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鏡到底」有何玄機?專家解讀電影《1917》

2020-12-18 1905電影網

1905電影網專稿有這麼一個故事。一戰時期,兩名英國士兵為了拯救成百上千的生命而冒險穿越敵境傳遞重要情報。

到了2020年,這個故事的問世,再次以不平凡的勇者姿態,拿下第92屆奧斯卡最佳攝影、最佳音響效果、最佳視覺效果三項大獎的同時,成為了觀眾們的精神食糧與力量之源。

它,就是戰爭題材影片《1917》。

8月7日,電影《1917》登陸國內院線,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首周末票房3686萬元,豆瓣評分8.5分,淘票票評分8.8分。

和其他同類型影片不同的是,「一鏡到底」成為了《1917》最大的賣點,也成為了最大的爭議。

有網友評論,「這才是讓人真正感受到『一鏡到底』魅力的電影」,但也有網友評價:這部電影 「除了假的『一鏡到底』還有什麼?」

那麼,長鏡頭為何如此受爭議?「一鏡到底」的運用,又是否真的讓觀眾「身臨其戰」呢?本期《今日影評》特別邀請到了中國傳媒大學教授索亞斌,和我們一起聊聊電影《1917》。

「一鏡到底」與「偽一鏡到底」

談到電影《1917》的「一鏡到底」,首先得有對這一名詞的清晰技術界定。

因為,儘管本片觀眾在直觀的視覺感受上是「一鏡到底」,但事實上,影片卻是分割成三四十個段落拍攝的。其中,每一個段落都是所謂「一鏡到底」,時長從幾十秒鐘到八九分鐘不等,然後再通過數字影像技術去掉中間的剪接痕跡。

「所以它其實是一部『偽一鏡到底』的電影」,索亞斌指出。同時,他給感興趣的觀眾出主意,「如果要去找『偽一鏡到底』的依據,就是角色什麼時候不在畫面上,哪怕鏡頭還在運動都沒關係,這時可能就是兩個鏡頭間的剪輯點」。

那麼,導演為什麼要「偽裝」這樣的效果呢?

索亞斌指出,從創作者的角度來說,絕大多數的導演和攝影師希望這輩子有機會拍一個類似這樣的電影。「人和事在這樣長鏡頭、全景式呈現之中。完整而又曖昧,有一種豐富讀解的可能」。

在影片《1917》開篇,主人公以「看熱鬧」的角度看待戰爭,但當敵機被擊落,在他們眼前爆炸起火,長鏡頭從頭到尾帶來那種真實和震撼,就讓我們對那個士兵的遭遇感同身受。「這個絕對是鏡頭分切剪輯實現不了的」,索亞斌說。

「一鏡到底」=「身臨其戰」?

有人這樣評價《1917》——成也「一鏡到底」,敗也「一鏡到底」。而這,也直接對應著觀影之後兩種截然不同的觀眾體驗與評價標準。

有人認為,本片長鏡頭帶來一氣呵成的感覺,讓觀眾穿梭於戰場各個角落,但也有觀眾表示,前半段節奏過於拖沓,甚至讓他們昏昏欲睡。

索亞斌指出,電影前半部分的情節感的確較弱,「感覺就是兩個人一直走,一直走」。而隨著追擊、槍戰、小戰士犧牲等情節出現,一切就變化起來了。而這,「不像漫威電影那樣,會有絕大多數觀眾能夠接受」,他補充道。

影片表面看來,只是一個不太起眼的故事,但實際上,卻包含了導演的諸多思考。

相對於大多數藝術影片使用長鏡頭的「笨重」方式,《1917》充滿著各式各樣的靈動感,通過鏡頭語言展示劇中人的心理狀態、情感與思考。「觀眾能沉浸到影像與人物所展現的氛圍中去,好像和劇中人呼吸著同一個空氣」,索亞斌評價道。

「一鏡到底」=「身臨其戰」?關於這個等式,索亞斌的答案是肯定的。「我覺得這部電影的確可以實現這種『身臨其戰』的效果,但是如果你想看的是特別緊張刺激的、主人公英勇無敵的,類似《紅海行動》《戰狼》那樣的戰爭大片,這個電影便不是你要的。」

《1917》所營造的「身臨其戰」,實際意味著讓觀眾進入到片中戰爭的環境和情景裡,感受一個普通士兵看似冗長乏味但又危機四伏的旅程。片中,他既卑微慌張又充滿著英雄主義,他經歷著從猶豫到堅定執行任務的複雜心路歷程。

因此,從觀眾進入戰場情景,感受人物真實心態的角度看,它的確做到了「身臨其戰」。

「當然,想要看到真正『身臨其戰』的效果,影院的大銀幕才能夠為觀眾實現」,索亞斌說。

相關焦點

  • 《1917》一鏡到底
    所以《1917》敢用「一鏡到底」來呈現,我不禁要為大洋彼岸的薩姆·門德斯導演起立鼓掌——能有這樣一部作品的出現,雖然一定程度上歸功於現代電影技術的發展,但同樣要感謝是導演和劇組的不懈努力。那接下來是我個人對使用「一鏡到底」這個拍攝手法所拍攝的電影,在表現力上出現的優點和缺點的個人見解。
  • 獨特的一鏡到底戰爭片|電影《1917》
    美術指導:Dennis Gassner服裝設計:Jacqueline Durran剪輯:Lee Smith今天黑焰小編給大家整理了一部不一樣的戰爭片——《1917》。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禮在美國洛杉磯好萊塢舉行,其中,《1917》獲得最佳攝影、最佳音響效果、最佳視覺效果三項大獎。而值得關注的是,Roger Deakins繼《銀翼殺手2049》之後,今年憑藉《1917》再次摘得奧斯卡最佳攝影的桂冠。要製作一部在觀眾看來連續兩個小時一直拍攝、未曾剪輯的故事片,這無異於是在說笑。
  • 5000字解讀電影《1917》,它的好不止于震撼的一鏡到底
    而「一鏡到底」這種並不稀奇的拍攝技術,則是《1917》最大的看點和噱頭。這個「一鏡到底」不是片中的一個長鏡頭,而是從影片開始到結束由一個不間斷的長鏡頭構成。長鏡頭的拍攝難度和技術要求可想而知。很多電影都因為一個令人深刻的長鏡頭而廣受讚譽,《上帝之子》、《贖罪》就是其中代表。但真正一鏡到底的電影在影史上也是鳳毛麟角。
  • 1917這部一鏡到底的一戰電影到底如何?
    (婚姻故事)相比起來,只有導演薩姆·門德斯能給《1917》帶來一些圈內的目光,這個曾執導出《美國麗人》的英國導演,在34歲的時候就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但是,這部影片卻有一個最大的噱頭,那就是119分鐘的影片,一鏡到底。
  • 論「一鏡到底」製作技術在電影《1917》中的運用
    這部119分鐘的大片,採用「一鏡到底」製作技術,憑藉這一技術,影片《1917》獲得了第92屆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最佳聲音和最佳攝影大獎。下面我就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一鏡到底」的製作方法,並談談他給這部電影帶來的價值。1、什麼是「一鏡到底」?電影《1917》是一部改編自真人故事的戰爭電影,由夢工廠製作。
  • 談「一鏡到底」的製作手法在電影《1917》中的運用
    這部時長119分鐘的大片,用了「一鏡到底」的製作手法,憑藉這個技巧,電影《1917》獲得了第92屆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最佳音響和最佳攝影三項大獎。下面我將為大家簡單介紹「一鏡到底」的製作方法,並聊一聊它給這部電影帶來了什麼價值。1、「一鏡到底」究竟是什麼?
  • 電影《1917》一部偽一鏡到底的硬核軍事題材電影
    在一戰中逐漸奪得世界電影工業霸權地位的好萊塢,很意外地缺少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重述。 該片發生的時間是1917年4月6日,電影中的這一天德軍進行了一次戰術撤退企圖誘敵深入絞殺緊隨其後的英軍。
  • 整部《1917》只用一個鏡頭展現,這部一鏡到底的電影到底有多牛?
    《1917》因為兩件事被討論:一個是《1917》獲得了10項2020年奧斯卡金像獎提名,僅次於《小丑》(Joker,11項);另一個則是這部電影使用了「一鏡到底」的展現方式,全片從頭到尾只有一個鏡頭!一鏡到底為什麼會被熱議?
  • 評電影《1917》:薩姆為「一鏡到底」夢付出了什麼代價?
    《1917》最吸睛的地方是「一鏡到底」,用這種電影創作手法完成的電影作品,早在上個世紀40年代末期就有經典代表。那便是我們熟知的導演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執導,於1948年秋在加拿大公映的《奪魂鎖》。之外有史詩類作品《俄羅斯方舟》,我們耳熟能詳的鳥人,都在一鏡到底,或者說長鏡頭的創作領域有過大量的探索,並且成果豐碩。一、《1917》的一鏡到底究竟處在怎樣一個水平上?
  • 《1917》:一部一鏡到底的硬核軍事題材電影
    《1917》是由美國夢工廠出品的戰爭片,由薩姆·門德斯執導,喬治·麥凱、迪恩-查爾斯·查普曼領銜主演。該片於2020年1月10日在美國上映。2020年8月7日在中國上映。《觀察者》讚美《1917》是「自《拯救大兵瑞恩》之後,最好的戰爭片。」
  • 「一鏡到底」給「奧斯卡遺珠」《1917》帶來了什麼?-虎嗅網
    但與此同時,對《1917》來說,「沉浸感」也並不全是好事。我們在年初翻譯了《電影手冊》前主編Stéphane Delorme對《1917》的「猛烈檄文「:獲得三座奧斯卡,原來它和《復仇者聯盟》是同一種電影?評論區也非常熱鬧地「吵了一架」。「一鏡到底」到底給《1917》帶來了什麼?
  • 說到《1917》,還是得談談一鏡到底的藝術
    有時電影若執意為了一鏡到底而一鏡到底,其拍攝效果其實未必會比高明的剪接來得好。除非電影祭出更高明的一鏡到底拍攝技術。而《1917》便是非常高明的一鏡到底電影。必須解釋的是《1917》並非全片一鏡到底,它是一部透過特殊取景和剪輯設計而完成的「偽」一鏡到底電影。
  • 《1917》:比一鏡到底更有看頭的是一片赤誠
    《1917》:比一鏡到底更有看頭的是一片赤誠 馬綸鵬 2020-08-08 09:17 來源:澎湃新聞
  • 一鏡到底《1917》,紀實的戰爭電影,還是一場角色扮演遊戲?
    一鏡到底好不好?1917在今年獲得了金球獎的最佳影片和奧斯卡的最佳攝影,在豆瓣和IMDB的評分都是8.5,但也引起很多人的質疑。因為全片最大的特色,不是它的故事本身,而是拍攝的手法,一鏡到底。電影用兩個字就可以概括——送信。
  • 《1917》:這個電影以「一鏡到底」的方式有戰爭!
    2020年初發布的戰爭電影《1917》就是這樣一部作品。通過記錄的史料和各種影視作品,以及經歷有戰爭的人的口述,我們也了解到了動蕩的時代和戰爭持續了很長時間的殘酷。然而,沒有經歷的經驗我們永遠不會有同樣的感覺,也不會希望未來我們永遠不會有同樣的感覺那一天。
  • 索亞斌做客《今日影評》點評《1917》「偽一鏡到底」
    作為影片最大的宣傳點所在,「一鏡到底」既是賣點、也是爭議。「一鏡到底」的運用,是否真能令觀眾身臨其「戰」?  8月11日,中國傳媒大學教授索亞斌受邀做客《今日影評》節目,專業評點電影《1917》之餘,針對其中「一鏡到底」的技術應用,與廣大觀眾朋友展開深度探討。
  • 《1917》「一鏡到底」,長鏡頭影片有多神奇?
    電影網專稿 「我想用真實的時間順序講述兩個角色的故事,並以一鏡到底呈現。」編劇兼導演薩姆·門德斯在電影劇本的首頁上寫下了這句話。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已於2月10日落下帷幕,由薩姆·門德斯執導的「一鏡到底」戰爭題材影片《1917》坐擁10項提名,最終斬獲最佳攝影、最佳音響效果、最佳視覺效果三座技術類大獎。
  • 《1917》的「一鏡到底」:成也真實,敗也真實
    今年金球獎中,《1917》取得最佳影片被視為爆冷之舉,面對一眾強勁對手,以歷史、戰爭、「一鏡到底」這套組合成功突圍而出,亦完全擊中了筆者的口味。緊接著《1917》又在奧斯卡以10項提名而大熱,之前預測有說過,可能會憑藉此片的「一鏡到底」讓導演斬獲「最佳導演獎」。
  • 《1917》 豆瓣評分8.5 「一鏡到底」聚焦人性與希望
    《1917》 豆瓣評分8.5 「一鏡到底」聚焦人性與希望  日前,奧斯卡獲獎佳作《1917》正在全國院線熱映,自上映以來,該片收穫內地觀眾不俗評價,目前該片豆瓣評分8.5,票務平臺評分8.8,口碑堅挺。
  • 《1917》:提前鎖定奧斯卡最佳影片 「一鏡到底」有多厲害
    放在所有提名的影片裡,《1917》不是最高(《愛爾蘭人》9分),和《極速車王》持平,排在第三位。繞不過去的技術要說《1917》就要說它的「偽一鏡到底」,在一鏡到底前面加上「偽」字說明它不是真的一鏡到底,而是經過剪輯加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