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April Chen
修美樂美國以外的市場正在受生物類似藥衝擊,但2020年銷售依然有望突破200億美元,後來者如何才能搶奪藥王統領的自身免疫市場?
修美樂依然銷售強勁
TNFα是自身免疫疾病開發最成功的靶點,在TNFα抑制劑出現之前,包括類風溼性關節炎、銀屑病等患者並無太多的用藥選擇,生活質量差,目前TNFa抑制劑三大巨頭還屬艾伯維、輝瑞和強生,造就了百億美元自身免疫疾病市場。
三大TNFα拮抗劑銷售額
修美樂在同類藥中佔據了第一把交椅,一個藥,四大自身免疫系統適應症,包括風溼關節炎、銀屑病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慢性銀屑病等。
修美樂獲批的適應症
雖然歐洲專利已於2018年過期,但艾伯維在美國市場與Amgen、Samsung Bioepis、Mylan、Freseni Kabi、Novartis Sandoz、Momenta、Pfizer等幾家公司達成專利和解,確保Humira生物類似物在2023年前不會上市。2020年前3季度,Humira累計銷售額為146.80億美元(+3.0%),其中,美國市場依然有所增長, 銷售額為118.19億美元(+8.5%),而美國以外也不出意外地下降,市場銷售額為28.61億美元(-14.8%)。
這對艾伯維管線會帶來壓力,另外2款自免管線藥物Skyrizi(risankizumab)和Rinvoq(upadacitinib)在前3季度銷售額分別達到10.65億美元和4.50億美元,目前看起來分別在銀屑病和RA市場表現一般,但從後期臨床試驗看,也開始在不同的免疫子領域有突破,包括賽道擁擠的銀屑病、炎症性腸病和新崛起的特應性皮炎。
艾伯維自身免疫管線
重塑擁擠的自免賽道
在修美樂已經獲批的賽道繼續搶奪,雖然很擁擠,但並不意味著沒有機會。隨著對疾病機制研究的深入,白介素開始在多種自身免疫疾病中大放異彩。
自身免疫疾病相關主要靶點
銀屑病就是其中之一,目前三大產品分別為強生的IL-12/23抑制劑烏司奴單抗(ustekinumab)、諾華的IL-17A抑制劑司庫奇尤單抗(secukinumab),以及禮來的依奇珠單抗(Ixekizumab)。
銀屑病生物治療發展
從TNFa抑制劑發展至IL-17、23,銀屑病面積和嚴重性指數改善90%或100%(PASI90/100)已經成為不少權威指南的推薦和新藥臨床試驗追求的目標。IL-23目前看上去是斑塊狀銀屑病的主謀,IL-23濃度升高可以激活病理性Th17細胞,而對IL-17生理濃度調控皮膚角質形成細胞無影響,所以IL-23抑制劑目前看起來也許是更優的選擇,目前艾伯維的Risankizumab最晚進入市場,但是在今年初公布的頭對頭試驗中,Risankizumab顯著優於secukinumab,主要有效性終點PASI 90評分在52周還能達到87%。
在斑塊狀銀屑病試驗中,Risankizumab顯著優於secukinumab
Risankizumab在斑塊狀銀屑病展現更長期穩定的療效也只是進入銀屑病市場的第一步,還會面臨如強生guselkumab、ustekinumab和諾華secukinumab已經獲批的銀屑病關節炎的優勢,能同時展現對於銀屑病皮膚和關節炎的療效才能有更多機會奪取修美樂的市場。
在銀屑病之外,IL-17/IL-23類抑制劑其它適應症的發展,因藥企不同而側重點不同,強生選擇了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而諾華和禮來則選擇了強直性脊柱炎。強生的類克自1998年治療克羅恩病體徵和症狀以來,就開始在炎症性腸病領域建立市場地位,而後陸續獲得批准用於克羅恩病、瘻管性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直腸炎的誘導及維持治療,這些適應症的擴展使得類克成為IBS重要的治療藥物,因此後續IL-23產品都首先向IBS擴展。諾華和禮來的兩個IL-17抑制劑目前也從強直性脊柱炎(AS),擴展到了放射學陰性中軸型脊柱關節炎(nr-axSpA),這為與TNFα抑制劑進行競爭增加了機會,而兩家公司在脊柱炎這一領域目前都沒有後續產品布局。
強生、諾華和禮來的自免管線
JAK抑制劑開闢自免新戰場
抑制JAK抑制已經在過去的幾年內逐漸成為自免疾病重要的新機制,輝瑞在JAK抑制劑市場也搶先一步,在美國上市了第一個JAK抑制劑tofacitinib用於類風溼性關節炎,但是在歐盟的上市卻因為安全性問題一直受阻——2013年4月申請上市被CHMP拒絕,7月第二次申請再次被拒絕,直到2017年3月輝瑞的補充結果才被認可而獲批。輝瑞豪氣地在皮膚病領域布局了包括Tofacitinib在內的4個JAK抑制劑,並在不同適應症方面都處於晚期臨床開發階段,包括斑塊狀銀屑病、炎症性腸病、特應性皮炎和斑禿。
輝瑞自身免疫管線
特應性皮炎的市場潛力在賽諾菲的IL-4/13抑制劑dupilumab成功後才被發掘,將中重度特應性皮炎的治療標準提高至EASI-75(溼疹嚴重程度較基線提高至少75%),成為賽諾菲目前自身免疫管線的重頭戲,目前輝瑞的abrocitinib和艾伯維的Upadacitnib三期試驗都顯示出了更好的療效。目前,儘管baricitinib在AD的療效沒有特別亮眼,但在今年9月22日,得到了CHMP的積極意見,支持其在歐盟地區上市用以治療中重度AD成人患者,預計在未來一兩個月內做出決定。如果最終順利獲得批准,baricitinib將有望成為首個用於治療AD的JAK抑制劑。
JAK抑制劑與dupilumab針對特應性皮炎單藥療效對比
輝瑞的JAK3抑制劑PF-06651600和禮來的Baricitinib先後在2018年9月和2020年4月獲得用於斑禿的FDA突破性療法認定,進入III期試驗同場競爭,雙方將搶奪第一個進入斑禿市場的JAK抑制劑的位置。
BMS是最早把賭注押在JAK家族的高選擇性TYK2的公司,11月4日宣布TYK2抑制劑Deucravacitinib (BMS-986165) 在一個叫做Poetyk-PSO-1的三期臨床中同時擊敗安慰劑和PDE4抑制劑Otezla,達到雙主要終點,16周PASI-75(定義為PASI至少提高了75%)和sPGA 0/1(總體評估為完全或幾乎潔淨)。除此之外還將進行銀屑病關節炎、潰瘍性結直腸炎的II期試驗。
並非每個公司在JAK抑制劑上都能押寶成功,今年8月,吉利德的JAK1抑制劑filgotinib用於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RA)的上市因生殖毒性申請遭到拒絕後,filgotinib在銀屑病關節炎的III期臨床研究、強直性脊柱炎和葡萄膜炎的II期臨床研究都已經停止,目前進展最快的試驗還有炎症性腸病。
修美樂藥王傳奇路可能會慢慢落幕,但自免更大市場的開拓也才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