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跌不休」的彩電價格,開始回漲了。
「目前,大眾款彩電價格上漲幅度約15%,中高端大屏產品漲幅不大。在市場上,我們採取了一系列終端促銷舉措進行對衝,消費者對這輪漲價感覺並不明顯。」北京一家家電賣場的負責人告訴記者。
從彩電品牌動向看,創維從9月份開始陸續對相關產品進行價格上調。小米電視傳出漲價100-300元的消息。更多品牌則對於漲價一事保持低調。
奧維雲網(AVC)線上監測數據顯示,進入9月創維中低端產品價格上漲,漲幅在100元左右,但65英寸和75英寸大尺寸產品價格仍在下降; 小米55英寸和65英寸主銷機型價格上漲100元左右,75英寸主銷機型價格上漲200元左右。海信和TCL等主銷機型也已經開始漲價。
事實上,經歷今年618大促之後,彩電零售價格進入調整期。從今年35周開始,彩電重點尺寸零售價格全面上漲,其中55英寸和65英寸價格上漲幅度超過10%。
「彩電價格上漲,主要原因是上遊面板漲價推高了成本。」奧維消費電子事業部研究副總監劉飛表示,彩電零售市場本次漲價潮應會跟隨面板價格走勢。目前來看,面板漲價已經持續3個月,未來供需仍然緊張。
據了解,從6月開始,重點尺寸液晶面板價格迎來反彈,三季度面板供需仍將處於緊張狀態。6-9月面板價格維持上升趨勢,其中中小尺寸32英寸、43英寸和50英寸面板價格上升幅度超過30%,零售第一尺寸55英寸面板價格上升27.4%,大尺寸65英寸和75英寸面板價格上升幅度相對較小,為10%左右。
對於面板價格上漲的原因,海信有關負責人做了深入分析: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彩電銷售整體規模出現較大下滑,面板廠商為了去庫存以及減緩跌價壓力,將一部分液晶面板產能轉移至IT面板行業;三星顯示器公司(Samsung Display)上半年關閉了部分LCD面板生產線,也造成了市場供需的變化。從第二季度下旬開始,疫情放緩後彩電市場回暖,北美、亞太等海外市場也出現了超預期的需求,面板廠一時無法完全滿足整機廠商的需求,造成電視面板價格上漲。
值得注意的是,面對此輪面板價格上漲,線下彩電市場的成本壓力較線上要滯後一些。進入9月,線下市場重點尺寸零售價格繼續保持下降,但小尺寸的下降幅度在縮小。有業內人士指出,線上線下市場彩電產品結構存在差異,線下市場以中高端產品為主,價格較高,相對於低端產品,有更大的餘地來消化成本上漲因素。
儘管成本上漲對於彩電價格走穩構成一定支撐,但尚難言彩電價格戰就此「鳴金收兵」。2017年以來,國內彩電零售市場規模一直在5000萬臺邊緣徘徊,下行壓力加大。進入2020年,疫情爆發使存量競爭的彩電市場雪上加霜,彩電業面臨生存考驗。為刺激消費、搶奪市場,彩電企業低價競爭加劇。2020年上半年,中國彩電市場零售量2089萬臺,同比下降9.1%,零售額516億元,同比下降22.2%。今年的618被彩電業內人士稱為 「史上最便宜的618」,618促銷期彩電線上市場均價1968元,同比下降10.9%,主流品牌部分促銷機型甚至已經低於成本價。展望全年,彩電市場下行態勢難改,競爭白熱化局面持續。
在市場承壓、成本上升的情況下,彩電企業必須處理好保市場份額與保合理利潤之間的平衡。各品牌紛紛採取了產品高端化、競爭差異化策略。
「海信主推大屏高端產品,化解漲價壓力。」 海信視像科技公司副總裁王偉表示,5月份以來,國內線下市場海信電視整體均價在4000-4500元波動。下半年隨著疫情的減退、旺季市場的復甦,高端新品將會有較好的市場機會。海信將通過推廣75英寸、100英寸全色雷射電視,65英寸-85英寸ULED 8K電視等高端產品,以及社交電視、教育電視、電競顯示器等細分賽道的差異化產品,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與此同時,將通過提升線上營銷能力,布局北美、亞太等重點市場,在海外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
「創維將以利他之心,堅守價值,為用戶持續提供更好的技術與服務。」創維深圳創維-RGB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志國表示。在品牌方面,創維旗下德國高端子品牌美茲黑標已進入國內市場,其產品採取定製方式,專供高端消費群體,發力超高價位區間。在細分市場方面,創維推出的高端OLED電視新品定位於遊戲裝備,以「高速度、高體驗、高科技」滿足遊戲機愛好者需求,搶佔新商機。(經濟日報記者 周雷)
(責任編輯:張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