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哥導讀:不同的大便顏色,形狀,反應著寶寶的健康狀況、飲食結構、不同時期的生理特徵。大便已經成了寶寶健康的晴雨表。最理想的大便,是「黃金」大便,色似黃金、形如香蕉,成了爸媽們的追求,稍有差池就提心弔膽。最常見的就是綠便,在後臺諮詢排名NO.1,因為它在寶寶任何一個月齡都容易出現,綠的方式、綠的原因還各有不同,分分鐘搞暈家長,所以今天我們特意分享此文,扒開各種綠便之謎。
作者:羅玄(高級營養師)
投稿:2216295723@qq.com
爸爸媽媽們在寶寶便便大作戰中,可謂是越戰越勇。寶寶一出生,天天屎尿屁成了家長高度關注的「戰事」。
今天有位媽媽因為寶寶放屁和我討論了半天呢:「為什麼寶寶會放屁?放屁就是腸胃不好嗎?以前揉揉肚子才放屁,現在不揉也放屁,是不是不正常啊?」有人說「屁大的事,也叫事?」可在媽媽的心裡,寶寶的事無小事,任何風吹草動都牽動著她的心,何況放屁確實可以反映出一些健康問題呢。貌似偏題了~~~(這個我們下期約哦)
今天我們先不說「屁」事兒,主要討論爸爸媽媽們最為關心的,也總是拎不清、操碎心的謎之綠便。
每每家長向我提問「寶寶綠便了,怎麼辦?」其實此時我是蒙圈的,是不能馬上回答這個問題呢。我會問好多問題,比如月齡啊、吃啊、睡的問題,或者直接上圖AND看屎,才可以較為準確地作答。
那麼這謎之綠便,究竟是什麼樣的呢?哪些只是爸媽們的虛驚一場,哪些是應該特別關照的呢?讓我們一一來鑑別吧。
一、胎便(墨綠色)
這是寶寶在胎兒時期就積累起來的糞便。出生後12個小時內就開始排便,顏色為墨(深)綠色(顏色的深淺有個體差異),糊狀、較為粘稠、而且量大,可達3-4次每天,有的會更多。這樣的便便3-4天就可以排完,逐漸從墨綠色變成黃色,無需特別護理,注意排便後清洗屁屁就好。
二、鐵元素利用不全(綠色或深綠色)
這種情況多發生在寶寶4個月或6個月以內,奶粉和母乳混合餵養,或者全奶粉餵養時。在半歲以內,寶寶從母體中儲備的鐵能夠滿足到寶寶的需求。嬰幼兒配方奶粉是鐵強化奶粉,含鐵量高,寶寶利用不完的鐵元素,隨大便排出,大便表面經空氣氧化成綠色,甚至為深綠色,糊狀或者條狀,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不用特殊護理,隨著月齡增長,對鐵的吸收利用增多,寶寶的大便會逐漸轉變為黃色。
如果寶寶飲食安排無變化,也沒有更換奶粉,寶寶的大便從原來的黃色突然變為深綠色有可能是消化異常,導致鐵元素吸收不佳。比如地理環境變化,造成水土不服,引起的暫時性消化紊亂,可以補充益生菌調理,少量多次進食就好。
三、食物色素引起(綠色/綠褐色)
開始吃蔬菜或者開始添加輔食的寶寶,大便中可能會出現綠色蔬菜的顏色和各種食物的混合色,那麼這樣的大便,可能看見有一些尚未消化的蔬菜碎末,顆粒不多,大便次數一般不會增多,多出現剛給寶寶添加蔬菜時,偶爾綠色蔬菜吃得較多也會出現。這樣的綠便也不用特別護理,為了寶寶更好消化蔬菜,可以將菜粒做得更碎些,輔食的添加速度減緩,一次一種輔食就好,等到寶寶大便更為成型可以逐漸增加輔食的種類和量。
四、對脂肪消化不好(黃綠色,油亮)
大便黃綠色,表面感官油滑,說明是對奶粉中的脂肪消化不好,膽汁利用不全轉化成膽綠素隨著大便排出,使大便呈綠色,多發生在首次添加奶粉時。配方奶粉的脂肪結構和母乳有所不同,相對難消化些,部分寶寶可能出現此種現象,一般大便次數並不多,只是大便中會有類似球狀的顆粒,顆粒不超過米粒大小,沒有明顯的次數增多,寶寶體格發育達標不必擔心。
首次添加奶粉的寶寶,轉奶的速度放慢可減少這類綠便的發生,還可以餵些益生菌調理。
五、寶寶沒吃飽引起(帶黏液綠便)
飢餓型綠便,顧名思義,是指寶寶攝入食量不足引起。寶寶消化功能正常,腸道保持正常蠕動,消化液正常分泌,沒有被利用的消化液,尤其膽紅素,隨大便排出後呈綠色,大便次數可能增加,大便綠中帶有粘液,形狀和受涼引起的綠便相似,但是大便量相對較少。
飢餓型腹瀉多發生在寶寶3歲以下,因為這個月齡段的寶寶消化功能發育還不成熟,消化液分泌容易紊亂,腸道中的消化液隨食物刺激的分泌調節能力差,只要給寶寶補充充足的食物便可以改善,寶寶食量不足,最易發生在對奶粉不喜歡攝入奶粉不足,和母乳不足而母親不自知的情況。媽媽平時要特別留意寶寶飲食狀況。注意飲食結構和餵養量是關鍵。
六、受涼(帶粘液黃綠色)
與飢餓型腹瀉的綠便形態相似,只是便量稍多。多是腹部受涼引起,腸蠕動加快,腸道中的食物還來不及消化充分就排出,大便次數3-4次一天,量多,帶有酸臭味,大便化驗無細菌或病毒感染。你可以看見大便為綠色帶粘液,綠色的出現仍然是一部分消化液隨大便排出所致,比如膽汁或者其他消化液。護理受涼引起的綠便,首先要做的就是腹部保暖,不吃冷食,不要讓寶寶長時間哭鬧吸入冷空氣。
尤其在天氣涼爽的秋季,和寒冷的冬天,寶寶最易受涼,這些季節也是寶寶經常出現綠便和消化不良的時期。睡覺時、氣溫下降時一定得注意腹部的保暖。保暖後,症狀可以得到緩解,再餵些益生菌,較容易恢復。
七、黃疸引起(綠便)
寶寶在新生兒黃疸期,由於腸道中的膽紅素增多,也會出現綠色大便。尤其是黃疸較高,需要照藍光的寶寶,在藍光照射期間綠便更加明顯,且排量和次數增多,這些都是膽紅素排出體外的正常現象,爸媽們不必擔心,待黃疸消失,大便會轉為黃色。注意,病理性黃疸,寶寶大便顏色可能為陶土色。
八、病毒或細菌感染(淡/亮綠色)
如果寶寶腸道受到感染,大便次數相對較多,一天可以到達7-8次,甚至十多次。寶寶的大便也會成綠色,但稍淺,程淡綠色或者亮綠色(當然腸道感染的大便顏色不僅僅只有綠色,還有淡黃色),大便稀薄呈水樣,有明顯的酸臭味,而細菌感染的大便還帶有腥臭味,嚴重時會出現膿血便。
如果出現這樣的綠便需要看醫生,服用益生菌、補液鹽溶液、蒙脫石散等緩解腹瀉,同時需特別做好家庭護理,預防加重,幫助縮短病程,涉及用藥一定得諮詢兒科醫生。
各位家長,今天的綠便就為大家分享到這裡,希望謎團都已經解開,在帶養寶寶時能輕鬆應對。記得下回的「屁」事之約哦,如果爸爸媽媽們有關於寶寶放屁的謎之問題,歡迎留言給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