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恆大集團買斷廣州足球俱樂部全部股權,進軍中國足壇後,可以說帶動了中國的又一波足球熱,很多大企業、大集團都投身到了足球領域,一時之間中超幾乎成為了整個世界足壇的焦點,各種大手筆的外援轉會和高工資待遇的確讓世界矚目,恆大俱樂部也兩奪亞冠賺足了眼球。但遺憾的是進步和成績只限於俱樂部層面,並留下了「人傻錢多」的名號。
在今年4月份的中國足協俱樂部會議上,足協曾放言要將中超聯賽打造為世界第六大聯賽,要使影響力僅次於傳統五大聯賽英超、西甲、意甲、德甲和法甲。如今2019年已經過去,經過一年的努力,我們的聯賽距離六大聯賽還有多大的距離呢?
近日國際足球歷史和統計聯合會(IFFHS)公布了2019年各國家及地區聯賽綜合實力的排名榜。英超聯賽以1287個積分位居第一,身後巴西、西班牙、義大利等國家緊隨其後,中超聯賽的排名則讓球迷們失望了,與足協的豪言形成了鮮明對比,只能列居第39位。
排在第39名的聯賽是一個什麼水平呢?首先,並不是所有國家和地區都有自己的聯賽,還有很多聯賽規模很小且不規範。中超聯賽的前一位是玻利維亞聯賽,後一位則是匈牙利聯賽,中超的水平和他們是相當的。
在亞洲範圍內,中超聯賽也要低於伊朗、韓國和日本,位居第四位。聽起來還不錯,因為我們國家隊實力在亞洲也不能保證在前四位,但要知道我們國家聯賽的規模和支出是要大於這些聯賽的。
之前,體育情報發布的全球體壇薪資調查中,中超的薪資水平在足球領域竟然能位居第六,僅次於傳統五大聯賽,是地地道道的「六大聯賽」。也令不少球迷汗顏,足協誠不欺我,但這種「六大聯賽」的名號,真的不會讓中國足球從業者臉紅嗎?若將中超本土球員去除,只計算中超外援的平均工資,妥妥的世界第一聯賽,但這對中國足球又有什麼意義呢?
除了球員平均薪資,中超聯賽的上座率方面,同樣是在足球領域上位於世界第六,每場比賽平均有超過23000名球迷到場為球隊加油助威,可見中國球迷真的是很給力,也很支持自己本土球隊。可就偏偏在最重要的聯賽實力排行榜上落得如此下場,別的一切努力都變得黯然失色。
綜合實力排名低,究其到底還是國內球員的實力太差。我們聯賽的外援水平是不低的,很多外援的實力都可以在五大聯賽立足,但這並不能掩飾國內球員水平不足的實際情況。有人說如果全面開放中超聯賽的外援政策,不再對其限制數量,憑藉我國的物力和財力,成為世界第六大聯賽也不是不可能。但這種想法同樣有很多缺陷。
國家隊戰績的不佳使得足協頻頻對聯賽動刀,但說實話,諸如限薪政策這種老調重彈的舊對策真的會對我們的足球產生積極作用嗎?這類足協規則的朝令夕改,對中國足球的傷害是很大的。若制定好規則就長期堅持下去,頻繁的變動將使資本越來越遠離足球市場,聯賽競爭力進一步下降,這是得不償失的。
對於這類排名,也許有很多漏洞和很多不合理之處。但中國足球的問題和漏洞是人盡皆知的,我們需要正視問題,一步一個腳印,讓我們的聯賽實力穩步上升,不要再繼續淪為世界足壇的笑柄。
你認為中超和五大聯賽的差距有多遠?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