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農村老人23年收養棄嬰28名,如今古稀之年,看生活成啥樣

2021-01-08 黃河鄉土故事

我叫衛春菊,今年73歲了,家住山西省垣曲縣城,我的老伴名叫李宗保,今年72歲,我們老兩口23年來收養照顧了28名棄嬰,今天老伴外出打工去了,我留在家裡照顧著孩子們,我就給大家拉拉家常,聽聽我們23年來的故事吧

說起我們收養孩子的事情要從23年前說起,一天我和老伴去民政辦個小事,遇到了工作人員剛剛接收了一個送來的棄嬰,民政局的村幹部建議我們收養,我的子女都成了家,我和老伴到了享受天倫之樂的年齡,早已不想再養活孩子了,但是女人的天性讓我忍不住多看了這個三個月大的孩子一眼,他對著我眨巴著小眼睛,似乎有點渴望,我再也忍不住就答應了工作人員,把他抱回了家。

我們給孩子取名叫做黨李男,姓黨是讓他記住不要忘記黨和國家,名字裡按照當地農村人的傳統習慣使用了老伴的姓,孩子在我和老伴的照顧下健康長大,他考上了運城學院,今年是大四學生了,即將畢業踏入社會,我身後正在學習的就是黨李男。

23年間我們收養的孩子都是民政部門,公安局和一些好心人看到的棄嬰和孩子,他們大多數身體不太健全,在我和老伴的精心照顧下順利長大,後來有的找到了家,有的家人尋來了就陸續都被父母領了回去,也有的被好心人領養走了,我現在身邊只留下了4個孩子,現在躺在床上的這個叫黨李生,今年18歲,他患有小兒麻痺後遺症,生活不能自理,旁邊的這個孩子叫黨李新,今年16歲,正在上初三。

現在最小的是個女孩,叫黨李月,今年4歲了,她長得很漂亮但是命運最不好,4年前她只有3天左右就被遺棄了,後來被一個過路的光棍漢抱回了家,因為身體已經非常虛弱送到了醫院,在保育箱裡養活了10多天花了1萬多元錢,光棍漢實在無錢為她治療就電話通知了民政部門,後來送到了我家,我用奶粉把她一直養到今天。

我和老伴年紀已經步入老年,養活這些棄嬰困難是可想而知的,他們大多數肢體殘疾,智商不高,何況都是嬰孩,每天照顧著他們吃喝拉撒睡,一把屎一把尿的拉扯著他們,生怕他們再有任何閃失,操不盡心,幹不完的家務活,讓我和老伴也是疲憊不堪,但是無論在艱難,我們從來沒有虧待過任何一個孩子,他們已經天生不幸不能再讓孩子們受到第二次的傷害。

我和老李的家原本住在60裡外的華峰鄉農村,1998年國家治理黃河流域,小浪底庫區建設開始後我們搬遷了出了老家,我們的4個孩子也各自成家單過,我和老伴生活在移民新村過上了好生活,開始收養棄嬰後,曾將遭到了孩子的反對,還有村民們的不理解,甚至有人說我們放著自己的親孫子不管要養活一些毫無血緣關係的孩子,是不是我們腦子有啥毛病了。

其實我的童年也很不幸,我姊妹4個,我是大姐,8歲的時候父母親不幸去世,是奶奶將我和3個弟弟妹妹拉扯成人,我能體會到缺少父母之愛的痛苦;我家老李更是個善良正直之人,年輕的時候就從黃河裡救出過12個人,所以我們領養棄嬰心有靈犀,您說這還需要商量嗎?牆上邊張貼的是孩子們的獎狀證書。

20多年來我們做了一些領所能及的好事,也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山西日報,運城日報,省市縣電視臺多家新聞媒體進行過報導宣傳,黨和政府給了我們很高的榮譽,2010年運城市精神文敏建設委員會把我們評為首屆道德模範,並且榮立勞動競賽一等功。

照顧孩子們非常辛苦,單說患有小兒麻痺的黨李新,從小他就很難照顧,不能行走,生活中一時一刻都離不開我們,18年了一直是這樣,因為身體特殊情況也上不了學,在房間了怕孩子呆的時間長了不舒服,每天我都要把他抱出來見見陽光,讓他玩一玩。

孩子們的健康成長離不開黨和政府的關愛,民政部門給我收養的棄嬰都發有生活補貼金,從以前每月每人100元一直漲到了現在每人每月800元,另外還給我們每月補助200元,這都是孩子們基本的生活保障,為了讓他們生活的更好一些,也能和其他孩子一樣,我和老伴平時還要抽時間撿拾垃圾和打工增加收入,多賺一些錢也都想用在孩子們身上。

今年春天是個特殊時期,2個上學的孩子現在都去不了學校,都在家裡上網課,我和老李每天都要照顧他們,給他們做飯洗衣服,儘管有點累,但是能看著他們健康成長心裡非常滿足。黨李男很懂事,他在上大學的同時靠勤工儉學賺下錢為自己買下了一個電腦,自己在家上網學習,看著孩子慢慢自食其力了,我們也有說不出的高興。

4個孩子都正在長身體的時候,為了保證充足的營養,我在院子裡開了個小菜園,種上了各種時令蔬菜,還在後院子裡養了幾隻土雞,讓孩子們經常能吃上雞蛋和新鮮蔬菜。

看著我收養的棄嬰孩子們慢慢的長大,我和老李心裡也有一種自豪感,讓我們更加欣慰的是我們親生的1兒3女現在也理解了我們,他們隔三差五的也回到家裡幫著我們照顧這些個小弟弟妹妹,看著孩子們親如一家,我和老李看在眼裡樂在心頭。

說實在話,現在農民種地不納糧還給補貼款,農村人也有養老金,這是亙古未有的事情,作為生活在農村的老農民,我們要心存感恩,心有善心,我們做了一些微不足道,力所能及的小事,那也是應該的,國家給了我們很高的榮譽,我們非常滿意,以後要把這些獎章和證書留給孩子們,代代相傳,讓他們永遠記著黨和國家的恩情。

我們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把孩子們養大成人,讓他們順利的踏入社會,快樂的生活下去,用自己的行動去教育他們,讓他們常懷感恩之心,將來回報國家,回報社會,都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想看到更多的百姓故事請點擊右上角關注】

相關焦點

  • 農村104歲老人,喝的是大麥粥,用的是壞碗,看生活成啥樣
    人們都都說農村好,因為農村的長壽老人多。江蘇南通的如皋是長壽之鄉,比較有名。目前,有百歲老人為500多位,比2019年新增84位。初夏季節,小編專門趕去看看。不過,走到鄰近的一個小村莊,叫雙聯村。有個同學就住在這裡,他邀請到村莊裡看一看。哇!農村裡環境還真不錯,莊臺改造得有模有樣,紅花綠草裝扮一新,不比城裡差。聽說要去如皋看看百歲老人,同學隨即自豪不已,和大家聊了起來。
  • 山西8旬老人痴迷陰陽八卦,獨居「風水寶地」,看現在活成啥樣?
    山西8旬老人痴迷陰陽八卦,獨居「風水寶地」,看現在活成啥樣?風水寶地通俗的講,就是風水好的地方,居於此處,能助人事興旺、發財,可令後代富貴、顯達。嚴格的講,就是符合風水學中「富「和」貴」原則和標準(即所謂「好風水」)的地理位置或環境。
  • 在農村,老人說「家中有4樣」八成要衰敗,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歡迎大家來到《》欄目,如想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在農村,老人說「家中有4樣」八成要衰敗,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隨著社會不斷地發展,如今農民家庭的生活過得也越來越好。而且農村經過幾十年時間的變遷,農村方方面面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而且這種變化也是最徹底的,包括農村的人居環境,甚至還有人們的思想觀念,無一不在發生著變化。
  • 86歲老人吃蠍子30多年,如今2年沒有蠍子吃,看生活成啥樣
    攝影師在採風中聽說有一對86歲的老夫妻隱居在「仙人洞」吃蠍子生活了50多年,便來到了這裡一看究竟。我們順著村民指引的方向從一個黃土山口走了進去,遠遠的看到下邊有2位老人家,為了拍照方便也就沒有打攪他們,走下一個45度的斜坡大約有200米的距離,我們來到了老人的土門樓前邊,我們喊叫了幾聲,木門輕輕響動過後,一張慈祥的笑臉從門縫間露了出來,大娘高興地把我們讓進了她的家。
  • 西安六旬老人收養棄嬰,如今遇到這個難題!該咋辦?
    張寨村村委會以及現場證人出具的「撿拾棄嬰情況證明」顯示,這名孩子拾獲於2016年12月16日,是張老漢外甥在打掃衛生時發現的,當時孩子哭得很厲害,無人照料,孩子身上也沒有任何消息。 一晃四年過去了。現如今,張老漢一家子抱養的這名女嬰在鄰村的一所民辦幼兒園上小班。在他們一家人的精心照顧下,四歲的孩子既可愛又很懂事。
  • 山西88歲老人痴迷《易經》45年,獨居「風水寶地」,如今現狀如何
    山西88歲老人痴迷周易45年,獨居「風水寶地」6年,生活過的逍遙快活這位88歲的山西老人名叫張宏錄,現在身體健康,腿腳靈活,如同6旬人,被當地村民稱為「奇人」,他還會看面相,觀手相。他痴迷周易相面術,給自己在公路選擇了一處「風水寶地」,一住就是6年,為人相面幫人起名字,我們看看他的生活是啥樣。
  • 山西一老人因痴迷易經,獨自「背井離鄉」幾十年,今活成啥樣了?
    在山西省萬榮縣一個叫西埝的農村,有位88歲的老人一生痴迷《易經》,他會看面相,觀手相,痴迷周易相面術,曾經給自己在公路選擇了一處「寶地」,一住就是6年。曾經為了研究《易經》,12歲外出闖蕩,16歲進入五臺山的寺廟跟著師傅學習陰陽八卦,奇門遁甲,40多歲才回到農村生活,可以說是獨自「背井離鄉」幾十年。那麼這位老人,現如今的生活是什麼樣的呢?
  • 山西農村8旬老奶奶,滿頭烏髮精神矍鑠,看說出啥秘密
    老奶奶一頭烏黑的頭髮讓女影友非常羨慕,她試探著問老人家有沒有染過發,奶奶說:「染啥發啊?一輩子都不知道染髮是做啥的?從小到大老我一直就是這個樣子!」女影友又向老人請教保持烏髮的秘訣,老人家笑著說:「秘訣你學不來!」這位奶奶說她姓武,祖籍是湖北人,19歲的時候跟著父母從一個叫王家坪的農村逃荒落戶到了山西農村,在這裡成家生下2兒2女,幾乎在深山裡一輩子也沒有出去過。
  • 上海老人撿到一混血棄嬰,含辛茹苦把他撫養20年,後來怎麼樣了
    上海的一位老人在20年前撿到一名黑人混血棄嬰,含辛茹苦的養育他20年,如今已經20歲的他長大成人。也明白自己是怎麼來到這個家庭。和年輕的混血黑人相比,老人已經步入了耄耋之年,而現在的他們怎麼樣了?老來得「孫」的半百夫婦2000年8月,上海一位朱姓阿婆在下午去買菜的途中,在草叢中發現了這名混血棄嬰。心生不忍的朱阿婆沒有過多猶豫,便把這名棄嬰撿了回去。起初朱阿婆並不知道棄嬰是黑人混血,只把他身上的黑膚色當成生病的症狀。
  • 農村老人愛說「家有三不借,借了準敗家」,指的是啥?有道理嗎
    導讀:農村老人愛說「家有三不借,借了準敗家」,指的是啥?有道理嗎現如今的農村跟過去大不一樣。在這些留守人員之中,老人是佔據很大比例的,這些老人每天都會去固定的地方,大家聚在一起聊天,大家是無所不談,所以也有人把農村稱之為是最沒用隱私的地方,這句話還真的具有一些道理,在農村幾乎很難有什麼秘密,一件小事都會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被全村所知曉。也有人說這也是越來越多年輕人愛去城市的原因之一。
  • 一位古稀之年的老人的愛情,夕陽戀晚霞
    可誰說愛情這東西就一定是年輕人的專利,風燭殘年的愛情難道不是愛情嗎,在看盡了人間冷暖還會依舊讓已經老去的心重新激蕩起愛情的濤聲,這或許也是一種美好,只是人們喜愛偏見。 在湖邊的長椅上,坐著兩位老人,彼此依偎,互相凝視而笑,時而看向遠方。他們是兩個年近七十的老人,彼此的老伴已經不在了,在一次老年人活動中認識了彼此。
  • 山西8旬老人住1個百年老宅,言說「門樓」是寶物,看啥樣子
    當我們問起老人祖上是幹啥的,能蓋起這樣的豪宅?大娘說,這院子聽老伴說住了祖上七八代人了,至於是那一輩的祖先蓋得,我一個女人家不多差事,以前就沒有問過老先人都是具體幹啥的,隱隱約約聽巷裡老年人有的說是中過舉人,有的說在汾河碼頭鎮上是個商人,反正我也搞不清。
  • 宿遷殘疾婦女存俠心存大愛 29年收養5個棄嬰3人上了大學(2)
    「只要她好好學,就會盡力培養」 1994年秋,費存俠在黃河二號橋西側又撿到一個女嬰,因哥哥終身未娶,這個棄嬰便被哥哥收養了,取名費喜君。2003年,費存俠的母親與哥哥相繼去世,費存俠又把9歲的費喜君帶在身邊,不僅照顧好她的日常生活,還鼓勵她好好讀書。
  • 農村俗語「兩高夾一低,一世被人欺」,啥意思?農村老人:在理
    導讀:農村俗語「兩高夾一低,一世被人欺」,啥意思?農村老人:在理農村這幾年也開始逐漸的納入城鄉規劃範疇,過去的農村很多都是老宅基,不但面積很大,房屋的坐落、走向也都是根據地勢而建,這也導致了一些農村的整天規劃很難做到整齊、一致。
  • 88歲老人獨居風水寶地參悟天機,獨居深山之中,看現在活成啥樣了
    88歲老人獨居風水寶地參悟天機,獨居深山之中,看現在活成啥樣了大爺今年88歲高齡了,他叫張宏錄。雖然有88歲高齡,但大爺的神態健康,腿腳也很靈活,平時也是精氣神十足。張大爺小時候被奶奶送給了現在這村子張姓人家,12歲外出闖蕩,16歲進入五臺山的寺廟跟著師傅學習陰陽八卦,奇門遁甲,40多歲才回到農村生活,和老伴生有2兒1女,現在兒子都在外工作,女兒已經成家。
  • 都說朝鮮封閉落後,當地富豪生活是啥樣?喝中國飲料被當身份象徵
    都說朝鮮封閉落後,當地富豪生活是啥樣?喝中國飲料被當身份象徵很多人都覺得朝鮮這個國家至今生活的都非常貧窮,而且經濟和交通也都不怎麼發達,並且這個國家也不太擅長,向很多國家學習一些先進技術,或者是提高自己的經濟和科技發展。
  • 農村老人說2021年是寡婦年,不適合結婚,啥是寡婦年?
    如今距離春節也就一個多月了,農村開始熱鬧起來,遠離家鄉的農民也開始返鄉,由於大家平時四海為家,難得春節人齊,村裡的小年輕趁著春節開始談婚論嫁,熱心的農村老人逢人就說,2021年是寡婦年,不適合結婚,趁年底抓緊結婚,啥是寡婦年,難不成明年結婚以後是寡婦?
  • 愛不分國界:老人收養黑人棄嬰20年,祖孫二人相依為命
    愛不分國界:老人收養黑人棄嬰20年,祖孫二人相依為命世界上有三種人,黃種、白種、黑種。從古至今,雖然三者表面看起來風平浪靜,實則背地裡波濤洶湧。今天要給大家說的是一名老太太和一名黑人棄嬰的故事。2000年8月8日,上海老人朱婆婆出去買菜,買完菜在回家的路上她聽到了草叢中有一陣陣嬰兒的哭聲,朱婆婆撥開草叢之後發現草中放了一個嬰兒,孩子的身上放了一張紙條寫的嬰兒的生日:2020年8月1日。朱婆婆當時看到孩子只覺得可憐心疼,便把這個棄嬰帶回了家。
  • 山西66歲農民大叔,獨守300年古城堡20多年,看活成啥樣
    圖片上這位大叔姓李,他獨居在山西省呂梁山區中的一座石頭古城堡中20多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過著一人吃飽全家飽的生活,攝影師在採風中結識了他,一來二往成為了朋友,近期聽說石頭古城堡要進行旅遊開發,很為大叔的生活擔憂,便在周日上山探望了他,我們看看是個啥情況。
  • 「閏月鞋,閏月穿,閏月的老人活一千」!老話到底有啥講究?
    在農村生活過的人都知道,村裡有很多的講究、忌諱,這些東西多是以俗語老話的形式表達出來,村裡的老人經常念叨,就怕年輕人會觸犯「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