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2 03: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6月6日下午
深圳寶安西鄉一位中年女子
在家中廚房遭遇雷擊
致其四肢及面部大面積燒傷一事
引起廣大網友的注意
(詳情回顧請戳↓)
【南都N視頻】南都記者:陳文才 剪輯/編輯:黃銘濤
涉事大樓是否存安全隱患?
曾女士母親到底為何被燒傷?
最新調查結果來了
↓↓↓
涉事房屋建於上世紀八十年代
園區稱均裝有防雷裝置
事發樓房位於寶民二路的流塘工業區,屬於深圳市興鑫源實業有限公司的家屬樓,曾女士一家已租住數年。
據了解,流塘工業區內有1棟廠房、2棟宿舍、2棟綜合樓,涉事房屋為其中一棟綜合樓的5樓。該綜合樓竣工於1986年,1樓為商鋪,2樓為辦公場所,3~6樓為職工房改房,屬於商品房,由新雄實業公司進行物業管理。
據流塘工業區物業管理公司新雄實業公司回應稱,園區內房屋均裝有防雷裝置。
2017年,該公司聘請深圳市安智電氣消防安全監測有限公司專家為流塘工業區防雷裝置進行整體監測,並出具《建築防雷裝置檢測報告》AZFLBG/(2017)05.0741,檢測日期:2017年05月07日;針對檢測發現問題,該公司立即組織整改,並在2017年12月進行複查,所有不符合項目整改已完成,見《建築防雷裝置檢測復檢報告》。
△涉事大樓的天台隨處可見亂拉亂搭的線與避雷帶的鋼筋形成一張巨大的網
新雄實業公司稱,事發後,該公司第一時間到現場了解情況,協助清理事故現場,並安撫事故家屬,積極跟進業主和租戶之間的善後處理工作;同時,加強對汛期及雷暴等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和培訓,確保園區安全。
社區三防辦公布初步調查結果:
雷電引起火球燃燒
據了解,事故發生當天,該工作站三防辦便迅速成立調查組進行介入。
經調查,該樓棟的消防用電符合安全標準,初步推測為雷電擊中擋雨棚後引起球狀閃電隨氣流進屋形成衝擊波。
流塘社區工作站表示,該站將繼續跟進此事件,目前社區人民調解等工作人員主動介入,同時開展轄區建築防雷裝置檢查和加大防雷科普宣傳力度,做好防災減災工作。
相信仔細的小夥伴們
肯定都注意到了一個新詞
#球狀閃電#
這個球狀閃電又是什麼呢?
它又有什麼危害?
↓↓↓
��首先,讓我們了解雷電是如何形成:
雷電是在強對流天氣下產生的一種大氣光電現象。
雲中、雲間或雲地間不同電荷相互吸引而發生放電時所伴隨的強雷閃光稱為閃電,而沿著閃電通道迅速膨脹的氣體所爆發出來的聲音就是人們所說的打雷。
雷電是伴有閃電和雷鳴的放電現象。一般產生於對流發展旺盛的積雨雲中。
雷電分為直擊雷、電磁脈衝、球形雷、雲閃四種。其中直擊雷和球形雷都會對人和建築造成危害,直擊雷是危害最大的。
閃電的類型包括線狀閃電、帶狀閃電、片狀閃電、火箭狀閃電、球狀閃電、聯珠狀閃電等,我們常見的通常是線狀閃電。
��「揭秘」球狀閃電:
1、什麼是球狀閃電
球狀閃電,俗稱滾地雷,是形成雷電的電動趨勢,在半擊穿空氣時產生的空氣離子球,通常在雷暴時發生,為圓球形狀的閃電。它十分亮,近圓球形,直徑約15至40釐米不等。通常僅維持數秒,但也有維持了1至2分鐘的記錄。
2、球狀閃電危害
球狀閃電的危害較大,它可以隨氣流起伏在近地空中自在飄飛或逆風而行。它可以通過開著的門窗進入室內,常見的是穿過煙囪後進入建築物。它甚至可以在導線上滑動,有時會懸停,有時會無聲消失,有時又會因為碰到障礙物爆炸。
由於它存在時間極短,破壞性很大,難於防護,目前沒有很詳細的科學研究資料。
有專家建議,市民如果遇到疑似球狀閃電的飄浮的「火球」,要儘量輕輕避開它,並避免引起空氣流動,千萬不要去碰觸。
雷電的危害不言而喻
再次提醒大家
遇到雷雨天氣時
一定要第一時間
找到安全場所躲避
來源:東莞應急管理
原標題:《調查結果來了!女子家中遭雷擊事件追蹤:這種閃電可在空中自在飄飛》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