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蝶變」——孫吳縣沿江滿族達斡爾族鄉哈達彥俄羅斯族村脫貧記

2020-12-14 東北網

東北網9月17日訊 一條黑龍江,兩岸好風光。孫吳縣沿江滿達鄉哈達彥俄羅斯族村就坐落在美麗的黑龍江畔。8月30日,記者走進了哈達彥村,水泥馬路平坦整潔,特色民居別具風情,農家小院窗戶乾淨,房前屋後鮮花盛開,淳樸村民熱情好客……一幅幅鄉村美景如畫卷般在這裡徐徐展開。

「我們哈達彥村曾經是省級貧困村,2014年,全村認定建檔立卡貧困戶42戶60人。」哈達彥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楊海江說,近7年來,鄉村吹響了向貧困發起決戰的衝鋒號,依託黨和國家的好政策,以黨建領航,產業帶動,2017年,哈達彥村一舉摘掉了省級貧困村的帽子。到2019年年末,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3萬元,貧困戶人均純收入達到1.8萬元,實現整體可持續脫貧。昔日貧窮落後的小山村變成了今日美麗富饒的邊疆少數民族小康村。

「哈達彥村能夠甩掉省級貧困村的帽子,致富奔小康,離不開黨的堅強領導、哈達彥村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的充分發揮。」沿江鄉黨委書記張存豐介紹說,「哈達彥村黨支部相繼被授予『省市縣級五個好先進黨支部』『興邊富民先進黨支部』等榮譽稱號,支部一班人帶領村民脫貧致富奔小康。」

「哈達彥村的巨變離不開黨的好政策,這是已完成的哈達彥俄羅斯族村特色村容改造項目。」楊海江指著一棟棟特色民居對記者說。據介紹,為繁榮少數民族文化,打造特色民族村鎮,發展鄉村旅遊,促進民族融合,孫吳縣從2017年至今,實施了三期哈達彥俄羅斯族村特色村容改造項目,總投資近2000萬元,改造特色民居170戶,建設了民族特色廣場及地標雕塑等旅遊設施。還爭取項目資金1600餘萬元,實施了村內基礎設施設備改造,加快建設邊疆秀美民族村。如今的哈達彥村面貌煥然一新,全村住房磚瓦化率88%,村內街道硬化率、綠化率和亮化率、村級自來水入戶率均為100%,村級集體固定資產突破1000萬元。

興邊富民、鄉村振興,產業不興,無從談起。「哈達彥村發展為今日的小康村,和哈達彥村的致富帶頭人的引領和合作社的帶動密不可分的。」張存豐介紹說。這個致富帶頭人就是孫吳縣哈屯現代玉米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黨支部書記,黑河市黨代表和孫吳縣人大常委會常委王躍龍。

在哈屯現代玉米農機專業合作社萬畝大豆標準化種植基地裡,連片種植的大豆向遠處鋪開,綠油油一片,豆莢飽滿、枝蔓低垂,豐收的氣息撲面而來。王躍龍正在地裡數著豆莢。「現在來看大豆豐收在望。今年我們合作社大豆平均產量預計在(一公頃)6000斤左右。」王躍龍向記者介紹說。從小務農的王躍龍深深體會到父輩們的辛苦,發誓要改變哈達彥村「靠天吃飯、靠糧過活」「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耕種模式。他毅然於2011年聯合同村5名農戶,注資50萬元成立哈屯農產品種植專業合作社,並出任合作社理事長。「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他帶領社員忙碌在田間地頭、車間曬場,摸爬滾打在生產一線,他用9年時間將50萬元變成了5200萬元,成了當地遠近聞名的種地能手、致富明星。

他先後成立了犇旺肉牛養殖、哈屯天馬種植、興旺牧草種植、躍龍魚類養殖、建設現代農機等5個專業合作社,初步形成集種植、養殖、倉儲、加工、營銷的多元化發展模式。目前,合作社總資產達到5200萬元,擁有現代農機裝備151臺(套),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98%,建成倉容3.5萬噸國家級糧食倉儲庫、日處理1100噸糧食烘乾塔2座、標準化牛舍4棟,土地規模經營面積6萬畝,入社成員214戶,其中,少數民族社員36戶。合作社2019年總收入實現近5000萬元,社員人均純收入達到2.2萬元,是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的1.8倍。孫吳縣哈屯現代玉米農機專業合作社先後被評為省級規範社、國家級示範社。

在合作社的帶動下,到2017年年末,哈達彥村全村42戶貧困戶實現了整體脫貧,如今他們的日子越過越好。「哈達彥村是個少數民族村,作為土生土長的哈達彥村民,我對父老鄉親有著深厚的感情,以後會繼續努力帶著咱們的農民兄弟致富增收奔小康。」王躍龍對未來充滿信心。

相關焦點

  • 清原滿族自治縣敖家堡鄉:芍藥綻放「致富花」
    (記者 徐中元)日前,記者走進清原滿族自治縣敖家堡鄉廣友中藥材銷售有限公司雲帽峰風景區,競相綻放的芍藥花朵朵迎風搖曳,靚麗的花海不僅吸引了眾多遊客欣賞觀光,更成為公司帶領當地村民脫貧增收的「致富花」。近年來,清原滿族自治縣敖家堡鄉加大產業扶持力度,引導全鄉特色產業種植大戶發揮「領飛」作用、帶動周邊村民,推動了全鄉農業產業穩步發展。
  • 「沿江夜話」治沿江,外鄉人變屋場人——君山區一個村莊的社會治理...
    圖為美麗的沿江村。紅瓦白牆的江景房鱗次櫛比,四季璀璨的十裡花海,宛如鋪陳在長江大堤上的一幅世外桃源畫卷。誰能知道,君山區廣興洲鎮沿江村兩年前還是一個軟弱渙散村,7年換了6位支部書記,是什麼讓這個落後村短時間發生了美麗蝶變呢?
  • 澠池縣仁村鄉紅花窩村:黨建引領產業帶來的美麗蝶變
    「祖祖輩輩守著一畝三分地,沒想到能住上這樓房,自來水安到家,環境乾淨整潔,家門口還能掙錢」,澠池縣仁村鄉紅花窩村貧困戶秦中選激動的說。2016年,脫貧攻堅戰拉開了序幕,黨的好政策不斷向農村傾斜,紅花窩窮則思變,搶抓時機,積極申報扶貧項目抓實產業,風風火火大幹起來,在脫貧致富的道路上大踏步前進。村班子凝聚起堅強鬥志。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田堂村:窮山村蝶變綠色「天堂」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田堂村:窮山村蝶變綠色「天堂」 2020-08-04 16: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達斡爾族歷史大事記
    1956年4月1日國務院批文確認達斡爾族為單一民族。1956年6月16日阿榮旗音河達斡爾民族鄉成立。1956年9月扎蘭屯市(原布特哈旗)達斡爾民族鄉成立。1958年8月15日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成立,巴圖巴雅爾任自治旗首任旗長。
  • 【美麗家園·美好生活】新街街道沿江村:共建美麗庭院,共享美好生活~
    【美麗家園·美好生活】新街街道沿江村:共建美麗庭院,共享美好生活~ 2020-08-27 1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臺東村:一個省定貧困村的美麗蝶變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12月22日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葉玉燕 黃琬婷)深秋時節,記者走進海豐縣臺東村,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水清見底的池塘倒映著村子的倩影,寬闊平整的道路延伸到村口,白牆青瓦的房屋錯落有致……
  • 【駐村工作】記清水河縣韭菜莊鄉榆樹莊村駐村第一書記馬鵬飛
    【駐村工作】記清水河縣韭菜莊鄉榆樹莊村駐村第一書記馬鵬飛 2020-09-25 21: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曲棍球之鄉——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
    當夜幕降臨時,勞作了一天的達斡爾人就用火把圍出一塊場地,開始他們最喜愛的曲棍球運動。攝影:Suduer Weiwei製作曲棍球棍,中國達斡爾民族園達斡爾傳統曲棍球運動,達語稱作「貝闊他日克貝」,其中的「貝闊」係指球棍,達斡爾球棍選擇根部彎曲、枝幹挺直的柞木削磨加工而成。
  • 嫩江流域達斡爾族早期村屯的建立
    1969年發大水,全村被淹沒,後併到莽格吐村。額爾門沁屯。系敖勒哈勒之多金莫昆、雅爾斯莫昆所建。此屯系達斡爾族最古老的村,開始建時分三個小部落,後來此屯向外擴展了不少新村。舊時,達斡爾族供奉的額爾門沁巴日肯(神佛),就出自此屯。木古拉爾臺屯。現名大拉臺屯。系由莽格吐村之地房子變成的屯。木古拉爾,達斡爾語意為大軲轆車的大篷子,有一年漲大水,此地漂來了大車篷子,由此得村名。
  • 漁米之鄉的美麗蝶變|驛亭鎮西陡門村譜寫幸福生活新篇章
    它正以一種完全不同於以前農民自建房的姿態吸引著村民的目光,也是西陡門村美麗蝶變的一個剪影。西陡門村,位於驛亭鎮西面,與百官城區相連。自古至今,作為寧紹平原的交通走廊,西陡門村域內涵蓋虞邑著名的夏蓋湖、白馬湖和上妃湖。獨特的地理資源,催生出了興盛的地域文化,歷代多以「漁米」為生。
  • 【雲發布】建設「幸福阿昌」 德宏九保阿昌族鄉的「脫貧記」
    發布會現場  實習生 陸儒芬 攝  7月31日,在雲南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德宏州專場現場,梁河縣九保阿昌族鄉鄉長梁昌才講述了阿昌族在黨和政府的關心幫助下  梁昌才介紹,九保阿昌族鄉是全國僅有的3個阿昌族鄉之一,2014年貧困人口為269戶904人,貧困發生率5.76%。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採取 「12345」措施,拿出繡花功夫,以滾石上山、爬坡上坎的攻堅精神向貧困持續發起總攻。
  • 【脫貧攻堅】郎家莊鄉三會村扶貧「小積分」 帶來「大變化」
    【脫貧攻堅】郎家莊鄉三會村扶貧「小積分」 帶來「大變化」 2020-06-02 05: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滿族風情】長哨營「楊木營」,滿鄉八旗文化村裡你不知道的事兒!
    先讓小編自豪一下^^長哨營滿族鄉位於湯河之濱、燕山懷抱,距懷柔城區約60公裡,是北京市僅有的兩個滿族鄉之一,擁有360多年的滿族文化底蘊。 作為滿族鄉,這裡有著一段很長很長的故事,今天小編為您細細講述……北京市5個少數民族鄉之一,也是北京市僅有的2個滿族鄉之一,環境優美、山水相連山青樹綠、層林疊翠。目前,林木覆蓋率達62.4%,林木綠化率達72.9%。
  • 「中國建築之鄉」的華麗蝶變
    「中國建築之鄉」的華麗蝶變——瀘縣建築產業挺進「千億」集群紀實「我們村集體資金入股瀘縣建築產業園,每年都能分紅,今後村民們都能享受紅利,這樣的好事,大夥都爭著要來見證開工。」村資入股?這個聽起來有點陌生的詞彙要從瀘縣的建築史說起。瀘縣建築具有悠久的歷史,從古代的泥、木、石、漆、雕到新中國成立後的建築小分隊,再從建築小分隊整合發展為建築公司……在不斷傳承和持續推動下,2018年,瀘縣獲得了「中國建築之鄉」的美名。接下來,瀘縣的建築業發展開始蝶變。
  • 孫吳縣勝山要塞森林公園上榜2020「中國森林體驗基地」
    近日,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森林休閒體驗分會發布《2020「中國森林體驗基地」「中國森林養生基地」「中國慢生活休閒體驗區、村(鎮)」 評審結果公示公告》,孫吳勝山要塞森林公園上榜2020「中國森林體驗基地」。黑龍江省共計6處上榜,孫吳縣是黑河市唯一上榜的。
  • 「規劃」崇明:通過花博會推動世界級生態島實現美麗蝶變
    今天,崇明區委書記李政做客上海人民廣播電臺《市民與社會》欄目,他說:崇明將全力搶抓籌辦花博會的歷史機遇,推動世界級生態島全面發展,實現」蝶變十四五、建設新崇明「,包括對全島市政基礎設施改造升級、加快現代花卉產業發展、推動旅遊服務設施升級改造擴容、帶動美麗鄉村建設、加快「海上花島」建設等內容
  • ...記2019年度海南省打贏脫貧攻堅戰先進集體、大成鎮新風村...
    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新風村脫貧攻堅中隊突出黨建引領,以脫貧攻堅為首要任務,統籌產業發展、環境整治、農村治理等工作,採取有力措施,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貧困村實現了向文明、美麗鄉村的蝶變。截至2019年底,所有貧困戶全部脫貧,目前,全村貧困發生率從最高的21.6%降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