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殘疾婦女存俠心存大愛 29年收養5個棄嬰3人上了大學(2)

2021-01-09 宿遷網

「只要她好好學,就會盡力培養」 

1994年秋,費存俠在黃河二號橋西側又撿到一個女嬰,因哥哥終身未娶,這個棄嬰便被哥哥收養了,取名費喜君。2003年,費存俠的母親與哥哥相繼去世,費存俠又把9歲的費喜君帶在身邊,不僅照顧好她的日常生活,還鼓勵她好好讀書。

費喜君小時候因發熱導致左眼失明,上初二時在當地殘聯與居委會的幫助下被送到了南京某醫院做義眼植入手術。懂事的她刻苦學習,2013年考取大專,後來又通過專轉本考取了南京曉莊學院,畢業後從事教師工作,現今成家立業過上了幸福生活。

1996年冬,費存俠到黃河邊砍蘆葦時,撿到了羅豔玲。「當時孩子2歲多了,凍得紅通通的小嘴直喊爸爸媽媽,看了讓人心碎。」令費存俠驚喜的是,經檢查孩子並沒有大礙,第三年就送去上學了。羅豔玲很懂事,平時回家寫完作業就幫著做家務,大了還幫著照顧哥哥,是個充滿愛心的陽光女孩。2014年羅豔玲考取泰興職業學院,2017年畢業後找到一份理想工作,今年5月已出嫁。

1999年春,費存俠騎三輪車下鄉途經一處桑樹地時,撿到剛出生不久的羅緣紅。「當我抱起這孩子時,看到臍帶還沒幹。將她抱回家,帶到醫院打了破抗。經檢查,孩子同樣很健康。」都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羅緣紅深知老人照顧自己不容易,而且身世特殊,因此在校刻苦學習,平時盡力照顧家庭。2016年考取南昌師範學院,在社會各界人士的照顧下,羅緣紅順利入學。她平時靠勤工儉學減輕家庭負擔,每年暑期不回家,在當地打工掙些生活費。

「只要羅緣紅她好好學,我就會盡力培養,就是考取碩士、博士,摔鍋賣鐵我也會想辦法供她繼續讀書。自己苦點沒什麼,只有好好讀書,才是她唯一的出路。」費存俠說。

「沒有政府照顧,就沒有我這家」 

羅永前、羅敏、費喜君、羅豔玲、羅緣紅,29年間費存俠收養了5名棄嬰。正是費存俠心存大愛,不僅讓他們健康成長,還千方百計地讓孩子接受教育。即便自己再苦,也鼓勵孩子們好好學習。

「費大姐真不簡單,腿有殘疾,走路都不靈便,平時靠撿破爛拾廢品,培養出了3名大學生。聽說家裡還有個癱瘓在床的兒子,沒有血緣關係,近30年來無怨無悔地照顧著,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隆城香堤小區鄰居張偉由衷讚嘆道。

「照顧這些孩子,自己苦些沒什麼。其實我家能有今天,多虧政府與社會的幫助,沒有政府照顧,就沒有我這家。」費存俠介紹,這些孩子經常有病,有時沒錢買藥輸液,附近診所熊玉輝看到她家實際情況,都免費給予治療。當初兩個孩子治病,也都是政府與社會上的愛心人士幫助。現在吃水用電不要錢,特別是孩子考取大學,有助學貸款相助,才能順利走進校園。

1998年,費存俠全家納入低保,最低生活有了保障。2013年老家拆遷後,便搬進了寬敞明亮的樓房,所有這一切,讓費存俠感激不已。「幾個女孩很省心,也知道感恩,我很知足。現在我年紀大了,最放心不下的還是永前。不管今後怎樣,我都會將他照顧好。」

相關焦點

  • 山西農村老人23年收養棄嬰28名,如今古稀之年,看生活成啥樣
    23年間我們收養的孩子都是民政部門,公安局和一些好心人看到的棄嬰和孩子,他們大多數身體不太健全,在我和老伴的精心照顧下順利長大,後來有的找到了家,有的家人尋來了就陸續都被父母領了回去,也有的被好心人領養走了,我現在身邊只留下了4個孩子,現在躺在床上的這個叫黨李生,今年18歲,他患有小兒麻痺後遺症,生活不能自理,旁邊的這個孩子叫黨李新,今年16歲,正在上初三。
  • 「拾荒母親」張菲:一輩子養育30多個棄嬰,孩子長大後卻讓她寒心
    人最珍貴的情感就是感恩,感恩生活中遇見的每一個人,感恩別人的幫助,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恩,孩子如果沒有感恩的情懷,以後在社會上也不會受到被人的歡迎,同時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也會失去被人的信任。「拾荒媽媽」張菲:一生養育30個棄嬰,長大後孩子卻沒有看望她有這樣一個孩子,被父母遺棄在路邊,不知道自己的生日,也不知道自己的家人在哪,這是一名健全的孩子,並不是有「殘疾」的,然而狠心的父母竟然殘忍的遺棄。
  • 推動殘疾婦女融合發展 中殘聯主席張海迪:中國正在建設國際化的...
    央廣網北京9月17日消息(記者王晶)「無論作為作家,還是中國殘聯主席、康復國際主席,殘疾姐妹一直是我最關心的人。」她呼籲,國際社會要更加關注殘疾婦女的生存狀況,推動公平、包容、惠及每一個人的可持續發展。實際上,從絕大多數人認識張海迪開始,轉眼間幾十年過去了。當年出現在教科書裡身殘志堅、被稱為當代「輪椅上的保爾」的小姑娘,那個心無旁騖專心寫作翻譯的作家,已連續多屆擔任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主席團主席、中國帕運委員會主席。發布會現場,如今已65歲的張海迪身著藍色條紋西裝外套,優雅又樸素,仍如往日般親切。
  • 阜陽市婦女兒童醫院小兒骨科專家做客交通廣播普及殘疾預防知識
    在全國第四個殘疾預防日到來之際,8 月 23 日上午,阜陽市婦女兒童醫院小兒骨科主任沈海彪,康復科醫師齊蓉蓉與市殘聯康復科科長王喜 3 人共同做客阜陽廣播電視臺交通廣播《陽光下同行》欄目,通過廣播向阜城廣大聽眾宣傳普及殘疾預防知識
  • 李立蘭:收養兩名棄嬰 含辛茹苦送入大學
    她是一位瘦弱堅強的母親,幾十年如一日地守護自己重病的兒子;她是一位心善執著的奶奶,獨自將兩名棄嬰撫養成人成才;她是一位目不識丁又樂觀向上的農民,贏得了世人的尊重和敬仰。她就是和縣善厚鎮皂角村村民李立蘭,先後獲得「馬鞍山好人」「安徽好人」和「中國好人」。
  • 濟南多名「天使症候群」嬰孩被送「棄嬰島」
    父母留給他的,只有一包尿不溼,一包衣服,外加一張小紙片,上面寫著他的名字和「5月29日出生」幾個字。  特護區徐琴主任立即將長樂送進診療室,稱重、量高、清洗、換衣,一切就緒後,然後將嬰兒送往附近的醫院確診。
  • 巧織棉鞋宅在家,宿遷雙下肢殘疾農婦的心願實現靠大家
    宿遷網訊 (記者 徐其崇)11月14日上午,家住宿豫區下相街道季橋居委會七組的雙下肢殘疾人臧書梅打電話向記者求助說,她想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得收入,購買一輛夢寐以求的輪椅,沒想到辛辛苦苦用毛線織出的從小患病終生不能站立 記者接到求助後專程來到臧書梅的家,看到這位雙腿不能行走的殘疾農婦戴著老花鏡正在用毛線編織棉鞋幫。據了解,臧書梅今年58歲,從小因患有小兒麻痺症,導致她終生雙下肢殘疾,不能獨立行走。「我很小的時候就得了小兒麻痺症,經過醫治,直到8歲才能拄拐站立起來。現在,我離開兩根棍還是站不起來。」
  • 2020年宿遷「1號文」發布!
    29.農村區域醫療衛生中心建設工程 改擴建沭陽縣韓山人民醫院,總建築面積約3.2萬平方米,設置床位200張。;開拓市外勞務合作基地2個。★全民健身服務設施完善工程 城區建設標準籃球場(籃球架2組或3組,加圍網):主城區(市裡負責)建4個,宿豫區、宿城區各建3個。 69.
  • 玉州、福綿100名貧困殘疾婦女參加手工製作技能培訓 她們認真學習...
    剪紙的學員一個個認真低頭專注創作,編繩的學員在專心地聽老師講解要領,課堂上學習氣氛濃烈。12月9日,記者在玉林市特殊教育學校裡看到,正在認真上課的學員們並不是青少年學生,她們是來自玉州區、福綿區的特殊婦女代表——貧困殘疾婦女,年齡跨度從18歲到50多歲。
  • 宿遷3所學校榜上有名!
    5月26日,省教育廳發布公示,擬認定50所中小學及10所高校為江蘇省智慧校園示範校,宿遷3所學校榜上有名! 2019年擬認定江蘇省智慧校園示範校名單 本科院校(5所) 1. 江南大學 2. 南京理工大學 3.
  • 宿遷開放大學結對幫扶見真情
    宿遷網訊(記者 李傑)2016年以來,按上級扶貧安排,宿遷開放大學掛鈎村(居)為市湖濱新區井頭鄉馬窯居委會,結對農戶93戶。該校按照有關要求制定幫扶計劃、成立扶貧工作組、落實責任人等多項措施。隨著新建小區的增多,依託居委會服務社區的天然優勢,居委會招聘物業管理人員到馬窯小區進行物業管理,帶動不少於20戶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增收,現在每年對集體經濟增收不少於15萬元;2017年,該校支持馬窯居委會閱覽室建設,校教職工每人捐贈5到10本農業技術類圖書,校圖書室捐贈的農技類圖書,折價合計5萬多元。2019年又捐贈3萬元資金用於馬窯居委會購買圖書,豐富了居民文化生活。
  • 上海老人撿到一混血棄嬰,含辛茹苦把他撫養20年,後來怎麼樣了
    世界上最深沉也最神奇的牽連就要屬於血緣之間的聯繫了,因為留有相同的血液,人們對這份親情牽掛終生。但是大愛無疆,有些人之間的愛不僅僅只靠血緣維繫,他能夠跨越種族、跨過國籍、跨過膚色去愛一個和自己毫不相干的人。這樣的愛比起親情之間的愛要來的更無私和偉大,也更讓人回味。
  • 17個孩子1個爹 阜平縣村民8年間收養16個孩子
    原標題:17個孩子1個爹 阜平縣村民8年間收養16個孩子    在阜平縣雙廟村,有一位特殊的父親趙有,他剛年過四十,卻有17個孩子,其中16個是他收養的孤兒和特殊家庭的孩子。從2006年收養第一個棄嬰開始,8年間,趙有不僅給了孩子們家庭般的溫暖,還讓他們接受了正常教育,更讓他驕傲的是,他還供出了7個大學生。趙有說,孩子們回來叫他一聲「爸爸」,就是他最幸福的時刻。8年來,趙有夫婦獨自撫養著這麼多孩子,毫無怨言。趙有以前曾謝絕接受媒體的採訪,但這一次「女兒」陳文文的得病,讓他第一次下決心接受採訪。
  • 2019年 文山州破獲拐賣婦女兒童案件59起
    2019年,嬰兒及5歲以下兒童的死亡率由上年的 8.89‰下降到8.39 ‰;7歲以下兒童保健覆蓋率、3歲以下兒童保健系統管理率及殘疾兒童康復率均提前達標並超過省平均水平。三是提高人口質量措施更加有力。2019年,全州婚前醫學檢查率達到93.84%,比上年提高12.14 個百分點。
  • 江蘇宿遷中學2020年22名優秀學子考取南京大學!4人考取清華北大
    8月22日下午,在南京大學2020級本科新生錄取通知書江蘇省宿遷中學現場頒發儀式上,南京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張峻峰為學校送上賀信,並將22份錄取通知書一一頒發到學子們手中。張峻峰表示,多年來,宿遷中學以先進的育人理念,源源不斷地為南大輸送了大量優秀人才。宿遷中學學子成績優異,整體素質高,體現了宿遷中學人才培養的質量。
  • 宿遷"線上籤"27個項目 總投資額近300億元
    本報訊 18日,宿遷開展「招商雲推介」活動,籤約27個項目,協議總投資達297.6億元,其中外資項目2個,協議投資總額3.4億美元。此次活動,宿遷除在市區設立主會場外,還在各縣區及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派出的招商局所在地設置11個分會場。此次推介會創新方法,把「面對面」變成「屏對屏」,把「見面籤」變成「線上籤」,共80餘名企業家參加此次活動。
  • 凌晨2點,宿遷一民房失火!3人被困...
    以下人員請速回宿遷!否則來不及了……5宿遷各鄉鎮的年輕人們,不管你家是宿城區  宿豫區  沭陽縣  泗陽縣  泗洪縣. 不管 你人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還是在太原、杭州、福州、長沙、廈門、鄭州、青島、東莞、重慶、武漢、成都、蘭州、哈爾濱、長春、瀋陽、昆明、貴陽、海口、拉薩、烏魯木齊…… 只要你是宿遷農村人! 注意啦! 趕緊回家!立刻!馬上!就現在!村裡需要支援!!
  • 拾荒媽媽養育30多個棄嬰,孩子長大後斷絕聯繫,網友:不值得被救
    文\好孕姐生而為人,有的人明明默默無聞,卻一輩子積德行善,讓人敬佩。他們可能做著最不起眼的職業,但是卻用自己的善意幫助了無數需要幫助的人。今天我們要來說的這位偉大的母親就是張菲,被譽為「拾荒媽媽」。拾荒媽媽張菲現如今已經56歲了,她是一名棄嬰,後來被好心人收養了。之後收養她的人也去世了,年僅8歲的她就成了孤兒,靠著拾荒來生存。直到26歲時,她在拾荒的過程中收養了第一個棄嬰後便一發不可收拾,她一輩子未婚,僅靠一人之力收養了30多個棄嬰。如今30多個孩子,有過半在成年步入社會後便銷聲匿跡從未聯繫過張菲。
  • 江蘇省省管領導幹部任職前公示:42人擬任新職,宿遷市長王昊擬任...
    1、王昊,現任宿遷市委副書記、市長。男,1965年2月生,漢族,安徽碭山人,大學學歷,碩士學位,1985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7年7月參加工作。擬任宿遷市委書記。2、宋樂偉,現任宿遷市委副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