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良行為的產生,大都是因為缺乏自控力,自控力要從小培養

2020-12-14 婷媽alan

文/婷媽

4歲的小男孩寧寧跟著媽媽一起逛超市,看見奧特曼玩具,纏著媽媽要買。可是家裡已經有兩個同類玩具了,媽媽沒有同意。寧寧見哀求沒有效果,乾脆往地上一躺,開始哭起來。眼看著旁邊聚了一堆的人,媽媽感覺很沒面子,為了離開困境,只好答應買。

5歲的小男孩浩浩在幼兒園動不動打小朋友,老師提醒他很多次了,他就是改不了這個毛病。老師仔細觀察發現,浩浩不是故意想打人,有時候只是想和小夥伴打一場招呼,就拍了一下小夥伴。因為他無法控制自己手法的輕重,小夥伴以為他在打人。

……

為什麼孩子們會產生這些不良行為?根本原因是缺乏自控力。

從3歲開始,孩子們進入早教機構、幼兒園、小學,慢慢地融入集體,開始學習獨立自理,可是,孩子們不能控制對玩具的佔有欲;不能控制自己的力度……

很多家長抱怨,孩子不讓人省心,是難管教的「調皮鬼」。 但實際上,這並不是孩子的錯,是家長忽視了對孩子自控力的培養。

自控力是什麼?簡單說來,自控力是自我控制,抵禦外界誘惑及對自身行為習慣的控制能力。

自控力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放棄,另一個是忍耐。

舉個例子,當孩子面對兩個玩具時,如果需要他做出選擇,他就要放棄其中的一個,這就是自控力。

美國心理學家克萊爾·考普對自我控制這個概念的詮釋,他認為這是一種複雜的心理結構,反映了個體調節自己的行為,使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相協調的能力。他認為自控力對孩子今後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心理學界,許多研究成果都證實了克萊爾·考普的論斷。

1、孩子小學低年級時的學習成績和社交能力與自控力有密切的聯繫

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孩子在幼兒期的自控力,跟小學低年級時的學習成績和社會交往能力密切關係:自控力強的孩子,更容易建立友誼和保持友誼;在學習和生活上會更加自覺; 老師對他們的評價也會更高。

2、具備自控力的孩子長大後,在學習、人際交往、性格上的表現較好

心理學家米歇爾等人通過一項長期跟蹤研究發現,4~5歲時具有延遲滿足能力的孩子,他們進入青春期後,在學習成績、人際交往、性格發展等方面都有較好的表現,在考大學前的考試中的得分也會比較高。

3、自控力與學習成績及在學校的行為密切相關

另一項心理學研究發現,孩子的自控力與學習成績以及孩子在學校的行為密切相關。

自控力較弱的孩子,早期就會表現出許許多多問題,比如多動症、注意力缺陷、攻擊性行為等,往後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也比較容易誘發比如吸菸、酗酒、暴力、早戀等等問題。

但是,不得不說,自控力並不是天生的。

家庭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培養孩子的自控力,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

而其中,2~7歲是培養孩子自控力的最佳時期。孩子在這段時間會經歷許多成長關鍵期,比如自主意識敏感期、秩序敏感期、邏輯思維敏感期、人際關係敏感期等等。另外,孩子的生活軌跡發生了較大改變,之前可能一天到晚都呆在家人身邊,慢慢地,他要離開家人開始集體生活,會接觸老師、同學,開啟不一樣的一起生活和學習。

如果孩子在這一階段培養出超強的自控力,那麼他長大以後也一定有超強自控力,父母也會省心很多。相反,如果父母在孩子2-7歲期間不管不顧,任孩子自由發展,後續可能要面對一輩子為孩子操心的境況。

作為孩子的父母,你是願意辛苦操心這幾年,還是操心勞累一輩子呢?

不用多說,從現在起開始行動吧!

(圖片來源於網絡)

婷媽alan,10歲女寶媽,親子講師,多平臺原創作者。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你的點讚、留言與轉發,是對我最大的鼓勵。如果有育兒或教育問題可以與我交流,讓我們一起成長為更好的父母。

相關焦點

  •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意識,訓練孩子的自控力?
    出現以上情況,究其原因都是因為孩子缺乏自控力。高自控力的孩子做事情往往更有耐心和毅力,善於控制自己的衝動情緒,並且更有能力面對各種各樣的挑戰。培養孩子的自律意識至關重要,上周張桂莉老師和馬志國老師介紹了哪些養育方式會影響孩子的自控力發展,本周二位老師將來聊聊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意識、訓練孩子的自控力。
  • 作為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自控力不好都是教育的問題嗎? 不是的,自控力必須依賴於神經的發育,很小的孩子幾乎沒有自控力,因為他神經還沒有成熟。孩子自控力不好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神經發育不成熟,所以作為父母並不應該對孩子要求太高,要求孩子在這一時期就能夠自己控制自己的行為,應該幫助孩子去培養孩子自控力。
  • 孩子總是坐不住、沒耐心,如何培養娃的自控力?
    那些急不可待只吃一顆糖果的孩子,在青少年時期,表現得比較固執、虛榮或優柔寡斷,當欲望產生的時候,無法控制自己,一定要馬上滿足欲望,否則就無法靜下心來繼續做後面的事情。換句話說,甘於等待的孩子的成功率遠遠高於那些不能等待的孩子,對孩子們來說,自控力是成功的重要要素之一。
  • 孩子總是坐不住、沒耐心,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想要培養孩子的自控力,首先要明白,什麼是自控力。自控力就像肌肉一樣,也是需要鍛鍊才能變得強大的。自控力,也分為控制情緒、控制行為、控制欲望。孩子之所以自控力差,是因為孩子的心智發育不完全,對事物的把控本來就不足。
  • 別等孩子出了問題,再去培養自控力!它比智商還重要!
    一份孩子自控力培養法寶! 自控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講過,孩子身上的很多問題都跟自控力有關,比如:作息問題(「小懶蟲」、「夜貓子」)、入園問題(不想去幼兒園、在幼兒園經常跟別的小朋友打架)、不良習慣問題(沉迷玩手機、做事磨蹭、自己選擇的興趣班堅持不下去)等等。
  • 「科學育兒」培養孩子自控力,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什麼是自控力?所謂的自控力是一種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支配自己行動的能力。對於孩子來說,因為大腦的神經系統還未發育完全,傳遞的神經行動容易泛化、不夠準確,所以常常會表現出自控能力差。法國教育家盧梭曾說過:「你知道用什麼辦法能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嗎?這個辦法就是:百依百順。」身為父母,對孩子的自控力不應該任由其「野蠻生長」,而應該從小積極培養才行。
  • 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控力?不妨試試「棉花糖實驗」,培養自律寶寶
    「為啥別人家的孩子都能安靜地寫作業,我家這個就老是扭來扭去,怎麼一點自控力就都沒有呢?如何才能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呢?」這是一位朋友在後臺的留言。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沃爾特·米歇爾博士1966年起在幼兒園進行有關自制力的一系列心理學經典實驗——棉花糖實驗,然後提出了延遲滿足這一理論,並發現,自控力和延遲滿足影響孩子未來的成功,這一發現對教育學和心理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孩子自控力差怎麼辦?學會這幾個方法,輕鬆提高自控力
    晨晨媽媽給晨晨糟糕的自控能力感到非常懊惱,想要培養他的自控力,卻又不知從何入手。一、孩子為什麼會缺乏自控力?1.缺乏外部約束力相信疫情期間孩子在家學習時,很多父母都為孩子的不自覺傷透了腦筋。如果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沒有對孩子進行邊界意識的相關教導,孩子通常很難通過自己的認知培養出邊界意識。因為孩子在突破邊界時是不會想到突破邊界後為自己帶來的後果的。所以做事情常常缺乏分寸感,自我控制能力差。3.父母過分包容。
  • 為什麼自控力好的孩子,比智商高的孩子更容易成功?
    不善於管理自己的情緒,遇到一點小事就容易產生很大的情緒波動。 …… 孩子們這些令家長頭疼的「毛病」,其實都是自控力有待加強的典型表現。
  • 孩子缺乏自控力怎麼辦?嘗試使用「想像遊戲」,讓娃學會自我管理
    生活中,很多家長想要孩子獲得更大的成就,通常把注意力放在補習家庭作業、上提高班、投入更多學習時間方面。但是,有關自控力的研究顯示,自控力培養可能比這些做法方法更有效,更能幫助孩子成功,也是更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要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家長有什麼好辦法呢?
  • 學生心智訓練法則——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努力鍛鍊打造自控力!
    林肯說:「成就偉業的精英都具有極強的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自控力的強弱是意志是否堅強的重要標誌。」由於學生是一名未成年人,他們的心智不成熟,就往往缺乏自控力,也就是自制能力差。自控力差的表現比如不喜歡讀書、學習成績非常糟糕、上課隨便說話、坐不住小動作不斷、脾氣暴躁、總愛打架、不肯悔改等等,這些都是因為缺乏自制力的緣故。
  • 自控力是什麼?源自何處?如何提升自己的自控力?
    《自控力》這本書脫胎於史丹福大學凱利.麥格尼格爾教授開設的《意志力科學》課程,這門課幫助學生們學會改善不良習慣、增強自控力。被評為史丹福大學最受歡迎心理學課程。自控力是一個人事業、生活、健康乃至一切的基礎。這本書涵蓋了神經科學、心理學等眾多學科的知識,不僅幫助我們從源頭上了解什麼是自控力、自控力從何而來,更針對自控力提升的問題,給出了解決方案。
  • 「娃一點自控力都沒有怎麼辦」——比自控力更靠譜的,是這個……
    打9月開學以來,常爸就接到不少家長對「自控力」的控訴:「我家孩子上課坐不住,自控力差。」「孩子寫作業磨蹭,沒一點兒自控力。」「孩子愛打遊戲,怎麼能提升自控力?」「孩子看動畫片停不下來,是不是得趕緊提升自控力?」……總之,孩子的表現不好似乎最終都指向了同一個問題——自控力差。
  • 沒有自控力的孩子有多可怕?沒有經歷的人永遠也不知道
    缺乏明確是非的判斷力,面對誘惑和陷阱,很容易掉進去。還記得轟動全國的重慶公交車墜江事件,一位48歲的女乘客因為坐過站,與司機發生了爭執,並且用手機來砸司機的頭部,司機回擋還擊,導致車輛失控墜入江中,車上的15人全部遇難。這就是典型缺乏自制力的表現!
  • 你需要培養一個好的自控力,挽救自己!自控力從何而來?如何形成
    究竟什麼是心理自控力呢),今天我們來聊聊:自控力從何而來?它是如何形成的?自控力幫助我們控制情緒,確定前進方向,抵制誘惑,實現不斷進步,從而超越自我,由此可見自控力的產生和形成過程是複雜的。只是我們明白了其中的緣由,才能更好地去培養和利用它。
  • 想培養孩子良好自控力,要注意「道德許可效應」,避免獎勵變誘惑
    這就產生了道德許可效應,自身自覺的認為這種行為是符合常理並且是很正確的,沒有不妥的。 03人們為什麼會產生道德許可效應? 1、自我決定理論 很多人在生活中會自發的產生一些想法和行為:比如一個星期要看一本書、每天都要練字、每天跑半個小時等等。這些自發的想法和行為就成為了自身的準則。
  • 如何提升孩子的自控力?別再只迷信「延遲滿足」了
    對現在的家長來說,最頭疼的可能就是,孩子越來越離不開電子產品了,手機ipad一拿,就不是幾分鐘的事情,遊戲一打,可以玩幾個小時,提醒孩子要少玩,但孩子總是控制不住自己。有關研究表明,現在的孩子跟30年前的孩子比,自控力沒有提升反而下降了。
  • 自控力強的孩子更容易成功!3個方法,輕鬆鍛鍊孩子自控力
    但是這些人的自控力難道是怎麼來的呢?心理學和腦科學的研究表明,孩子的自控力是由大腦前額葉皮質決定的。前額葉皮質中與自控力有關的位置可以分為3個部分:「我不要」、「我要做」和「我想要」。知名親子教育專家付小平老師在《培養兒童自控力》一書中提到:早期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讓孩子發展起自律和自控,能主動控制自身行為以符合主觀的價值觀、期望、標準和規則。3歲前是培養孩子自控力的關鍵期。
  • 自控力太差?因為沒有找對方式,做到這4點幫你提高自控力
    自控能力是基礎情商能力之一,指一個人能控制及調節自己的行為,堅持不懈地實現目標的能力。自控力對於一個人很重要,它能決定人的未來。因此提高自控力非常重要,下面給大家分享如何提高自控力。要注意自我控制的程度,不要對自我的把控太過,否則會進入過度控制的狀態,過度地自控會因為疲憊而陷入失控。這樣就會得不償失了。同時也要每天去檢驗自己的目標完成的情況,及時總結調整目標。3.
  • 如何有效提高自控力?
    今天,我要為你推薦的是《棉花糖實驗:自控力養成聖經》這本書。寫在前面:有這麼一項能力,對於大人和孩子來講,都非常重要,那就是自控力。這期音頻,我就想來說說,怎麼提高自控力?提到自控力,大多數人都會想到一個最著名的實驗,「棉花糖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