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強不息的「斜槓青年」 │校園年度人物

2021-01-19 騰訊網

《周易》中寫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人生賦予我們相同的一天二十四小時,看似每天按部就班,但自強不息的人卻能活出不同於他人的精彩。

下面隨洛洛走進校園年度人物梁璐陽,這位「斜槓青年」的青春故事。

梁璐陽

中國共產黨員,16級公共事業管理(醫事法律方向)專業學生,在校擔任學院學生會主席等職位,曾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等多項獎學金,並榮獲校「勵志先鋒人物」,是一位標籤滿滿的「斜槓青年」。

第一道斜杆——圖書館書友會會長

"

他大二時,擔任起圖書館書友會會長。從此圖書館成為他以書會友之地。

在這裡,他將閱讀的快樂不斷地傳遞給下一個人,幫助更多的人找到書中的黃金屋。同時還為想找書的小夥伴傳授如何查閱圖書所在,這使得他與圖書館系統共同進步。

"

第二道斜杆——主持人

"

小時候的他曾因口吃而自卑,但他相信勤能補拙。他憑藉自己的努力以及日常的刻苦訓練,不僅擺脫了口吃這樣一個先天的小不足,並從咬字清晰到達了字正腔圓的境界。因為他的自強不息成就了他從無到有的蛻變以及目前為止四十多場的成功主持。他的勤奮、努力和不認輸將他帶上了我校建校60周年的舞臺。

"

第三道斜杆——勤工儉學

"

褪下華服換上工作服,他也可以是校園裡勤工儉學人群中普通的一員。他家境貧困,為補貼家用曾在新疆、江蘇兩所大廠打工,在學校餐廳勤工儉學兩年。在餐廳裡對同學們報以微笑是他一貫的服務態度。

"

第四道斜槓——院學生會主席

"

大三時的他又為自己貼上了新的標籤——院學生會主席。這項工作挑戰多、會議多、文件更多,有時為了更好完成一項活動,常召集不同的人開無數次的會議,而作為院學生會主席的他則需要統籌安排各項工作。這項工作讓他擁有更多與老師溝通的機會,他總會在路上提前打好腹稿以便更高效地完成與老師的溝通。溝通後便是策劃書的擬定,梁璐陽已數不清曾有多少個夜晚是在和枯燥的文件打交道中度過,而正是這一個個充實忙碌的夜晚成就了自己如今自律自強的模樣。

"

"

忙碌的學業、工作、活動和文件填滿了他的生活,但他依然在忙裡偷閒時前往圖書館,尋一兩好書放鬆自己緊繃的神經、豐富自己的心靈。「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你願意擠總還是有的。」正是他的自強不息以及對時間的把握成就了這樣一位渾身散發著耀眼光芒的「斜槓青年」。

"

相關焦點

  • 進擊的「斜槓青年」
    「不『斜槓』一下,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90後。」當下,身兼數職的「斜槓青年」正成為一種「潮」標籤。今年疫情以來,「斜槓青年」的隊伍更加龐大。「斜槓青年」一詞來源於英文「Slash」,它指不滿足於專一職業生活方式、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青年人群,最早由美國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在《一個人/多重職業》一書中提出。
  • 職場興起「斜槓青年」
    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在校園裡就開始積極做兼職來補貼生活,提前融入社會。畢業後,不少年輕人則身兼數職,同時「打幾份工」,成為名副其實的「斜槓青年」,也賦予了靈活就業全新的含義。  所謂「斜槓青年」,指的是不滿足於「專一職業」,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人群。
  • 韓寒:當代斜槓青年的典範
    這幾年,「斜槓青年」這個詞一直很火。什麼是斜槓青年呢?這個詞最早出現在美國2007年出版的《雙重職業》裡,英文叫Slash,意指年輕人不再滿足單一職業,而是嘗試多重職業以體驗豐富、多元化的生活。比如你白天在銀行上班,晚上回家卻當成了美食主播;又比如,現在很多的自媒體從業者並不是全職做自媒體,而是一邊上班,一邊利用下班時間運營自媒體帳號,這些都屬於斜槓青年的範疇。「斜槓青年」之所以在這個時代這麼火,除了有網際網路的平臺優勢外,更多地反映了人們對工作不再是單一的訴求,而是追求心儀的人生,同時想方設法通過更多渠道增加收入、打造自身影響力。
  • 文藝青年、斜槓青年、佛系青年……你最適合哪個稱呼?
    再不濟,你也可以用最簡單粗暴的方式,用be fond of literature and art(喜歡文藝)來表達文藝青年。 不過,不知何時起颳起一陣文藝颶風,很大程度上改寫了文藝青年的認知,甚至讓它沾上了貶義和嘲諷的意味。
  • 什麼是斜槓青年?如何做一個斜槓青年?
    身份之間用斜槓進行區分,這就是「斜槓青年」。現在,斜槓青年指的是在除了幹好本職工作獲取正常的收入之外,另外拓展出收入渠道的年輕人。譬如,現在很多人在工作之餘,利用自己的空閒時間和人脈圈做微商,賣產品換取差價收入,他們就是典型的斜槓青年!前一段時間,一個收費站的中年婦女下崗言論的新聞被炒得沸沸揚揚。
  • 「斜槓青年」,真的是「斜槓」?
    首先,讓我們重新普及科學,什麼是刀鋒青年?單詞「斜槓青年」來自《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所寫的書《雙重職業》,這意味著不再滿足例如:阿珍,行業銷售美食家/editing;阿強:Programmer/物流管理/遊泳者。
  • 開啟職場「多卡多待」的「斜槓青年」
    眼下,開啟職場「多卡多待」的「斜槓青年」越來越多,「斜槓青年」和「副業剛需」成為人們討論的熱門話題。「斜槓」就是副業和兼職嗎?哪些「斜槓職業」更受歡迎?爭當「斜槓青年」是否會違法?什麼樣的「斜槓職業」是職場最優解?
  • 趣店的「斜槓青年」夢
    百度百科對「斜槓青年」是這樣解釋的:一群不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趣店是一家做金融業務起家的企業,主營業務是金融業務。不過,拿今年趣店的動作來說,趣店一直在拓展自己的多重「職業」。
  • 論斜槓青年斜槓一詞
    「斜槓青年」是近幾年產生的新生產物,何為「斜槓青年」?斜槓一詞,來源於美國,用以指代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人。而現在指的是現在身兼數職的青年能者,白天西裝革履,晚上熱情奔放,化身寫手,在自己的專欄更新文字。
  • 現在斜槓青年這個詞越來越火了,斜槓青年具體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斜槓青年?現在斜槓青年這個詞越來越火了,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聽說過斜槓青年,可是究竟什麼是斜槓青年呢?比如說你正職是一個銷售,然後還在額外時間寫自己公眾號的文章,那你就可以說你的職業是:銷售/自媒體編輯,中間那條斜槓就是這個詞彙的來源。
  • 斜槓青年,精彩生活不止一面
    「斜槓青年」,指的是不滿足專一職業生活方式、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青年人群。「斜槓青年」一詞來源於英文「Slash」,最早出現於《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 (Marci Alboher) 撰寫的書籍《一個人/多重職業》。「斜槓」概念進入中國後與青年文化一拍即合,迅速成為年輕群體的一種流行風尚與生活態度。
  • 斜槓工作能為斜槓青年帶來什麼?
    目前,「斜槓」已經成為一種超越國度的職場現象,2010年《野獸日報》估測,美國有近三分之一的勞動者不再局限於朝九晚五的工作方式,2017年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對1988名18~35歲中青年的調查顯示,52.3%的受訪青年確認身邊有「斜槓青年」。值得關注的是,現代性社會下的斜槓青年在工作場所的自我實現有了一些新的特徵。
  • 關於「斜槓青年」的真相……
    你聽過「斜槓青年」嗎?近幾年好像被玩壞了——似乎工作之餘能做飯、會拍照,就是擁有廚師/攝影師等多重身份的斜槓青年。於是人人努力學習新技能,只需入門即可自稱擁有了斜槓身份。如此看來,只要花費時間精力去學習新東西,即使沒啥成效,也算擁有了斜槓身份?嗯... 這應該是對斜槓青年有點誤解...
  • 不會搞副業的藝人不是好斜槓青年
    這樣看來,王一博同學還是一名有著多重身份的斜槓青年呢! / 斜槓青年指的是一群不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
  • 如何做好一名「斜槓青年」?
    你了解「斜槓青年」嗎?這一群體有何特徵?需要正視哪些問題?今天,傳播君帶你了解一下。「斜槓青年」指的是這樣一個人群,他們不再滿足於「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是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多元生活。「斜槓青年」在自我介紹中會用「斜槓(/)」來區分不同職業或身份,例如:張三,記者/演員/攝影師。再比如,李四在工作時間是一名程式設計師,工作之餘是一名業餘作家,那麼「程式設計師/作家」便可出現在他的自我介紹文字中。「斜槓(/)」便是對「斜槓青年」職業或身份的詮釋。如今,「斜槓青年」現象越來越流行。
  • 奮鬥在路上的「斜槓青年」
    隨著社會主義的不斷發展,人民的幸福指數也在不斷提升,在奮鬥這條路上,有一類青年脫穎而出,成為這個時代鮮明的標識,就是「斜槓青年」:他們不滿足單一職業和身份的束縛,而是選擇一種能夠擁有多重職業和多重身份的多元生活,他們往往會用斜槓來區分出自己的各類身份。 做新時代「斜槓青年」,要以奮鬥為底色。疾風知勁草,就是要將努力變成態度,將熱愛化為實幹,不被外界的紛擾影響到自己。
  • 斜槓青年是什麼意思啥梗?怎麼才算是斜槓青年?
    斜槓青年是什麼意思?相信很多小夥伴們都都非常好奇這個詞有什麼含義,什麼樣的人才能算是斜槓青年?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斜槓青年是什麼梗?  晚上大家在思考人生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要多做些事情?感覺人能做的事情很多,可以一邊寫文章一邊去當歌手,可能還可以兼職做一名調酒師,在工作不忙的時候做一名旅行者到世界各地旅遊。
  • 讓「斜槓青年」激發更多潛能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對1988名18~35歲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2.3%的受訪青年確認身邊有「斜槓青年」。清研智庫等機構發布的《2019年兩棲青年金融需求調查研究》中顯示,全國年輕群體中有主業的兼職者、創業者這類「兩棲」「斜槓」青年已超8000萬人,以80後至95前人群為主,高學歷人群佔據「兩棲」青年的主流。「斜槓青年」一下子多了起來。
  • 雙重職業下的斜槓青年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斜槓青年? 2007年《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Marci Alboher)在其撰寫的書籍《雙重職業》中正式提出了「斜槓一代」(Slash Generation)的概念,也就是指通過多種職業、身份生活的人群。
  • 激發斜槓青年的更多潛能
    一項針對18~35歲青年的調查顯示,52.3%的受訪青年確認身邊有「斜槓青年」。《2019年兩棲青年金融需求調查研究》指出,全國年輕群體中有主業的兼職者、創業者這類「兩棲」「斜槓」青年已超8000萬人,高學歷人群佔據「兩棲」青年的主流。(見6月28日《光明日報》)斜槓青年指的是一群不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