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與人之間的差別這麼大?楊絳的一段話,讓人感到很現實

2020-12-14 佳佳樂多

都說「人比人,氣死人」。人和人之間是存在差別的,窮富、高矮、胖瘦等等,有時候人和人之間的差別是能夠影響一個人的心理的。

差別有多大,真的無法去衡量,只能就事論事,看怎麼去比較。認識經不起比的,如果拿一個很差勁的人跟很優秀的人比,那差距就非常大,一個天上一個地上。

如果你不知道怎麼回答為什麼人與人之間的差別這麼大?不如讀讀楊絳的一段語錄,讓你感受一下現實。

我常奇怪,為什麼有人得了我父親的幫助,感激得向我母親叩頭,終身不忘。為什麼有人由我父親的幫助得了一千多畝好田,二十年後居然沒忘記她所得的便宜;不顧我父親老病窮困,還來剝削他的腦力,然後用兩個湯糰來表達她的謝意。為什麼人與人之間的差異竟這麼大? ——楊絳 《將飲茶》

我們可以從楊絳的這段話中看出很多現實中的問題來,我們不妨再仔細琢磨一番,分析一下,反省一下。

我常奇怪,為什麼有人得了我父親的幫助,感激得向我母親叩頭,終身不忘。

我覺得可能父親不是當家的,即便父親幫助過的人,別人都感激是母親讓父親去幫的,母親是一家之主,所以會感謝母親,因為別人日後還會指望著一家之主再幫他們。

這就是很現實的問題,很多人都是這樣,搞不清楚背後到底是誰在幫自己,就胡亂去感謝人。其實感謝誰都一樣。但是我們無不從中看出人們希望感謝的還是一家之主,也只有一家之主,值得我們去感謝,日後還指望這個一家之主再幫幫他們。

為什麼有人由我父親的幫助得了一千多畝好田,二十年後居然沒忘記她所得的便宜;不顧我父親老病窮困,還來剝削他的腦力,然後用兩個湯糰來表達她的謝意。

這種人就是典型得到了好處,一直不忘給他好處的人,他這個不忘,無非就是一種依賴,說白了就是很現實的佔便宜。我們都說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而楊絳說的這個人不僅回報的少還想繼續佔便宜。

這無疑是很多人的現實,幫別人卻成了應該的,不僅得不到回報,還會讓人得寸進尺,讓人感到寒心不已。為什麼人與人之間的差異這麼大?

說白了都是各自為了各自的利益,心變得極其醜陋罷了。所以說為什麼人與人之間的差別這麼大,楊絳這段話說的很清楚,很現實。

楊絳的文字就是這麼的寫實,在《我們仨》中告訴我們,一家人,在一起就是家。一家人只要和和睦睦,健健康康,相親相愛,相互體貼,一起歡笑,一起面對生活的困難,即使身處陋室,也是溫暖,即使粗茶淡飯也是幸福。

書中記錄的一些場景即使多次重讀,也仍能給人以溫暖和感動。當錢鍾書經歷動蕩和妻女重聚時他發願:「從今以後,咱們只有死別不再生離。」

四歲的女兒錢媛打量著兩年未見的父親說「這是我的媽媽,你的媽媽在那邊。」錢鍾書笑問:「是我先認識你媽媽,還是你先認識?」錢媛回答:「自然是我先認識,我一生出來就認識,你是長大了才認識的。」

錢鍾書悄悄的在女兒耳邊說了一句話,從此父女倆十分友好,連媽媽都退居二線了,提起這段回憶,楊絳在書中感慨道:「鍾書到底跟錢媛說了什麼話我當時沒問,而現在已沒人可問。」

有人說《我們仨》會讓你笑再讓你哭,還能教會你很多關於愛的事,而我讀完此書最大的收穫則是它讓我更加珍視那些微笑的幸福和身邊的人。

在這推薦大家讀一讀《我們仨》,願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幸福!

現在正版書籍僅需28元,點擊下方商品連結購買吧:

相關焦點

  • 楊絳:人這一生到底是為什麼而活?她逝前的感慨讓人沉思
    楊絳:人這一生到底是為什麼而活?她逝前的感慨讓人沉思都說吃飯是為了活著,那活著是為了吃飯嗎?其實答案不言而喻,人活一輩子,當然不止是為了吃飯,人活著必然有一生的意義。志向不高,是文化水平高低決定的,但有沒有人生志向是自己決定的但很多人都會在考慮,甚至一生都在尋找,自己到底是為什麼而活。特別是進入人生的低谷或心情低落時。
  • 楊絳的文字有多「乾淨」?很用心的一段話,透露了現代人的窘態
    「讀楊絳的文字更好像傾聽一名聖人敘述這些煙塵舊事,在寧靜、平平淡淡、普普通通中有種非凡的人生追求。」楊絳,1個非常值得稱其為老先生的女人,說起再問文學界的知名度,能夠那樣說:倘若說人世間剩餘了哪些,楊絳的文字便是這其中1個!回望她這一生的著作中,《我們仨》便是1部精粹!
  • 如何鍛鍊一個能做大事的人?楊絳的語錄讓人醍醐灌頂,茅塞頓開!
    我們不妨讀一下楊絳的語錄,真的讓人醍醐灌頂,茅塞頓開,文字如下:如要鍛鍊一個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稱心,才能養成堅忍的性格。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鍊,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楊絳讀完楊絳這段語錄,無不感嘆這話是出自一位女子之口,還是楊絳之口。
  • 楊絳:人活一生,到底是為了什麼?她去世前的感慨,說透了現實
    隨著愛人錢鍾書和愛女錢媛的相繼離世,在楊絳先生96歲高齡的時候,提出了一系列關於人生價值的問題:人為什麼活著,什麼是人生的價值?人的修身養性到底有什麼用?人死了說是「解脫了」,解脫的是誰呢?活著的人祝願死者「走好」,怎麼走好?走哪裡去?
  • 村上春樹最經典一段話,僅3句,卻寫盡了人與人之間的一種關係
    為什麼有些人相識了後就分開,再也見不著了。給人留下了無盡的思念,甚至傷心。而有些人離開了,你卻覺得分開就分開了,不聯繫就不聯繫了,見不著就見不著了,你都不會去在乎,更不會去傷心。這是為何呢?因為人與人之間都有著一種關係,也就是誰都擁有的這張人與人之間關係網,誰都擺脫不了的關係網。因為人是群居動物,是群居動物,就會有朋友、家人、同事等關係。而村上春樹最經典一段話,僅3句,卻寫盡了人與人之間的一種關係,他寫的很深刻,很精闢,讓人佩服!這3句如下: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許我們從來不曾去過,但它一直在那裡,總會在那裡。
  • 人與人的主要差別?
    同樣是人,我們人與人的主要差別在哪裡呢?為什麼有些人能夠年輕大成功?為什麼有些人能夠成為人生的贏家?為什麼 同樣是人,人生的結果,人生的命運不一樣的呢?到底我們人與人的主要差別在哪裡呢?根據我的觀察和分析:人與人最大的差別,表層現象是我們的選擇,不同本質核心是我們思維的不同。
  • 楊絳吵贏錢鍾書後,突然後悔:與人相處,總爭輸贏很不明智
    錢鍾書和楊絳,是出了名的恩愛夫妻,但畢竟是夫妻,總歸還是難免磕磕絆絆。在一次出國的輪船上,兩人竟為一個法語單詞,大吵了一架。錢鍾書覺得自己的發音是對的,而楊絳認為,他的發音帶著一股鄉音。錢鍾書很是不服,衝著楊絳說了一些傷感情的話。
  • 「我愛丈夫,勝過自己」,楊絳告訴我們,勢均力敵的愛情有多甜
    在現實生活中,神仙眷侶般的愛情也不少見,普通人家有,名人也有,而我最羨慕的就是錢鍾書和楊絳之間的愛情故事,他們真的做到了相濡以沫一生。「你是最賢的妻,最才的女」,這句話是錢鍾書先生對妻子楊絳的情話,也是對妻子的充分肯定和讚譽,而楊絳先生也說過,「我愛丈夫,甚過愛我自己。
  • 如今男女之間的觀念差別竟有這麼大!
    在提倡男女平等的當今社會,由於後天所受到的各方因素的影響,男女之間會出現思維立場、行為做法等方面的差別,但想不到的是兩性之間的觀念差別居然這麼大!大到甚至因此而產生了許多社會性的問題與現象,引發社會公眾的關注與議論。
  • 給所有人的一段話!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格物讀書,ID:gewuliangzh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文章原來題目是:給天下所有人的一段話!我想對天下所有人說: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看法,不要太在乎別人的評論,不要太留心別人的指點,努力做好自己才最重要。我想對天下所有人說:不要為了別人而委屈自己,時間長了就會知道,有些人,用情了未必會珍惜,有些事,用心了未必會感恩。
  • 他演空手道大師兄而出名,一段話讓人記憶猶新
    很多演員都是不出名的,畢竟想要出名是很難的,有些演員甚至跑了一輩子龍套都沒有被人記住,有些演員一直都在演配角,也是一輩子都沒有出名,但也有一些演員一直都在演配角,雖然是配角,但也出名了,這樣的配角演員其實還是很多的。
  • 認知,是人與人之間唯一的本質差別
    象棋大師的「超能力」棋盤上有 20 - 24 個棋子,實驗結果表明,特級象棋大師和大師幾乎能毫無差錯的重新布出棋局,但是不會下棋的人,連一個棋子都放不對,中等水平的棋手表現則介於大師和不會下棋者之間。更讓人驚訝的是——如果讓受試者看隨意亂擺的棋盤(棋子數與真實比賽數相同),大師同不會下棋者都擺不對。這個實驗說明了什麼?
  • 楊絳:簡單過日子,是一種智慧,多少人卻不懂
    每個人都懷著這樣的期待,希望通過一番努力後,在有生之年裡,能夠把握許多的精彩,擁有很多的物質,似乎唯有如此,才不會辜負此生。殊不知,當一個人,有了豐富的閱歷後,許多的觀念,都會隨之改變了。尤其,跨過中年的門檻後,真正聰明的人,他不僅能夠在現實面前,挺起高傲的頭,也能在生活當中,逐漸學會低頭,做一個低調樸素的人。
  • u1s1,為什麼網上這麼多人放著人話不說?
    但逐漸地,隱語的神秘感讓不少人感到好奇、刺激,從而主動模仿,隱語便成為風行一時的新鮮詞語,最終有可能沉澱為一般俗語,實現去隱喻化 (demetaphorization)。我國著名民俗學家曲彥斌從《北京現代流行語》、《上海話流行語辭典》、《北京土語辭典》中選錄了一些範例來佐證這一觀點,比如,把人民幣單位稱作「分」、「張兒」等。
  • 感情說說很現實的句子 寫給最深愛的人一段話
    感情說說很現實的句子整理分享,別總聽悲傷的歌,別總想從前的事,人需要沉澱,要有足夠的時間去反思,是竭盡所能之後的不強求,而非兩手一攤的不作為!以下是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感情說說很現實的句子,歡迎閱讀
  • 到老了才明白,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在於孩子
    人與人之間的競爭是一個家庭對另一個家庭的綜合競爭!但是主要還是孩子之間的競爭!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別不是房子,不是車子,不是票子,不是那即將成為過去的位子,而是培養出各方面都很優秀的孩子!隨著年歲的增長,這種觀念就會越來越強烈!
  • 楊絳:人活一世,為的是什麼?你知道麼?
    世紀老人,中國傑出的作家、翻譯家、小說家、劇作家,錢鍾書夫人楊絳先生,於 2016 年 5 月 25 日凌晨在北京與世長辭,享年 105 歲。一顆高貴、深湛而生動的靈魂,如她所願終於 「 回家了 」。人為什麼活著,什麼是人生的價值?人的修身養性到底有什麼用?
  • 《走到人生邊上》楊絳先生96歲人生感言,人活著究竟為了什麼?
    我們初識楊絳大多始於先生散文隨筆《我們仨》93歲的楊絳在經歷愛女錢瑗和丈夫錢鍾書的逝世後,回首來時路寫下了一家三口曾經的相守相助相聚和相知,楊絳的文字讀起來平平淡淡無陰無晴,然而陰晴隱於其中,讀來讓人潸然淚下。
  • 失去了一切的人的慘狀,被雨果道出,讓人感到社會的殘酷和現實!
    沒有經歷過這樣人生的人,估計都會感到這個世上不可能有人能失去一切,感覺再怎麼失去,也不會失去親人,社會就是這麼現實的殘酷,有時候人活得很失敗,就連自己最親的人,親生父母,都不想見到他,見一次面,就要吵一次架,這樣,不如不見,省得大家都歡心。那麼活在這個世上,哪一種人會活得如此失敗呢?
  • 人活著,很棒的一段話!
    人活著,很棒的一段話! 八味人生良藥 第一味:放棄完美,多一份輕鬆; 第二味:面對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