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隨著國內疫情的好轉,不少城市都宣布了中小學的開學時間,不少家長帶孩子去眼科檢查發現,宅家三個月,好多孩子的近視度數都有所上升,甚至有孩子的度數上漲了近300度。在此情況下,不少家長病急亂投機,想到了之前學校門口發放的視力訓練小廣告。
視力訓練真能治療近視嗎?事實上,因為不恰當的視力訓練導致度數上漲的案例比比皆是。
為此,2019年4月,國家衛健委,國家網信辦等6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規範兒童青少年近視矯正工作切實加強監督的通知。對目前存在的虛假、誇大宣傳等問題進行了要求。從事兒童青少年近視矯正的機構或個人必須嚴格依法執業依法經營。不得在開展近視矯正對外宣傳中使用「康復、恢復、降低度數、近視治癒、近視剋星」等表述來誤導近視兒童青少年和家長。
相關閱讀:國家衛健委、教育部等6部門:近視矯正不得宣傳「降低度數」、「近視治癒」等
在目前醫療技術條件下,近視是不能被治癒的。兒童青少年時期可以通過科學用眼,增加戶外活動時間,減少長時間近距離用眼等方式來預防、控制、減緩近視。
家長一旦發現兒童青少年視力異常,應當及時帶其到眼科醫療機構檢查,遵從醫囑進行科學矯正。否則,就可能像下面報導中的孩子一樣,
花20萬做視力訓練,一年後孩子單眼視力只剩0.3!
「沒想到害了娃!」上周,在省眼科醫院杭州院區視光診療中心,十歲男生鄒琪(化名)一家人知道視力結果,在診室抱頭痛哭。一年不到的時間,鄒琪度數足足近了200度,而鄒琪爸爸更是捶胸頓足,花了20萬做視力訓練,沒想到反而害了兒子。在省眼科醫院杭州院區,這樣慘痛的教訓,著實不少。
「一年度數怎麼漲了這麼多,200多度了!」視光診療中心副主任醫師侯立傑,一看到鄒琪的視力檢查結果,還沒來得及問緣由。鄒琪的父母先哭了起來,鄒琪媽媽邊哭邊抱怨孩子爸爸,「都怪你,要做什麼視覺訓練!」鄒琪爸爸一臉懊悔。
細問之下,侯醫生這才知道近視飛漲的緣由。一年前,讀二年級的鄒琪看東西有點眯眼睛,在省眼科杭州院區檢查後,侯醫生發現鄒琪存在輕微散光。「因為孩子的眼球發育問題而造成散光,問題並不大,只要平時用眼不要過分疲勞,三個月複診一次即可。」侯醫生說。
但走出醫院的門,鄒琪父親就開始搜索各種防近視方法,最後一家視覺訓練中心成功打動鄒琪父親。愛子心切的他,帶著兒子做了近一年的視力訓練,前後投入了20餘萬元。每一次,視力訓練中心的視力檢查結果,都讓父子倆備受「鼓舞」。但最近一次的學校體檢,瞬間讓一家人夢醒。鄒琪單眼視力只剩0.3,一家人慌忙往醫院趕。
根據鄒琪父親的描述:給鄒琪做視力訓練,主要是拿Ipad進行訓練,每一次訓練要進行一個多小時。那麼究竟視覺訓練以及各種偏方,能否讓近視逆轉呢?
「近視是不可逆的,也不可能通過所謂的訓練恢復到之前正常的視力。像鄒琪這樣的視覺訓練方法,需要高強度的用眼,與『減少眼睛疲勞』的近視防控原則背道而馳。「侯醫生說。
事實上,省眼科醫院杭州院區開院的8年時間裡,接診了不少有此類誤區的家長和孩子。省眼科醫院杭州院區陳茹茹醫生用「用心良苦」來形容這群焦慮的家長。「有的家長,給孩子眼睛點藥粉,結果造成結膜炎,慘不忍睹。有的家長認為孩子戴眼鏡是大事,所以進行了相關的視力治療,看得清,就不戴眼鏡了,半年增長度數達到100度的患者不少。」
陳醫生分析:很多病人接受的視覺訓練,訓練的不是眼睛,而是大腦。其原理來自於大腦對於模糊圖像的適應。視網膜在焦點處成像是最清晰的,但在這個焦點前面和後面的一小段距離裡,成像也是相對清晰的。如果視網膜能接收到這段範圍內的光線,大腦也會識別為「清晰」。很多許多患者訓練後視力「變好」了,但近視度數比原來還高。再加上高強度用眼,視力就會斷崖式下降。
陳醫生說:「千萬不要把近視和眼鏡,視為洪水猛獸。該戴眼鏡,還得戴眼鏡。一味逃避不是辦法。」
目前,在臨床上,正常相對可接受的近視增長幅度是每年控制在50度以內,
眼軸距增長不超過0.3毫米。「但很多家長,認為孩子一戴上眼鏡,度數就飛漲,所以很抗拒戴眼鏡,殊不知,這樣反而耽誤了孩子。」
「我接診過的小患者,跟蹤隨訪了兩三年,有的孩子每三個月近視就增長50-100度,照這個速度下去,一年近視要增長300度以上。等到小學畢業的時候,絕對就是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視了,這就非常可惜。」陳醫生說。
今年,教育部等八部門就推出了《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提出多項防控近視的舉措,其中首先提到了「增加戶外活動和鍛鍊」。
陳醫生解釋,在戶外充足的自然光線照射下,瞳孔會變小,使成像更清晰;在戶外運動時,我們的眼睛更喜歡「遠距離」和「追逐視」,焦點來回切換,眼球的調節作用更好。此外,戶外的光照強度會激發人體多巴胺分泌,而多巴胺在近視發生會起到預防作用。
在採訪中,陳醫生反覆強調,在近視問題上,家長有正確的護眼觀,孩子受用一生。
在陳醫生朋友圈裡,有一個十歲女孩小瓊(化名)。「這個病人在我這裡就診快三年了。2016年1月,查出近視125度。此前孩子媽媽也和很多家長一樣,覺得不戴眼鏡沒啥問題,後來每隔三個月來檢查,孩子的度數都增長很快,到9月已有175度。這時候,孩子媽媽決定給孩子戴ok鏡,同時,加大了孩子的戶外活動時間。」陳醫生說。從此,上下課、雙休、寒假和暑假,只要一得空,陳醫生發現孩子和家長都在戶外活動。
「女孩的皮膚成了小麥色,度數也一直維持在175度,沒有增長。每次三個月的複查都沒有缺席。」陳醫生說。
年齡7-40歲,不想戴框架眼鏡的近視患者;
近視度數不斷加深的學生;
戴框架眼鏡引起不適或眼部變形的青少年;
高考、參軍或考軍校而視力不合格者;
某些特殊職業者:如潛水員、演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