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輝煌,幾代人記憶,中國女排的神話被電影《奪冠》演活了

2020-10-06 雪夜我獨行filmer

作為體育重頭項目,女排對於中國人有著特殊的意義,也有著太多的故事。從80年代開始,中國女排的成長過程就如新中國從七八十年代的貧困落後到新世紀的騰飛崛起的復甦之路那樣,她們在登上國際舞臺後,用不斷的拼搏和常人無法忍受的毅力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看似不可能實現的神話,也在數次的觸底反彈後重塑中國女排的拼搏精神。

對於國人來說,在所有的體育項目中,也只有中國女排猶如一面旗幟,女排們在以不服輸的精神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蹟的同時,也給中國人帶來了希望和民族自信。也正因此,國人對於中國女排都有著特別深刻的記憶,也有著太多共同的話題,更有著特別的情感寄託。

特別的情感,難忘的記憶,自然也意味著拍攝這樣一部題材的電影,難度會極高,做不到面面俱到,更不可能做到讓帶著不同眼光和觀點的觀眾都感到滿意。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需要女排,而如果要想讓中國女排精神得以更廣更長久地得以延續,讓更多的人能夠更深入或勾起他們去了解中國女排的這面旗幟,中國女排也特別需要《奪冠》這部電影。

當然,中國電影也需要《奪冠》(原名:《中國女排》)。尤其是在如今電影商業化,影片以娛樂和票房為第一準則下,沒有人能夠否認這部帶著時代傳記色彩的影片所承擔的藝術價值與社會價值。

40年輝煌,幾代人記憶,中國女排承載著太多國人的使命

作為一部寫實性影片,《奪冠》基本還原了中國女排從80年代到2016年巴西裡約奧運會的四次歷程,期間中國女排的訓練過程,幾經大起大落既做到了尊重事實,又傾注了主創人員的藝術化處理。

影片的前半段,80年代是中國女排的第一次高光時刻,這也是影片前半部分重點刻畫的地方。在漳州女排訓練基地的場景,牆上的「衝出亞洲,走向世界」特別顯眼,中國女排為第三屆日本女排世界盃也是自己的首個世界冠軍備戰著。為了贏得勝利,女排們忍受著高壓,傷痛,拼盡全力,不斷提高自己身體的極限。

沒有美國高科技計算機,女排教練袁偉民採取升高攔網,在技術上提升運動員的水準,以人來彌補科技的缺陷,讓球員在技術和必贏的信念上領先對方。

為此,運動員受傷,坐在地上哭泣,袁偉民沒有表現出任何的心軟和心疼,仍然不斷用球狠狠地砸向她們,逼著她們繼續高強度訓練。中國女排們為國爭光的「冠軍」吃盡各種苦頭,這些在影片前部分得到了很全面的展示,令人心疼的同時又敬佩她們的精神。

雖然在如今看來,體育競賽在一些人心中競技大於獲得金牌,但在那個時期,當我們在各方面都弱於對手下,我們要想證明自己是一個體育強國,要想改變全世界對於中國的看法,也唯有獲得金牌,才能改變這一切。當然,如果中國女排如果一直像「扶不起的阿鬥」中國國足那樣一直沉迷,遊走在亞洲三流隊伍,那麼她們也不可能像如今那樣帶給國人那麼多的驕傲和自信,喚起更多的人關注和熱愛女排項目。所以體育項目獲得金牌仍然具有很強大的社會意義,衝擊金牌也沒有錯。

而為了達到這一點,教練和運動員都必須夠「狠」才有可能實現。

因為真實的國際比賽就是這樣殘酷,我們對女排運動員手軟,但對手卻不會,這些世界強隊也都是為冠軍而戰,她們也不可能讓實力更遜的中國女排輕易獲得勝利,中國女排的奪冠路上必然充滿汗水、傷痛、眼淚,這是必然的過程。要想獲得勝利,中國女排又別無他法,即使跌倒受傷,也只能起身繼續硬著頭皮死磕每一個球,為每一個球拼盡全力。

在影片的前部分,吳剛飾演的中國女排教練袁偉民這個人物非常出彩,也成了中國女排的「魂」,他也用各種夠「狠」的辦法逼迫中國女排成為世界第一強隊。而訓練賽場上高壓無情的訓練,背後則是他內心渴望用金牌來振奮中國人,更要向全世界證明「中國人,行的」。

「中國女排,沒有你,沒有我,只有我們」,中國女排互相配合比賽,發揮出每個人的優勢,拼搏進取以及不言敗的氣勢,這是袁偉民對中國女排的詮釋,也是中國女排贏取一場場勝利的關鍵,迅速成為世界強隊不可或缺的因素。

在影片的前部分,《奪冠》很好地將女排的精神詮釋出來,也留下了太多難忘的記憶。

傳遞精神,拼搏進取,逆襲的《奪冠》打開中國體育影片的大門

在影片中,袁偉民向女排們講述自己的經歷,「我第一次出國,走進賓館房間裡邊,我傻了。冰箱、彩電、空調,我沒有見過。那一宿我真的沒睡覺,我望著窗外的高樓大廈,我哭了。中國太落後了」刺痛了每個國人的心。中國被世界甩得太遠了,中國要發展,中國人太需要鬥志了, 體育是振奮國人不可或缺的因素,中國體育必須強。

也正是在全體中國人對於「冠軍夢」的渴望下,中國也終於實現了體育大國與體育強國的轉變,用日後一個又一個的冠軍書寫著中國人的驕傲,改變著世界對中國固有的看法。

而這種女排精神的傳遞,也在黃渤飾演的女排教練陳忠和,以及鞏俐飾演的郎平身上得到延續。中國女排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獲得金牌後一度低迷,告別世界強隊,最重要的一點是現在的中國女排運動員們缺少了之前「中國女排」的那股精神。

中國女排在輝煌之後經歷低谷,要想實現騰飛,恰恰需要的就是當年女排訓練的那種拼勁,需要在戰術和心態上作出調整。

而這也是郎平執教中國女排後,鞏俐在影片中問運動員,「她們愛排球嗎?」以此喚起她們內心的那股力量。

時代已經在變化,中國女排要想改變眼前的頹勢,除了運動員對自我的反省,以及在團隊上的有力配合外,在戰術上和訓練上也需要做出一系列的調整,這是影片後半部分重點刻畫的地方,那就是讓已經處於谷底的中國女排重回巔峰,登頂世界第一強隊。

為此,鞏俐飾演的郎平上任之時提出了變革,「三把斧」的改革也為中國女排提供了更多的活力。

最終,中國女排在不被外界看好,在屢遭質疑下,走出低谷,再次用一連串的世界冠軍的榮譽捍衛著世界三大球中唯一一個代表著世界第一的地位。

總體而言,影片前後兩部分處理很得體,前部分突顯中國女排為榮譽而戰,樹立第一座高峰;影片後部分強調中國女排在墜入低谷後如何迎風破浪,再拾女排精神。

有意思的是,影片《奪冠》和中國女排在命運上極其相似,在此次上映之前,不少人仍然對《奪冠》在國慶檔的表現並不看好,但是影片在國慶檔卻表現出頑強的生命力,即便在《我和我的家鄉》《姜子牙》《急先鋒》《一點就到家》等影片中,影片開始逆襲,並在多項數據的表現上依舊有著上佳的表現。

上座率上,進入上映第二周的《奪冠》已經從10月1日的上座率第三,逆襲《急先鋒》《姜子牙》上升到第二,並牢牢佔據著優勢;單日票房佔比上,《奪冠》也從10月1日的5.9%的大盤佔比,不斷上升,並在《姜子牙》《急先鋒》單日票房佔比不斷減少下,反而憑藉更高的口碑與上座率獲得更高的市場份額。

此外在評分上,《奪冠》在豆瓣達到7.3分,貓眼和淘票票分別達到9.1分和9.2分,在當前國慶檔影片上處於前列,相對於《姜子牙》《急先鋒》等影片佔據明顯的優勢。

可以預見,在更多的觀眾認可下,《奪冠》也將在不久將來,完全有可能在單日票房以及總票房逆襲《姜子牙》,成為10億以上,甚至衝刺20億影片的電影。

當然,在票房之外,《奪冠》能夠受到觀眾認可更說明了中國電影需要體育題材的影片,尤其是缺少優秀的體育題材影片。相信《奪冠》這次為中國體育影片開了一個好頭,能夠激發更多同類型或題材的影片創作。

作者:雪夜我獨行filmer

郵箱:625149349@qq.com

聲明:如需轉載請聯繫作者;若未經作者同意,私自轉載到其它平臺擅自使用原創功能的,一經發現,作者將對其投訴並追究其相應責任。

相關焦點

  • 中國女排40年奮鬥史,點燃全民記憶引爆時代共鳴《奪冠》觀後感
    第二、《奪冠》見證了中國女排40年奮鬥史。中國隊教練望向郎平,目光充滿深意,不斷經過的人影遮蔽了他的視線,中國女排三十餘年的沉浮圖景被緩緩打開。從7080年代直到16年里約奧運。四十年來拼搏不息,幾代人熱淚盈眶。編劇張冀動容講述創作感悟:「中國女排是時代發展的縮影,幾代女排人一路創造奇蹟,也是在書寫著中國人的傳奇。」
  • 《奪冠》影評:中國女排,承載了幾代人的情懷與記憶
    劇情簡介: 《奪冠》作為一部劇情運動片,以中國女排傳奇人物-郎平和陳忠和教練為主視角展開,兩個多小時的劇情簡單來說可以概括為三場比賽三個故事: 第一場比賽:1981年世界盃決賽,中國隊對陣日本隊
  • 看完電影《奪冠》,《中國女排》確實應該改名
    10月1日,祖國華誕70周年,當中國女排奪冠歸來坐著花車出現在全中國人面前,「中國女排,世界第一」口號嘹亮天際,讓所有人的眼眶溼潤了。一段在中國家喻戶曉的故事,一些中國人耳熟能詳的人物,幾場讓大家刻骨銘心的比賽。中國女排是一個球隊,亦是一承載著一個時代記憶的傳奇。80年代,不僅是中國女排的起點,也是中國的起點。電影劇情也是從80年代講到了2016年里約奧運會。那時的中國正經歷著改革開放,每個人都從一個封閉很久的環境突然被打開,那種爆發力很迅猛。一切終於過去,一切即將開始。
  • 電影《中國女排》重命名為《奪冠》,預售春節開幕
    電影《中國女排》重命名為《奪冠》!零時,《奪冠》預售正式啟動,迎春正式啟動!當天電影公司趁著熱銷的預售風,推出了新一代女排特別系列,而「裡約奧運冠軍隊伍」真人表演的幕後場景也緊隨其後曝光,令我們驚訝的是,女排姑娘在片中也有不少文藝戲和情感戲。
  • 含淚二刷《奪冠》,全家三代人感悟女排奪冠帶來的40年回憶殺
    中國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體育題材大片——《奪冠》終於在推遲了200多天之後與觀眾見面了。影片不負眾望,全程135分鐘淚點不斷、扣人心弦。時間上跨越了近40年,細節上力求真實,情感上直擊人心。演員除了啟用了國際「鞏皇」,更是女排隊員真人出鏡,表演真摯而熱烈。
  • 電影《奪冠》曝「新時代」預告 中國女排全員霸氣登場
    被贊「中國體育題材電影開山之作」的《奪冠》,首度打造沉浸式見證女排奪冠的獨特體驗,瞬間點燃全民女排記憶。「心潮澎湃,看到女排姑娘們仿佛回到那個開著電視,挪不開視線的夏天。」影片由陳可辛執導,張冀編劇,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中國女子排球隊領銜主演,李現特別出演,將於9月25日全國上映。
  • 電影《奪冠》上映 中國女排精神就是這麼「燃」
    9月25日,隨著電影《奪冠》的上映,2020年國慶檔的號角提前吹響。作為影院復工後的第一個「黃金檔期」,今年的國慶檔競爭頗為激烈,從主流大片到國產動畫,各個類型的電影作品紛紛在影院集結,準備上演一場「票房大戰」。
  • 電影《中國女排》見證勇不止步的冠軍之路
    中國女排是一支讓國人驕傲的隊伍,更是由幾代人頑強拼搏鑄就而成的精神。講述幾代中國女排奮鬥歷程的電影《中國女排》即將於大年初一登陸大銀幕。「當看到所有人對女排的反應,已經遠遠超越了體育本身的東西,跟整個社會、全民期待和自信都有關……那個東西是很值得拍的。」——陳可辛流汗,流淚,流血,不留遺憾。不怕,不躲,不服,永遠戰鬥。這就是,中國女排。
  • 中國女排精神不滅,電影《奪冠》今日上映
    9月25日,電影《奪冠》(原名《中國女排》)正式全國公映。影片發布終極預告與公映海報,帶領觀眾重走中國女排40年拼搏之路,見證全民回憶。電影時間跨度40年,以中國女排傳奇人物郎平為線索,展現新老女排如何在逆風中頑強生長,成為令排壇敬畏的金牌之師的傳奇奮鬥史。
  • 女排的小姑娘們,為何能夠激勵幾代人?
    中國女排在過去的40多年的時間裡,經歷了白銀、黃金、新生三代,幾代人雖然所處時代背景不同,但是頑強拼搏、積極進取依然延續著。女排精神不但激勵著改革開放以來,砥礪前行的建設者們,還成為新一代年輕人心中的原動力。
  • 電影《奪冠》幕後 女排姑娘自己演自己
    在國慶長假期間,很多人走進了影院觀看了電影《奪冠》,影片中不少情節和故事讓大家非常感動,其中女排姑娘們自己飾演自己的場景讓人印象深刻。我們北京廣播電視臺官方音頻客戶端「聽聽FM」也收到了來自中國女排宣發團隊製作的女排姑娘們的採訪。
  • 電影《中國女排》正式更名《奪冠》!王菲那英再聚首《生命之河...
    她們用溫柔卻堅定的聲音,不僅娓娓道出中國女排近40年的奮鬥歷程,更勾勒出以中國女排為代表的,幾代中國人不懈奮鬥的時代樂章。由導演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中國女子排球隊領銜主演,電影《奪冠》已開啟預售,即將在大年初一熱血上映。更名《奪冠》引爆社交網絡!
  • 《奪冠》如何再現中國女排時代記憶?
    「對我來說,女排的故事不只是時代記憶,也是和自己的青春緊密聯繫在一起的。」電影《奪冠》今日上映,影片監製張一白在接受人民網文娛部採訪時表示,如何在影片中體現時代的氣氛和中國人的精神氣質是最大的考驗。在影片中飾演青年郎平的白浪則在影片的拍攝過程中,有機會重走母親郎平作為運動員的路,並真切感受到中國女排的魅力,「她們,特別堅強,特別美。」
  • 中國女排40年奮鬥經歷《奪冠》鞏俐黃渤鬥演技!
    由金像導演陳可辛執導的電影《奪冠》(原名中國女排),原定在今年賀歲檔期上映,惟受到新冠肺炎疫影響,加上電影惹起各種爭議風波,最終確定國慶檔期上映。 電影《奪冠》將於9月25日正式上映。電影故事描寫中國女排40年來的奮鬥歷程,從81年擊敗日本隊首奪世界冠軍,到16年重返世界之巔,30多年的頑強拼搏記錄中國女排青春熱血的回憶。故事回溯到08年北京女排比賽,中國對美國隊。
  • 「我的電影黨課」啟動,三代「中國女排」講述《奪冠》背後的故事
    在電影《奪冠》裡,當女排姑娘落後對手時,場上和場下的隊員抱成了團,這一幕讓曾經身為隊長的李國君尤為動容。1994年加入中國女排的二傳手諸韻穎,曾創下兩個月就從加盟上海市隊到加入國家隊的傳奇。能夠加入國家隊,對每一個排球運動員而言,都是夢寐以求的理想,而當時年僅17歲的諸韻穎就已實現了。
  • 電影《奪冠》誰演的郎平女兒 竟是她的女兒
    電影《奪冠》誰演的郎平女兒很多人都表示沒有見過青年郎平的這個演員,但後來才知道,原來這是她出演的一部劇,那股狠勁一般演員還真的做不來。據悉,《奪冠》電影中青年郎平的飾演者,是郎平的女兒白浪。
  • 新一代女排全員霸氣登場 電影《奪冠》重啟榮耀時刻
    被贊「中國體育題材電影開山之作」的《奪冠》,首度打造沉浸式見證女排奪冠的獨特體驗,瞬間點燃全民女排記憶。「心潮澎湃,看到女排姑娘們仿佛回到那個開著電視,挪不開視線的夏天。」影片由陳可辛執導,張冀編劇,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中國女子排球隊領銜主演,李現特別出演,將於9月25日全國上映。
  • 新一代女排全員霸氣登場,電影《奪冠》重啟榮耀時刻
    被贊「中國體育題材電影開山之作」的《奪冠》,首度打造沉浸式見證女排奪冠的獨特體驗,瞬間點燃全民女排記憶。「心潮澎湃,看到女排姑娘們仿佛回到那個開著電視,挪不開視線的夏天。」影片由陳可辛執導,張冀編劇,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中國女子排球隊領銜主演,李現特別出演,將於9月25日全國上映。
  • 《奪冠》背後:中國女排40年
    國慶賀歲大片《奪冠》賺取了許多人的熱淚。如何講述好這個早已被全方位劇透的國民性故事、如何平衡好各方利益,成為陳可辛的一個難題。藉此部電影上映之際,我們將一探《奪冠》背後中國女排40年的沉浮往事。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女排以3:0擊敗美國奪冠的賽事被各大主流媒體爭相報導,在冷戰氣息瀰漫的中美對抗之下,女排精神和民族精神、愛國精神緊密掛鈎,成為中國1980年代的獨特記憶。
  • 《奪冠》講述中國女排頑強拼搏、為國爭光的故事,讓人熱血沸騰
    《奪冠》講述了幾代中國女排的奮鬥歷程以及她們頑強拼搏、為國爭光的感人故事。這部電影是由中宣部與國家體育總局聯合拍攝,由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中國女排國家隊領銜主演。為全面展現中國女排三十多年來的奮鬥歷程,據陳可辛導演透露,電影信息量非常大,「涵蓋了從80年代到2013年,再到2016年里約奧運會」。據《奪冠》導演陳可辛回憶,影片從2017年年底開始籌備拍攝,由於面對的困難很多,他一度懷疑影片能不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