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說的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2020-12-16 村裏白哥黑嫂

其實這個問題不僅僅局限於農村,如果從農村角度來說的話也是可以的。黑嫂小時候就經常會聽到村裡老人說這樣的話,一些老人,大多都是老太太,會坐著曬太陽時突然嘆口氣,然後說一句:滿堂的兒女,不如半路的夫妻。

小時候是不太懂這句話的,現在長大了,再回想這些話,能感受出說這些話人心裡的無奈。

為什麼農村老人愛說這麼一句話呢?年輕人怎麼不會說這樣的話呢?這是因為老人經歷過了這樣的無奈和心酸,說這類話的,多半是已經喪偶的,或者是兒女久不在身邊的。

那我們同時也會疑惑,她們是出於什麼心理說出這樣的話?這就牽涉到了這句話的本意,這句話究竟是啥意思?又有沒有道理呢?

黑嫂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Ⅰ: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不知道大家注意過沒有,農村有時候會出現老兩口相繼沒多久就去世的,比如之前好好的,但當老兩口有一個去世後,另一個也撐不了多久。

比如我們村一對老夫妻,兒子倒是不少,三個兒子,還有兩個女兒。但不知道因為啥原因,三個兒子都不讓老兩口在家裡住,這裡面肯定是有原因的,有可能是三個兒子這間互相有矛盾。但不管什麼原因,最後倒黴的總是父母,也就是老兩口。

都不讓住怎麼辦呢?正好村口以前有一家搭了彩鋼房,老兩口找到村裡幹部,村裡幹部經過協商,人家讓他們老兩口住了進去,等於是有個落腳點。

住進去兩年多,老太太去世了,老太太去世後半年多,老爺子也去世了。

我們無法知道老兩口搬進彩鋼房後心裡想過什麼,更無法明白他們看著自己親手蓋的三棟房子,老了卻不得不搬離,住進別人搭的簡易房裡會是什麼心情。

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他們一定非常生氣,生悶氣。其實兩個女兒不是沒有想過把老兩口接走,她們的意思是兩個閨女輪流養,比如一個閨女養三個月。

但是三個兒子不讓,他們說那樣是讓他們在村裡丟人,有三個兒子,父母卻讓閨女養,這不是讓他們丟人嗎?其實他們哪裡有人可丟?真正的人能幹出這種事嗎?

老兩口住在彩鋼房裡,夏熱冬冷,但至少互相之間有個照應,不管什麼時候,兩人能聊天,能說說話。一個生氣了,另一個還能勸勸。

可當一個去世後,剩下的一個就無人可說,也沒人照應,發生意外也不會有人知道,心理加身體原因,他們很容易垮掉。

這就是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的意思,因為兒女們會因為各種原因不在身邊,或者是工作,或者是別的原因,他們無法守著老人。我們常說少年夫妻老來伴是什麼意思?就是年輕時是夫妻,老了就成了親情了,就成了互相的伴。

一個不舒服時有人照應,哪怕是通知一下別人也是好的。但只剩下一個人時,無盡的苦就來了。

誰能不老?老了有個伴在身邊,可比天天讓兒女給點錢要強得多,突然發病時,有人能夠通知別人,錢能通知嗎?

所以,就算是半路夫妻,也是相互的伴,這對老人,特別是獨居老人是有好處的。

Ⅱ:這句話有道理嗎?

黑嫂不止一次寫過,任何時候,道理都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你認為有道理的事,別人不一定認為有道理,而你認為沒道理的,別人可能認為完全有道理,這主要是看雙方的立場是什麼。

比如這個半路夫妻,有些兒女就不能同意,他們覺得人老了就不要想太多了,安靜過完自己的餘生就行了,再找個伴不是惹人笑話嗎?

還有些兒女認為,自己父親再找伴,這是被女方給哄了,這女方肯定是圖自己父親點什麼,可以是錢,可以是地,可以房子,但他們絕不會認為是相互需要。

從這些人的出發點來說,這句話就沒有道理,他們甚至認為,父母如果再半路找伴,對他們兒女是一種侮辱。

但從老人出發點來說呢?他們的需求其實非常簡單,就只是想要個伴。他們老了,腿腳不便,他們害怕自己半夜突然發病時身邊沒人。

黑嫂小的時候跟奶奶住,村裡有個孤寡老太太,一直在我們家睡,她說怕半夜死在家裡沒有人知道。 這是何等樣的恐懼和無奈?

但大多兒女並不理解老人這種恐懼和無奈,所以出了太多因為老人找伴而發生的家庭矛盾。

就從正常人為出發點來看,這個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黑嫂認為是有道理的。兒女不可能一直守著父母,工作了、打工了、成家了,這無可厚非,年輕人總要生活嘛。

但老人找個伴,其實也能免除孩子們的後顧之憂,萬一半夜突然有事,也能被通知到。

真正想通了的孩子,是不會去反對的。

但家庭之事千頭萬緒,各有各的難處,這個還是要學會區別對待,也不能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

Ⅲ:綜上,我們可以看出來,這句話其實是一句生活中的經驗總結。假如從老人為出發點,那這個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肯定是有道理的。但如果從孩子為出發點,這時面就容易摻雜別的東西。

黑嫂並不老,但平時喜歡觀察,村裡一些坐在牆角的老人,一些晚上在街裡坐著的老人,一些下雨還在街裡坐著的老人,他們究竟為什麼要這樣?他們是害怕孤獨,害怕回家一個人面對冰冷的屋子,害怕回家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

如果有個伴,他們的生活或者是心理上會快樂很多吧?您認為呢?

相關焦點

  • 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這句農村俗語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這句農村俗語,說的有沒有道理?是要根據情況所定的,具體原因,下面我來給你們分析一下: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是什麼意思先來了解下,這句農村俗語所要表達的意思。在我們傳統的文化裡講究,百善孝為先,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 俗語:人中一條線,有子也難站,人中寬又長,兒女站滿堂,何意?
    農村俗語「人中一條線,有子也難站;人中寬又長,兒女站滿堂」說的是什麼意思呢?其實這還是跟中國古老的面相學有關。常言道,相由心生,在中國古代,人們對自己的命運完全無法把握的大背景下,通過面相來猜測一個人未來的命運就顯得合情合理了。
  • 鄉下人說「半路夫妻硬如鐵,從小夫妻軟如棉」,這是什麼意思?
    鄉下人說「半路夫妻硬如鐵,從小夫妻軟如棉」,這是什麼意思?文化中既無華麗的詞藻,也無文字記載,但它在農村廣為流傳,久久為人所知,被稱為農村俗語,或稱農村俗語,從這些俗語中可以看出中華五千年的燦爛文化,俗語雖短,卻深刻,發人深思,如這句俗語「半路夫妻硬如鐵,從小夫妻軟如棉」,究竟是什麼意思?
  • 農村俗語「居在麻雀屋,棟梁輩輩出」,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分析,小編發現,農村的一些俗語大部分上都有一些告誡和鼓勵意味:告誡、警告我們什麼事不能做,鼓勵我們什麼事做了就可以交好運,交財運。感情色彩大於科學依據,因此,大家最好是可以帶著辯證的眼光去看。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句俗話就是:「居在麻雀屋,棟梁輩輩出」。一起來看看吧!
  • 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狀火」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狀火」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裡,留下來了很多的農村俗語,這些農村俗語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智慧,而且字字珠璣,句句屬心。這農村俗語又分為很多種,有涉及生活的、有關於健康的、有了解氣象的、還有關於為人處世的。因此來說,這些農村俗語也是五花八門,各種原因都有,這對於我們後人來說自然有很大的幫助。而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關於老人和少年健康的農村俗語。而老祖宗認為,老人是以後是否要長壽,少年知否以後會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這和自身的養生是差不多的。
  • 農村俗語:「四大沒臉,四大舒服」,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
    農村俗語:「四大沒臉,四大舒服」,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在農村裡,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的俗語,而這些農村俗語都是真實的,也非常貼切我們的生活,一些俗語不僅有哲理,說起來還挺有意思。而今天我們就說一下這很有意思的俗語,比如四大黑是:「張飛,李逵,驢蛋,地雷」,四大難受是:「拉痢疾,穿醬杆,腿肚子轉筋,蹲風眼兒」,四大累是:「鋪馬路,挖黑煤,扛大麻袋,掄大錘」等等。
  • 農村俗語「男好一身毛,女好膘纏身」,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有些俗語「一目了然」人們不假思索就能知道它要講的含義,而有些俗語卻「諱莫如深」,如果沒有老農的講究,很難知道其中的含義。在農村,俗語包羅萬象,很多在生活中都有「原型」可尋,而有些則是大夥茶餘飯後的談資,對於以下的三則俗語你是如何看待的呢?
  • 農村俗語:男凹女凸,不寡就孤,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生活在農村的朋友會知道,在以前科技信息不發達,人們物質生活還比較匱乏的年代,農村老人們更喜歡用自己的智慧和語言,對一些自然現象以及人情事物做出自己的總結,這就是咱們所說的農村俗語,在沒有更多獲取信息資料的年代,一些俗語還被當做重要參考,給人們的生產勞作以及待人接物起著參考作用,可見當時人們對於俗語的重視程度
  • 農村俗語「家中有三項,家破人也亡」是什麼意思,老話有道理嗎?
    家是我們每個人的「避風港」,每個人都希望擁有一個幸福而溫暖的家,卻不知,這樣一個家庭的存在需要對家庭成員的精心經營,但凡有一點粗心和偏差,正如「家有三項,家破人也亡」的俗語說的,都會發生意想不到的情況。那麼這句農村俗語是什麼意思?老話說得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妻子顴骨高,殺夫不用刀」,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農村俗語:「妻子顴骨高,殺夫不用刀」,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在農村裡,人們的生活是離不開農村俗語的。有一些俗語雖然聽起來很直白,但是這話糙理不糙俗語卻是有很深的道理的,因為老祖宗不可能無緣無故留下俗語。
  • 農村俗語:「男凹女凸,不寡就孤」,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文/小智在農村,總有許多朗朗上口的俗語被人們傳頌。比如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這句俗語,叫做「男凹女凸,不寡就孤」,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所謂「男凹女凸,不寡就孤」意思是指,如果家裡面的男人性格比較懦弱,就會被家裡的女人牽著鼻子走。
  • 農村俗語:「寧嫁老頭,不嫁小猴」,到底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前兩天,我有個大齡未婚女同事突然問我了一句農村俗語,這句農村俗語就是「寧嫁老頭,不嫁小猴」。我這位女同事說,最近她與一個年齡比較小的男友談戀愛,但母親得知後非常反對,並警告她說,堅決不能同年齡比她小的談戀愛,一定要遵循「寧嫁老頭,不嫁小猴」的原則,找一個年齡比她大的談戀愛比較合適。因她不太清楚這句俗語的含義,於是想讓我解釋解釋。其實,農村的這句俗語非常簡單,大概意思如下。
  • 農村俗語:「廳堂若太小,賺錢多不了」,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過去在農村,如果一個人都可以出口成章,其實說的都是順口溜,或者是俗語。這樣的人就會被人稱為是有學問的人。這順口溜如果能記住很多,而且能脫口而出用的恰當的也確實是才子。其實這些俗語有些是人們在互相交流的時候,不小心碰出來的火花加以提煉加工而成,也有些是勞動人民根據生活經驗、節氣等總結出來的,可以說俗語包含了方方面面,也是博大精深,那麼這些俗語有道理嗎?下面筆者給大家分享3句農村的俗語,看看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第一句,凹坑葬墳,拜孝缺人。
  • 農村俗語:「莫瞅廿歲姑娘裝,要看八十婆婆喪」,是什麼意思?
    中華文明博大精深、內容豐富,農村的俗語老話就是其中的一種表現形式,看似寥寥數字的大白話,卻能輕鬆揭示出某些道理。這正是俗語老話的獨特之處,通俗易懂、包羅萬象。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則農村俗語:「莫瞅廿歲姑娘裝,要看八十婆婆喪」,它源自一則耐人尋味的故事,至今仍有深刻的現實意義。這句老話的意思是:不要去看二十幾歲的姑娘出嫁時的裝扮,而要去看八十多歲的老婆婆的喪事。
  • 農村俗語:「千人掙錢,不如一人睡覺」,到底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千人掙錢,不如一人睡覺」,老祖宗的忠告到底是什麼意思?老祖宗留下來的農村俗語還是道道的。一些俗語聽起來朦朦朧朧,讓人云裡霧裡;有的俗語則非常直白,讓讓人通俗易懂。但如果把這些俗語仔細分析的話,卻包含了很多人生的大哲理。正是因為如此,這些俗語才博大精深,讓人流連忘返,給人指明正確的方向。而今天我們就談論一下這句俗語:「千人掙錢,不如一人睡覺」,有人看到這俗語後就比較奇怪了,一千人賺的錢,還不如一個人睡覺來的多。而這又是怎麼回事呢,這句俗語的意思又是什麼呢?李子和大家一塊說一下。
  • 農村俗語「家有三寶,白頭偕老」指的是哪三寶,有什麼意思?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俗語「家有三寶,白頭偕老」指的是哪三寶,有什麼意思?農村老話也叫俗語。俗語是我們中國的文化傳統,一般在農村流傳甚廣。在農村生活的人,不管是老人還是年輕人,都可以張口說上幾句。有一些俗語能流傳到現在,已經證明了它有著一定的道理。
  • 農村俗語:妻子顴骨高,殺夫不用刀,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雖然好多俗語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有些俗語已經失去了它存在的價值。只有當把這些俗語放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才有它的一定意義,許多放在現代已經失去了它的合理性,如「妻子顴骨高,殺夫不用刀」便是如此。
  • 農村老話說「野花進了房,家敗人也亡」,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漢字有一字多意、一語雙關的微妙一處,在古代文學著作和俗語當中也有體現。「野花進了房,家財人又亡」就是這樣比較有深意的俗語,無論是字面意思還是引申理解,都有較大的說服力。關於這兩句話的出處,並沒有相關的文學典故為佐證,應該純粹就是古代坊間流傳開來的。比較淺顯易懂的10個字,通過側重於闡述「野花」的危害性,向人們傳達出一種價值取捨;而措辭語氣方面,也採用了誇張、諧音的手法,表達非常流暢工整和有說服力。作為鄉間俗語來說,這兩句話已經特別吻合了俗語、諺語的創作風格,傳播影響力可見一斑。
  • 農村俗語:「麵條不是飯,女人不是人」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我國舊時一些農村俗語,從空間上來說,因具有地域習慣的特點,放到其他地方就不好理解,「麵條不是飯」就是這樣。還有一些農村俗語,從時間上來說,具有時代特點,不同時代的人,對不同時代產生的俗語,也不容易理解,「女人不是人」就是如此。不過,這句農村俗語整體意思還不是字面意思,是傳統俗語中慣用的比喻的手法。
  • 俗語:半路夫妻硬如鐵,老祖宗婚姻中的智慧,中年人值得一看
    俗話說:「衣服要有尺寸,語言要有分寸」,人跟人之間最重要的就是相處,特別是夫妻之間的交往對人生有重要的意義。老祖宗都喜歡從事物發展的過程中總結道理,以前發生的事情都總結為簡單好記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來自老祖宗經驗智慧,所以也成為了很多後輩為人處事的生活準則,其中就有「半路夫妻硬如鐵」,這個又是怎麼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