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戰主帥馬修·邦克·李奇微的簡介 李奇微如何評價中印戰爭

2021-01-19 城市閱點

馬修·邦克·李奇微在1895年3月3日出生於美國維吉尼亞州的門羅堡,他曾是美國的陸軍四星上將,他的聞名於世是在韓戰期間挽救了聯合國軍。1993年7月26日,李奇微在匹茲堡郊區的家中去世,享年98歲。

馬修·邦克·李奇微1917年畢業於西點軍校,被授予陸軍少尉的軍銜。畢業一年後,他又回到西點軍校擔任西班牙語的教員。當他在本寧堡步兵學校完成軍官課程後,李奇微到駐中國的第十五步兵團任職,之後,他又被派往尼加拉瓜,負責監督1927年舉行的自由選舉。

馬修·邦克·李奇微一生在很多地方服過役,可以說他的一生是奔波的一生。在中國、尼加拉瓜、巴拿馬、玻利維亞、菲律賓、巴西和美國各地都有他的足跡,而且先後進過指揮與參謀學校和陸軍軍事學院進行深造。1937年李奇微從陸軍軍事學院畢業。1939年在陸軍參謀部的作戰計劃處擔任參謀。韓戰爆發後,李奇微在1950年沃爾頓·沃克中將車禍喪生後,接過了在朝鮮作戰的第8集團軍的指揮權,並且在杜魯門總統解除麥克阿瑟的兵權後,李奇微又接過了「聯合國軍」總司令的頭銜。並且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將聯合國軍拯救出來,並且阻止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攻勢。

1952年5月,李奇微擔任歐洲盟軍的最高司令。1955年李奇微計劃提前從美國陸軍退役,開始了他的個人生活。

李奇微是一位有名的將領,他因在朝鮮戰場上拯救了聯合國軍而名聞天下,而且在他的回憶錄中對各個戰役都有自己的評價,李奇微評價中印戰爭也引起人們的關注。

中印戰爭是1962年發生在中國和印度在藏南邊境的戰爭,在中國普遍稱為中印邊界反擊戰,印度則稱為瓦弄之戰。自戰爭發生之時就受到世界各地的關注,並且對此次戰爭也有很多評價,而且多數媒體認為印度只能失敗,李奇微評價中印戰爭也是如此,並且他非常同意麥克阿瑟曾說的話:「誰想跟中國陸軍打仗,一定有病。」這也充分顯示出李奇微對此次戰爭,中國的勝利是勢在必得的。

麥克阿瑟和李奇微都曾在朝鮮戰成上與中國志願軍發生過戰爭,而且都曾見證過中國部隊的陸戰能力,這都是在朝鮮戰場上總結出來的經驗。同時,印度軍隊並不是一支能徵善戰的部隊,而中國解放軍經歷了很多次的戰爭,同時也有更強的軍事領導,再加上剛經歷不久的韓戰的洗禮,豐富了戰爭經驗,中印戰爭的勝利應該非中國所屬。

李奇微真真正正在戰場上體會到了中國志願軍的陸戰風格,在這場戰爭中,李奇微是非常確認中國會勝利的。雖然在朝鮮戰場上李奇微制定出了應對中國志願軍的戰術,但是也真正見識了志願軍在戰爭中毫不手軟,而且志願軍非常擅長夜戰,總會在不知不覺中打擊敵方軍隊。

相關焦點

  • 韓戰,美國三易主帥,為何最終還是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
    韓戰期間,以美國為主導的「聯合國軍」司令,首先由麥克阿瑟擔任,麥克阿瑟被杜魯門總統解職後,由李奇微接任,李奇微調離朝鮮後,由克拉克接任。三易主帥,最終,克拉克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並說「我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在沒有取勝的停戰協定上簽字的司令官。」這三位美國主帥在韓戰期間,都做了些什麼,導致最終沒有取得勝利?
  • 抗美援朝戰爭中,洪學智是如何粉碎了李奇微引以為傲的「絞殺戰」
    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志願軍幾十萬部隊的後勤供應一直是重中之重,而當時的新中國剛剛建立不久,後勤供應面對的不僅僅是敵人的各種狂轟濫炸,還有物資的短缺,而正是此時,洪學智將軍被任命為中國志願軍後方勤務司令員,剛剛就任的他就迎來了任務艱巨的挑戰。
  • 韓戰:李奇微守漢城4天後敗逃,曾說:要打破志願軍不敗神話
    從中我們也能夠聯想到,當時志願軍戰士的困難環境,不能生火做飯,不能隨意走動,志願軍的衣服還很薄,我們很難相信當時志願軍同時是如何堅持下來的。這些人是頂天立地的英雄,我們理應向他們致敬。第八集團軍是美軍實力比較強的部隊,好巧不巧集團軍司令遇到車禍身亡,李奇微在接到命令之後,自己代掌第八集團軍司令一職。
  • 韓戰,三十九軍水淹美國海軍陸戰隊,李奇微直言:沒想到
    圖|」聯合國軍「司令李奇微志願軍如此靈活的作戰手法也讓李奇微驚訝不已,他沒想到志願軍會如此打仗,他在自己的回憶錄《韓戰》一書中寫道:「敵人竟會想到在此時打開了華川水庫的水閘,這一招給我們造成了嚴重的損失。
  • 韓戰:志願軍嘹亮的軍號聲,是對美軍的一種「死亡的召喚」!
    馬修·邦克·李奇微,韓戰時期,原本為美國陸軍副參謀長,1950年12月,美國第八集團軍司令沃爾頓·沃克陣亡,李奇微接替沃克,擔任美國第八集團軍司令兼"聯合國軍"地面部隊司令,1951年4月,接替被解職的道格拉斯·麥克阿瑟任"聯合國軍"總司令、駐日盟軍最高司令和遠東美軍總司令。
  • 說起真實的朝鮮大轟炸,「盟軍救星」李奇微將軍曾盛讚我軍素質好
    不管是二戰還是現代戰爭肯定會有空軍的參與,在68年前的今天,即1952年5月8日,以美國為首的盟軍在朝鮮發動了最大規模空襲。那時,從黎明到黃昏,各種炸彈和機槍連續不停地攻擊位於北朝鮮的一座古城遂安。猛烈轟炸目的就是摧毀我軍供給中心,從而給我軍施加壓力實現板門店停戰協議,此時盟軍已經失去了談判耐心。
  • 《最寒冷的冬天》:美國人眼中的韓戰是什麼樣的?
    01 被淡忘的韓戰對於美國,韓戰是一場令人困惑的的戰爭,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看似永無希望,永無止境。而箇中原因,除了那些在前線奮力廝殺的美軍將士外,大多數美國人都寧願不求甚解,不想去關注。半個多世紀過去了,這場戰爭仍然停留在美國的文化意識之外。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韓戰似乎已經被美國歷史所淡忘。可能是美軍在這場戰爭中遭受了沉重的打擊,最後也沒有從中受益。他們寧可認為這場戰爭從來沒有發生過。
  • 曾經名滿天下,71歲時在韓戰中被免職,麥克阿瑟做錯了什麼?
    雖然,他貴為韓戰的總司令,也一樣無可奈何。這是一個一生都充滿傳奇的將軍,參加過一戰,也參加過二戰,曾經輝煌,也曾經燦爛,被美國民眾熱烈擁護,被美國很多人稱為「戰神」。但,韓戰卻成了麥克阿瑟邁不過去的一道坎。
  • 收復海南島,打贏韓戰彰顯中國力量,金一南:生死存亡靠戰將
    面對實力強大的十六國結合軍,中國緣何可以打贏韓戰?金一南將軍給出了本人的答案:戰將必需重戰!也就是說打仗實踐上就是在「打將」,將領關於改變戰局起到了重要作用,韓戰中有兩位至關重要的將領詮釋了這個道理,這兩人就是中國的韓先楚和美國的李奇微。
  • 韓戰美軍統帥:韓軍隊把中國志願軍看成天兵天將
    戰爭,是人類在浩瀚文明中最具有兩面性的發現,它固然有著自己的目的與好處,但它殘酷兇狠的一面也時時刻刻擺在所有人面前,人類在他的面前,顯得是如此的渺小與無力。在抗美援朝戰爭裡,中國人民志願軍奮勇作戰,多次完成了以少打多的戰役,就連當時的美軍統帥李奇微都說:「南朝鮮軍隊在中國軍隊打擊下損失慘重,往往對中共士兵懷有非常畏懼的心理,幾乎把這些人看成天兵天將。」
  • 美將軍親歷1962中印戰爭,驚呼:這是中國式殲滅戰,在朝鮮領教過
    他叫理察·安德魯斯,在1962年中印戰爭期間,作為美國軍事專家派駐印度,當時的軍銜是陸軍準將。美軍為什麼派他作為駐印度軍事專家,原因很簡單,理察·安德魯斯準將在朝鮮戰場上跟志願軍交過手,領教過解放軍打仗的厲害。
  • 美國在韓戰中的三大法寶:自負、原子彈和不會爆炸的炸彈
    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大發橫財,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大顯身手,不過,在二戰結束後一躍成為與蘇聯並列的頭號軍事強國後,美國對自己的軍事實力越來越高高在上、狂妄自大,而美國這種自負的心理在韓戰中更是表現得淋漓盡致,「自負」了美國插手韓戰、攻擊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的法寶之一。
  • 美國空軍世界最強,為何韓戰和越南戰爭,其作用「不明顯」?
    通過對這些戰略轟炸的分析我們會發現,不論是大國對大國的戰略轟炸還是大國對小國的戰略轟炸,從納粹德國對英國的轟炸到侵華日軍對中國的轟炸,從美國對德國、日本的轟炸到美國對朝鮮乃至北越的轟炸,都未能達到轟炸的實施者最初試圖達到的目的——無論是局部戰爭還是全面戰爭,空中力量的作用都是有限的。
  • 韓戰把美國打怕了嗎?美將領:懂了什麼是無法戰勝的軍隊
    因為韓戰牽扯比較廣,所以參戰雙方的組成也是比較複雜的,與其說是兩個國家的戰爭,不如說是兩股勢力的混戰,一方是中朝蘇軍隊,另一方則是數十個國家組成的聯合國軍,不過主要的參戰方還是中國以及美國。韓戰對中美雙方的意義也是不同的,我國參戰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美國威脅到了我國的國防安全,那麼韓戰把美國打怕了嗎?美軍是如何評價這場戰爭的?當時有美軍將領回憶:終於懂了什麼是無法戰勝的軍隊。
  • 韓戰結束,彭老總籤署停戰協定時很是感嘆:有些可惜了!
    不過麥克阿瑟不能忍受自己眼中的"土老帽""農民軍隊"把自己打得連連敗退,所以無視了華盛頓發來的寫有停戰協議建議的《公開聲明》,而是自擬了聲明稿,稿中甚至狂妄地叫囂要升級戰爭,一直打到中國境內去,同時還要在中國上空投下幾十顆原子彈。華盛頓見死了個"鬥牛犬"沃克,又來了個"瘋狗"麥克阿瑟,於是直接將麥克阿瑟撤職,讓李奇微接任總指揮官。
  • 韓戰爆發前的驚天大屠殺
    在韓戰爆發前後,大約有十萬之眾的左翼人士和無辜平民遭到韓國李承晚政府的屠殺,而美國卻對屠殺暴行袖手旁觀。韓國「真相與和解委員會」幾經努力,才終於揭開這段湮沒了長達半個世紀之久的歷史。韓戰結束迄今已半個多世紀了。美國人在這場戰爭之前,經歷了席捲全球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其後又經歷了越南戰爭的洗禮,因此他們常將韓戰稱之為一場「被遺忘的戰爭」。
  • 新華經典·每周一書|《李奇微回憶錄》
    李奇微,美國前陸軍四星級上將,是二戰後美國軍界的一位傳奇並富有爭議的人物,也是韓戰的指揮者之一。李奇微曾擔任韓戰時期"聯合國軍"總司令。他的回憶錄(《李奇微回憶錄》,新華出版社)以其獨有的視野和經歷認識了韓戰,對美國當時亞太政策的失誤進行了充分的反思。
  • 為何李奇微那麼有名?
    因為麥克阿瑟同志很有名,所以作為同僚的李奇微很有名。不過問題在於麥克阿瑟的風頭從來都和能力成反比,在麥克阿瑟這個「幹啥啥不行,吹牛第一名」的同僚一邊,理論上李奇微被燈下黑的可能性更高,但現實情況卻是李奇微更加光芒四射。
  • 韓戰中,朝鮮人民軍的戰鬥力如何?
    說起韓戰,主要參戰國的說法不盡相同。中國稱之為抗美援朝,仁川登陸後的戰役基本上都是志願軍在打。但是在朝鮮的紀念館中,好像是朝鮮人民軍作為主力,志願軍只是輔助。韓國人感覺自己受到了侵略,美國人稱韓戰為被遺忘的戰爭,多數人根本不想提起這場美國建國以來唯一一次沒有獲勝的戰爭。
  • 同一場戰爭,明朝、朝鮮、日本做出了截然不同的評價
    寧夏之役掃除西北邊患;播州之役鎮壓不臣;朝鮮之役清除隱患。萬曆三大徵中,最值得說道的是朝鮮之役,而且此次戰爭在世界上有三個不同的名字:萬曆朝鮮之役、壬辰倭亂、文祿慶長之役。明朝、朝鮮、日本,三國根據各自的利益,對相同的戰爭做出了截然不同的評價。朝鮮是本次戰爭的勝利者,他們稱此次戰爭為「壬辰倭亂」。戰爭初期日本勢如破竹,一個月之內就攻陷朝鮮京城,朝鮮國王李昖棄城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