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棘果系落葉灌木或喬木胡頹子科沙棘 (Hippophae rhamnoides L.)的果實。沙棘是防沙固沙、水土保持的植物,從喜馬拉雅山脈的印度、尼泊爾、不丹、巴基斯坦、阿富汗,到中國、蒙古、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匈牙利、羅馬尼亞、瑞士、德國、法國、英國,再到北部的芬蘭、瑞典、挪威等國,沙棘廣泛分布於歐亞大陸溫帶地區。目前已知全世界有7種11亞種,而中國產7種7亞種,其生長(野生加種植)面積佔世界沙棘總面積的90%以上,居各國之首。近年來,中國水利部大力推廣種植沙棘,種植面積每年都有一定地提高,但是由於其果汁、種子油商業利用尚不廣泛,大大限制了農民種植的積極性。
沙棘在中國是一種藥食兼用的植物。現代生物化學和醫學的大量研究成果表明,沙棘不僅是富含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有機酸的珍貴植物,而且在其果汁和沙棘油中,分別含有190種和106種生理活性成分,具有消炎、殺菌、止痛和促進組織再生等特殊功效。
我國是沙棘屬植物種植資源最富集的地區,也是最早挖掘沙棘藥用價值的國家。早在公元8世紀,藏醫名著《月王藥診》、《四部醫典》就有用沙棘果治療肺病和胃病的記載。1977年,沙棘被中國衛生部列入《中國藥典》,其作為中國藥用植物的地位也由此正式確立。
沙棘果含有多種成分,包括脂肪酸、糖、酸、糖的衍生物、多酚、維生素C、生育酚(維生素E)以及植物甾醇類等成分。研究發現,沙棘果的果肉中維生素C含量極高,中國沙棘果汁(果肉打成的漿狀物)中維生素C的含量是芬蘭沙棘的5倍,因此被稱為「維生素C之王」。
近年來,芬蘭圖爾庫大學楊寶茹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首次發現了沙棘果中含有白雀木醇(也叫白堅木醇),並首次從沙棘果成分中鑑定出肌肉肌醇、甲基肌醇等成分。白雀木醇是沙棘果中的主要甲基肌醇,這也是首次在莓類果實中發現此成分,這項研究成果是沙棘研究領域的一個突破性進展。
沙棘果中所含的白雀木醇也有可能是沙棘果保健作用的重要組成成分。初步的細胞培養和動物實驗表明,白雀木醇對糖代謝有潛在的影響。楊寶茹教授發現,中國種野生沙棘(H. rhamnoides ssp. sinensis)和歐洲種野生沙棘(H. rhamnoides ssp. rhamnoides)果實中,白雀木醇含量有顯著的差異,中國種野生沙棘果實中白雀木醇的含量遠高於歐洲沙棘和俄羅斯的蒙古沙棘。這與中國種野生沙棘生長在乾旱和寒冷的山區相關,高含量的白雀木醇有助於植物耐受寒冷和乾旱氣候。
甲基肌醇的不同異構體對人體健康的作用也多見於文獻報導。
肌醇廣泛分布在人的骨骼、肝臟等器官、血液和肌肉中。除可預防脂肪肝外,肌醇對膽固醇、動脈硬化症也有很好的療效。健康的成年人尿液中肌醇含量為30毫克/升,尿液中肌醇的排放量每天約為37毫克;糖尿病患者尿液中肌醇的排放量每天為100毫克以上,是正常人的3倍多,病情嚴重的糖尿病患者尿液中的肌醇排放量更是高達280—351毫克。據此推測,肌醇可能參與糖尿病調節途徑,進而影響2型糖尿病的發生發展。
白雀木醇是肌醇的衍生物,常作為藥物的前體或藥物。白雀木醇最先是從南美的白堅木皮中提取出來的,早在1933年就被用於糖尿病人的甜味劑,其甜度為蔗糖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但有研究發現,白雀木醇用作甜味劑時,其用量可能導致腹部絞痛和腹瀉。不過,1960年的研究發現,早年分離獲得的產物可能並不是白雀木醇。後來研究又發現,白雀木醇還可以對抗胃潰瘍及腹瀉,也就是說,其可能沒有1933年所報導的有關引起腹部絞痛和腹瀉的副作用。
北京大學沙棘汁調節血糖、血脂研究課題組在水利部課題資助下,針對沙棘汁對2型糖尿病動物的降血糖作用進行了研究。儘管此前有報導稱沙棘汁可以改善實驗性糖尿病的血糖及胰島素水平,但採用的模型動物多為鏈脲佐菌素(STZ)導致的胰島損傷的1型糖尿病。北京大學沙棘汁調節血糖、血脂研究課題組採用leptin基因敲除的2型糖尿病動物db/db小鼠作為模型動物,其瘦素受體基因缺陷,導致機體能量失衡和體重增加,小鼠出生後10天即出現多食、多飲、肥胖,是公認的肥胖型2型糖尿病模型動物,其形成的高血糖、糖耐量異常更類似於人類2型糖尿病。
課題組以db/mm小鼠為空白對照,db/db小鼠為模型對照,二甲雙胍(註:雙胍類降糖藥,適用於單用飲食和運動治療不能獲良好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幹預的db/db小鼠為陽性對照,用沙棘汁和富含不同劑量白雀木醇的沙棘汁進行幹預,每周觀察體重變化,每兩周檢測飲水量、攝食量及尿量等指標,結果發現:
沙棘汁能顯著降低2型糖尿病模型db/db小鼠的體重,減輕肥胖,且能顯著改善2型糖尿病多食、多飲、多尿的症狀;含有低劑量白雀木醇的沙棘果汁改善2型糖尿病多飲症狀作用顯著。
沙棘汁可能改善心臟、腎臟、脾臟、胰腺相關併發症;含有不同劑量白雀木醇的沙棘汁對模型小鼠臟器的改善無單純沙棘汁明顯。
沙棘汁能改善高血糖症狀;含有低、中、高劑量白雀木醇的沙棘汁組在實驗中、後期能顯著降低db/db小鼠的隨機血糖;含低劑量白雀木醇的沙棘汁組對空腹血糖改善作用最為明顯,效果優於二甲雙胍。
沙棘汁能顯著降低2型糖尿病模型db/db小鼠脂代謝,有利於預防2型糖尿病的併發症;含有中劑量、高劑量白雀木醇的沙棘汁顯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具有改善脂代謝作用;二甲雙胍既能升高HDL-C,還可顯著降低TG。
含有低劑量白雀木醇的沙棘汁顯著促進2型糖尿病模型db/db小鼠胰島素的分泌,提高血清胰島素水平;含有低、中劑量白雀木醇沙棘果汁比二甲雙胍更能顯著提高血清胰島素水平,顯著改善高血糖症狀。
北京大學沙棘汁調節血糖、血脂研究課題組的研究證實,白雀木醇是中國沙棘汁改善血糖,防治糖尿病的活性成分,其進一步的研究正在進行中,但就目前結果而言,完全可以證實沙棘汁改善2型糖尿病的作用。
來源: 中國食品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