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覺醒》:一個人擁有這種能力,說明他很厲害

2020-12-18 顏小同學

什麼樣的人才算厲害,這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

《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力,自勝者強。

周嶺在36歲時,還如同我們普通人一樣,之所以有所成就,我在其編寫的《認知覺醒》裡找到答案:覺知,自古以來都是精英的自我修煉方式。

換言之,如果一個人要是具有了這種自我覺察的認知能力,並且能用正確的方法來修正自己,那麼他一定是個厲害的人,或者正走向厲害的路上。

01人最看不清的就是自己

不知道生活中你有沒有遇到過這種現象,兩人起爭執,通常一方都會講的話就是指責對方,烏鴉站在豬身上,看見別人黑看不到自己黑。

為什麼人類在遇到事情時,總是想在外界找原因。心理學家認為人類不外乎是下面兩種特徵。

一類人是,意識處於混沌之中,被自己的潛意識支配,就好比一個提線木偶。他們循規蹈矩,他們隨遇而安,一切活動跟隨大眾主流。

遇到麻煩,卻又像在沙漠裡的鴕鳥,只知道把頭埋起來,自以為看不到就不存在。

德國心理諮詢師伯特·海靈格說,受苦比解決問題來得容易,承受不幸比享受幸福來得簡單。

由於他們不會自尋煩惱,看似這些人是大愚若智。然而毫無波瀾的日子,也註定他們會平庸地接近生命盡頭。

另一類人相對來說,對自己的缺點是有所察覺,但是卻不願承認事實。即使錯了也不悔改,還可能會宣稱自己這就是所謂的個性。

其實這種人的表現,用《終身成長》來解釋他們為固定型思維模式。

他們固守自己的心房,拒絕改變自己。是人們經常被提到的裝睡的人。但是他們焦慮和困惑會與日俱增。

由此可見,如果一個人想要得到成長,或者獲得成功,都需要先從自己入手,先了解自己是誰,再來想成為誰。

02通過反思從模糊走向清晰

兵家作戰講究知己知彼。同理,我們也只有認清自己的優點和劣勢,才能給自己定下可行性的目標。

周嶺在書中提到,做到反思,就能提高感知力。他每天通過日誌對當天最為觸動自己的事情或感悟進行復盤,進而不斷優化和改進自己。

這種讓自己從小事做起,促使內心變得穩定,其實是加強對於生活的一種控制感。其實人類之所以會產生恐懼和焦慮的原因,就是感到自己未來渺茫。

回想我們的過去,累積下來的好像只有年齡,還有那些讓我們難忘的經歷。

所以說,我們要深挖最能打動自己的觸點,才會對我們有實質性的幫助。

也只有這樣,即使在最糟糕的事情中,我們也能學到有用的東西。

由此我們的感知也會越細微,自我完善才能做到越精細。

這也遵循了刻意練習的原則,帶著清晰地目標去學習,才能看到真實的進步。

可不能小覷這種進步,《掌握習慣》裡說過,如果每天都能進步1%,一年將進步37倍。

當把反思養成一種習慣,我們終將享受到它的複利。

所以,用日誌來看到時間的流逝,讓我們對生活更珍視;用反思來幫助我們成長,使得完成生命更厚重。

03三個步驟來實施

既然日誌對我們能形成這麼大的影響,那麼我們具體該怎樣操作,可以分為三個步驟

1、描述經過。回憶細節,儘可能全地還原事實。這時候不帶情緒的記錄,也能把自己列入旁觀者,更有利於接近真相。有位智者說過,有時候你看到的事實,不一定是事實。

2、分析原因。深挖事情源頭,多角度思考,不僅能理解別人的立場,也能反思自己的不足。

3、改進措施。這是最關鍵的部分,也是我們記日誌的目的。結合自己實際情況找到適合的方案並去調整自己。

04結語

古人有每日三省吾身來提高自己的修行,周嶺利用這種自我剖析的辦法,遇到了那個優秀的自己。

面對痛苦最好的辦法就是直視它,這也許就是那些能被稱為精英的人的最好途徑。

相關焦點

  • 《認知覺醒》:真正優秀之人,原來都擁有「主動元認知」能力
    元認知聽起來感覺有點深奧,不易理解,實際上,元認知能力是我們習以為常,見怪不怪的反思能力。這種能力是我們人類所獨有的能力,動物是不具備這種能力的。雖說這種能力是我們人類獨有的能力,但是由於每個人的反思能力有所不同,人與人之間的差距還是很大的,所以他們的元認知能力也各不相同。在人人都有的元認知能力的世界裡,唯有擁有更高級的元認知的人更優秀,更厲害,更自律,更成功。
  • 《認知覺醒》:中年人走出焦慮與迷茫的困境,從改變認知開始
    焦慮的本質也契合這一觀點:自己的欲望大於能力,又極度缺乏耐心。焦慮就是因為欲望與能力之間差距過大。周嶺老師在《認知覺醒》一書中提出:急於求成,想同時做很多事;避難趨易,想不怎麼努力就立即看到效果。這才是焦慮真正的根源!
  • 《認知覺醒》:避免三種錯誤狀態開啟元認知,發現自身潛力
    大腦仿佛不聽我們的話,對事物的看法和認知造就了我們局限在自己的世界裡,無法突破自己。周嶺在《認知覺醒》中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可以開發的潛力,開啟認知能力,讓自己從沉睡中醒來,就可以突破自己找到讓自己幸福的密碼。
  • 《認知覺醒》:提高思維認知,不再迷茫惶恐,重新定義你我的人生
    我們對自己的能力總有迷之自信。歸根到底,這和人的認知有關——它決定了我們如何看待自己的生活,如何審視自己的目標。在周嶺的《認知覺醒》一書裡,他這麼剖析:「年輕的時候,幾乎沒有人會覺得自己的將來能有多差,認定美好的生活會自然到來……然而現實並不總像我們想像的那樣。
  • 開啟自我改變原動力,「現在」,依然是認知覺醒的最好時機
    讀《認知覺醒》之前,我似懂非懂;讀過《認知覺醒》之後,我恍然大悟。這就是在強調專注力的意義。這個故事來自一本書《認知覺醒》。《認知覺醒》的作者周嶺是自媒體人,一位心智探索者。他的文章被「人民日報」官方微博等多家媒體爭相轉載。這本書經歷三年時間完成。周嶺在自序中談到開啟自我改變的原動力,來自一場意外,身邊兩位好朋友的命運軌跡發生改變,這讓他警醒。
  • 獲得自我意識的覺醒,培養正確的自我認知
    自我認知也叫自我意識,或叫自我,是個體對自己存在的覺察,包括對自己的行為和心理狀態的認知。如果一個人不能正確的認識自我,看不到自我的優點,覺得處處不如別人,就會產生自卑,喪失信心,做事畏縮不前……相反,如果一個人過高地估計自己,也會驕傲自大、盲目樂觀,導致工作的失誤。因此,恰當地認知自己能夠克服這些不切實際的想法,還能夠全面的認識自己,在生活中尋找到適合自己的方面。
  • 《認知覺醒》|審視自己,洞悉觸動點,開啟自我改變的原動力
    作者周嶺在《認知覺醒》裡總結到,「焦慮的原因就兩條:想同時做很多事,又想立即看到效果。」 深以為然。如大多數人一般,作者周嶺曾經也經歷過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渾渾噩噩過日子的狀態。不過就在36歲時,一次意外令他突然覺醒,此後便不斷摸索嘗試認識、改變自己。
  • 你的自我覺醒是什麼時候開始的?覺知,是自我覺醒的開始!
    如果要總結性的說我的自我覺醒時間,我覺得第一次應該是離婚,第二次就是決定學心理。離婚讓我跳出之前的小視角開啟新的人生階段,學心理讓我更開放的擁有更多的思考和認知角度。要想改變,你可以試試在一個視頻結束時暫停幾秒,讓理智腦擁有反思和審視的機會。一個元認知能力強的人,無論是當下的注意力、當天的日程安排,還是長期的人生目標,他們都力求清楚意義、進行自我審視和主動控制,鮮少隨波逐流。做自己的主人,認知覺醒,你需要加持你的元認知能力!
  • 豆瓣8.3《認知覺醒》:做到自我覺醒,提升自我認知,要知道3個要點
    在《認知覺醒》這本書中,介紹了7大底層概念和20個成長關鍵詞,幫助我們找到自我改變的原動力,讓改變不再是難題。這本書的作者周嶺是一位心智探索者,他用自己平日所積累的各種認知經驗寫成此書,和讀者一起開啟認知驅動,走出低效勤奮的陷阱。
  • 洛克菲勒:能成大事的孩子,往往有3種認知覺醒
    米醬在研讀了《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之後,提煉出了他教育孩子的智慧,發現:能成大事的孩子,不是學多少知識,而是要有3種認知覺醒。覺醒一:起點不決定終點很大意義上,父母的位置其實決定了孩子的人生起點。一個孩子出身好,父母有錢,就意味著能夠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從小可以上各種輔導班,進最好的學校讀書。
  • 《認知覺醒》還在刷抖音越刷越焦慮?要麼混吃等死要麼覺醒成長
    於是前所未有過的危機湧上心頭,36歲的他想開始做出改變,主動出擊,主動覺醒。一 大腦的三種分類書中把人腦分為三種理智腦源於靈長動物時代,主管認知。情緒腦源於哺乳動物時代,主管情緒。通過這種專注,除了提高效率,還容易造就一種心流的狀態。由於強制鎖機,能讓你專注的時間保持很久,心流也會維持很久。如果我們斷斷續續的學一會刷一會手機回一會消息,是很難達到心流這種穩定的高效狀態的。心流產生時還會有高度的興奮及充實感,更強的自我認知。每一次「心流狀態」的體驗都隨著我們對自我的認知而增長。
  • 《認知覺醒》:為什麼越「努力」,會越失敗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不是說只要持之以恆,就能有所成就嗎?事實上,這只是一種錯覺,如果方法不對,那麼越「用力」和「努力」的人才不僅損耗著人們學習的能力,甚至讓人們漸漸迷失在避難趨易之中。而在《認知覺醒》中,作者認為:越是看似努力,但只流於表面上的學習,越是容易產生焦慮,而真正能沉浸式學習的人,反而最終越來越成功,而這種沉浸式學習方式就叫深度學習。
  • TED演講:認知半徑,決定了一個人能力的大小
    因為它說明了發推特的人並不理解天氣和氣候的差異。我常說,天氣是你的情緒, 而氣候是你的個性。 想想看。 天氣是你的情緒,氣候是你的個性。 你今天的情緒不一定能代表你的個性, 所以即使有一天特別冷,也不能說明氣候變化了, 有一天特別熱,也一樣不能代表什麼。
  • 《認知覺醒》——如何破解「道理都懂,就是不做」?
    不用太責怪自己,因為這是人的天性,而我們傳統的學校教育還沒有真正教過我們怎樣培養我們的「元認知能力」,所以你沒有找到應對本能的正確方法。同樣,學習時常要分心的孩子、總是學習力缺乏的成人莫不如此。要怎麼解決呢?不要著急,這就是今天我要給大家推薦這本書——《認知覺醒》的原因,請往下看。
  • 海賊王:惡魔果實覺醒,已出現4個覺醒能力,橡膠覺醒大猜想?
    海賊王:惡魔果實覺醒,已出現4個覺醒能力,橡膠覺醒大猜想? 惡魔果實是《海賊王》中最新眼球的存在,畢竟能力逆天,已經將人變成一個超越常識的存在,就像是巴基的四分五裂果實,就算被「切片」了,還是能夠復原;「死了只剩骨頭」的布魯克的黃泉果實,即便是成了枯骨,也能夠重新活過來。
  • 人生下半場,拼的就是一個人的思維認知能力
    人生下半場,拼的就是一個人的思維認知能力!有人說:你無法決定自己的出身,然而你有機會決定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那些王侯將相逆天改命的大道理沒用,抱怨上天不公同樣也沒啥用。現代社會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差的時代。最大的公平就是不公平,只有不公平才有普通人逆襲翻身的機會。
  • 萬國覺醒武田信玄攻略 萬國覺醒武田信玄厲害嗎
    導 讀 萬國覺醒武田信玄各方面怎麼樣?武田信玄值得培養嗎?來看看九遊小編帶來的萬國覺醒武田信玄全面評價。
  • 焦慮迷茫畏懼困難,源於認知覺醒能力
    《認知覺醒》的作者周嶺是在36歲那年如夢初醒,之前他也和我們一樣是「醒著的睡著的人」。也曾自以為聰明地走過彎路,懂得很多道理看過很多書,卻依然睡前想過千條路,醒來之後走老路。人與人根本差異是認知和心智,它無法直接傳遞只能靠領悟,這表現在對一件事不同的看法,由此做出的判斷和選擇。
  • 海賊王:巴基的分裂果實覺醒後會獲得什麼樣的能力?
    在海賊王前期劇情中登場了一位非常有意思的反派角色,他就是巴基,巴基所擁有的惡魔果實能力為分裂果實,可以將自己的身體部位任意分裂,不怕利器或者是斬擊,即使是附加上武裝色霸氣的斬擊也無法傷害到他,但是他卻比較害怕鈍器。
  • 海賊王:動物系能力者覺醒的強大效果,想不到喬巴也是覺醒者之一
    傑克的出場是在佐烏篇,當時的他面對犬嵐和貓蝮蛇的「車輪戰」絲毫不虛,雙方打了足足五天五夜不分勝負。同樣面對戰國、鶴婆婆、藤虎的攻擊下,雖敗下陣但沒多久就完全恢復。在之後對戰酒天丸也是如此,被酒天丸砍成重傷也毫無在意,並且很短的時間就恢復原本的狀態。這些都說明傑克完全符合「擁有強大的恢復力和生命力」的覺醒效果,所以傑克肯定是覺醒動物系能力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