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嬰心理:長不大的成年人,有2點特徵,很明顯

2020-12-23 Canliu

什麼是巨嬰?

巨嬰其實是一個網絡詞語,指身體是成年人,但心智卻很幼稚,表示極不成熟的一種概念。

值得一提的是,現在很多父母,都把孩子嬌生慣養,孩子做錯事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由於過於寵溺,把孩子給慣壞了,孩子長大後,不僅得寸進尺,還喜歡啃老,有的孩子,都把伸手問父母要錢,當成了天經地義,父母不給,就各種指責,說為什麼把我生下來?你生我就得對我負責!

還有一種巨嬰屬於自卑的,是在童年時期由於撫養不當造成的,比如,很早的時候就喪失父/母,在家裡存在感低,經常被父母否定等等,長大後,就開始四處同,求安全感,求愛……

巨嬰都有什麼特徵?

特徵一:思維極端且幼稚

巨嬰的思維,通常在辨別事物上有兩種看法,要麼就是好的,要麼就是壞,常以自我為中心,就像一個嬰兒一樣,你給我一個好的蘋果就是好的,你給我一個壞的蘋果,有蟲洞的,就是壞的,對別人善意的謊言,以及開玩笑的話無法理解,你給巨嬰撒一個壞的謊,雖然本質上是為了巨嬰好,但是他就一根筋,當成真的。如果有一天,某人做了一件讓巨嬰認為不好且對他不利的事,巨嬰就會覺得這個人很壞,心術不正,所以,巨嬰的這種思維很極端,另外,巨嬰的圈子要是好人多,巨嬰就認為世界是安全的,反之,圈子裡的人比較亂,壞人很多,巨嬰就對世界充滿惡意,認為世界是危險的。

特徵二:依賴感強且自戀

依賴感是人與人的一種特殊關係,當你習慣了一個人的幫忙,習慣了一個人的陪伴,讓你覺得自己越來越離不開對方的時候,就是一種依賴表現。值得一提的是,巨嬰依賴的對象,通常都是自己身邊最親近的人,也就是說,誰能讓巨嬰覺得是好人,能給巨嬰安全感,讓巨嬰信任,巨嬰就很容易對這個人產生依賴心理。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男人是「媽寶」的原因之一,因為他的媽媽就是他的依賴對象,凡事都幫他安排好了,而他作為個體的成年人,離開自己的媽媽,就無法獨立,做什麼都做不好。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巨嬰又很容易把自我與周圍的人隔離,進入幻想世界(全能自戀),而一旦自己的幻想狀態被打破,巨嬰就會變得很沮喪,接受不了事實。

巨嬰形成的背後,都有包辦一切的父母

在《變形記》的一期節目中,有一個16歲的少女,還沒成年,但是她的行為發展,卻往巨嬰的標準走,我不知道這是故意演的,還是真實的她,在節目上,她的生活狀態竟然是不能自理,吃飯需要喂,穿衣服也需要別人幫。

而她的父母卻覺得並沒有什麼不對的,思想核心是,女孩就應該被「富養」,要知道,將來她是要嫁人的,嫁到別人家,難道也需要別人效勞,幫她穿衣做飯?如果將來她有了小孩,她還是會像自己父母那樣,把孩子養成一個巨嬰。

總結:巨嬰的存在,揭露的是中國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確實存在問題,對於孩子獨立性的培養,學校和父母都沒有做到位,導致孩子獨立性的缺失及人格的缺陷,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

你好 ,陌生人,我是Canliu,我在這裡自足自給,把一些瑣碎的情緒寫成文字,這裡面有你發生過的,和未曾發生的,我們都是孑然一身,開始和結局都是如此孤獨,很高興遇見你。求關注!

相關焦點

  • 真正的「巨嬰寶寶」!32歲老外心理年齡3歲,每天喝奶穿紙尿褲
    在國內,我們經常用「巨嬰寶寶」這個詞來形容一些不夠獨立的成年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啃老族」,這些人雖然已經成年,但卻不出去找工作,不賺錢,不自力更生,一直都在父母的庇護下成長。沒有工作能力,沒有社交能力,甚至沒有生活常識。
  • 中國式巨嬰,到底有多可怕
    心理學家武志紅曾在《巨嬰國》中寫道:「有些中國人的心理年齡,沒有超過1歲,還停留在口欲期。」現實中,多少成年人年紀和身體已經成熟,但心智還停留在嬰兒階段。他們極度自私,絕對的以自我為中心。圖片 | SuperMan_LEE-攝嬰兒最典型的特徵,是容易哭鬧。中國式巨嬰也一樣,特別喜歡「鬧」。從「醫鬧」、「校鬧」到「房鬧」,沒有不能鬧的地方,也沒有鬧不了的事情。有人因購房糾紛一屁股坐壞價值上萬的沙盤; 有人因家人重病失救把靈堂設進醫院; 還有人直接把棺材抬到了學校裡。
  • 孩子總是「長不大」怎麼辦?要小心「彼得潘症候群」,父母別大意
    但一些人,他們越長大越拒絕進入成年人的世界,越是長大就越痛苦。哪怕他們已經脫離了幼稚的年齡,依然跟在父母的身邊,行使未成年人的權利、理所當然地不負責任。這些人總抱有小孩子心性,像是永遠長不大,最後成長為一個個「巨嬰」。什麼是「彼得潘症候群」?
  • 「就是小朋友開玩笑」,造謠女子出軌者父親發聲,每個「巨嬰」背後...
    這明顯超出了玩笑的範圍,而是在法律紅線上試探。雖然造謠者此前已被行政拘留9天,但從這父子倆的種種言行來看,至今依然沒有意識到錯誤所在,反而認為各方「小題大做」。道德觀念和法律意識之淡漠,令人瞠目。常看社會新聞會發現,這樣的情況並不罕見。
  • Infantilize/製造巨嬰
    甚至有報導稱,美國德克薩斯州一30歲男子因為覺得新冠肺炎是「騙人的」(hoax),特意去參加「新冠派對」,最終染病身亡。這場疫情讓我們見識了成年人能有多任性(wayward)。國內有隔離期間非要外出跑步,或非礦泉水不喝的;國外有堅稱新冠肺炎就是大號流感,或寧死不戴口罩的——即使身為一國總統。這樣的成年人,通常會被貼上「巨嬰」的標籤。
  • 鬼故事:當人類生出大頭巨嬰後……
    ,更為古怪的是,上面長滿了無數隻眼睛,可是那張臉卻是平板,沒有五官,除了那張裂到後頸的血盆大口,裡面還長滿了無數的齒牙,而且個個呈黑色,且大頭巨嬰一開口,滿口腥臭瀰漫了整個手術室,嚇得張宇後退幾步,貼在牆上,聲音幾乎變形道:「啊……啊……這是什麼鬼東西……快拿走啊……」  在場的醫生、護士,其中好幾個已經嚇暈了,而剩下的縮在牆角邊,差不多都嚇得神志不清了。
  • 美國33歲「成年巨嬰」整天吃奶嘴穿紙尿褲,吃飯靠餵睡覺靠哄
    提到「巨嬰」,總覺得距離我們很遙遠,比如被稱為「中國第一懶人」的楊鎖,已經成年竟活活餓死在自己家中,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巨嬰」並不是中國獨有的產物,在全球各個國家都有。比如在美國,也有這樣一個楊鎖式的人物,他的父母尚且在世,不過前景同樣堪憂。
  • 中年人的心理特徵
    中年人的心理特徵 中年期(40歲--59歲)心理特點: 1、能獨立地進行觀察和思維,****和安排好自己的生活; 2、情緒趨於穩定,有能力延緩對刺激的反應,能根據自己所處的客觀情境來調節自己的情緒惡化情感;
  • 真正內心強大、心理成熟的人,往往有四個特徵,有一個,也很厲害
    一個人,其內心的強大和心理上的成熟,並不在於年齡的不斷增長,有的人,即使一把年紀了,內心也依然不夠強大,心理上也不夠成熟,對於這樣的人,還有一個專門的稱呼,就叫「巨嬰」。那麼,如何才算是內心強大、心理成熟呢?
  • 成年人的世界,不要有任何僥倖心理!(深度好文)
    一個人,真正的成熟,往往是從避免這種負面心理開始的,你有嗎?這種心理就是僥倖心理!成年人的世界,不要有任何僥倖心理!僥倖心理是一種不正常的心理,也是一種成年人不應該有幼稚心理,它是指妄圖通過偶然的原因去取得成功或避免意外。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有僥倖心理,一些失敗的成年人也不例外。
  • 父母有這4種行為,會讓孩子永遠長不大,希望你不是!
    最失敗的教育,是讓子女成為了長不大的孩子!父母的愛有時候過於沉重,讓孩子舉步維艱,裹足不前。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父母疼愛孩子也是無可厚非的事情,但是,有時候,往往就是父母的這一份疼愛,導致孩子永遠只是「孩子」,長不大,更不知道怎麼長大。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長不大呢?其實很大一部分是受父母的教育觀念所影響。
  • 兒子暴打75歲父親致骨折:巨嬰,正在毀掉三代人
    但這群健康成年人的巨嬰行為,同樣令人寒心!別人幫助你,是對你的情分,惡意利用他人善良,來滿足自己的欲望。那麼不幫助你,也是本分!0 2什麼是「巨嬰」?就是有了成年人的年紀和身體,但心智還停留在嬰兒階段,呈現「幼態持續」狀。
  • 女生肌膚有這4個特徵,說明要長痘了!特別第2點,完全想不到
    女生肌膚有這4個特徵,說明要長痘了!特別第2點,完全想不到痘痘可是傲嬌的肌膚問題,它伴隨著青春期而成長,作為學生黨可以說痘痘更是頻繁滋生。那麼面對如此困擾大家的痘痘君,難道就沒有方法解決了嗎?答案當然不是,你需要注意好這些肌膚特徵,就能及時控痘。
  • 孩子在成長過程,心理變化不可忽視,可以分為這幾個心理階段
    小孩子從出生到成年的過程中,其心理發展也經歷了多個有著明顯界限的階段。心理成長階段同時對應著身體的成長階段,心理的成長以身體成長為基礎,每個階段都能表現出不相同的心理活動。一個心理成長階段完成後,另一個心理成長階段也順勢而來,每一個階段都是下一個階段的基礎。
  • 嫁給大我6歲的老公後才知道,有一種男人,永遠都「長不大」!
    女人平均壽命比男人長,再加上,很多男人都面臨著工作以及生存方面的壓力,到了老年身體不會太健康,那個時候張梅免不了要多受苦。可張梅對此卻有不一樣的看法,她時常聽別人說,男人年紀大會疼人,她想找一個把自己捧在手心的男人,她想著他們相差了6歲,她在上小學的時候,老公就已經上初中了,想必結婚之後自己一定會被老公疼愛著的。
  • 親情失去了界限,33歲巨嬰從沒離開過媽媽半步,你怎麼看?
    對於深愛自己孩子的父母們來說,能夠儘自己所能地愛孩子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但是也就像有句話所表述的一樣,做什麼事情都需要把握好度,過了真就是過猶不及了。最近就有朋友分享了一件事情,希望周圍的朋友,特別是有孩子的家長朋友特別注意了,千萬不要再犯類似的家庭教育的錯誤,不僅僅是耽誤了孩子的健康成長,也使得很想親近的親子關係變得糟糕。
  • 「古今滔滔」成人如何避免情緒失控,瞬間變成巨嬰?
    所謂巨嬰型人格, 就是成人一直認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不能接受與自己預期不符的事物。  每個成人都可能瞬間變成哭鬧的巨嬰  對生活中頻繁出現的巨嬰,自媒體常將其標籤化,或者冠以「中國式巨嬰」,或稱其為「溺愛式巨嬰」。
  • 大事冷靜,小事崩潰,成年人的哭點奇怪嗎?
    你有沒有因為一件莫名其妙的小事,突然就想大哭一場。成年人的身上,似乎總是矛盾共存。有時候,他們看起來無堅不摧,再大的風雨也不能打倒他們;有時候,他們脆弱無比,一點點小事都可以讓他們崩潰大哭。都說成年人哭點奇怪,但其實,那不過是在藉機崩潰罷了。
  • 淺談《巨嬰》:溺愛不是愛,而是對孩子的無限傷害
    隨著時間的發展,很多教育存在的問題也逐漸被我們發現,比如一直讓人反感的「巨嬰」,巨嬰是對成年人缺乏素質的一種說法。這讓我想起一部名叫《巨嬰》的動畫短片,它的出現一度引起很大的反響。2. 事情本質發生改變從男孩第一次略有害怕的提出要求,到後來滿足不了要求而批評、謾罵母親。整個過程是母親每一次的滿足讓男孩的想法發生了變化,認為這是母親的職責所在。滿足的數量逐漸增加,寵愛這件事情也開始偏離正常軌道,變質成為了溺愛。
  • 短視頻:「三季人」與「巨嬰」的前世今生及兩者的關係
    並且有網友模仿論語體,將故事寫成《子貢問時》。百度百科對「三季人」及《子貢問時》,有詞條收錄。因而,致使人們誤認為,「三季人」故事源自《論語》或孔子。 二、「三季人」思想的文化淵源,及其發揚光大 中國的「三季人」思想,淵源流長,並非當代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