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失去了界限,33歲巨嬰從沒離開過媽媽半步,你怎麼看?

2021-01-10 格格育兒

如果問您一位母親能夠溺愛自己的孩子到什麼樣的地步呢?或許這也有著千條百條的不用樣子。對於深愛自己孩子的父母們來說,能夠儘自己所能地愛孩子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但是也就像有句話所表述的一樣,做什麼事情都需要把握好度,過了真就是過猶不及了。

最近就有朋友分享了一件事情,希望周圍的朋友,特別是有孩子的家長朋友特別注意了,千萬不要再犯類似的家庭教育的錯誤,不僅僅是耽誤了孩子的健康成長,也使得很想親近的親子關係變得糟糕。

01、當親情失去界限的時候,也是釀成巨嬰的時候

朋友講到這個故事是發生她周圍的事情,她所認識的一位媽媽有一位年紀33歲大的兒子。其實對於這麼大的成人來說,完全可以在社會上獨當一面了,能夠幫助自己處理很多事情,甚至家裡的父母還需要他的照顧才行。

可是,就是我們在認知裡會很成熟的成年人,並非像我們所想像的那樣。反而是處處需要做媽媽的給以照顧,如果得不到父母的照顧,這位33歲大的兒子還會很任性地發起脾氣,常常也是因為生活中的瑣事跟家裡人發生爭執。

當你細問之下才會明白,原來從小打到,這位33歲大的兒子從來並沒有離開媽媽半步,哪怕是考上了大學,也是選擇在所在城市裡上學,每周都會將學校裡的髒衣服拿回家去讓媽媽清洗。

而這麼大的巨嬰是如何一步步地走到現在的呢?其實,就是源於做媽媽的沒有清晰地界限感,在很多事情上都大包大攬,看不得自己的孩子有半點吃虧,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形成事事願意依賴媽媽的幫助、決定。

這當然是我們並不願意看到的結果,我們更希望孩子在長大成人之後是可以很自信、獨立、堅強的,能夠肩負起自己的責任,如果可以的話,還能夠用自己的能力去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02、對於家有男孩我們該如何教育才是好呢?

·對於男孩不需要窮養,反而更需要給予他足夠的心理營養

這就是談到了一個很民主的教育理念,並不是家長說了算的教育理念,反而更多地給予孩子做選擇的機會,讓孩子懂得什麼才是適合自己的。而父母大包大攬的行為,往往是讓孩子錯失了更多認識世界的機會,也就很可能會慢慢地變得不願意嘗試、退縮的性格。

當然,也需要讓孩子在心底裡有所了解,明白好孩子是不僅能夠受到他人的歡迎,更重要的是自己歡迎自己,這樣孩子才能夠成為獨立自主的人,不會是缺乏信心、凡事需要依賴於父母的人,也是真正的高情商的「好孩子」。

其實,在養育男孩的時會有其與女孩略有不同的地方,但是對於孩子的基本準則、規矩這些東西是一樣的,不會因為男孩和女孩而有所區別。從大腦到生理,男孩女孩都是有區別的,但是據相關數據顯示,這樣的差異是不大的。因此,作為父母的我們就要在具體的家庭教育裡掌握好度。

今日話題: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您最大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歡迎留言討論。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媽媽換衣服不迴避兒子,當親情沒有界限,對孩子就只剩傷害了
    雖說媽媽是孩子最親近的人,從寶寶剛出生開始就一直在媽媽身邊,給寶寶換紙尿布、餵奶、哄睡……可以說將所有的一切都奉獻給孩子,每個媽媽對孩子都是費盡心血。在媽媽的眼中,孩子不管多大都是自己的孩子,甚至有些父母當著孩子的面前換衣服,完全不顧及「女大避父,兒大避母」的說法,要知道男女始終有別,當親情沒有界限,對孩子就只剩傷害了,父母在孩子到一定年紀之後,一定要懂得對孩子迴避。
  • 30多歲的寶媽吐槽:小兒子5歲,大兒子38歲!巨嬰的老婆自討苦吃
    文|福林媽咪一位30多歲的寶媽在一檔節目中說道:「我的小兒子5歲,大兒子38歲」這位寶媽吐槽自己這個「巨嬰」老公的種種表現,讓隔著屏幕替她發火,不光影響寶媽自己的生活,還影響孩子的成長,在孩子面前,他也是個「巨嬰爸爸」。
  • 美國33歲「成年巨嬰」整天吃奶嘴穿紙尿褲,吃飯靠餵睡覺靠哄
    提到「巨嬰」,總覺得距離我們很遙遠,比如被稱為「中國第一懶人」的楊鎖,已經成年竟活活餓死在自己家中,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巨嬰」並不是中國獨有的產物,在全球各個國家都有。比如在美國,也有這樣一個楊鎖式的人物,他的父母尚且在世,不過前景同樣堪憂。
  • 淺談《巨嬰》:溺愛不是愛,而是對孩子的無限傷害
    隨著時間的發展,很多教育存在的問題也逐漸被我們發現,比如一直讓人反感的「巨嬰」,巨嬰是對成年人缺乏素質的一種說法。這讓我想起一部名叫《巨嬰》的動畫短片,它的出現一度引起很大的反響。今日我們講述的「巨嬰」主要發生在一間小屋,故事情節圍繞三個人,主要概括為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愛,她對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她對所有要求的同意,爸爸對於他們之間的事情很無奈但是也沒有阻止,他只負責為家庭付錢。事情總是不盡人意,後來男孩的父親出了車禍,永遠離開了家人。
  • 兒子暴打75歲父親致骨折:巨嬰,正在毀掉三代人
    今年1月份,一批剛從軍校畢業的兵哥哥,登上開往分配地的列車,一些沒有買到坐票的乘客抱怨道:「沒想到啊,當兵的怎麼都不給別人讓個座?」還有人附和:「你以為當兵的,就會像電視劇中演的那樣給你讓座啊?好人沒那麼多!」5分鐘後,高鐵開始平穩運行。
  • 16歲還要媽媽餵飯,變形記中讓4輛賓利接送的「巨嬰」,現狀如何
    但她的代名詞卻是被寵壞了的公主,在她的家裡,16歲時還要媽媽親手餵飯,外出四輛賓利護駕,是一個實名的巨嬰。如今她過得怎麼樣了?這位被寵壞了的公主劉思琪,自理能力差令人吃驚。16歲的她對於吃飯這樣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她還需要別人喂,穿著打扮更是要別人幫忙。四肢健全的她活的真不像個正常的少年,她每天需要做的就是躺在床上沙發上玩手機看電視等著別人的投喂,更不要說願意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
  • 巨嬰「小朋友」是怎麼養成的?
    網上有段視頻,一個母親在警察宿舍門口挑釁,她說:「你班僕×成日打小朋友,我個仔出街乜都冇做過就畀你班黑警打!」後來這個母親被起底,網民貼出她和兒子合照,原來她那個「小朋友」,六呎高,看樣子超過20歲了。能夠有組織地犯罪,想盡辦法去殺警,這種人,怎可能是小朋友?
  • 以家人之名:凌霄失眠做噩夢,「巨嬰式」母親讓他難逃夢魘
    故事從1999年開始講起,3個孩子的媽媽都因為各種原因離開了他們,尖尖的媽媽因為一場意外去世,子秋則是被父母雙雙拋棄後,被好心的李海潮收養。3歲的妹妹生活在一起,雖然生育女兒違反了計劃生育政策,讓陳婷丟了工作,凌和平也失去了晉升的機會,但他們從沒有後悔過,一家人日子過得雖不富裕但卻很開心。
  • 勇於拒絕:你過得不好,多半是因為界限感太差
    這樣的人,面臨的都是同一個問題:心理界限不清。很多時候,他們心裡也希望能做到「態度溫和、立場堅定」,守住自己的原則,淡定地拒絕別人不合理的要求,但是往往他們的焦點不會放在事情的前因後果、如何避免錯誤再發生,而是「這樣對方會不會生氣」「別人會怎麼看我」「他會不會覺得我很煩」。
  • 感情的界限:裡昂和瑪蒂爾達之間究竟是愛情還是親情
    有一些人認為他們之間存在的是親情,而又有另外一部分觀眾篤定是愛情,而在動畫中瑪蒂爾達已經給了大家一個自己的答案。她說「我想我愛上你了,裡昂」她說「自從我遇見你之後,我的胃痛就好了」。親情與愛情之間擁有著一個界限,跨過了就會變成另外一種形態,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在面臨這兩個感情的轉換,都在情感的界限間徘徊。很多人說,愛情終將會趨於平淡,沒有永恆的愛情,只有永恆的親情,所以不管在年輕的時候愛得有多麼轟轟烈烈,最後還是會變成如流水般的親情。
  • 當小孩子憤怒時,出現打罵媽媽的現象,媽媽應該怎樣做表示界限?
    什麼是界限在親子關係中,界限指的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分界線,能區分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父母做到既不懲罰也不驕慣。比如說,在家裡吃飯的時候,任何人都不可以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飯。如果孩子吵鬧著要看,父母就要引導孩子做到,自己也做到不看手機等屏幕,並且堅定地執行。假如孩子做錯事了,父母表達自己的想法,但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
  • 巨嬰心理:長不大的成年人,有2點特徵,很明顯
    特徵一:思維極端且幼稚巨嬰的思維,通常在辨別事物上有兩種看法,要麼就是好的,要麼就是壞,常以自我為中心,就像一個嬰兒一樣,你給我一個好的蘋果就是好的,你給我一個壞的蘋果,有蟲洞的,就是壞的,對別人善意的謊言,以及開玩笑的話無法理解,你給巨嬰撒一個壞的謊,雖然本質上是為了巨嬰好,但是他就一根筋,當成真的。
  • 《變形記》16歲還要媽媽餵飯,出門4輛賓利保護的巨嬰,現狀如何
    還記得當初節目中那個16歲還要媽媽餵飯,出門4輛賓利保護的「巨嬰」嗎?現在怎麼樣了。這個「巨嬰」的名字叫做劉思琪。劉思琪從小就出生在城市一個富裕的家庭裡。作為女孩子的她,因為從小就受到了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所以劉思琪的自主生存能力特別差。不僅在16歲的時候,還要自己的媽媽或者保姆餵飯才肯吃。這樣的情形也確實是讓人意料不到啊!
  • 巨嬰!梅西決意離隊同巴薩撕破臉皮,巴薩高層咎由自取
    曾經,你想過沒有,獎盃,鮮花,漫天彩帶,在萬千喜歡梅西的球迷面前,在巨大的掌聲包圍中,以勝利者的姿態,像英雄一樣離開......然而,現實是什麼?雙方可能對簿公堂,不歡而散。巴薩並沒有為梅西的離開做好準備,當梅西以一封傳真告知俱樂部自己將要離開,巴薩慌了。
  • 33歲生日的獨白
    今天是我33歲的生日,33年前的今天我來到這個世界,我想當時的我應該是充滿了驚喜,也充滿了感恩。回想以前的自己總是很樂觀,也曾幼稚的想過,任何事情只要自己努力了就會有結果。卻從來沒想過,有些事情你越努力越遙遠,越努力越失望。
  • 33歲的C羅離開皇馬,33歲的梅西離開巴薩,球員得不到尊重
    我們無法想到過有這麼一天,已經為巴塞隆納效力20年的梅西居然有一天也要離開了,在兩年之前,當33歲的 C羅離開皇馬之時,我們也曾發出這樣的詢問,為什麼豪門俱樂部對待自己的功勳球員如此的殘忍兩名最好的球員在33歲的年紀都要離開曾經創造無數輝煌的俱樂部,為什麼最好的球員得不到善終?
  • 《變形計》中那個要媽媽餵飯,出行4輛賓利的16歲巨嬰,現成這樣
    我們生活的地方其實很大,大到我們一生都不能了解它,更不要說這些地方發生的各種事情了,在我們多姿多彩的人生中很多事情有時候我都沒有去注意,這時候可能就會錯過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為了讓大家更多地了解這些事情,我會一一把這些資料整理出來,讓大家看看這個世界每天都在發生些什麼事情,這些事情也許你也曾經聽說過但是沒有了解清楚
  • 「媽媽,不要離開我!」
    你走了之後,我總是在做夢,夢見你回家了,叫我的名字,我一笑,就醒了。醒來之後發現你不在,就閉著眼睛,想重新睡回去,但怎麼也睡不著,我就哭了!節日一過,媽媽又要離開。直到我看不見為止,媽媽,一路順風。」母親走的時候,他6歲,一路哭著拉著媽媽的衣角,「娘你不要走,娘你不要走……」一直追到了村口。母親也流著淚,但是還是走了。
  • 從張繼科的母親和孫楊的媽媽說開去:雄鷹和巨嬰是如何煉成的
    筆者與大多數人一樣,沒有見過孫楊的媽媽,更沒有與她共事過,相處過。但從對她屢見於媒體上的一些報導可以看出,她簡直與她的兒子孫楊形影不離,有時候簡直就是孫楊的代言人;而孫楊呢,也十分依賴這位看起來比較強勢的媽媽,似乎對她言聽計從。從一些報導裡我們可以看出,孫楊的媽媽與大多數媽媽一樣,望子成龍,對孫楊寄予厚望,也對孫楊付出了無數的心血和精力,說嘔心瀝血一點也不為過。
  • 從以愛之名看情緒界限
    這段時間因為新冠疫情,工作安排比較鬆散,所以有了大把時間宅在家中與三歲小神獸鬥智鬥勇。比如小神獸不好好吃飯,數次好言相哄後耐心盡失,於是假裝嚴厲口中要挾:「再不吃飯,媽媽上班去了!」此方在實施寥寥幾次後失效,小神獸笑著對我揮揮手——bye b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