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參加淮海戰役的華野三虎將,在建國後,都授予了什麼軍銜

2020-12-15 騰訊網

對解放戰爭影響最大的三大戰役,分別為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在這三大戰役結束後,長江以北再無戰事。剩下就是長江以南了,只要打過長江,就可以直搗蔣介石的統治中心南京。能夠如此快速的摧毀蔣氏軍事集團,各大野戰軍全體將士自然是功不可沒。然而,要是評論解放戰爭時期三大戰役,影響最大的恐怕是華東野戰軍與中原野戰軍聯合指揮的淮海戰役。因為在淮海戰役結束後,蔣介石軍事集團精銳部隊損失殆盡,就連他本人也迎來了人生第三次下野。這樣一來,對我軍取得這場戰役的最終勝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然而,作為華東野戰軍戰史上指揮規模最大的淮海戰役,按理來說,華東野戰軍所有將領都應該參與了這場重要的戰役。但是,由於個別情況原因,導致了有三位虎將並沒有參加淮海戰役。更主要的是沒有參加淮海戰役的華東野戰軍三位將領,都是屬於能徵善戰的虎將。那麼又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三位虎將沒有參加淮海戰役。

張愛萍 右一

第一位沒有參加淮海戰役的華野一虎將是張愛萍將軍。他是一位文武皆能的將領,在抗戰時期就擔任新四軍師長職務。本來可以在解放戰爭時間一展身手的,可惜的是,在解放戰爭一爆發,在一場戰役中,張愛萍將軍不幸負傷。當時傷勢比較嚴重,加上國內又在打仗,醫療條件也有限。因此,上級把張愛萍安排到蘇聯治療,所以他不僅沒有參加淮海戰役,就連解放戰爭都錯過了。

直到渡江戰役爆發後,張愛萍從蘇聯回國,然而此時,華東野戰軍各職崗位並沒有空閒的位置讓張愛萍將軍擔任。因此在接下來的渡江戰役,解放上海,南京等戰役中張愛萍將軍都沒有擔任多麼重要的職務。還是在解放東南沿海島嶼時候,是由張愛萍將軍指揮的。加上他早年的戰功,以及解放東南沿海的功勞,因此,在建國後的1955年,他也被授予了開國上將軍銜。而且還是後來57位開國上將中,唯一一位國防部長的開國上將。

許世友 左一

第二位沒有參加淮海戰役的華野虎將是許世友,他為什麼沒有參加淮海戰役呢?許世友的情況與張愛萍並不一樣。在解放戰爭時期,許世友參加了孟良崮戰役,濟南等戰役,成為華東野戰軍必不可少的一位猛將。然而,在濟南戰役結束後,他被任命為山東軍區司令員,負責清剿散兵遊勇,以及維持整個山東地區的社會治安等工作,所以沒有參加淮海戰役。

他本人雖然沒有參加淮海戰役,但是許世友一手帶出來的第九縱隊在聶鳳智的帶領下參加了淮海戰役,並且成為這場戰役中的主力縱隊,也為淮海戰役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而在建國後的1955年,只是有被授予了上將軍銜,並且先後擔任南京軍區,廣州軍區司令員長達二十多年。

葉飛

第三位沒有參加淮海戰役的華野虎將是葉飛,他可是華東野戰軍作戰最勇猛的一位將領。可以說;在整個解放戰爭時期,他是常年累計在外徵戰,每一場戰役都有葉飛的參與,而且每一場戰鬥葉飛擔任的作戰任務都是舉足輕重的,成為華野司令員最倚重的戰將之一。

正因如此,華東野戰軍每一場戰役,葉飛都是缺一不可的參戰者,從而也導致他的身體情況不是很好,最終在著名的淮海戰役爆發期間,葉飛病倒了。這樣一來,使得臥病在床的葉飛沒有參加淮海戰役。

雖然,葉飛因病錯過了淮海戰役。但這並不影響他後來的發展,在建國後的1955年,依然被授予了上將軍銜,並且還擔任過我軍海軍司令員的職務。

相關焦點

  • 抗戰初期,新四軍第一支隊的主要領導都有誰?建國後授什麼軍銜?
    抗戰爆發後,紅軍長徵時期留在長江南北的部分紅軍和遊擊隊,在各地共產黨組織和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在南方八省繼續堅持遊擊戰爭。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蔣介石國民政府同意將這部分紅軍部隊改編成新四軍。新四軍下轄四個支隊,那麼第一支隊的主要領導都有誰?建國後授什麼軍銜?
  • 中野三虎是指哪三位將領,他們在解放後,都授予什麼軍銜
    中野三虎是指哪三位將領嗎,他們在解放後,都授予什麼軍銜。之後王近山將軍又參與淮海戰役,解放大西南等戰鬥,為全國統一作出很大貢獻,因此,建國後,他被授予中將軍銜。之後的淮海戰役中,周希漢打垮黃維兵團,第一個衝破敵軍防線,為殲滅黃維兵團作出了很大貢獻。在部隊改編後因戰績出眾的周希漢出任13軍軍長。在渡江戰役展開後,周希漢率軍南下參加了衡寶戰役,解放兩廣等戰鬥。在兩廣解放後,又進軍西南切斷敵人退路,在雲南境內殲滅蔣介石最後一個兵團,活捉兵團司令員湯堯。
  • 第四野戰軍八大王牌師,師長在建國後,都是什麼軍銜?
    他們建國後又是什麼軍銜? 其中112師和113師歸屬第三十八軍建制。他們的師長分別是江擁輝將軍和唐青山將軍。他們在1955年授勳時都被授予了少將軍銜。特別是112師長期擔任第三十八軍的作戰主攻師,戰功卓著。因此第三十八軍贏得萬歲軍稱號,他有不可代替的功勞。
  • 洛川會議後,軍委參謀部的4個局長被授予什麼軍銜?最高者為上將
    抗日戰爭洛川會議後,新的中共中央軍委辦事機構逐步健全起來了。最初的辦事機構是參謀部、供給部和衛生部。參謀部部長聶鶴亭,下轄4個局。那麼這4個局的局長都是誰?建國後被授予什麼軍銜?率部參加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圍剿」作戰。抗日戰爭時期,擔任中共中央軍委總參謀部第1局局長、晉察冀軍區參謀長。解放戰爭時期,擔任第四野戰軍兼華中軍區副參謀長。參加遼瀋等戰役。建國後擔任解放軍裝甲兵司令部副司令員,1956年被補授予中將軍銜。
  • 旋風司令韓先楚,麾下兩位虎將,在建國後授予什麼軍銜
    說到開國上將韓先楚將軍,相信了解,解放戰爭歷史朋友都知道韓先楚,他是解放戰爭中,第四野戰軍一員猛將。由於戰功卓越,在1955年授銜時,特意被毛爺爺提拔為上將軍銜。本來當時,評銜小組給韓先楚定的是中將軍銜,但是經過毛爺爺審批後,說;韓有功,中晉上。
  • 1955年授銜儀式都授予什麼軍銜
    解放戰爭時期,參與指揮了高郵戰役、隴海線徐州,海州段戰役、蘇中戰役、孟良崮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等1955年授銜儀式上授予大將軍銜,為十大大將之首。
  • 抗美援朝時,志願軍副司令員都有誰,當時年齡多大,最後什麼軍銜
    抗美援朝的勝利,使我國有了一個穩定的發展環境,也打出了我軍的軍威,那麼當時我志願軍總部的正副司令員都是誰,當時他們年齡有多大,最後他們是什麼軍銜呢? 新中國成立後,鄧華將軍參加指揮了海南島戰役,抗美援朝爆發後,他擔任第13兵員司令員,並且被任命為志願軍第一副司令兼第一副政委,協助彭總指揮第一到第五次戰役。他擔任志願軍副司令員的時候,只有40歲,而且後來他還擔任過志願軍司令員,1955年鄧華將軍被授予了上將軍銜!
  • 紅軍戰鬥力最強的三個主力團,團長都是誰?後來都授予什麼軍銜?
    當時在紅軍部隊之中,有三個團被稱為「主力中的主力」、「精銳中的精銳」,在第四次反「圍剿」戰役勝利表彰大會上,這三個團還受到了表彰,它們都是紅一軍團的主力團,分別是紅一師第1團、紅二師第4團、紅二師第5團。那麼,這三個主力團的戰鬥力怎麼樣?團長都是誰?後來都被授予了什麼軍銜?
  • 共和國將帥成名戰,粟裕將軍與淮海戰役
    從履歷看,可以說粟裕參加了我黨各個時期幾乎所有重要戰役,但粟裕真正的成名戰應該是在解放戰爭時期,其中,淮海戰役應該是其巔峰軍事代表作。淮海戰役的大背景及戰前準備淮海戰役從1948年11月6日開始,但要講清楚淮海戰役,至少需要從1947年初開始說起。
  • 不看資歷,只看戰功,在開國中將裡,還有誰達到授予上將的標準
    在取得解放戰爭勝利後的1955年,是我國首次實行軍銜制度的第一年。當時參與評銜的將領都是革命戰爭年代的功臣。跟著他們的職位不同,立下的功勞不同,分別授予了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能夠授予元帥的功臣自然是戰功赫赫,在革命戰爭年代做出的貢獻也是最大的。
  • 後授予什麼軍銜
    尤其在萊蕪戰役中打出了赫赫威名。而作為一縱的司令員葉飛在1955年更是被授予上將軍銜,那麼這支強悍的縱隊下轄的師部都由誰擔任師長呢?他們在後來又被授予什麼軍銜呢?我們接著往下看。縱隊和軍的形勢是相同的,而他們的編制也是以「三三制」,及一個縱隊下轄三個師,一個師下轄三個旅,不過華東野戰軍第一縱隊卻設立了四個師,而且師長在後來都被授予將銜,那麼這四人分別是誰呢?
  • 新四軍成立時有28個營,營長們建國後獲什麼軍銜
    那麼,這28名營長,日後發展如何呢,有多少人能在建國後獲得軍銜呢? 首先,由於新四軍活躍在富庶華東平原水網地帶,那裡是日偽統治的重心,也是國軍兵力較多的地方,戰爭是非常殘酷的。在頻繁的戰事中,有不少新四軍將領壯烈犧牲。
  • 1988年北京軍區正副司令都被授予什麼軍銜?誰最高?後來怎麼樣
    1988年恢復軍銜制以後,作為「七大軍區」之一的北京軍區正、副司令都被授予什麼軍銜呢?誰授予的軍銜最高呢?他們後來成就怎麼樣呢?1938年1939年17歲的周衣冰參加新四軍,參加了濟南戰役、淮海戰役等。抗日戰爭時期,周衣冰歷任黃山區工作團團員、區委書記、工作團副團長、新四軍江北指揮部10大隊指導員、江北遊擊縱隊政治部指導員等職務。解放戰爭時期,周衣冰任江淮軍區第4軍分區總隊長、第4軍分區司令部副參謀長、皖北公路管理總局局、華東警備14旅參謀長等職務。
  • 上甘嶺戰役的4個功臣師長,他們都是誰?1955年授予什麼軍銜?
    那麼上甘嶺戰役的四個功臣師長,他們都是誰?1955年授予什麼軍銜?15軍的兩個師師長崔建功1935參加紅軍,參加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後回國,1955年授予了崔建功少將軍銜。戰鬥英雄邱少雲就在張顯揚將軍的29師,回國後張顯揚在1961年授予了少將軍銜。12軍的兩個師31師:師長是李長林,李長林的師長其實還是個代理師長,當時31師師長因為在國內學習,所以副師長李長林做了代理師長指揮。
  • 開國將帥中著名的三楊,是指哪三位將軍,他們都授予了什麼軍銜
    1955年,我國對那些在土地改革時期,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立下功勞的將軍們進行封賞,立功越多,職位越高的自然擁有的軍銜就越高。如元帥與大將這兩個軍銜最高,授予的人數只有20人,再往下就是上將,中將,少將等等,反正就是越往下越小。然而,在那麼多開國將帥中有三位能徵善戰之將,都姓「楊」因此被毛爺爺戲稱三陽(楊)開泰,吉祥的意思。
  • 紅七軍團的政委,參謀長都是大將軍銜,為何軍團長什麼職位都沒有
    投入了解放東北戰役中,他在東北一直擔任副司令員。直到東北部隊改編成第四野戰軍後,蕭勁光被任命為12兵團司令員。為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因此在解放後他被授予大將軍銜。而紅七軍團參謀長也是我黨史上一位牛人,他就是粟裕司令員,可能大家都比較了粟司令員。我軍傑出的軍事家,指揮家。
  • 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志願軍6個軍參戰,軍長都是誰?授什麼軍銜
    10月25日至11月5日,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打響,「聯合國軍」在第一線擔任進攻的部隊共10個師又1個旅和1個團,總兵力13萬餘人。志願軍有6個軍參戰,總兵力約29萬餘人。那麼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志願軍6個軍參戰,軍長都是誰?開國後被授予什麼軍銜?
  • 五位建國後非正常死亡的開國將軍
    意思是:將士們經過無數次的戰鬥,有些犧牲了,有的十年後得勝而歸。在抗日戰爭和歷次的國內革命戰爭中,有無數的革命先輩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拋頭顱,灑熱血。他們當中有的為國捐軀有的在戰火中迎來了新中國的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了適應我軍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的需要,於1955年通過正規的法定程序,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首次授予的1048名將帥正式誕生。
  • 後被授什麼軍銜?
    那麼這場戰鬥雙方的指揮官都是誰呢?。解放軍司令員是第十縱隊司令員宋時輪。在他的指揮下,第七,第十,第十一縱隊從正面擊潰敵人。宋時輪,湖南人,黃埔軍校第五期畢業生,1927年加入共產黨,多次參加反圍剿戰爭。此後,他長期指導紅軍部隊。抗戰爆發後,宋時輪奔赴各地指揮前線作戰,為抗戰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 粟裕與元帥軍銜擦肩而過,三戰封「神」,成就共和國第一大將
    在1955年授銜後,粟裕的軍銜問題一直一直被後人津津樂道。許多人認為,粟裕戰功很大,評大將低了,應該授元帥。一些黨外人士向中央建議粟裕「是可以當元帥的」。蘇中戰役結束後,延安總部發言人對新華社記者發表談話,正式稱此戰役為「七戰七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