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開放戰略助力新發展格局
□ 王小萍
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在「全面擴大開放」一詞之前加上「銳意開拓」,並再次闡述擴大開放與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係。學思踐悟總書記的重要論述,對於如何應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國內形勢,廣東如何堅持新發展理念、全面擴大開放、實現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
- 以開放拓思路,以開放謀格局 -
「以開放促改革」是深圳特區創造偉大奇蹟、廣東取得輝煌成就的工作密鑰和成功捷徑。40年來,深圳乃至廣東全省的改革開放,「殺出一條血路」的最先破冰與許多重大改革,是學習借鑑香港做法與國際經驗的結果。無數創新創造是解放思想、重新認識世界的結果,是開放倒逼改革、開放牽引改革的結果。未來廣東、深圳必須倍加珍惜、長期堅持,並在實踐中不斷豐富發展「全方位對外開放」這條寶貴經驗,絕不能放棄或輕視「開放戰略」這個制勝法寶。
新發展格局催生新開放戰略。今年以來,總書記多次闡述擴大開放與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係,強調這是重塑我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新發展格局決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全面研讀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我們完全可以感受到,當下和今後的對外開放應當不是過去簡單的引進與出口,而是要有新的開放思路、開放格局。目前西方大國對外戰略作出深度調整,針對中國的國際合作交流政策收緊、項目減少。為此,我們要深刻領會總書記、黨中央對構建新發展格局與擴大開放的戰略安排。廣東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應當努力在推動形成新發展格局和實施新開放戰略方面佔領先機、贏得主動,為全國作出新的貢獻。
- 確立新開放戰略的五個突破口 -
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應當探求百年未有之變招,「闖」出新路子。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這個大變局加速演進。黨中央要求全體黨員幹部胸懷「兩個大局」,增強憂患意識,防範風險挑戰,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針對當前新情況新問題強調:「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全體黨員幹部要深刻領會總書記重要講話的用意,各地各單位應有更細更管用的應變大招、硬招、實招。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國際交流合作困難,應當尋求「非常之舉」,「創」出新渠道。國際交流合作是對外開放戰略的核心內容,是經濟全球化的必然要求,是發展中國家追趕發達國家的現實需要。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以來,各領域國際交流合作暫時陷入停滯,線下活動基本停止,特別是高校間的國際學生流動嚴重受阻,中外教師間的科研合作嚴重受限。儘管我們不斷探索雲會議、網絡商談、網絡課程等新方式,但這畢竟達不到線下現場交流合作的深度與廣度。如何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尋求「非常之舉」對策,成為當下國際交流合作的重大課題。
面對我國引進國外資金、技術、人才出現的新情況,應當設定「新特殊政策」,「謀」求新路徑。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資金、技術、人才「三引進」國家,外力帶動作用顯著,總體受益巨大、影響十分深遠。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原本因中美經貿摩擦而受限的「三引進」遇到新的障礙,特別是國外一些高層次人才與我國交流明顯減少,高精尖技術引進合作基本停擺。長期以來,我國科技戰線、工業裝備製造等領域中的原創核心技術與西方發達國家還存在不少差距,加上我國製造業成本快速上升,一些產業面臨退出中國市場的較大壓力。設定「新特殊政策」,克服新的困難,成為新開放戰略亟須解決的重大問題。
面對我國出口拉動作用減弱新趨勢,應當推出 「新靈活措施」,「幹」出新奇蹟。出口貿易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40多年來,為我國經濟總量增長至世界第二位作出了重大貢獻。受疫情影響,出口貿易受到較大衝擊,一些外貿企業面臨困境。為此,各級政府應當迅速與企業共同研究,在稅收、金融、市場監管、營銷等方面推出新的更加靈活的措施,惠企暖企,幫助各類企業迎難而上,千方百計打破封鎖,闖出一片新天地,幹出一番新奇蹟。
面對我國外語外貿人才培養國際實踐歷練不足,應當「綜合改革」,「邁」開新步伐。儘管40年來,我國外語外貿人才培養已形成卓有成效的體制機制。然而,當今世界逆全球化思潮蔓延,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民粹主義上升,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國外語外貿人才培養的國際實踐鍛鍊還有待加強。為此,我們必須未雨綢繆,開展「綜合試點改革」,尋求新突破,為我國實施新開放戰略不斷培養可擔重任的必需人才。
【作者系中共廣東省委黨校(廣東行政學院)教授】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陳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