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圖說|衛星「慧眼「識流「,黑洞雙星系統周期「小波動「

2020-12-18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01、慧眼衛星發現距離黑洞最近高速噴流

慧眼衛星發現了離黑洞最近的噴流產生的準周期調製信號。圖|中科院高能所

22日國際著名期刊《自然天文學》在線發表了慧眼衛星最新觀測結果:在高於200千電子伏特(keV)的能段發現了黑洞雙星系統的低頻準周期振蕩,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能量最高的低頻QPO現象。

研究表明,其起源於黑洞視界附近的相對論噴流(向外高速運動的等離子體流)的進動,為解決一直以來存在爭議的低頻QPO物理起源問題提供了重要依據。

02、木星北極的彩色旋風

NASA 公布一張經過色彩渲染的木星北極照片,巨大的氣旋風暴群如同彩色漩渦。圖自NASA

這張圖片由」朱諾號「探測器4次近距離觀測獲得的數據合成,畫面中央最大的氣旋風暴常年存在,周圍還有8個直徑在4000至4600公裡之間的較小氣旋。

木星北極目前存在9個氣旋,南極存在6個氣旋,科學家還無法確定這些氣旋的形成原因。

03、富士山2020年初雪

從空中俯瞰初雪覆蓋的富士山頂。圖自Johnny_suputama @Twitter

9月21日,日本山梨縣氣象臺宣布觀測到富士山」初冠雪「,降雪時間比2019年提前32天。

受新冠疫情影響,當地政府在2020年夏季實行60年來首次富士山封山令,所有登山步道禁止開放。日本第二波新冠疫情逐步降溫,9月21日新增確診483例,連續一個月呈下降趨勢,迄今累計79140例,死亡1527例。

04、土耳其候鳥遷徙

一群遷徙的鵜鶘越過一處金色淺灘,土耳其安卡拉省。攝影師:Emin Sansar

土耳其位於亞、歐、非三大洲交界,亦是全球2條候鳥主要遷徙路線的交匯處。

每年超過400種遷徙候鳥在土耳其落腳並繁衍後代,包括火烈鳥、鵜鶘、鸛等。8月至10月是北方候鳥經土耳其向南方遷徙過冬的季節。

05、全球首個百億級庫容水電站投運

空中俯瞰豐滿大壩全貌。攝影:江城日報

9月25日9時,國網新源豐滿水電站6號機組正式投入運行。至此,豐滿水電站新裝6臺20萬千瓦機組全部投產發電,標誌著世界水電史上首個「百米級壩高、百億級庫容、百萬級裝機」大型水電站重建工程實現全面投運。

排版|Kai

編輯|羽華

責編|小文

相關焦點

  • 衛星「慧眼」識「流」,黑洞雙星系統周期「小波動」被發現
    衛星「慧眼」識「流」,黑洞雙星系統周期「小波動」被發現 2020-09-30 06: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一箭雙星 中國成功發射「極目」空間科學衛星
    中國成功發射「極目」空間科學衛星。任暉 攝  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由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二期)先導專項部署,其兩顆小衛星採用共軛軌道的星座布局,將對引力波伽馬暴、快速射電暴高能輻射,特殊伽馬暴和磁星爆發等高能天體爆發現象進行全天監測,推動破解黑洞、中子星等緻密天體的形成和演化,以及雙緻密星併合之謎。
  • 一個擁有黑洞,雙星系統,變星和類地行星的神奇星座——天鵝座
    在夏末初秋的晚上,北半球天空中從東方會冉冉升起一個星座,這個星座非常神奇,一個星座它包含了宇宙間大部分的天體的類型,它就是天鵝座,一個具有黑洞、雙星系統、變星、類地行星和存在於一個長得像北美洲的星雲裡面。
  • 中國科學家發現最遠黑洞雙星(圖)
    新華社發  11月28日,《自然》雜誌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劉繼峰研究員領導的國際團隊對漩渦星系中X射線極亮源M101 ULX-1的研究成果,我國科學家發現迄今距離地球最遙遠的黑洞雙星。這是國際上對X射線極亮源動力學質量的首次、也是唯一一例成功的測量。該雜誌審稿人認為此項成果「奪取了這個領域的聖杯」。
  • 雙星系統行星可擁有適合生命存在的衛星?
    到目前為止,人們只發現了一顆繞著遙遠恆星運行的行星運行著潛在衛星,但考慮到圍繞地球太陽運行的衛星數量眾多,似乎仍有更多的外衛星未被發現。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正如著名的《星球大戰》星球塔圖因所描繪的那樣,圍繞著雙星運行的行星可以抓住它們的衛星,為生命的進化創造場所。然而雙星系統可以在穩定性方面帶來挑戰,而它們的單星系統卻可以避免這種挑戰。
  • 科學家發現迄今軌道周期最短雙星:僅2.4小時
    這個由黑洞和紅矮星組成的雙星系統的周期僅為2.4小時,打破了之前的紀錄。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歐洲空間局(ESA)的XMM-牛頓望遠鏡觀測到一顆恆星和一顆黑洞組成的雙星系統,它們的軌道周期非常短,達到了驚人的2.4小時,比之前的世界紀錄快了將近一個小時。  這個雙星系統中的黑洞代號為MAXI J1659-152,質量至少是太陽的三倍,而它的紅矮星夥伴的質量只有太陽的20%,它們之間的距離大約為100萬公裡。
  • 中國一箭雙星再次發射成功 衛星命名「懷柔一號」
    此前的一期專項已經成功發射了「悟空」、「墨子」、「慧眼」、「實踐十號」等科學衛星,有力推動了我國空間科學、空間技術、空間應用的發展。2019年8月31日,二期專項首顆技術驗證衛星——微重力技術實驗衛星「太極一號」成功發射,邁出我國空間引力波探測奠基性的第一步。此次發射的衛星由2顆小衛星組成。
  • 科學家首次發現極端公轉周期的雙星系統!
    實際上在現實中我們也能看到這一場景,現在,美國國家射電天文臺(NRAO)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他們發現了一個非常怪異的雙星系統,他們懷疑圍繞多顆恆星運行的奇異系外行星可能存在於偏離軌道的軌道上,遠離主軌道平面。這一發現對複雜的多恆星系統中的行星形成具有重要意義。
  • 2020年天文學發現大事回顧——宇宙最神秘天體之黑洞篇
    通過光譜分析,天文學家在一個距離地球約1100光年的雙星系統HR 6918中發現了其中一顆伴星出現異常的繞轉周期,這意味著它正與一個看不見的天體互相繞轉。根據分析,這個看不見的天體質量約為4.2倍太陽質量,由於已經超出奧本海默極限,這顯然是一個黑洞,不過有科學家認為也可能是一對距離很近的雙中子星。
  • 萬物|張雙南:來一場「星際穿越」,探索黑洞和引力波的真相
    12月20日,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舉辦了一場由天體物理學家、「慧眼」天文衛星首席科學家張雙南教授的演講活動,這場演講也是《亦莊學院》創院的第一課,以「黑洞與中國慧眼天文衛星」為演講主題,張雙南教授帶領觀眾展開了一場星際穿越,探索黑洞和引力波的真相,也引領觀眾感受了中國智造的「慧眼」天文衛星的魅力。
  • 奇異罕見,雙星系統如何形成?愛因斯坦相對論為你揭開
    MWC656系統的藝術家概念圖。該恆星旋轉速度非常快,會釋放一個赤道物質盤,後者通過一個吸積盤傳遞給黑洞白矮星吸收物質,會致其旋轉速度加快。而恆星十分微弱,肉眼很難觀測。現如今通過使用廣義相對論中一種猜想——坐標系拖曳效應,天文學家解決了這個問題。
  • 雙星系統有兩個恆星,那行星還能穩定的運行嗎?冥王星給出答案
    衛星基本上和行星一樣,它既繞軸自轉,也繞著母星運行,不過這個母星是行星並非恆星。在大多數情況下,衛星比它所環繞的行星質量要小得多,當然,行星的質量也比恆星要小得多。關於衛星在行星的帶領下繞恆星運行的軌跡,我們一般會認為它是一種「環形」或「螺旋形」軌道,但實際上在大尺度的範圍來看,衛星的軌道其實是非常「平滑」的!
  • 我國成功發射「極目」雙星 探測引力波伽馬暴
    據介紹,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簡稱GECAM)由中科院空間科學(二期)先導專項部署,2顆小衛星採用共軛軌道的星座布局,將對引力波伽馬暴、快速射電暴高能輻射,特殊伽馬暴和磁星爆發等高能天體爆發現象進行全天監測,推動破解黑洞、中子星等緻密天體的形成和演化,以及雙緻密星併合之謎。
  • 探秘12個著名宇宙黑洞:天鵝座X-1雙星系統(圖)
    據國外媒體報導,黑洞是宇宙中最令人捉摸不透的神秘天體。現在讓我們盤點一下宇宙中最著名的幾個黑洞候選目標。  1.天鵝座X-1雙星系統天鵝座X-1雙星系統  這張照片是天鵝座X-1雙星系統的X射線照片,這是科學家們第一個懷疑是黑洞的天體。
  • 「極目」空間科學衛星的成功發射與黑洞的研究有重要意義
    北京時間12月10日凌晨4點14分,名叫「極目」的兩顆空間科學衛星以一箭雙星的方式於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極目衛星那麼,你可能會問:「極目」衛星是什麼,有什麼意義?那麼,讓小編來為您一一解答。首先,「極目」衛星的實際名稱叫「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極目」是科研人員對兩顆衛星的暱稱,一顆叫「小極」,一顆叫「小目」。發射該類型的衛星還是我國首次。這兩顆衛星都是近地軌道衛星,由於一顆近地軌道的衛星不足以實現全天候所有區域的實時觀測,因而需要採用兩顆衛星聯合。
  • 「一箭雙星」,我國發射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成功!
    打開APP 「一箭雙星」,我國發射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成功! 騎士 發表於 2020-12-10 09:53:00 據新華視點報導,12 月 10 日 4 時 14 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以 「一箭雙星」方式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 銀河系中最亮的伽馬射線雙星系統可能是由一顆磁星驅動的
    伽馬雙星是一個由大質量、高能量恆星和緻密恆星組成的系統。直到最近,也就是2004年,人們才發現了它們。當時,人們可以從足夠大的天空區域觀測到特電子伏(TeV)波段的極高能伽馬射線。在可見光下觀察,伽馬雙星看起來是明亮的藍白色恆星,與任何其他擁有大質量恆星的雙星系統沒有區別。然而,當用x射線和伽瑪射線觀察時,它們的性質與其他雙星有顯著的不同。
  • 我國「一箭雙星」再次發射成功 衛星命名為「懷柔一號」
    此前的一期專項已經成功發射了「悟空」、「墨子」、「慧眼」、「實踐十號」等科學衛星,有力推動了我國空間科學、空間技術、空間應用的發展。2019年8月31日,二期專項首顆技術驗證衛星——微重力技術實驗衛星「太極一號」成功發射,邁出我國空間引力波探測奠基性的第一步。
  • 「極目」雙星練就「火眼金睛」:全天候監測宇宙引力波之光
    這對被科研人員譽為「孿生兄妹」的空間科學衛星有哪些個性特點?它們將怎樣監測、捕捉宇宙中稍縱即逝的引力波之光?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GECAM科學應用系統副總師鄭世界和GECAM衛星系統載荷總師李新喬就此進行科普解讀。「極目」雙星太空在軌運行藝術想像圖。
  • 「極目」雙星練就「火眼金睛」:全天候監測宇宙引力波之光_新聞...
    「極目」雙星太空在軌運行藝術想像圖。中科院GECAM項目團隊 供圖探尋宇宙神秘的波動之光顧名思義,引力波就是引力引起的時空波動,實際上引力波通常指引力波暴,它是指兩顆緻密星體(兩顆黑洞、兩顆中子星或一顆黑洞和一顆中子星)併合產生的引力波,頻率一般從幾十到一千赫茲,也是目前為止人類唯一探測到的引力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