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歷史走進文學:趙雲的形象為何是最成功的一個?

2020-12-14 今古時光

七分寫實,三分寫虛。一部《三國演義》,捧紅了整個三國,在華夏大地上掀起了一陣經久不衰的「三國熱」。

劉備、曹操、關羽、趙雲、諸葛亮等人,也走進千家萬戶,成為人們口耳相傳的人物。

當然,相較於在歷史上本就佔有很高分量的曹操、劉備、諸葛亮來說,趙雲形象的蛻變,無疑是最亮眼的。史學家忽略了他,但民間百姓卻永遠記住了他。在我國,哪怕在一些深山老林中,人們也知道趙雲這個完美英雄。

01、為何趙雲能徵服中國民眾?

為趙雲叫屈,一直是一個熱門話題,這始終圍繞著他的官職。

在歷史學家的眼裡,趙雲的功勞,或許真的沒有關張馬黃等人大。在以軍功爵制流行的漢末亂世,趙雲選擇了堅守中軍,自然也就失去了立功的機會。眼看黃忠一戰成名、魏延威震漢中,這也成了趙雲一生的遺憾。

英雄,往往有悲劇色彩;同樣有悲劇命運的趙雲,也因此更容易受到民間百姓的同情。

當然,讓百姓直面見到趙雲的人,還是羅貫中。

02、趙云為何是完美無將的不二人選?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將忠義精神貫徹到底。於是,《世說新語》中率先出現的「尊劉貶曹」思想,在小說中得到了進一步放大。小說中的劉備,或者說整個蜀漢政權,都是正統。相比之下,魏國、吳國的君臣,反而一派獐頭鼠目之相。

話雖如此,羅貫中還依舊遵循著一個綱領性原則:那就是「事記其實,亦庶幾乎史。」什麼意思呢?改編可以,但不能與史料背道而馳,可以適當引導,也可以移花接木,但不能顛倒黑白、不分是非。

歷史上的劉備,的確自詡為漢室後裔,而且得到了眾多史學家的贊同;反觀曹孫之不軌,人盡皆知。因此這個大方向,是沒有變化的。

如果再細化一些,這些武將的生平經歷,也是不可顛倒黑白的。關羽雖然被羅貫中塑造成了「千古第一名將」,但還是大意失了荊州。當然,關羽失荊州並非是真的大意,而是有其他原因。

羅貫中是不願意改變這個結局的,荊州是關羽丟的,不能硬說成是張飛丟的,是諸葛亮丟的;但在此基礎上,可以用「大意」二字,來掩蓋關羽的過失,因為它的傲慢,這才埋下了後患。而事實上,關羽的傲慢也是真實存在的,可以用來改編。

知道了這個道理,便不難理解趙云為何才是羅貫中心目中的唯一人選了。

關羽剛而自矜、驕傲無度;張飛粗孟暴躁,動輒鞭笞下屬;馬超得行不佳、人品難以保證;黃忠履歷不詳,難以充實;魏延雖然勇猛,但晚節不保,被列入反賊列傳… …

這麼一來,存在感不高的趙雲,反而成為了最好的人選。

03、趙雲的儒將品格

當然,正史記載中的趙雲,也是相當符合完美武將的「人設」的。更進一步來說的話,他的不少品行,像極了一位儒士。

與劉備相識於微末,本該立即效忠,但趙雲卻因為要替兄長守孝,無奈與劉備定下君子約定,數年之後,趙雲果然不辭辛勞來投,這是他的大信;

打下桂陽郡後,當地太守趙範將自己的嫂子獻給趙雲,後者堅持禮法,拒絕了後者的「美意」,是為大禮;

以霍去病「何以家為」案例,勸誡劉備放棄分封眾人的想法,從而保護了益州百姓的利益,這是趙雲的大仁與大義;

遇到曹魏軍隊來襲,趙雲臨危不懼,反而唱了一出「空營計」,曹魏不知其空虛,反而驚慌退去,發生踩踏,反而死傷無數,這是趙雲的大智與大勇;

這樣的趙雲,忠勇仁義信俱全,堪稱是完美武將的不二人選;更何況,他的儒將品格也符合了封建統治階級的宣揚目的。

04、趙雲的無敵和年輕

上世紀,人們經常唱的歌曲中,便有「青年好比趙子龍」的歌詞;無獨有偶,魯迅作品《風波》中,趙七爺便常感慨:「倘若趙子龍在世,這天下便不會亂到這個地步了。」

由此可見,趙雲在人們心中的形象,除了忠義禮智信之外,還有年輕和無敵這兩個特徵。而這,也得益於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例如,趙雲初次登場,去營救公孫瓚時,便是個「少年將軍」。而這,正是羅貫中慣用的筆法之一——出場定型。即一個人物在剛出場時,他的形象是怎麼樣的,後面便是怎麼樣的。即便再有所變化,也只是加深這個形象。

後來趙雲拒絕趙範進獻自己嫂子,也是如此說法:「天下女子不少, 但恐名譽不立,何患無妻子乎?」演義中的趙雲,將治國平天下放在了齊家之前,更深化了自己憂國憂民的仁者形象。

再比如,趙雲的無敵形象。其實,演義中的趙雲大多與歷史重合,唯獨是他的武力值,被羅貫中誇大了。

趙子龍長坂坡七進七出,凸顯了營救阿鬥的艱難,也強化了自身的忠勇;而他晚年以一敵韓氏五虎,將他們全部斬殺,在貼合「無敵」形象的基礎上,還削弱了趙雲在箕谷一戰中戰敗後的消極影響。

而在歷史上,趙雲的這次失利,是與馬謖丟街亭相提並論的。正因如此,才當上鎮東將軍沒幾天的趙雲,又成了一個雜號將軍。可見羅貫中此意,是在刻意抹平趙雲的不足。

這麼一來,年輕與無敵,就像是「兩大翅膀」,讓趙雲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成為無數百姓心目中的完美武將。

相關焦點

  • 王者榮耀的人物形象最還原歷史的幾位英雄,你都知道嗎
    楊玉環的武器是一把琵琶,技能也是與歷史上的文學曲調有關,比如什麼長恨歌、驚鴻調,這些歌調都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楊玉環的臺詞也是非常有長安氣息的,比如什麼雲想衣裳花想容等等,都非常具有當時的年代感。可以說她是一個非常還原歷史的人物了。
  • 「白馬義從」與趙雲形象原型小考
    今天和讀者朋友,談談演繹作品中、趙雲形象的原型。《三國志》未曾提及趙雲具體相貌(裴注有提及身高和氣質(姿顏雄偉)。身長八尺;約合今天184cm)。可知目前流行的「銀槍白馬少年郎、馳騁沙場縱英狂」的驍武形象,主要來自古代小說家的美好願景。
  • 演義裡的趙雲vs歷史上的趙雲
    歷史文章連結 本期文字內容 義中的趙雲vs歷史中的趙雲演義形象白馬銀槍,武藝高強,瀟灑美少年知名度100%歷史形象沒有記載,知名度70% 後人的評價 常勝將軍,沒有敗仗,劉備的貼身保鏢,完美人物 不是先鋒部隊,出戰相對少所以沒有敗仗,不一定是保鏢 趙雲老婆是馬超的妹妹嗎?
  • 趙雲長坂坡七進七出:曹操在看戲,那曹操的大將為何沒一個出戰?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三國時期蜀漢五虎上將之一,被劉備稱作「一身是膽」,其「常勝將軍」的形象被廣為流傳。 趙雲成名一戰,是在曹操擊潰劉備的時候,劉備的兒子阿鬥深陷長板橋。
  • 關羽大敗後手下士兵都逃了,為何趙雲戰敗,士兵一個不逃?
    關羽大敗後手下士兵都逃了,為何趙雲戰敗,士兵一個不逃?導語:受到《三國演義》的影響,相信有不少朋友喜歡劉備集團,畢竟劉備集團在小說裡面都是正面形象,篇幅也比較多。特別是五虎上將,他們各自都有耀眼的戰績,一個個名字、故事耳熟能詳。
  • 趙云為何拒嫂?
    這一歷史事件被改編成多種文學形式,如元雜劇《龐掠四郡》、清代亂彈戲《取四郡》、子弟書《三戰黃忠》等。當然,《三國演義》也不可能將其放過,現在通行的毛宗崗本五十二、五十三回便是這個故事。作為戰利品的女人在四郡之中,負責攻取桂陽的是常勝將軍趙雲。而取桂陽沒有遇到什麼困難:經歷了簡單的交鋒之後,桂陽太守趙範便開城投降。
  • 日本版趙雲真田幸村及其父真田昌幸,大阪夏之陣是文學虛構
    真田三代,即幸隆、昌幸、信幸、幸村,在日本歷史上都非常出名。事實上,真田家相對可信的歷史,就是從真田幸隆開始的。 真田三代中,以昌幸、幸村父子最具人氣。昌幸以上述之「靈活多變」出名,而幸村則以在大阪夏之陣中的表現出名。 眾所周知,《三國演義》刻畫的人物中,即使關羽、張飛也各有些小毛病,稱得上完美的只有諸葛亮和趙雲兩人。而在日本的文學作品中,真田幸村就是類似趙雲般的存在。
  • 經典動畫人物形象分析:趙雲篇
    不過玩過的朋友也知道,真三國無雙的絕對強者,那必然是呂布,但是真三國無雙的男主角,那一定是趙雲。在綠意盎然的蜀軍陣營中,全員都配備了綠色的制服,而只有一條銀色之龍如此與眾不同,但是因為其清秀的臉龐和維持到現在的劉海加馬尾辮的設計,一直被稱作"雲妹"。一桿龍膽槍走遍整個戰場,長坂之戰和漢水之戰兩戰更是直接把歷史場景用無雙的形式還原出來。
  • 真實的趙雲,被飯桶將軍曹真擊敗,最終抑鬱而亡
    《三國演義》確是一本十分經典的文學作品,開創了中國歷史演義小說之先河,以影視作品、評書等形式廣泛流傳於民間,其描繪的歷史人物形象早已深入人心。 但是,文學作品畢竟不會進行特別嚴格的歷史考證,為了吸引讀者興趣和表達個人價值觀往往會採用一些誇張的手法,所以,對歷史人物的客觀認知仍需回歸到正史上。
  • 趙雲被稱為「五虎上將」,為何一輩子都不被重用?三件事道出緣由
    ▲趙雲劇照趙雲,常山真定人氏,出生於農戶家庭。趙雲自小勇猛非凡,長大後身高八尺,劍眉星目,非常英俊。趙雲早年為白馬將軍公孫瓚效力,不久之後追隨明主劉備並來到荊州。可以說,趙雲符合男性對英雄所有的崇拜,至今他的形象也還為廣大男性所模仿。不僅如此,隨著時代不斷發展,趙雲在歷代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中更是被塑造成舉世無雙的武將形象。然而歷史上真實的趙雲並不是這樣,他「七進七出」的英猛事跡也是後人假借其他將領的戰事虛構而成,連他「五虎上將」的名號也是後世演繹增設出來的。
  • 趙雲明明對樊氏動心了,為何不娶回家?他說的4個字,解釋了原因
    拿下荊州管轄範圍的桂陽,也在諸葛亮的計劃之內,而負責攻城的人就是趙雲。趙雲就不用多說了,這位仁兄經過《三國演義》文學加工後,一下子成了三國時期最完美武將,怎麼看都沒有缺點。長坂坡一戰,劉備輸得「丟了夫人又折兵」,可趙雲卻憑藉這一次大戰成功揚名,一下子打出了自己的知名度。
  • 長坂坡一戰,曹操下令活捉趙雲,許褚張遼為何不出力?原因很簡單
    羅老給了他許多的表現機會,而趙雲最露臉的一次經歷就是長坂突圍救劉禪的經典戰例了。當時曹操親自領著83萬(演義的數據,歷史上只20多萬)大軍南下,並先佔據了荊州,後在長坂坡擊敗了劉備。長坂坡的劇情就不用多介紹了,趙雲懷抱小劉禪一路拼殺,並在斬殺50多員曹將以後成功突圍而走。然而,在趙雲殺死的曹將裡並不包括許褚、張遼、夏侯惇等人。
  • 關羽、張飛的兒子都在衝鋒陷陣,為何不見趙雲的兒子?他去哪了?
    在三國演義中,張飛和關羽的兒子也曾在戰場上和他們的父親一般衝鋒陷陣,關平、張苞、關興是蜀漢新生代的精英人才,但為何這些精英人才卻沒有趙雲子嗣的身影呢? 二、 在歷史上對於趙雲的記載不是很多,而且民間廣為流傳最廣的是關羽,其次便是張飛,之後才是趙雲。 趙雲還是很少提及的那種,為此在三國演義當中也要體現出來這樣的次序。關羽死亡實在三國演義的第77回,張飛是在第81回,而趙雲死是在97回。
  • 歷史上真實的趙雲:「空有其才,不得其志」,主要原因竟是這個!
    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認識趙雲,在羅貫中的小說裡,趙雲是個忠肝義膽,有勇有謀的常勝將軍。他憑藉其中完美的人設,勇猛的形象吸引了現代許多迷弟迷妹,可以說在古代眾多武將裡擁有很高的人氣。但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畢竟只是小說,真正歷史中的趙雲跟小說形象還是有些差別的。
  • 漢水之戰張郃徐晃為何不敢上前迎戰趙雲?一個怯戰,一個被打怕
    說趙郃有點怕趙雲是有依據的:漢水之戰中黃忠前去截曹操糧草結果陷入張和徐晃的包圍之中,趙雲殺入重圍,「張郃、徐晃心驚膽戰,不敢迎敵。」,當時趙雲只有三千兵馬,張郃徐晃周邊都是曹操大軍,為何兩人此時面對趙雲卻不敢上前迎戰?一個怯戰,一個被打怕,我們分析一下。第一,張郃被趙雲打怕了。
  • 歷史上官職不高的趙雲,是怎樣一步步躋身於「五虎上將」的?
    蜀漢大臣楊戲《季漢輔臣贊》中,對蜀漢群臣皆有評價,趙雲雖然也在,但不過區區八字,就連後來居上的吳國舅、魏延等人,也都有十六字。可見趙雲在蜀漢朝堂上的地位,遠不如小說中這般。好在,歷史給了趙雲一個公允評價。
  • 最鮮活的俄國文學形象是什麼?
    歷史愛好者:湘西談歷史不知道大家學歷史的時候,有沒有「阿爾扎馬斯協會」,它是1815-1818年間的文學小組,是卡拉姆津在文學和語言學方面的擁護者,他們反對當時盛行的保守的、硬板的語言文字,提倡作靈活和有表現力的俄羅斯語言。
  • 諸葛亮愛用趙雲,但為什麼一直不重用趙雲,因為諸葛亮有一個缺點
    歷史家的任務在於區別真實的和虛假的,確定的和不確定的,以及可疑的和不能夠接受的。——歌德(德)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849,閱讀約2分鐘筆者在前文中寫道,長坂坡一戰是趙雲一生中最光榮的一戰。趙雲最終能夠逃脫,與曹操下令活捉他有很大關係。
  • 電影《戰神趙雲》正式殺青 賦能中國超級英雄引期待
    影片主要講述了三國戰亂時期,趙雲臨危受命於長坂坡單騎救主,不料身陷奇門秘術之中,智鬥與死搏後,終於成功救主成為一代戰神的故事。戰無不勝刻畫新時代英雄精神經長達一年之久的準備和劇本的打磨,在監製黃羿,導演曾黎等主創的精雕細琢下,這部歷史奇幻電影《戰神趙雲》正式殺青。
  • 文學經典與國家形象:世界認知俄羅斯的一扇窗口
    文學經典以其獨特的審美形式承載著深邃的人文精神和厚重的歷史文化,既為國家塑形,又為民族鑄魂。俄羅斯是一個以文學藝術而聞名於世的國家,其社會和歷史進程中一直閃耀著文學的光輝。即便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5G時代,文學也依然是世界認知俄羅斯的一扇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