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拜觀音菩薩時,牢牢記住二句話

2020-12-15 紅塵禪緣

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可謂是根深蒂固,很多人喜歡觀世音菩薩的原因因為觀音菩薩有求必應,大慈大悲,幫助眾生去除煩惱!以為菩薩無私所以我們喜歡,當我們去拜菩薩時牢記兩句話,福報自然就來了。

觀世音菩薩具有平等無私的廣大悲願,當眾生遇到任何的困難和苦痛, 如能至誠稱念觀世音菩薩,就會得到菩薩的救護。而且,觀世音菩薩最能適應眾生的要求,對不同的眾生,便現化不同的身相,說不同的法門。 觀世音菩薩行大悲,也教眾生修大悲。他在大悲行中自利利他,積集無量功德而得究竟解脫。我們拜觀音菩薩是學習菩薩的慈悲心, 佛教告誡眾生,欲得菩薩護念,無有恐怖,應修學菩薩的大悲法門。行大悲者凡見人類的苦痛,能平等予以同情,願拔除其苦;再能平等同情一切眾生,即是菩薩的悲心。所以求菩薩要心生慈悲,和菩薩有感才會有所應,拜觀音不如學觀音,修煉自己的慈悲心,將自己的慈悲心擴大就是心繫一切眾生!

觀音菩薩又稱觀自在菩薩,觀照自身的行為和思想,向菩薩靠近,人人皆可為菩薩,我們去拜觀音時最好能牢記這句話,我要學觀音,並且要做觀音,做一個像觀音菩薩一樣的人,也只有成為菩薩這樣的人,才能度一切苦厄,遠離一切煩惱和痛苦。人們生活在世態炎涼的世界裡,內心都希望有一種慈悲的精神。而有這種慈悲精神的人,就是人間的觀音菩薩。如果你擁有一顆慈悲的心,你當下就是觀世音菩薩,我們修行就是要修出一副慈悲的心腸。這樣看待世上一切事情,就都能提得起,放得下,想得開。並福慧雙修,隨緣隨分,濟世利人。

我們要學習觀世音菩薩,學習無條件的愛和給予。慈悲的基礎,是沒有偏見沒有遠近親疏的愛每一個眾生,如同觀世音菩薩,以大悲心觀照世間,了知這世間萬象的痛苦,而不捨棄世間,慈悲救度,將愛、勇氣和智慧帶到人間,化烈火為紅蓮。

相關焦點

  • 拜觀音菩薩時,牢牢記住二句話,福報自然來!
    拜觀音菩薩時,牢牢記住二句話,福報自然來! 老話說: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因為觀世音菩薩無私地幫助一切眾生,所以一切眾生都喜歡去拜觀世音菩薩,當你去拜觀世音菩薩時,最好能牢記二句話,記住這兩句話後,福報自然就來了。
  • 拜觀音菩薩時,心裡默念這三句話,菩薩自然保佑
    每當人們遇到倒黴的事情或不順時,都會去寺廟拜一拜觀音菩薩,經常拜菩薩的人,還是覺得生活一點變化都沒有,拜了觀音菩薩後,還是諸事不順,有些時候想起來,還不如不拜。其實,我們在拜菩薩時,千萬不要開口就求菩薩保佑自己升官發財,也不要盲目去求平安、求財富、求健康等等。
  • 佛教:拜觀音菩薩時,默念這3句話,好運自然來
    導語常能見到一些人遇事總喜歡去拜觀音菩薩。這些人更想去祈求觀音滿足他們的願望,事實上也是如此。但你會見到,很多時候菩薩並不能幫我什麼。這個時候不知道你有沒有疑問,拜觀音菩薩的時候應該怎麼做?我們不能直接開口去求菩薩保佑你,有時候越想要什麼就越得不到什麼。
  • 拜觀音菩薩時,心中默念2個字,福報自然來!
    大多數人,生活中遇到無法解決的困難時,最先想到的就是觀音菩薩,因為佛門裡常說:「千處祈求千處應。」觀音菩薩,可以救苦救難,所以我們很多人才會不遠萬裡,跑去拜觀音菩薩。並不是所有拜過菩薩的人,都能獲得好運,其實真正決定你是否能獲得福報的原因,只有兩個字。若我們能在拜觀音菩薩時,心中默念這兩個字,並依照這兩個字,去做人做事,福報就會不請自來。這兩個字就是:「因果」。我們在拜菩薩時,心中一定要知道因果才行,如果你不了解什麼是因果,也不信世間的因果,就算你拜再多的佛,佛菩薩也很難保佑你。
  • 拜觀音菩薩時,若能保持這三種心態,好運將會不請自來
    所謂「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大家從各種影視劇和書籍中可以看到,每個人去寺廟都會拜一拜觀音菩薩,觀音菩薩,做為佛教中最為人所熟知的菩薩,而受到眾多信徒的供奉,成為民間廣泛的信仰。世人拜觀音,無非是求財求子求平安,希望菩薩保佑自己和自己愛的人平安幸福,遇到了難事,希望菩薩幫助自己渡過難關。常言說:「心誠則靈,」拜菩薩時,首先心態要擺正,心要誠懇,但若懷有一些不三不四的想法,那麼心願就難以實現。拜觀音菩薩時,若能保持這三種心態,好運將會不請自來。
  • 去寺廟拜觀音菩薩時,默念這三點,好運不請自來
    所謂「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在佛教的眾多菩薩中,民間廣泛熟知和信仰的當屬觀音菩薩。佛教認為,觀音菩薩是大慈大悲的化身,也是與眾生最有緣的菩薩。生活中,大家前去寺廟拜觀音菩薩,無非是遇到了難事,希望菩薩幫助渡過難關,或是想祈福庇佑,祈求全家幸福安康。
  • 拜觀音菩薩時,心中默念三句話,福報無量!
    正所謂「家家彌勒佛,戶戶觀世音」,自佛教傳入中國,觀音菩薩大慈大悲的悲憫精神和美名就深深刻入百姓心中,成為人們心中的敬仰。我們最常見到的觀音菩薩造像往往是菩薩一手持淨瓶,一手持楊枝播灑甘露,象徵播灑清涼於人世間,解救眾生脫離危難。
  • 拜觀音菩薩,牢記這兩個字,福報無量!
    從中便可看出這兩尊佛菩薩,在民間受到了普遍崇信。尤其是觀世音菩薩,因其慈母般端莊、慈祥的形象,以及眾多開示觀音法門的經籍,使得觀音成為受世人頂禮膜拜最多的菩薩之一。《法華經》云:「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禮拜、稱念諸佛菩薩名號,為將來種下善因好緣,又能乘彼願力,成就稀有功德。拜觀音菩薩時,若能牢記下面兩個字,如法修行,福報無量。其一,悲。
  • 拜觀音菩薩時,注意這一點,會越來越幸運!
    不過,卻有很多人懷疑,參拜觀音菩薩是否有用,為什麼自己的生活沒有改變呢?其實,我心中曾經也有這樣的疑惑,我也是一個佛教信徒,有空或者遇到不順的事情,都回去普陀山參拜觀音菩薩,希望因此能夠改變自己的現狀。
  • 拜觀音菩薩時,心中默念兩個字,福報自然來!
    記得年少時在家,每逢新春佳節,家中老人祈福必拜觀音菩薩。從佛理來講,拜觀世音菩薩時,心中默念「慈悲」二字,處世以慈悲為本,以方便為門,利樂眾生,福報自來。何為慈悲呢?《大智度論》中有言:「慈者,濟喜;悲者,拔苦。」意思是說,「慈」即愛念,以無緣慈,給予眾生愛樂歡喜;「悲」即愍傷,以同體悲,拔除眾生苦厄困頓。
  • 拜觀音菩薩時,嘴裡「默念」這3句話,好運自然來!
    前段時間總是諸事不順,朋友推薦我去普陀山,拜一拜觀音菩薩,或許能化解不順。我聽了朋友的話去了一趟普陀山。此時,已經是我從普陀山回來的第二個月了,最近經常遇到順心的事,工作順利了,婚姻幸福了,這一切都是觀音菩薩的功勞,也有一位高僧的功勞。
  • 佛教:遇到大事,如何在家求觀音菩薩,如何還願、回向?
    佛教:遇到重大事情,在家如何求觀音菩薩,如何還願、回向?| 文:金剛智慧海佛教:遇到重大事情,在家如何求觀音菩薩,如何還願、回向?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百求百靈,無願不滿,但是很多人不懂得在家裡祈求供養的方法。
  • 危難時人們念道:菩薩保佑!菩薩危難時念什麼
    危難時人們念道:菩薩保佑!菩薩危難時念什麼 | 文 三隻眼讀史菩薩是「菩提薩埵」之略稱,意思是求道求大覺的人,菩薩是佛弟子,語意如菩提樹枝繁葉茂。菩提代表覺、智、道之意;薩埵代表眾生、有情之意。此外,由於菩薩是佛位的繼承人,因此也稱之為「法王子」,這個語詞的音譯為「究摩羅浮多」,意譯又稱為「童真」。智、悲、行、願分別代表大乘佛教四大菩薩,也就是文殊、觀音、普賢、地藏。最為我們熟悉的是觀世音菩薩,觀世音在梵語稱作鳩摩羅什,唐代玄奘大師又把觀世音譯為觀自在,但民間多採用觀世音的稱呼,也簡單地稱作觀音菩薩。
  • 四大菩薩之首為什麼不是觀音菩薩,而是他?
    《法華經》記載,佛教有八萬菩薩,其中最出名的有四個,分別是觀音、文殊、普賢以及地藏王菩薩,世稱四大菩薩。受《西遊記》以及其他神魔小說的影響,很多人以為四大菩薩之首是觀音,畢竟知名度以及人氣擺在這裡。其實,文殊才是四大菩薩之首,今天筆者為您分析一下原因。
  • 文殊普賢觀音地藏「四大菩薩」,求智慧找這位菩薩
    實際上大多數的中國人都不是虔誠的佛教信徒,用胡適先生的話說,「中國人的信仰從來不固定某種宗教,而是追求實用主義的跪拜神佛。」簡單的說國人對佛教的崇拜,集中反映在對菩薩的崇拜上,從印度的繁雜的菩薩中選出了四大最具代表意義的菩薩,建立了一套完整信仰體系。
  • 觀音聖誕 | 菩薩有形變 慈悲無界限
    她是大乘佛教慈悲救世精神的體現。無論淨土、禪、密各宗,任何拔苦濟樂的法門,都離不開觀世音菩薩。慈悲即觀音,在中國婦孺皆知,深入人心。觀世音菩薩象徵泛在的真理,無形而無所不在,有「人類仁慈保護者」之稱。農曆二月十九日恭逢觀世音菩薩誕辰紀念日,讓我們重溫觀音信仰、觀音文化,祈願觀世音菩薩慈悲護佑,眾生永離苦痛,長得安樂。
  • 農曆二月十九,是觀音菩薩聖誕!對這尊佛教大菩薩,你了解多少?
    在我國,觀音菩薩大概是最受人們歡迎的佛教菩薩了。自古以來,民間就把祂奉為「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萬能之神。不論在城市還是鄉村,很多老百姓家中都供有觀音像,希望得到他的加持和護佑。不過,對佛教的這尊大菩薩,你究竟了解多少呢?你對祂的認識是不是主要來源於小說和影視劇呢?
  • 拜「觀世音菩薩」,心中默念這2個字,增福無量!
    提起「觀世音菩薩」,大家都再熟悉不過了,他是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著名的道場在浙江普陀山。觀世音菩薩,佛教菩薩名,為梵文的意譯,亦譯作「光世音」,新譯「觀自在」「觀世自在」,音譯「阿婆盧吉低舍婆羅」「阿縛盧枳多伊溼伐羅」。阿彌陀佛的左脅侍,「西方三聖」之一。
  • 南山祈福,拜海上最大的觀音——我在海南畫了一個圈兒(3)
    南山既是佛教聖地,當然每一步都蘊含著佛教文化,進了檢票處後便是「不二」法門。在佛教中,對事物的認識稱之為法,「不二」法門是佛教八萬四千法門中的最高境界。所謂「不二」,即「非此非彼又即此即彼」、「眾生平等」、「心佛平等」,說得通俗一些就是,沒有分別心,真心本性,萬法歸一,沒有二心。所以法門外寫著「不二」,法門內寫著與之對應的「一實」,四個字都是已故著名書法家顧廷龍老先生94歲時書寫的。
  • 千手觀音菩薩像
    準提觀音菩薩像明代晚期  金銅  146釐米北京首都博物館密教中的觀音菩薩像有一首多臂或多首多臂,有慈悲相或忿怒相,手中執持不同的法器聖物,來協助信眾解除種種災難,離苦而得安樂。千手觀音菩薩像五代  高33.7釐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京都三十三間堂供養鎌倉時代的日本國寶級造像,包括一千尊木雕千手觀音菩薩像、二十八部眾及風神、雷神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