了七十萬部隊,蔣介石領導的國軍投入了55萬,雙方在東北戰場上進行了生死決鬥,最終在東北野戰軍全體將士,頑強英勇作戰情況下戰勝敵軍,贏得了遼瀋戰役的勝利,解放全東北。

淮海戰役

第二場爆發的淮海戰役,此戰應該算是三大戰役中,影響最大的一場戰鬥。也是決定解放戰爭勝敗的關鍵一仗,為此,蔣介石投入了80萬精銳部隊,其中一大部分都是清一色的美式裝備(其中包括第18軍,第五軍等王牌部隊)。而我軍也投入了60萬,外加民兵以及後勤保障人員共約40萬。足以可見,淮海戰役規模之大,影響之大。

最後一場戰役就是平津戰役,這一場戰役發生在華北地區的北平與天津一帶。在此戰中,華北野戰軍與東北野戰軍共同作戰,殲滅華北地區傅作義軍事集團。更重要的是,在此戰中,我軍通過談判的方式,和平解放北平,保護千年古都北京,沒有讓它毀於戰火之中。

淮海戰役

在這三大戰役結束後,我軍下一個目標那就是打過長江,直搗蔣介石的統治中心南京。渡江戰役是第二野戰軍與第三野戰軍聯合發動的一次大規模戰役,當時長江對面,是國軍高級將領湯恩伯鎮守,他構築了所謂的固如金湯長江防線。但是,所謂的長江防線,也無法抵擋,兩個野戰軍百萬大軍的進攻。很快第三野戰軍率先突破敵軍,抵達長江對岸,緊接著湯恩伯辛辛苦苦建立的長江防線全線崩潰。

在第二野戰軍與第三野戰軍揮師渡江後,下一個目標就是解放蔣介石的統治中心南京。當時,蔣介石雖說下野了,但是權利依然還在,依然在背後遙控指揮,領國軍在上海行抵抗。但是這種抵抗是毫無意義的,一條長江天險都不能抵擋我軍的進攻,何況一個區區的上海。因此,在第三野戰軍做好一切準備後,就發動了解放上海的戰役。

淮海戰役

有一句話說得好;樹倒猢猻散,因為蔣介石見形勢不利,在解放上海前,就提前就讓人把家產轉移,大量的黃金全部被蔣介石給運走了。隨後,蔣介石也攜帶一家老小逃走,放棄了經營已久的南京。國軍士兵,看見長官們都逃走了,從而也導致他們鬥志全無。因此,在解放上海,南京這兩座大城市時,我軍是不費吹灰之力直搗國軍統治中心南京。

相關焦點

  • 解放戰爭,讓蔣介石徹底走向失敗的三場戰役,雙方的最高指揮官都是誰
    ——雨果 解放戰爭,又稱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這是在抗戰勝利後,國共雙方展開的一場戰鬥。該戰鬥從1945年8月正式開始,到1949年9月基本上的大戰役都結束了,老蔣也逃走了,只剩下一些殘餘未能剿滅。
  • 解放戰爭:三大戰役結束後,蔣軍還有多少主力軍,指揮權在誰手裡
    前言:眾所周知抗日戰爭勝利後,我軍和蔣軍之間展開了將近四年的內戰,我軍從全方位劣勢開始,通過指戰員的英勇奮戰,最終打敗了號稱擁有八百萬軍隊的蔣軍。通過遼瀋,平津,淮海三大戰役的勝利,基本上消滅了蔣軍在長江以北的主力部隊,從那一刻起,勝負已分。
  • 本想盤踞西南稱王稱霸的蔣介石,被哪兩位元帥,打破了他的美夢
    蔣介石 可是這種小把戲怎麼可能瞞得過毛爺爺,於是,在李宗仁不同意在和平書上簽字後,毛爺爺立刻下達了渡江作戰命令,讓第二野戰軍,第三野戰軍立刻揮師渡江,解放杭州,上海
  • 沒有參加淮海戰役的華野三虎將,在建國後,都授予了什麼軍銜
    對解放戰爭影響最大的三大戰役,分別為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在這三大戰役結束後,長江以北再無戰事。剩下就是長江以南了,只要打過長江,就可以直搗蔣介石的統治中心南京。能夠如此快速的摧毀蔣氏軍事集團,各大野戰軍全體將士自然是功不可沒。
  • 解放戰爭時期,哪一場戰役的勝利,給蔣家王朝帶來致命一擊
    抗戰勝利後,百姓期待已久的和平生活即將到來,可是蔣介石在不久後,又發動了內戰。我黨把這一次稱之為解放戰爭,蔣介石一方稱之為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這一場戰役,影響近代歷史的走向,同時也是決定雙方命運的一個重要的戰爭時期。如果輸了,則是遺臭萬年,贏了坐擁天下。
  • 平津戰役後,兩位國軍將領成功逃走,最後蔣介石如何對待他們?
    作為解放戰爭中的三大戰役之一的平津戰役,相信大家也是很熟悉的吧,平津戰役起始時間在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參戰雙方是我們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國民黨軍隊,其中解放軍100萬,國民黨軍隊52.1萬,最後的結果是解放軍傷亡3.9萬、國民黨傷亡2.1萬人,被俘虜50萬。
  • 解放戰爭中,南京是蔣軍的老巢,為何三野渡江才3天就順利破城?
    49年初,北方戰場三大戰役全部結束,國軍在江南殘存兵力僅204萬人,其中約四分之一還不具備作戰能力。這種情況下,國民黨軍想依託長江天險阻擋南下的我軍部隊,具有極大的難度。但是從第三野戰軍49年4月20日開始渡江,到4月23日成功解放南京,前後竟然還不到3天時間。
  • 渡江戰役前,北方最後一支起義的隊伍,他們是由誰率領的呢?
    隨著三大戰役陸續落下了帷幕,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渡過長江,很快攻陷了南京,作為統治了中國22年的國民政府宣告結束,隨著解放軍不住的進軍,各地接連傳來好消息,事實上三大戰役結束以後,雖然長江以北再無大的戰事,但實際上盤踞在北方的還有不少國民黨軍事集團,比如山西閻錫山軍事集團、西北馬家軍勢力等等。
  • 毛主席同意粟裕暫不渡江,為其定下軍令狀:8個月殲敵10萬人
    但粟裕在領銜指揮打出濟南戰役之前,就已經提前策劃在江淮兩岸集中兵力大打殲滅戰的構想,所以早在4月中旬,粟裕就多次向陝北延安總部鬥膽直陳,建議我軍暫緩渡江,應該集中兵力在江北攻城略地,在中原大地上打出大型殲滅戰。
  • 白崇禧一意孤行,拒絕我軍提出的優待政策,最終晚景悽涼
    1949年1月下旬,因與桂系軍閥交惡日深,蔣介石深感矛盾不可調和,被迫下野退居幕後,副總統李宗仁代行總統權力,但他上位後卻利慾薰心的提出,同意以我軍提出八項條件為基礎和談。
  • 紫石英號擅闖長江,毛主席得知後急電前線:擅入戰區,均可轟擊
    然而,毛主席冷靜下來後,又做了一定的退步,只要英國這幾隻「鐵跳蚤」不再屢屢騷擾、妨礙我軍渡江部隊,就別去招惹他們了。圖|毛主席舊照在解放戰爭戰略決戰階段的前中期(1948年6月到次年1月),我軍在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以及此階段其他戰役中,殲滅了國民黨軍大部分主力。
  • 粟裕婉拒渡江作戰,五大書記集體商議,毛主席從諫如流:按他的辦
    雖然劉鄧大軍被國民黨軍圍困,戰場形勢不利,但粟裕認為,我軍仍然要留在中原打大規模的殲滅戰。1948年1月22日,他給毛主席發報,建議「劉鄧、陳粟、陳謝三支大軍,採取忽集忽分的作戰方式,徹底殲滅敵人一路。」這便是軍史上有名的「子養電」。毛主席收到電文後,在電報上圈圈點點,認真思考。
  • 淮海戰役結束後,蔣介石麾下四位高級將領,各自結局如何
    以上這幾位都是淮海戰役雙方主要指揮官。這場戰役是從1948年11月6日到1949年1月10日結束。前後分為三個階段,每一個階段的戰役,華野與中野全體將士們都會殲滅敵軍一支王牌兵團與者擊斃司令員。而這些部隊與將領都是屬於蔣介石的嫡系。
  • 1949年蔣介石敗退臺灣後,在日記中寫道,三人是他失敗的罪魁禍首
    不過,蔣介石雖然號稱800萬軍隊,還有所謂的王牌軍,以及美式裝備的精良武器,但也只不過是一隻紙老虎。因為此時,得到了人民擁護的解放軍也不斷地壯大起來,軍事力量變得越來越強大。等到我軍奪取了遼瀋、平津、淮海三大決定性戰役的勝利後,國軍主力損失殆盡。
  • 金門戰役中指揮部隊的李良榮,被蔣介石召回臺灣後結局怎麼樣?
    金門戰役的交戰雙方分別是解放軍第十兵團28軍的三個團以及國民黨李良榮的22兵團(後續胡璉的十二兵團增援)。聽到李良榮這個名字,大部分人都表示很陌生,李良榮是什麼人?他是如何在金門戰役中讓我軍吃了大虧?金門戰役後,李良榮的結局怎麼樣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國民黨22兵團司令李良榮的結局。
  • 海南島戰役結束後,3位國軍將領逃往臺灣,都是誰?
    1949年,隨著渡江戰役拉下帷幕,國軍敗局已定,剩下的殘兵敗將大都逃往臺灣。不過,不死心的國民黨政府,在海南島集結了重兵,企圖實施所謂的「光復大陸」計劃 。1950年,為解放海南島,我軍發動了海南島戰役。
  • 渡江戰役紫石英號事件:解放軍三輪炮戰,英國灰溜溜撤出我國
    眾所周知在解放戰爭時期我軍的主要作戰對象為國民黨軍隊,然而在這當中我軍也曾與當時的英國發生過一場衝突,而這場衝途就是1949年的紫石英號事件了。這次的炮擊事件發生在1949年渡江戰役時期,實際上早在渡江戰役前無論是我軍還是國民黨軍隊都曾向當時的英法美等國發出正式的公告,不允許進入長江水域。但是當時的英國狂妄自大,無視雙方的公告強行進入作戰區域執行任務,而這也導致了接下來炮擊事件的發生。
  • 蔣介石得知上甘嶺戰役的結果後,仰天長嘆,說出了這16個字
    原本以為,新中國的成立,人民終於結束了戰亂,可以有一個穩定安逸的生活,但是沒想到的是,在朝鮮半島上,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悍然發動戰爭,差點打到中國邊境線,為了維護國家安全,我國志願軍越過鴨綠江遠赴朝鮮作戰。這一仗讓聯合國軍知道了什麼是鋼鐵的意志,也讓世界各國重新認識了中國。在那段時間裡,雙方共展開了5次戰役,其中最為出名的便是上甘嶺戰役了。
  • 1949年吳化文率先攻佔南京總統府,建國後,為何百姓請願處決他?
    這些人後來在新中國成立後,都得到了我黨的優待,有的甚至還擔任過一些重要的職位。 不過其中有一位起義將領,儘管幫助了我黨完成了收復南京的任務,但還是遭到廣大百姓的唾罵,甚至還紛紛請願處死他,這位將領就是吳化文。他之所以會遭到百姓這麼大的仇視,主要是還是因為他的手上沾染過無數中國百姓的鮮血,這成為他一生汙點。
  • 三大戰役中,我軍共俘虜了多少個國軍兵團司令?後來怎麼樣了?
    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和平津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爆發的具有深遠意義的三次戰略大決戰,被合稱為「三大戰役」。這三次戰略大決戰不僅戰事規模大、戰況激烈、戰局也複雜多變,直接影響了解放戰爭的歷史進程和最終的結果。那麼,在三大戰役之中,我軍共俘虜了多少個國軍兵團司令呢?他們後來都怎麼樣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