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子刊重磅:騰訊與鍾南山團隊發布新冠危重症 AI 預測模型 Cox

2020-12-23 CSDN

日前,鍾南山院士團隊與騰訊AI Lab披露了利用AI預測COVID-19患者病情發展至危重概率的研究成果——深度學習生存Cox模型,可分別預測5天、10天和30天內病情危重的概率,有助合理地為病人進行早期分診。

相比傳統衡量肺炎嚴重程度的CURB-6模型和未進行深度學習的經典Cox模型,此次聯合研究團隊提出的Cox模型在驗證集上的 C-index (即一致性指數(index of concordance)從0.876(線性模型)提升到了 0.894,AUC從 0.889 提升到了 0.911。這項成果已在2020年7月15日發布於國際頂級期刊《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為了讓一線醫生儘快在臨床研究中使用到相關成果,研究團隊開發部署了網站服務與微信小程序,使用者只要通過平臺提交對應特徵的測量數值就可以快速獲得分析結果。團隊已公開了相關論文,並將模型在Github開源。

騰訊 AI Lab 與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聯合發布的新冠肺炎重症概率計算工具截圖。該工具用法簡單,幾乎無使用成本,同時也提供了英文版。

模型代碼:https://github.com/cojocchen/covid19_critically_ill

網站服務:https://aihealthcare.tencent.com/COVID19-Triage_en.html

微信小程序: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全球已確診病例數突破1437萬,死亡數超過60萬,並存在進一步爆發的風險。在感染COVID-19的患者中,大多數呈輕度至中度症狀,但也有一部分患者的病情初期表現平穩,但會以很快的速度惡化,遭遇更高的健康風險。因此,快速識別出這類有潛在重症風險的患者,對於抗擊疫情意義重大。

通過回溯1393例外部患者的檢驗數據,該模型的預測性能也得到了實踐驗證,證明了模型的可靠性與有效性。

這項名為《深度學習在新冠肺炎危重患者早期分診中的應用》(Early Triage of Critically-Ill COVID-19 Patients Using Deep Learning)的研究,是鍾南山院士團隊與騰訊公司共同成立的大數據及人工智慧聯合實驗室的成果之一,第一作者分別是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院長助理梁文華博士,以及騰訊AI Lab醫療中心首席科學家姚建華博士,鍾南山院士、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院長何建行、騰訊AI Lab醫療中心負責人黃俊洲均為共同作者。

在該研究項目中,聯合研究團隊首先結合 Cox 生存分析算法與 LASSO 算法,對來自全國 575 家醫院的 1590 名患者的脫敏入院數據進行了分析建模,並從中確定了 10 項能很好預測重症風險的患者特徵,即年齡、是否氣促、是否有惡性腫瘤病史、是否有慢性肺阻、合併症數量、是否有 X 光平片異常、血液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例、血液乳酸脫氫酶含量、血液直接膽紅素含量、血液肌酸激酶含量。這 10 項特徵都是可以通過常規的醫學檢測手段在合理的時間內有效獲取的,因此可用於在早期快速預測患者的重症風險。

訓練隊列中 10 項所選特徵的單因素分析,可以看到年齡是新冠肺炎重症最顯著的風險因素之一;事實上超過 60 歲的患者的重症概率明顯更高。

為了更精確地建模這 10 項特徵與重症風險的關係,研究團隊採用了最新的深度學習技術來挖掘數據之中的隱含聯繫,進而計算病人的重症風險係數。具體來說,研究團隊採用了基於深度學習的生存分析 Cox 算法對這 10 項指標進行建模。相比於傳統經典方法,深度學習的優勢是可通過神經網絡對特徵進行高階非線性組合,從而更深層次地建立特徵與目標函數之間的映射。經過訓練,所設計的模型在驗證集上的 C-index (即一致性指數(index of concordance),通過評估模型預測結果與實際觀察結果的符合程度,以評價模型的預測準確性,值越接近1,準確率越高)從0.876(線性模型)提升到了 0.894,AUC (指受試者工作特徵曲線下面積,值在1.0和0.5之間,在AUC>0.5的情況下,AUC越接近於1,說明診斷效果越好)從 0.889 提升到了 0.911。

此外,使用該模型對另外 1393 例外部檢驗患者的回溯數據分析也獲得了令人滿意的預測性能。外部測試集中 106 例發展成重症的患者中,只有 2 例存在數據異常的患者被錯誤劃分到了低風險組。同時,該模型在不同中心的數據上獲得的 C-index 均高於0.85,證明了模型的可靠性與有效性。

不僅如此,研究團隊還考慮到了實踐中數據不完整的情況,即模型所需的 10 項特徵中可能有一部分並未得到測量,原因可能包括接診醫院不具備測試條件或相關醫療資源極度緊張。針對這一問題,研究團隊在系統中加入了多變量數據插補模塊,其基於可觀察到的變量來找到相似的樣本作為參考,通過擬合算法來插補缺失的數值。另一方面,為了提升模型的魯棒性,研究團隊還在訓練深度模型的過程中採用了隨機丟棄數據並添加數據噪音的實踐方法。基於這些數據增強策略,最終得到的模型在僅觀測到 7 項特徵時依然能取得相當好的表現。

當然,一項技術只有得到實際應用才能發揮出真正的價值。研究團隊在深度 Cox 模型的基礎上又加了一層線性 Cox 模型,以便產生可供醫生解讀的最終結果。該線性模型會按重要性分別對深度學習模型的預測值與 10 項特徵的值賦予不同的權重,然後通過求和得到最終風險係數。該線性模型可以通過諾模圖進行手動計算,因其便利性在臨床上經常被用來綜合各項數值換算最終評估分數。通過諾模圖,醫生可以很直觀地了解各項觀察值與風險係數之間的關係,同時也可以在沒有電腦的情況下手動計算風險係數。

基於深度學習的生存分析 Cox 算法為一位新冠肺炎患者所得到的諾模圖。可以看到該患者的總體諾模圖分數為 209,未來 5、10、30 天的總體重症概率分別為 0.58、0.62、0.69,因此該患者被歸類為具有較高的重症風險。

科技的力量在此次全球抗疫的行動中不斷彰顯,基於數據分析和人工智慧的技術方法更是在疫情預測與防控、風險人群評估、相關藥物開發、疫苗研發等應用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騰訊 AI Lab 與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等多家研究機構與醫院聯合開發的這套新冠肺炎重症風險預測系統是探索科技戰疫的又一成果。可以預期,數據分析和人工智慧未來也必將在醫療實踐(尤其是對突發疫情的防控)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今年2月27日,鍾南山院士團隊與騰訊公司宣布達成合作,共同成立大數據及人工智慧聯合實驗室,共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以大數據及人工智慧攻堅流行病、呼吸疾病和胸部疾病的篩查和防控預警。

更多精彩推薦

斯坦福教授親自上課!字節跳動夏令營超硬核課程&實踐項目等你來戰

乘風破浪的 SQL

谷歌教父傳奇:跳級讀博士、大學共同創立 Google ,規定工程師 25% 時間思考創意

萬億美元軟體浪潮來臨,開發者是核心!

臺積電9月14日斷供華為:中國「芯」的坎坷之路

員工導致Twitter陷入史詩級加密黑客風暴?官方回應來了

點分享

點點讚

相關焦點

  • Nature子刊重磅:騰訊 AI Lab 聯合研究成果 揭示男性脫髮的潛在...
    11月17日,騰訊公布了一項人工智慧助力藥物發現的新進展。通過騰訊自研的提升蛋白質結構預測精度的新方法,聯合研究團隊首次解析了II型5a還原酶(SRD5A2)的三維結構,揭示了治療脫髮和前列腺增生的藥物分子「非那雄胺」對於該酶的抑制機制,這將有助於深化研究相關疾病的病理學機制及藥物優化。
  • 獨創方法提升蛋白質結構預測精度 騰訊AI Lab聯合研究登上Nature子刊
    本文轉自【中國科技網】;11月17日,騰訊公布了一項人工智慧助力藥物發現的新進展。通過自研的提升蛋白質結構預測精度的新方法,聯合研究團隊首次解析了II型5a還原酶(SRD5A2)的三維結構,揭示了治療脫髮和前列腺增生的藥物分子「非那雄胺」對於該酶的抑制機制,這將有助於深化研究相關疾病的病理學機制及藥物優化。
  • Nature子刊:「AI製藥」新時代!人工智慧預測更好的抗癌藥物組合|...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人工智慧算法—— comboFM ,它可以精確預測不同抗癌藥物的組合是否可以對癌細胞形成聯合殺傷作用。在此,Juho Rousu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可以用於預測臨床前研究中藥物組合反應的人工智慧算法——comboFM。comboFM可以通過高階張量模擬不同藥物組合是否具有協同效應,並對其進行相關係數打分。
  • 《CELL》重磅!鍾南山指導,趙金存團隊構建評估新冠疫苗和療法的...
    《CELL》重磅!鍾南山指導,趙金存團隊構建評估新冠疫苗和療法的小鼠模型  Emma Chou • 2020-06-12 11:58:57 來源:前瞻網
  • Science評Nature子刊綜述:解密新冠病毒致死原因
    Science評Nature子刊綜述:解密新冠病毒致死原因 2020-06-09 18: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Nature子刊:騰訊程式設計師立功了,讓頭禿元兇首次暴露真面目
    2 with the anti-androgen drug finasteride 為題,發表在了 Nature 子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 雜誌上。於是,研究人員基於騰訊 AI Lab開發的tFold工具,採用了「從頭摺疊(de novo folding)」的方法。該方法可以不依賴於模板來預測蛋白質結構。
  • 熱點|義大利去年9月或已有新冠病毒!鍾南山公布一個新數字
    熱點|義大利去年9月或已有新冠病毒!鍾南山公布一個新數字 據央視新聞,2020年11月11日,《腫瘤雜誌》發表研究結果,發現義大利去年9月份就出現了SARS-CoV2受體結合區域特異性抗體呈陽性的人群。
  • 騰訊AI Lab 2020 年度回顧
    2020 年 7 月,鍾南山院士團隊與騰訊 AI Lab 聯合發布了一項利用AI預測COVID-19患者病情發展至危重概率的研究成果,可分別預測5天、10天和30天內病情危重的概率,有助於合理地為病人進行早期分診。 該研究發表於國際頂級期刊 Nature 子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
  • 熱點| 義大利去年9月或已存在新冠病毒!鍾南山公布一個新數字…
    新冠和流感不一樣,流感喜歡寒冷,但新冠偏愛略溫和的天氣,所以在1—3月更溫和的時候暴發,這是第二個猜測。去年11—12月,我就看到醫院有更多肺炎患者,但很可惜我沒有數據支撐。小範圍暴發很可能在去年底就出現了。
  • AI醫生讀CT片,準確率達90%!廣東多項硬核科技助力擊敗新冠
    針對重症、危重症治療,採取康復者血漿等先進治療方式。同時,積極推動中醫藥用於臨床治療,「肺炎一號」除在全省定點醫院使用外,還向湖北省10家醫院捐贈2.6萬包。在疫苗研發方面,組織多家科研機構和企業,開展重組蛋白疫苗、mRNA疫苗等研發,取得階段性進展,動物免疫後產生抗體,部分疫苗即將進入動物試驗和安全性評價階段。
  • 首例新冠危重症患者全肺活檢病理報告:肺成古銅色
    (原標題:首例新冠危重症患者全肺活檢病理報告:提示肺部病變起源部位)
  • 學術頭條:卡介苗對預防新冠無效,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發布,新方法...
    以色列大樣本研究:無效國際權威醫學期刊《美國醫學雜誌》(JAMA)在當地時間5月13日刊發的一項來自以色列的研究顯示:童年階段接種卡介苗,對成年後避免新冠侵害並無幫助。論文團隊來自以色列沙米爾醫學中心微生物組研究中心。
  • 廣東省組建中醫藥救治危重症專家組,助力危重「新冠」患者救治
    ▲視頻來源:廣東衛視報導3月7日下午,廣東省中醫藥救治新冠肺炎重症和危重症病例專家組集合全組專家力量,對深圳3例病情複雜、病程較長的高齡危重症患者進行遠程會診。現場精細討論,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據了解,為充分發揮中西醫結合救治重症和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優勢,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廣東省成立中醫藥救治新冠肺炎重症和危重症病例專家組。專家組將加強與省內各定點救治醫院的聯繫,通過巡診指導病例會診等方式,指導各地開展重症和危重症新冠肺炎救治工作。
  • 《自然》子刊:AI閱片再升級,以免疫「冷區」成功預測癌症復發風險
    從癌症確診到篩查,接下來評價預後,預測風險也得安排一下,對吧?近期在《自然·醫學》上,發表了一項英國TRACERx肺癌研究計劃的成果:科學家們利用人工智慧手段,繪製了肺腺癌中免疫細胞的空間位置圖譜,可以根據免疫細胞浸潤出的「冷區」和「熱區」,預測患者的癌症復發風險!
  • 呼吸治療師:武漢危重症救治團隊中的重要一員
    (抗擊新冠肺炎)呼吸治療師:武漢危重症救治團隊中的重要一員中新社北京5月9日電 (記者 高凱)「呼吸治療師其實是危重症救治團隊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員。」9日,中日友好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呼吸治療師,醫療隊員夏金根在北京表示。作為一種國家新職業,很多呼吸治療師在此次疫情中奮戰在一線,起到了重要作用。
  • 兩種血液分子可「追蹤」和「預測」阿爾茨海默症進展
    近日,瑞典隆德大學 Oskar Hansson 等人,在 Nature 新子刊 Nature Aging 雜誌發表了題為:Individualized prognosis of cognitive decline and dementia in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based on plasma biomarker combinations
  • 鍾南山:危重症病死率比普通病人危險係數高9倍
    (原標題:鍾南山:危重症病死率比普通病人危險係數高9倍) 鍾南山院士答記者問時表示
  • 鍾南山與歐洲呼吸學會分享中國經驗,全程英語!網友...
    現有20例在定點醫院隔離治療,其中危重型6例、重型4例、普通型10例;16例在廣醫附一醫院(含危重型5例、重型4例)、4例在市八醫院(含危重型1例)接受治療。 昨日廣州0新增!鍾南山與歐洲呼吸學會分享中國經驗,全程英語!網友:太有型了!
  • 【918新冠疫情】警惕!鍾南山發出最新提醒
    世界衛生組織18日宣布,已與多個疫苗研發或生產機構就疫苗採購事宜籤署協議或意向聲明,保證世衛組織主導的COVAX全球新冠疫苗計劃將能獲得近20億劑新冠疫苗,這些疫苗最快將從明年一季度起提供給參與計劃的各經濟體。警惕!鍾南山發出最新提醒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19日在廣州出席學術研討會時,談及新冠病毒「環境傳人」等話題。
  • 鍾南山團隊從尿液中分離出病毒,有何重要意義?
    據@廣州日報,今日上午廣州市通報廣州市防控新冠肺炎科研攻關工作的措施、成效等情況。在開展病毒溯源研究方面,鍾南山院士團隊專家、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趙金存教授團隊聯合廣州海關首次從廣州本地被感染的病例樣本中成功分離出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毒株,為進一步開展疫苗和藥物研究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