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戰爭時期,規模最大,影響最大當屬著名的三大戰役。而最先爆發的是在東北戰場上的遼瀋戰役,這一場戰役,我軍投入了七十萬部隊,蔣介石領導的國軍投入了55萬,雙方在東北戰場上進行了生死決鬥,最終在東北野戰軍全體將士,頑強英勇作戰情況下戰勝敵軍,贏得了遼瀋戰役的勝利,解放全東北。
第二場爆發的淮海戰役,此戰應該算是三大戰役中,影響最大的一場戰鬥。也是決定解放戰爭勝敗的關鍵一仗,為此,蔣介石投入了80萬精銳部隊,其中一大部分都是清一色的美式裝備(其中包括第18軍,第五軍等王牌部隊)。而我軍也投入了60萬,外加民兵以及後勤保障人員共約40萬。足以可見,淮海戰役規模之大,影響之大。
最後一場戰役就是平津戰役,這一場戰役發生在華北地區的北平與天津一帶。在此戰中,華北野戰軍與東北野戰軍共同作戰,殲滅華北地區傅作義軍事集團。更重要的是,在此戰中,我軍通過談判的方式,和平解放北平,保護千年古都北京,沒有讓它毀於戰火之中。
在這三大戰役結束後,我軍下一個目標那就是打過長江,直搗蔣介石的統治中心南京。渡江戰役是第二野戰軍與第三野戰軍聯合發動的一次大規模戰役,當時長江對面,是國軍高級將領湯恩伯鎮守,他構築了所謂的固如金湯長江防線。但是,所謂的長江防線,也無法抵擋,兩個野戰軍百萬大軍的進攻。很快第三野戰軍率先突破敵軍,抵達長江對岸,緊接著湯恩伯辛辛苦苦建立的長江防線全線崩潰。
在第二野戰軍與第三野戰軍揮師渡江後,下一個目標就是解放蔣介石的統治中心南京。當時,蔣介石雖說下野了,但是權利依然還在,依然在背後遙控指揮,領國軍在上海行抵抗。但是這種抵抗是毫無意義的,一條長江天險都不能抵擋我軍的進攻,何況一個區區的上海。因此,在第三野戰軍做好一切準備後,就發動了解放上海的戰役。
有一句話說得好;樹倒猢猻散,因為蔣介石見形勢不利,在解放上海前,就提前就讓人把家產轉移,大量的黃金全部被蔣介石給運走了。隨後,蔣介石也攜帶一家老小逃走,放棄了經營已久的南京。國軍士兵,看見長官們都逃走了,從而也導致他們鬥志全無。因此,在解放上海,南京這兩座大城市時,我軍是不費吹灰之力直搗國軍統治中心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