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秦
蘇秦是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他生逢戰國中晚期,當時,各諸侯國之間相互兼併的結果,使秦、楚、齊、燕、韓、趙、魏七雄各據一方,形成分立局面。當時,東有大齊,西有強秦,都有兼併天下的勃勃雄心,其餘諸國,則介於兩強之間,或連(橫)或合(縱),以求自保。在這種實際情況下,「合縱」「連橫」之說應運而生。
合縱,即合眾弱以抗一強,意在阻止強國對弱國的兼併,蘇秦即是這一派的代表人物。他起初以連橫說秦,在遭到秦惠文王冷落時,轉而赴趙改為合縱,因趙國的相國不喜歡他又把他攆走了。這說明他並無固定的政治主張。他為「合縱」奔走,目的也不是抑強扶弱,而是為了獵取金玉錦繡、卿相之尊。據《史記·蘇秦列傳》記載,蘇秦出身寒微,但他又不願像當地人一樣「治產業,力工商,逐什二以為務」,他深知要追求功名富貴,擺脫現狀,唯一出路就在於發奮苦讀。於是,「夜讀書,陳篋數十,得太公陰符之謀,伏而誦之,簡練以為揣摩」。揣摩成,先赴燕,建議燕文侯聯合趙國,結為一體。再赴趙,當時討厭他的相國已經去世。他憑著自己的真才實學、獨到見解和伶牙俐齒,終於博得了趙王的擊掌讚賞,被「封為武安君,授相印」。後又來到韓、魏、齊、楚四國,並從各個方面分析了各國的處境,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議,經過千辛萬苦終於聯合了六國,被六國國君任命為合縱聯盟的聯盟長。以他超人的膽識,過人的才智,如簧的巧舌,終於取得了六國之相的尊位。繼而,合六國之兵,打敗了秦軍,迫使秦放棄了帝號。至此,他完成了合縱之大業,取得了事業上的輝煌成就。然而,蘇秦的一生是以悲劇告終的:後來縱約遭到破壞,他並未設法調和六國關係,反而利用六國之間的矛盾,以保其尊位,甚至不惜為燕行反間於齊,最終竟被齊國大夫派人刺傷致死,以其血肉之軀為其人生道路畫上了句號。
歷史上對蘇秦的評價歷來褒貶不一。《戰國策》的作者是用讚賞的筆調和豔羨的心情來描述他的。司馬遷在《史記·蘇秦列傳》的結尾說:「夫蘇秦起閭閻,連六國從親,此其智有過人者。吾故列其行事,次其時序,毋令獨蒙惡聲焉」,對他的才智和行事給予了肯定。蘇秦的過人才智、能言善辯與奮發圖強的精神頗令世人稱道:蘇洵在他的《諫論》中說:「吾取其術,不取其心」,反映了多數人的看法。而他在當時就曾被稱為「天下不信人也」(《戰國策·燕策》),「左右賣國反覆之臣」(《史記·蘇秦列傳》);荀子也說他是「內不足使一民,外不足使扼難」的無能之輩,是一個「巧佞便說,善於寵乎上」 的奸佞小人。
今天,我們評價他應從辯證的角度,恢復他的本來面目,並從他身上得出一些有益的啟示,從而幫助我們走自己的人生道路。
首先,蘇秦的自信、刻苦和為實現理想百折不撓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他最初主張連橫,在遭到秦惠文王冷眼後,雖然倉皇憔悴,但他不甘失敗,深夜「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說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錦繡,取卿相之尊者乎?』」(《戰國策·秦策》)這是何等的刻苦自信,意志何其堅韌不拔啊!這種「錐刺股」精神是我們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得以順利實現的可靠保證。誠然,蘇秦的理想是赤裸裸的追求個人的榮華富貴,在今天看來,算不得高尚:他既沒有屈原的愛國熱情,也沒有秦始皇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他的理想是卑微的。然而,這是由他的出身決定的,他曾說「使我有洛陽負郭田二頃,吾豈能佩六國相印乎?」(《史記·蘇秦列傳》)他出身於平民階層,「且夫蘇秦,特窮巷掘門桑戶棬樞之士耳」(《戰國策·秦策》),飽嘗了生活的艱辛與人情的冷漠,生活給他上了嚴肅的一課,教導他「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人生世上,勢位富貴,盍可忽乎哉?」(同上)因此,他卑微的理想是由當時的社會造成的。
其次,儘管蘇秦是為了個人的功名利祿而奮鬥的,但在客觀上卻對當時社會的安定和人民的安居樂業作出了貢獻,可謂最大限度的發揮了人生價值。據《史記·蘇秦列傳》記載:「蘇秦既約六國從親,……乃投從約書於秦。秦兵不敢窺函谷關十五年」。十五年中,人民避免了徵戰之苦,生產得到了發展,這對社會的發展無疑起到了進步作用。他把個人的價值最大限度的發揮出來了,正是這點,直至今日仍值得提倡:因為一個人的本領再大,如果施展不出來,則等於零。強調人盡其才,就是要最大限度的挖掘人的潛力,發揮人的價值,為社會服務,為人民造福。但是,蘇秦的價值觀是從「一切為我」出發的,應該受到批判。可他的價值觀在今天也確有一定的市場,當今社會追名逐利、蠅營狗苟、唯我至上者不是大有人在嗎?甚至有人為了達到個人的目的,沽名釣譽,損人利己,極盡卑鄙醜惡之能事,這種人的下場註定是可悲的。
秦德著,男,漢族,安徽全椒人。1963年7月出生,安徽師範大學中文系本科畢業,文學學士學位。高中語文教師資格,名入安徽省人才資源庫(1993年8月由安徽省人事局發證)。因在國家級書刊上發表過幾篇教學論文,1994年3月調入縣委宣傳部工作。現任縣文化和旅遊局主任科員、滁州市儒林外史文化藝術協會副會長、安徽省詩詞學會會員,系《西北作家》雜誌籤約作家,《旅遊作家》專欄作家,全椒文化名人。
讀書與工作期間,曾在《新滁周報》《滁州日報》《安徽日報》《黨員生活》《江淮風紀》《安徽宣傳》《後勤導刊》《安徽吟壇》《江淮文藝》《東南文藝》《天府散文》《旅遊作家》《深圳文學》《華東旅遊報》《中國水利報》《底線文學》《西北作家》《中國鄉村》《今日頭條》《百度》《鳳凰網》《世界作家導刊》《半月談》《人民日報 <時代潮周刊>》《人民日報 <大地月刊>》等省內外知名報刊和出版物發表詩文300餘篇(首),並主編《行走全椒》一書(該書於2019年3月由安徽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作品曾多次獲獎: 1987年10月,詩作《荷塘》在安徽教育學院大學生「收穫的季節」文學大獎賽中榮獲二等獎;1997年9月應中華全國農民報協會和改革出版社邀請,赴北京人民大會堂參加頒獎典禮,榮獲 「一級撰稿人」獎牌;2018年榮獲「2017安徽旅遊故事創作大賽」二等獎;2019年8月在安徽省全椒縣城市形象宣傳語和形象標識徵集活動(面向省內外)中,其創作的宣傳語「儒鄉全椒,樂享太平」一舉奪魁,榮獲城市形象宣傳語一等獎(第一名)。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來深圳文學分享故事、吐槽人生、展示詩文、抒發情懷,10萬粉絲等著你喲~
備 注
本公眾號發布文章為電子版,實行多平臺發布,內容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下面幾點事項請廣大文學愛好者悉知:
⊙投稿郵箱:939666567@qq.com(僅為接稿使用,不聊天)。
⊙內容要求:文章內容健康向上,有一定可讀性,文責由作者自負;文末可附上簡介,配近照一張。
⊙發布時間:單篇作品一般3天內發;10天內不發的,請自行處理。系列作品分時分段發。
了解更多,請點擊屏幕下方菜單:作者之家-投稿及版權說明。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