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對土耳其的最慘敗仗:五十多萬俄軍喪生,沙皇為此喪命

2020-12-22 縱橫五千年

最近西亞地區不太平靜,土耳其、敘利亞、俄羅斯之間經常擦槍走火。歷史上的俄土關係就很複雜雙方經常發生戰爭。土耳其的前身是奧斯曼帝國,它與俄國之間進行過十次大規模戰爭,土耳其敗多勝少,不過還是取得過一些勝利。比如第九次俄土戰爭,俄國就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慘敗!

第九次俄土戰爭也被稱為克裡米亞戰爭,雙方的交戰地點主要圍繞著克裡米亞地區。當時的奧斯曼帝國衰敗不堪,被歐洲人稱為「歐洲病夫」,俄國對於肢解奧斯曼帝國最為熱衷,不斷發動戰爭,挑動奧斯曼帝國境內的民族、宗教問題。1853年2月,俄國以聖地保護權為由,向奧斯曼帝國施加壓力。

在這種情況下,英國、法國站了出來,他們不希望俄國獨吞奧斯曼,於是出面遏制俄國的勢力。在得到英法的支持後,奧斯曼蘇丹斷然拒絕了俄國的最後通牒,還要求俄國歸還摩爾達維亞、瓦拉幾亞地區。俄國自然不會同意,於是雙發在1853年10月爆發了第九次俄土戰爭。

奧斯曼帝國早已衰敗,無論是陸軍,還是海軍,根本不是俄國的對手。在錫諾普海戰中,俄國海軍名將納希莫夫在四個小時內,擊毀土耳其13艘軍艦,還俘獲了奧斯曼海軍艦隊司令。1854年初,英國、法國艦隊進入黑海,對俄國施加軍事壓力,但是俄國沙皇尼古拉一世拒絕了英法的要求。

1854年2月27日,英法聯合向俄國遞交最後通牒,要求俄國在六天之內回復,否則雙方立即進入戰爭狀態。俄國對此置之不理,於是這場俄土戰爭轉變了英法與俄國之間的較量。屋漏偏逢連夜雨,這時候,奧地利也向俄國施加壓力,要求它從多瑙河流域撤出,俄國遭到了國際社會的孤立。

此時,英法醞釀了一個大膽的作戰計劃,即利用海軍優勢,將陸軍運送到克裡米亞半島,奪取俄國的軍事基地塞瓦斯託波爾。1854年4月22日,英法連隊炮擊敖德薩,開始對俄國本土展開進攻,自此雙方圍繞著塞瓦斯託波爾要塞展開了一場長時間的圍城戰。

戰爭的形勢對俄國越來越不利,連撒丁王國也對俄國宣戰,俄國的解圍行動也遭到了失敗。1855年3月2日,沙皇尼古拉一世暴亡,有人認為他是因戰場形勢不利,俄軍損失慘重,從而服毒自殺。沙皇的死去,更加降低了俄軍的士氣。9月8日,塞瓦斯託波爾要塞陷入英法聯軍之手。

1856年2月,交戰雙方達成和平協議,籤署了《巴黎和約》。克裡米亞戰爭中,俄國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損失52萬軍隊,消耗8億盧布。此戰後,俄國的國際地位急劇下降,國內矛盾叢生,為了改變這一局面,俄國沙皇開始進行農奴制的改革。如果沒有英法的幫忙,奧斯曼帝國這一仗根本打不過俄國。

參考資料:1.《克裡米亞戰爭》;2.《俄國史》

相關焦點

  •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衰落與沙皇俄國的崛起
    歷史就是這麼的巧合,當龐大強大的奧斯曼帝國由盛轉衰之時,恰是沙皇俄國躍躍欲試企圖崛起之日,而且沙俄就看中了這個地跨亞歐非三大洲的封建軍事帝國,在241年中不間斷向這個帝國發動10次較大規模的戰爭,從而加速了奧斯曼土耳其的衰落。奧斯曼帝國,是土耳其人建立的多民族帝國,因創立者為奧斯曼一世而得名。
  • 打了200年最後都亡了國:奧斯曼土耳其與沙皇俄國什麼仇什麼怨?
    說到奧斯曼土耳其與沙皇俄國,真是一對冤家,從17世紀到19世紀的兩百年間,兩國之間爆發了10次戰爭,平均20年就打一次。那為什麼在那個時代,俄國與奧斯曼土耳其要死磕到底呢?誰又最終勝出呢?我們就來看看這其中的前因後果。
  • 「克裡木戰爭」:俄國出兵土耳其受挫,尼古拉一世服毒而亡
    而保護東正教派的利益,向來就是沙皇政府的國策之一,尼古拉一世就利用「聖地」爭端一事,指責土耳其政府迫害東正教徒,要求將奧斯曼帝國境內所有東正教居民由俄國「保護」,力圖把歐洲土耳其變為俄國「保護國」。進而,俄國可獨佔兩個海峽,打通進入地中海的通道,實現其傳統的擴張野心。把土耳其帝國變為沙俄的「保護國」,這對英國來說是絕對不能容忍的。
  • 李碩:沙皇俄國是如何徵服中亞的?
    進入16世紀,明朝後期,俄國人才掙脫了蒙古統治,以莫斯科公國為中心四下擴張。這時的葡萄牙、西班牙殖民者正在乘帆船探索全球。當時俄國的南方、東方是四個韃靼汗國。幾十年內,俄國人吞併了喀山、阿斯特拉罕和西伯利亞汗國。僅存的克裡米亞汗國向土耳其人稱臣,以對抗俄國。到16世紀末,俄國西南方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東南方則接觸到了中亞草原——今天的哈薩克斯坦。
  • 十二次俄土戰爭,土耳其終於在克裡米亞獲勝,竟迫使俄國割讓領土
    物極必反,在連續八次失利後,土耳其終於在第九次俄土戰爭中揚眉吐氣,迫使俄國割讓領土,這在俄國歷史上實屬罕見。俄國佔得了便宜,竟然還變本加厲要求土耳其從門的內哥羅撤軍。這不啻於將巴爾幹拱手讓與沙皇,蘇丹斷然拒絕了這無理要求。
  • 葉卡捷琳娜一世:從女俘到俄國首位女沙皇,她的人生可謂傳奇
    我簡單跟大家捋一下葉卡捷琳娜一世的人生軌跡,簡單說就是:農奴--俘虜--情婦--皇后--女沙皇。她是真正的貧寒出身,父母是農民,而且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寄養在親戚家,有非常不幸的人生開端。後來作為俘虜到了俄國,不想卻成為了皇后,更不可思議的是,竟然成了俄國第一位女沙皇。
  • 俄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
    葉卡捷琳娜二世是沙皇俄國繼伊凡四世、彼得一世後統治時間最久的沙皇,在沙俄歷史上只有兩位皇帝被授予大帝稱號,一位是彼得一世,另一位就是葉卡捷琳娜二世。來到了異國他鄉的葉卡捷琳娜沒有朋友,語言不通,又不懂俄國宮廷的禮儀和風俗習慣,一開始她受盡了冷眼和歧視。但是這個堅強的女孩暗自發誓:「一定要在這裡出人頭地,我要做俄國的女皇。」為此她逆來順受,拼命地學習宮廷禮儀和俄語,她經常半夜起來,光著腳穿著內衣,背誦俄語詞彙。她還十分懂得察言觀色,討人歡喜,慢慢地宮廷裡的人開始接受她。
  • 俄國沙皇最想徵服的城市:徵戰四百多年,仍然沒有得到
    俄國的前身是莫斯科大公國,統治範圍很小,還向欽察汗國的納貢。可是後來,莫斯科大公國崛起,通過武力擴張,在幾百年間,成為起地跨亞歐的俄羅斯帝國。俄國雖然徵服了很多地區,但有一個地方讓歷代沙皇魂牽夢繞,經過四百多年的徵戰,不過依然沒能佔領,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瑞俄兩國激戰波爾塔瓦,俄國沙皇彼得大帝如何一舉擊敗瑞典?
    波羅的海位於斯堪地那維亞半島與歐洲大陸之間,自中世紀以來,這裡就擁有"北歐地中海"之名,是當時俄羅斯到西歐各國最短的海上通道,因此奪取波羅的海的出海口,就成了俄國歷代沙皇鍥而不捨的徵戰目標。1583年沙皇伊凡四世九層發動立窩尼亞戰爭,但敗於強大的瑞典軍隊之手。
  • 顏值高,卻被嫌棄,這位俄國沙皇為啥不受待見?
    如果來一個沙皇顏值排行榜,尼古拉一世肯定是妥妥的排在前列。尼古拉一世何許人也?去過聖彼得堡伊薩基輔大教堂的朋友可能對他有點印象,因為教堂前方廣場上威風凜凜的騎馬像就是沙皇尼古拉一世。顏值高?無圖無真相!小編這就放出沙皇的帥照!
  • 俄羅斯與土耳其的500年恩恩怨怨
    從此,俄羅斯自稱基督教正統(「東正教」),「沙皇」(Tsar),實際上就是「凱撒」,由此俄羅斯帝國一直是以「斯拉夫民族的救星」和「東正教的領袖」自居,這也是未來頻繁發動對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戰爭的一個理由。
  • 那些牛逼閃閃的俄國沙皇們!
    伊凡四世(1530-1584),是俄羅斯歷史上第一位沙皇。
  • 俄國在241年中為啥要對土耳其發動10次戰爭?
    在近代,沙皇俄國發動了十次俄土戰爭,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生生打了241年。這一過程,恰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走向衰落,通過這十次俄土大戰沙俄攫土掠地,逐步崛起為世界大國。人們的疑問和不解往往在於,這241年沙皇沙俄為啥能始終堅持對龐大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發動十次戰爭?其源動力何在?為何如此前赴後繼、鍥而不捨?
  • 為什麼說當年賣掉阿拉斯加彰顯了沙皇俄國的大智慧?
    為此,英法派出艦隊幫助南軍封鎖北軍海岸線。此時的林肯意識到能幫助自己的只有與英法有仇的俄國,於是就請求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支援,沙俄綜合利弊後,派出一支艦隊,震懾了英法聯軍,使其不敢輕舉妄動,林肯有了喘息和扭轉戰局的機會。
  • 沙皇與民族主義的纏鬥
    (錢幣上的沙皇尼古拉一世) 柳展雄/文 1848年俄國處於全盛時期,普魯士、奧地利是他的盟友,奧斯曼土耳其是他的手下敗將
  • 沙皇俄國出售阿拉斯加是賣國嗎?
    海豹,水獺,木材,鱈魚,黃金和石油還沒出現也沒有能力開採,就事論事的話確實不值這個價當然,這一切風評後來都轉了過來,沙皇亞歷山大二世被罵成了出賣土地的大傻X。但是真實情況遠遠不是沙皇腦子一抽就籤字了這麼簡單。當時的阿拉斯加就算是沙皇俄國想保都保不住。實際上早在協議籤訂的十幾年前,沙皇俄國就想把阿拉斯加賣了。1853年,克裡米亞戰爭爆發。
  • 在19世紀,俄國對君士坦丁堡的渴望已經成為某種老生常談的事情
    俄國對奧斯曼帝國戰爭從來沒有什麼秘密。幾個世紀以來,沙皇一直對君士坦丁堡垂涎三尺並將其看作東正教傳統的第二個羅馬,而俄國的戰略家們甚至也早早地將其命名為「沙皇格勒」。葉卡捷琳娜女皇在1768—1774年的戰爭中擊敗奧斯曼之後便首次鄭重提及此事,並宣稱對克裡米亞擁有主權。
  • 骯髒俄國妖僧,美豔皇后主動為他獻身,沙皇卻說:感謝照顧我妻兒
    格裡高利·葉菲莫維奇·拉斯普京,俄國最著名的妖僧,此人瘋瘋癲癲,邋裡邋遢,身上奇臭無比。
  • 土耳其損失慘重,6輛坦克12輛裝甲車被俄敘打爆,幾十人喪命
    俄軍此次之所以發起空襲行動,只因已獲悉就在幾天前,土耳其軍隊將MLRS系統轉移到了敘利亞Al-Kabin地區,並試圖以此飛彈襲擊俄軍赫梅米姆空軍基地。據悉,該飛彈系統至少有3個T-122 Sakarya飛彈發射裝置,能在短時間內發射多達120飛彈,對俄軍赫梅米姆基地實施飽和攻擊。在得知這一情報之後,俄軍便搶先動手,出動多架蘇-34戰機,將土耳其MLRS飛彈系統幾乎炸成了一堆廢鐵。
  • 炸死土耳其33名士兵只算「開胃小菜」,一文了解俄土歷史上的血戰
    其中最關鍵的一點是,以莫斯科取代君士坦丁堡的地位,全世界的基督教王國要統一在沙皇俄國治下,而沙皇將成為全體東正教徒的沙皇。因此,沙俄首先就要攻佔君士坦丁堡,從土耳其人手中「解放」東南歐。早已將烏克蘭視為待統一目標的沙俄,不願意此地被土耳其染指,於是在1676年對土耳其宣戰,戰爭持續5年,土耳其慘敗,雙方於1681年籤署和約,奧斯曼帝國承認沙皇俄國對第涅伯河左岸地區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