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新中國成立初期,讓無數國人為之振奮的大事,除了抗美援朝的全面勝利外,另外就是第一顆原子彈的成功研製了。作為「兩彈一星」裡第一個面世的,原子彈的成功爆炸彰顯了我國雄厚的科研實力。從此,我國從「無核」變為「有核」,國際地位提升的可不止一星半點。
而原子彈的研製過程也是相當艱苦辛酸,早在1955年,我國關於原子彈的研製工作便已經啟動了,其也得到了當時蘇聯核專家的技術和科研支持。然而,在50年代末期,由於中蘇關係極具惡化,蘇聯罔故條約,毅然撤走了我國境內所有的核專家,導致我國原子彈的研究工作被迫中止。
幸虧有了錢學森、錢三強等「兩彈一星」元勳的自強不息,即便蘇聯撤走了一切支持,我國科研工作者還是咬緊牙關。在1964年10月16日這天,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終於在新疆羅布泊試爆成功。
如此重大的一個成就,自然登上了當天人民日報的頭版頭條。作為全國發行量最大的報紙,該重磅消息很快便隨人民日報傳遍了全國。那個年代剪報十分流行,不少人紛紛將這則振奮人心的消息剪下來,裝裱在了相框中。
而當時人們紛紛都只注意到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這幾個大字,其實,在這個大標題下還有一行小字意味深長,信息量同樣也十分巨大。這行小字是「我國政府發表聲明,鄭重建議召開世界各國首腦會議,討論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核武器問題。」
什麼意思呢?表面意思是呼籲為了世界和平,禁核工作刻不容緩。言外之意是禁核工作開始後,我國研發的核武器便具有足夠大的威懾力。當然,這裡面還有一層意思,即向聯合國建議,是時候該恢復新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了。
果不其然,在我國原子彈成功試爆後的第四年,1968年,由英、美、蘇主導的56個國家分別在倫敦、華盛頓和莫斯科籤署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正式開始了對全世界核武器的管控。而我國也於1967年研製成了氫彈,趕上了限令的末班車。而這一切,無不是科學家們緊趕慢趕的結果。
由於條約的限制,截至到目前,全世界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也僅只有8個,分別是美、俄、法、中、英、巴基斯坦、以色列和印度。由於核武器的存在,這些國家的軍事實力也是比其他「無核國家」明顯高了一個檔次的。
當然,雖然條約籤署了,但有一個國家是相當不甘心的。這個國家便是日本,作為全世界唯一一個被核武器轟炸過的國家,他們對原子彈的威力是最有發言權的。同時,也是最希望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奈何二戰結束後,戰敗國是不被允許發展自己的軍隊甚至是武器的,核武器更不用提了。
於是,日本後來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便是在自己不能發展核武器的同時,呼籲全球徹底銷毀核武器。然而,這項提議並沒有被聯合國採納。至於原因,想必日本和安理會5個有核的常任理事國都心知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