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三: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之一、革命家、工人運動的傑出領導人。原名李隆郅。
1899年11月18日出生於湖南醴陵縣一個私塾教員之家。1915年到長沙上中學。後到湘軍當兵。1920年赴法勤工儉學,留學期間接受共產主義思想,並積極參加學生運動。1921年被法國當局強行遣送回國。回國後到上海,經陳獨秀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隨後經組織安排去安源煤礦,並成為工運最主要的領導人。 1923—1925年先後任中共武漢區委書記、上海總工會委員長,參加領導了「五卅」大罷工運動。後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執行委員,1926年在武漢領導工人運動。 1927年8月參加南昌起義,並任前敵委員兼保衛處長,不久任中共廣東省委書記。1928年在中共六大當選為政治局常委,隨後任中央宣傳部長兼秘書長。 1930年6—9月因周恩來去蘇聯,而主持黨中央日常工作,並犯「左」傾冒險主義錯誤。1931年在中共六屆三中全會被免職。 1931—1946年被派往蘇聯學習,並改名李明,先後在列寧學校當研究生、在國際工人出版社任中文部主任,並在一所軍事學院任副教授。1936年與李莎結婚(以前曾有過三次婚史)。在蘇聯受過各種批鬥打擊。在中共七大、八大仍當選為中共中央委員。 1946年回國。1948年當選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成立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勞動部部長,中共中央工業交通工作部副部長,中共華北局書記處書記等職。「文革」中被誣陷為「蘇修特務」並受迫害,因不能忍受侮辱於1967年6月22日服安眠藥自殺,終年68歲。1980年3月中共中央為他平反昭雪。
林杏仙:第一位妻子,是李立三六歲時父母給買的童養媳,17歲時,父親強迫他們結婚,這是中國那個封建時代典型的包辦婚姻,毫無愛情可言。林杏仙生下了李立三的長子李人紀,林年紀輕輕的便患風癱去世了。
李一純:1899-1984,第二位妻子,原名李崇英,湖南人,她原本是楊開智的妻子,也就是楊開慧的嫂子。1922年底,李立三到北京傳授安源停止工作經驗,在北京停留了一個多月,結識了著名教育家楊昌濟的兒子楊開智夫婦。1923年1月底,李立三啟程南歸,楊開智託付李立三照顧其夫人李一純回長沙。他們南歸的途中,便產生了不能抑制的愛情,就隨著李立三到了安源,1923年1月在安源結婚,就留在安源從事工人運動(在其尷尬的情形下,他們感到十分愧對楊開智,後來李一純便將妹妹李崇德介紹給了楊開智做妻子)。1925年在上海經向警予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10月下旬與李立三到莫斯科參加共產國際第六次執行擴大會議。在莫斯科期間,蔡和森與向警予的婚姻已破裂,加之蔡和森因體弱多病倒下,生活無人照顧,出於同志間的友情,李立三和李一純主動到蔡和森那裡照顧幫助。由於長期的接觸,與蔡和森產生了戀情。1926年底,與蔡和森在蘇聯正式結合。1931年,蔡和森歸國,在香港被捕後被印度廣州被國民黨槍殺。蔡和森犧牲後,李一純先後在延安魯迅師範學校、陝甘寧邊區行政學院工作,解放後在北戴河中直療養院等單位任職。1986年在北京逝世。李一純曾為李立三生下次子李人俊。
李崇善:1903-1972,第三位妻子,她是李一純的三妹,畢業於長沙稻田師範學校。1926年4月,李立三與李一純在蘇分手後隻身回國,急忙在上海找到李崇善結婚,這是李一純與他分手的承諾,是她與蔡和森婚外戀對李立三懺悔的感情補償,她把小自己4歲的三妹李崇善介紹給他。1927年1月與李立三結婚,並與李立三在一起生活了較長時間,還為李立三生了三個女兒:大女兒李競,二女兒李力,另一個就是後來找到的謝志佩。李立三與李崇善兩人都是共產黨員,都將主要的精力投入到革命之中去。
1927年5月在黨的五大上,李立三被選為中央委員,7-8月間參加了南昌起義的領導與策劃工作。1928年6月李立三再次到莫斯科參加黨的六大,會上被選舉為中央委員,並逐漸走向黨的核心。由於工作的需要,他們夫妻離多聚少,加之「立三路線」很快遭到了失敗,其所有的責任都推到了李立三身上。1930年11月,李立三奉命赴蘇,向共產國際匯報檢討工作,沒完沒了地接受批評和進行自我檢查,並留在莫斯科開始了漫長而艱難的羈旅生涯。李立三與妻子和女兒就這樣分離了。
李立三走後,她又生下一個女兒,由於情況的特殊,不得不送給他人。而她自己則帶著兩個孩子,艱難地繼續從事黨的地下工作。她曾經冒充張聞天的夫人,掩護張的工作而被捕入獄。由於李立三的問題,她在黨內被冷落,沒有再安排工作,生活無著落,在十分無奈的情況下,她就回到湖南老家尋找出路。在湖南她遇到進步知識分子黃希索,也是她的六妹夫黃培心的弟弟,黃十分同情她的遭遇,並崇敬李立三,就和李崇善組成了家庭。他們結合後一直沒有再要孩子,全身心地撫養李立三的兩個女兒李力和李競,解放後歸還給了李立三。
「文革」中,造**派說李立三是反黨分子,說李崇善是叛徒,迫使李競與母親劃清界限,不準李崇善住在女兒所在的南京陸軍總醫院。形勢所迫,李崇善由九妹夫魏開泰(作曲家《洪湖水浪打浪》曲作者)接轉去長沙學工街希聖巷八號,住在七妹李崇德、楊開智夫婦家中,1972年患癌症病逝。由於李崇善一生波折,只能把第三個女兒被送出的事深深埋在心底,她沒有向任何人包括她的兩個親生女兒談及過。未經證實的說法是,立三因讓妻與蔡,蔡感其美意,多方從旁贊助,把立三列為六大代表。但據說,李立三在1923年拐走楊開智媳婦李一純後即與李崇善有染。1923年8 月李一純在漢口生兒子李人俊,李崇善前去照看大姐,李立三性慾無處釋放,就與這個三妹開戰,名曰「跟隨李立三參加了革命鬥爭」。三年後再戰,只不過是新瓶裝舊酒而已。
李漢輔:第四位妻子。李漢輔常常被人遺忘。李立三在莫斯科學習結束後。1932年擔任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成員兼任中華全國總工會駐赤色職工國際代表,被派往蘇聯遠東伯力,在華僑中間工作,這期間,他同李漢輔結合在一起。李漢輔畢業於浙江寧波女子師範學院英語系,1926年被黨組織派往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同時擔任翻譯工作,在東方大學與一起學習的沈志遠結婚,1927年生下了兒子沈林如。1931年沈志遠回國後,李漢輔與李立三結合。1933年李立三回莫斯科,李漢輔回國,兩人分手,她在回國途中犧牲。
李莎:第五位妻子。原名葉麗薩維塔·巴甫洛夫娜·基什金娜,著名俄語教育家。1914年3月20日出生於俄羅斯薩拉託夫州巴拉紹夫縣的一個鄉村,其父親,是沙皇時期一個貴族知識分子,當過律師。共青團員,1941年畢業於莫斯科外語師範學院。1928年讀完初中後,就到國家出版局舉辦的一所半工半讀的印刷技術專業學校,開始了其自食其力的生活。14歲便投身革命,後在出版社工作。
1933年19歲時與李立三相戀,1936年2月22歲時與37歲的李立三結婚。婚後育有兩個女兒--李英男和李雅蘭。1938年2月在蘇聯大「肅反」中李立三曾被逮捕,她因此也被開除團籍。1946年帶著孩子與李立三一同來到中國定居。1947年被安排在哈爾濱俄語專科學校任教,1949年後隨李立三到北京,先後在北京俄語學院、北京外國語學院、北京外國語大學任教。1964年放棄蘇聯國籍,正式成為中國公民。1966年「文革」爆發後,被誣陷為「蘇修特務」而被捕,關入秦城監獄長達九年。1980年李立三的冤案被平反後,才重新回到教學崗位。1996年退休。曾任中國俄語教學研究會、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中俄友好協會理事、中國老教授協會名譽理事,全國政協委員。長子李人紀,哈爾濱工業大學的教授, 林杏仙所生;二兒子李人俊,從海軍轉業,在湖南一個科研所工作,李一純所生;長女李競,南京軍區總醫院的護士長,李崇善所生;二女李力,北京鋼鐵研究院的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李崇善所生;三女謝志佩,上海同濟大學的系主任,李崇善所生;四女李英男,北京外國語大學擔任俄語學院院長,李莎所生;五女在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教書,李莎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