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吃火鍋,一個人唱KTV...這些行為的背後或許是一顆孤獨的心吧!但比起孤獨感,一個人的尷尬可能會更令人不安!作為創業者,你是否能從中瞧出點什麼商機呢?
餐飲行業瞬息萬變,今天還是大魚大肉最能抓住食客的心,可能明天素食主義就佔據了主流,曾經熱鬧紅火的餐廳還是家人聚餐、朋友聚會增進感情的場所,如今一位一桌一人食的餐廳也已悄然出現。現在單身的人是越來越多,一人食餐廳的出現不也正是單身經濟在餐飲業中的體現嗎?
1、在日本,「一人食」的現象較普遍
「一人食」的概念最先盛行於日本,所以在日本像這樣的餐廳其實還是比較常見的。
例如,日本有一家叫「一蘭拉麵」的拉麵館就很受我們國人的追捧。它的經營模式就是點餐都見不到營業員,直接可以在自助點餐機器上進行操作。為了創造出相對安靜以及能夠給人以安全感的空間,座位之間也是隔開的。
而今年興起的「一人食」餐廳更是著重突出了一人用餐不被打擾的環境。
就在今年6月份的時候,日本一家餐廳推出的「完全一人席」被很多網友「羨慕」到上熱搜,在這種情況下,自己獨自吃飯這件事兒已經不再會讓人覺得孤獨、尷尬了,反而會有「滿滿的安全感」。
這家日本餐廳「Gusto」是一家「一人食」烤肉店,從照片可以看出店內環境整潔,通過單間、隔間的設計使每位食客都擁有自己獨立的空間。
此外,每個席位還配有電源、WIFI、餐具盒,各種調味品也都一應俱全。據說所有席位內的物品完全免費使用,且不限時間,想在裡面待多久都可以。可以說是非常人性化了。
2、中國的「一人食」餐廳
看到日本有這麼好「一人食」的餐廳,我們真是羨慕到不行!
羨慕之餘就趕緊查看了一下相關資料,發現在國內「一人食」的餐廳也並非沒有,不僅有而且還有猛增的趨勢呢!
較早推出「一人食」服務的餐廳,像我們最熟悉也最常見的呷哺呷哺,用單人套餐的形式,解決了一個人吃火鍋的問題,食客可以一人一鍋就座於開放式的吧檯。另外,以服務著稱的海底撈,會在一個人來吃火鍋的顧客對面擺上一隻玩具熊「陪吃」。
而在武漢,就已經出現了能和日本「完全一人席」相媲美的餐廳。
在這裡,單人的小隔間就像個自習室一樣,旁邊的小擱架上還有留言簿、燈光溫暖的小檯燈。如果想一人獨享,那就拉下隔板。覺得寂寞,打開隔板,說不定還能偶遇個聊得來的新朋友。
在北京,也有主打一人食的烤肉店,一人一個爐的設計,一共有5種「一人食」烤肉套餐,並且都是雙拼搭配。除了一人份的烤肉,還有適合一個人吃飯的座位。
烤盤周圍就有排風口,很好地解決了吃烤肉會弄得滿身油煙味的問題。但缺點是,這裡單人的座位依然是開放的,並沒有「日本版」那樣私密。
3、如何做好「一人食」餐廳
▎味道是根本
雖然說是看準了單身經濟,但吃飯最看重的是什麼?無疑還是飯菜的味道。
如果是多人一起用餐,可能還會被服務等因素分散掉注意力。但一個人的時候,全部注意力可能就主要集中到菜品的味道上了。無論如何,做餐飲味道都是第一位的。如果捨本逐末,單純只是套用形式,跟風,註定是走不遠的。
▎注重服務品質,做有感情有溫度的服務
我們都知道好的服務對於一家餐飲店來說有多重要,一人食餐廳當然也不例外。但不同的是在面對單人顧客的時候,可以用有感情有溫度的服務代替傳統的標準化服務。
因為對於很多長期「獨來獨往」的人來說,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的內心其實還是很脆弱的。加上一個人在外面吃飯本身可能就會覺得比較尷尬,如果餐廳服務能夠洞察到這點並且願意在這方面花些小心思,傳遞出溫度與感情,就會讓顧客心裡感到暖暖的,下次還會再來。比如可以在餐桌上貼一些暖心的文案,專門定製一些特別的餐具等等。
▎氛圍營造好私密性高的溫馨環境
既然主打一人食,來這裡的食客除了菜品的味道當然看重用餐的環境體驗。所以一人食的餐廳私密性一定要做好。
像設置封閉性好的隔間,注重貼心方便的人性化設計:配置溫暖的燈光、手邊就有電源、WIFI、各種調味品配備齊全、恰到好處的放置顧客隨身物品的空間,適合餐廳情調的音樂等等...
4、可行性如何
像小火鍋、拉麵、煲仔飯、壽司等單品類店裡,單人用餐的食客也很多,不過這種場景下選擇這類簡餐多數以吃飽為目標,堂食、拼桌的環境對用餐者影響可能並不大。但對於以「一人食」為噱頭的餐廳來說,食客除了看重口味,輕鬆自在的用餐環境才是更重要的。
根據2018年的天貓「雙十一」狂歡節的數據顯示,一人食的方便小火鍋銷量增長210%,小型迷你洗衣機銷量增加630%,迷你微波爐則增加了980%……這些數據就足以表明,單身經濟正在以非常快的速度擴張。
從消費者角度看,一人食餐廳確實滿足了個性化的情感需求。你會開這樣一家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