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路軍失敗後,陳昌浩回到延安,為何後來國內沒了他的消息

2020-12-17 小春說歷史

西路軍失敗後,陳昌浩回到延安,為何後來國內沒了他的消息

西路軍西徵,是1936年10月到1937年3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在甘肅西北,與國民黨馬步芳、馬步青等部進行的作戰。

陳昌浩時任西路軍軍政委員會主席。

1937年1月初,獲悉紅5軍佔領高臺,徐向前、陳昌浩率西路軍指揮部各機關與9軍一起離開山丹,向西進軍。在甘州西南的甘浚堡突然遭受馬家軍的圍攻。在突圍中隊伍被衝散,吃了大虧。

1月28日,西路軍全部集結到倪家營子,全軍還剩一萬多人,戰鬥員不及一半。

從1月31日起,馬家軍向倪家營子發起一次又一次攻擊。他們也懂得消滅紅軍的有生力量,所以專找紅30軍陣地打。

倪家營子血戰,持續了一個多星期。馬家軍打得疲勞不堪,傷亡近萬人。西路軍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基本上已是彈盡糧絕,傷員越來越多,連最起碼的醫療條件都沒有。

西路軍指揮員都意識到,他們已經到了最後時刻,再打下去,敵人有源源不斷的補充,紅軍則任何補充和援助都沒有,力量對比越來越懸殊,必須想辦法擺脫被動局面,尋求新的出路。

中央在鼓勵西路軍堅持戰鬥的同時,已經著手開始進行出兵援助西路軍的準備工作。

可是遠水不解近渴,血戰在繼續,西路軍必須當機立斷做出擺脫眼前危險處境的決策。敵軍在不斷增兵,重重包圍使紅軍喘不過氣來,即是不被敵兵打垮,飢餓也會把紅軍壓垮。

為此,西路軍軍政委員會召集會議研究行動計劃。徐向前力主東返,得到大家一致擁護。

陳昌浩顯得心事重重,遲疑不決。

在少數服從多數的情況下,2月21日,西路軍從倪家營子突圍而出,向西洞堡、龍首堡一帶轉移。

然而陳昌浩是軍政委員會主席,有最後決定之權。

當西路軍重返倪家營子時,發現村寨已被馬家軍洗劫一空,只剩下一片焦土和斷壁殘垣,連住的地方都沒有。

馬家軍沒想到紅軍還會回來,立刻又圍了上來。每次衝鋒都集中兩個旅以上的兵力和民團,在炮火配合下向紅軍猛撲。

紅30軍、9軍戰士揮舞大刀,一天打退敵人三四次進攻。敵人攻得筋疲力盡,又不善夜戰,只得與紅軍對峙。

西路軍在倪家營子的消耗戰,用盡了自身最後的一點力量。

眼看大勢已去,回天無力,陳昌浩才不斷向中央告急,報告真實情況。

3月5日,西路軍領導人決定放棄倪家營子,乘著夜色的掩護向祁連山轉移。馬家軍騎兵跟在後面窮追不捨。

3月13日康龍寺之戰後,西路軍終於失敗了。徐、陳收拾殘餘部隊,連夜向山裡行軍。

3月14日天亮到達石窩一帶。

1937年3月16日夜晚,徐向前和陳昌浩在一個警衛排護送下,悄然離開西路軍,向著陝北方向走去。為了躲避馬家軍騎兵,他們晝伏夜行。走出祁連山時,徐向前命令警衛排就地打遊擊,大家分散行動,只留下一個保衛幹部同行,化裝前進。

到了西洞堡,他們停下休息,叫保衛幹部去找水喝。天快亮了找水的人也沒回來。徐向前估計他出了問題,便拉上陳昌浩趕緊走。

第二天他們到了大馬營投宿,找到一位在當地行醫的湖北人家。陳昌浩遇見老鄉,十分高興。這個老鄉招待他們吃了一頓飽飯,第二天早上徐向前催陳昌浩上路,陳說太累,休息幾天再走。

陳昌浩有老鄉掩護,但是徐向前的口音不對,在這裡一定會有危險,於是徵得陳昌浩的同意,一個人先行離開。

為了避開馬家軍的搜捕,徐向前在路上儘量不與任何人接觸。曉行夜宿,匆匆趕路。他身穿破爛的羊皮襖,又黑又瘦,好像戈壁灘上的羊倌。餓了找老百姓家討口飯吃。到了平涼山以後,打聽到紅軍就在附近,連忙朝北山方向趕過去。

在一個叫小屯的地方,徐向前見到了正在執行任務的4軍參謀長耿飈,悲喜交集的心情,用語言是難以表達的。第二天,徐向前被護送到鎮原的援西軍總部,見到了劉伯承。這是4月30日。經過一個半月顛沛流離的日子,徐向前終於回到了家。

徐向前的回歸,算是西路軍中比較順利的。根據徐向前的匯報,中央派人到涼州尋找陳昌浩,但沒有找到。

原來他在湖北老鄉家病了一場,養好病之後,也許是敗軍之將無顏見江東父老,他沒有回延安,而是長途跋涉回了鄂豫皖老區,想在那邊重整旗鼓,再拉起一支紅軍隊伍來。但當地的形勢也不好,陳昌浩才回了延安。

他到延安時已是1937年的10月,正值延安批判張國燾路線的高潮。陳昌浩受到中央的嚴格審查,後來又被送到蘇聯學習,這位曾在紅軍中擔任高級領導的人物,從此退出了歷史舞臺。

1951年,陳昌浩從蘇聯回國,擔任中央編譯局副局長等職,1967年辭世。

相關焦點

  • 西路軍失敗後,徐向前和陳昌浩同去延安匯報,為什麼後者遲遲不到?
    ——餘秋雨 西路軍自1936年11月渡河西徵後,在河西走廊和馬敵激戰數月,至1937年3月已經大部損失,3月12日,上級電示:為保存現有力量,西路軍一是衝向蒙古邊境,一是就地分散遊擊。
  • 陳昌浩:軍事能力過硬,因為大意導致西路軍戰敗,之後他怎麼樣了
    在戰亂時期湧現出很多優秀的人才,陳昌浩就是其中的一個。他也是在軍隊中擔任要職的人,曾經陳昌浩帶領過西路軍部隊在河西走廊有過戰鬥。但是在河西走廊這一場戰役中失敗了,也損失了很多的將士,這場戰役是陳昌浩這一生很失望的一場戰役。
  • 1938年,陳昌浩去了蘇聯,留在中國的兩任妻子後來怎麼樣了?
    撤退途中,陳昌浩因患病在郎中但復三家養病,只有徐向前先帶隊返回延安,陳昌浩病好後,先回了趟武漢,抗戰爆發後,在武漢八路軍辦事處的幫助下返回延安,1938年,陳昌浩因胃潰瘍復發加重申請去了蘇聯,走時只帶走長子陳祖澤,那麼他留在中國的兩任妻子後來怎麼樣了?
  • 陳昌浩回國後默默無聞,只當了個副局長,他的兩個兒子卻成了專家
    紅軍時期,紅四方面軍有一個風雲人物叫陳昌浩,他曾擔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的總政委、西路軍軍政委員會主席等職務,後來還率領部隊參加指揮了反「三路圍攻」和反「六路圍攻」等戰役,也算是我黨早期元老級人物了。可是在建國後,他卻沒有太大的名氣,這是為什麼呢?
  • 陳昌浩25歲當紅四方面軍總政委,建國後未授將銜,61歲吞藥自盡
    沒有人能預測他面前會發生什麼,但成功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英雄出現在亂世,但每一場戰鬥都可能成為戰爭年代那些英雄人生的轉折點。就像紅四方面軍的重要人物陳昌浩,25歲就當上了部隊總政委。他在紅軍時期很有名,但抗日戰爭爆發後就銷聲匿跡了。建國後他只擔任副局長,這一切都源於西路軍的慘敗。擔任過西路軍政委主席。
  • 他是西路軍政委,搭檔是元帥,妻子官至副部,自己卻當了個副局長
    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西路軍的政委陳昌浩,他的搭檔後來是元帥,妻子官至副部,自己卻只當了個副局長。陳昌浩出生於1906年,湖北武漢人。他早年在蘇聯留學,與張聞天(洛甫)、秦邦憲(博古)是同學。1930年回國後,陳昌浩被調到鄂豫皖蘇區任職,後來成為紅四方面軍的總政委。雖然都是留蘇學生,但陳昌浩與博古等人卻有明顯不同,他能夠虛心學習,與根據地群眾打成一片。
  • 西路軍副總指揮、右支隊負責人王樹聲戰敗後是如何回到延安的
    他還是我軍歷史上著名的神槍手,百發百中,頗具傳奇色彩。據說開國將帥中有名的神槍手,比如楊勇、許世友、韓先楚等,在王樹聲將軍面前,他們都不敢說自己槍法好。在西路軍進攻寧夏、新疆失利後,身為副總指揮的王樹聲將軍隻身一人,躲過馬家軍的追剿,穿過騰格里沙漠,安全回到延安。他到底經歷了什麼,他是如何做到的?
  • 曾擔任總政委的陳昌浩,1955年時沒有被授銜,含冤入獄後服藥自盡
    1955年,國家在授銜儀式上,給很多革命將領都授予了軍銜,但是曾經擔任總政委的陳昌浩,卻沒有得到授銜,不僅如此,他還在監獄中服藥自盡,這是怎麼回事呢?陳昌浩先生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人,他接觸到進步思想之後,覺得自己找到了救國救民的最佳方式,於是就加入革命組織,成了其中一員。因為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他在組織中擔任了一些重要的工作,而且還靠著自己的能力,為組織的發展和壯大,做出了一定的歷史貢獻。
  • 西路軍奮戰數月,數萬官兵在絕境中全軍覆沒
    加上西路軍缺少機槍等克制騎兵的武器,因此在戰鬥中非常被動,在一周內減員三千人。 徐向前和陳昌浩向中央反映情況,但張國燾又跳出來呵斥自己的老部下,稱中央的決策毫無問題,要堅決執行。此時的張國燾已經被踢出了領導核心,由於他之前反抗中央的前科太多,所以失去權力的他只能用這種方式向中央表忠心。
  • 25歲當上方面軍政委的陳昌浩,晚年結局如何?子女成就怎麼樣?
    比如尋淮洲,他21歲就當上了軍團長;開國上將蕭華,17歲就是師政委。除了他們之外,有個人同樣早年成就很高,25歲就擔任方面軍政委,他便是陳昌浩。陳昌浩出生於1906年,湖北武漢人,他早年追求進步思想,曾遠赴蘇聯留學,與著名的張聞天、秦邦憲是同學。1930年回國後,陳昌浩被派往鄂豫皖蘇區工作。
  • 西路軍慘敗,開國大將遭遇了怎樣的磨難?
    當年,三大紅軍主力會師後,中央決定建立一支新隊伍,以開闢出一條與蘇聯聯絡的通道。這支隊伍就叫西路軍。可惜的是,西路軍渡過黃河後,由於種種原因,先後在古浪戰鬥、水泉戰鬥、梨園口戰鬥中遭遇失利,損失慘重。但,在寥寥的倖存者當中,卻有一位成為西路軍中唯一一個被授予開國大將的人,他就是王樹聲。
  • 曹徵路 | 西路軍失敗的真相——重訪革命史之三十
    在經歷了1935年11月百丈關失敗和1936年6月6號宣布取消「第二中央」以後,四方面軍重新選擇北上。然而張國燾和四方面軍一部分高級幹部的內心欲望並未消失,擁兵自重的想法一有機會就冒出頭來。張國燾的內心是不願意到陝北與中央會合的,這期間他就警告過陳昌浩,「會合後不但我的總政委當不成了,你的方面軍政委也當不成。」
  • 王樹聲大將回憶西路軍失利:從指揮上而言,這次是欠妥當
    西路軍1936年10月中國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三大主力會師,從而勝利的結束長徵。對於王樹聲而言,這種享受勝利的日子並沒多長。隨著10月25日,紅四方面軍接到中央軍委的命令,開始西渡黃河。原本王樹聲是無需參加的,因為當時他疾病纏身,完全有理由不參加,可是他卻選擇加入這場行動。
  • 紅軍左路軍為什麼渡過黃河,組成西路軍進行西徵?
    在北上途中,張國燾突然變卦,率領紅軍左路軍南下川康,並給右路軍中的前敵指揮部總政委陳昌浩發電要求他帶領右路軍南下,並挾持中央一起行動。 黨中央、毛主席知悉這一情況後,依然帶領中央紅軍一、三軍團北上,與陝北紅軍會了師,在陝北落了腳,扎了根建立了陝北根據地。
  • 紅西路軍三個軍五巨頭,後來西路軍戰敗,他們怎樣了呢?
    但由於敵情複雜,南線敵軍衝入甘肅地區,導致紅四方面軍主力渡河失敗,黃河兩岸紅軍被敵切斷。1936年11月10日,成立了「西路軍」,為蘇聯開闢援助中國革命的渠道。戰無不勝的西路軍,遭到「滑鐵盧」西路軍成立時,有第五軍、第九軍和第三十軍一共這三個軍,共兩萬多人。
  • 西路軍僅剩政委一人,一路乞討回延安,13年後將敵軍夷為平地
    他便是戰績累累的鄭維山,但是曾在馬家軍那場戰爭中,不慎失利。幾乎是全軍覆沒。西路軍裡僅僅剩下師政委一人,一路乞討才回到了延安。在13年後擔任軍長,調來了一萬多發炮彈,打得馬家軍無處藏身。
  • 他16歲領兵三萬,是馬家軍悍將,曾計劃接應西路軍,後神秘失蹤
    打算去營救西路軍的這個人,叫馬仲英,是馬步芳的堂弟,他在1928年春天,當年只有16歲,正在軍校學習,因馮玉祥的部隊,在甘肅河州與當地民眾發生了大規模衝突,處理時又過急,引起當地人的奮起反抗,16歲的馬仲英,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召集當地兩三萬民眾建立武裝"黑虎吸馮軍",自稱司令,因為當時只有16歲,被稱為"尕司令"。
  • 接應西路軍入疆
    沒書讀,只有俄文報,讓馮鉉給我們讀讀;也沒事幹,很寂寞,就打撲克。後來接到指示,和陳雲同志一同出發去迪化。盛世才派了一個顧問,給了一輛汽車,給我們每人一件牛皮大衣,穿在外面,羊皮大衣穿在裡面。我們到了迪化,盛表示歡迎。這時,李先念、程世才、李天煥、宋侃夫等同志已到星星峽一帶,我們才知道西路軍只有幾百人了。蘇聯給了那麼多東西不好要,要了也拿不了。
  • 西路軍女兵倖存者
    畫外音  這是一段失敗的歷史,也是一段長期被忽略、被遮蔽的歷史。  西路軍在河西走廊慘遭失敗後,1300多名紅軍女戰士幾乎全部落入西北軍閥馬步芳之手,備受折磨。  在以後的幾十年歷史風雨中,又長期蒙受不白之冤,只有很少的人能夠活到今天。現居甘肅武威的95歲老人李文英,就是其中的一位。
  • 西路軍騎兵師參謀長被誤殺,事涉大將和中將,50年後追認為烈士
    1937年3月14日,西路軍軍政委員會在石窩召開最後一次會議,決定陳昌浩、徐向前離隊回陝北。西路軍騎兵師高臺失利,師長、政委犧牲,第二次組建騎兵師,由西路軍四局局長杜義德任師長,李彩雲任參謀長,歸屬重建的紅九軍。古浪失利後,紅九軍軍長孫玉清被撤職,由副總指揮王樹聲兼任紅九軍軍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