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於拒絕:你過得不好,多半是因為界限感太差

2020-12-22 斑馬讀書

有一種「老好人」,他們因為太害怕別人失望,所以不好意思拒絕別人,總也說不出口那個「不」字;

很多大家庭裡,都有一個「大哥」或者「大姐」,幾十年如一日地為弟弟妹妹提供資源、錢、幫助,哪怕影響到自己小家也無法停止;

在職場,也總有一個「多面手」,緊急時候大家都會找他,因為他「有求必應「,所以只能不斷幫別人擦屁股;

小團隊裡,總有一個角色,一旦遇到分歧,就會立馬讓步:算了,配合大家比較好吧,我很怕爭吵的場合。

還有一種「聖母型」戀人,特別是女孩,怎麼都離不開那個「渣男」,寧願賺錢養著男人,也無法分手,因為心裡始終覺得:「沒有我,他可怎麼辦啊」

你也是一個覺得表達自己的想法很困難、害怕衝突的人嗎?

每次只要意識到對方快生氣了,就配合對方的做法,壓抑自己的感受?

這樣的人,面臨的都是同一個問題:心理界限不清。

很多時候,他們心裡也希望能做到「態度溫和、立場堅定」,守住自己的原則,淡定地拒絕別人不合理的要求,但是往往他們的焦點不會放在事情的前因後果、如何避免錯誤再發生,而是「這樣對方會不會生氣」「別人會怎麼看我」「他會不會覺得我很煩」。他們很需要在別人心目中保持友善、客氣的形象,並習慣用「感覺」推論對方,而不是回歸事情的本質,加以討論並核對。

01.

心理界限不清,最容易遭遇「情感勒索」

如果你也有下面這些信念,那麼你或多或少,也是一個心理界限不清楚的人:

l 我不應該讓別人不開心

l 設立界限的人,就是難搞的人

l 設立界限是自私的行為

l 只要我再努力一點,我就能改變他

l 自己的需求並不重要

l 我應該做一個好妻子、好戀人、好員工、好女兒……

l 設立界限會讓人覺得我在生氣

l 設立界限,別人以後也不會幫我

心理界限不清楚的人,是最容易陷入情感勒索——他人利用他們的恐懼感、責任感和罪惡感,控制受害者。

「敢跟我離婚,就再也見不到你的兒子了。」「15分鐘之內不出現在我的面前,我就不吃午飯了。」「你幫幫你弟弟,除了你這個姐姐就沒人幫他了,媽求你了。」「你再給我兩年時間,等我事業穩定了,我們就結婚,我會給你全世界最安穩的幸福。」面對這些問題,心理界限不清楚的人,會輕易做出讓步:不然還能怎麼樣呢?總不能眼睜睜看著壞結果出現……

界限不清的人會退縮、消極、怯懦。但換個角度看,界限不清的人有著自身的優點——較為體貼、合群、善良,願意為人著想,也更有責任感。

但是,當你的善良有原則、感性有底線的時候,別人才會真正尊重你。

《心理界限:做不輕易讓步的自己》這本書中指出:

所謂的「心理界限」,顧名思義就是每個人在心理上能夠接受的極限。超過某個特定的範圍,就會有一種被勉強、被逼迫的感覺。

《心理界限》的作者楊嘉玲是一名心理諮詢師,在書中,通過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有關「心理界限」故事,作者帶領我們審視人際關係中存在已久的問題,並以精準、層次分明的角度,剖析心理界限的各種情境,帶領我們戒掉不必要的人際傷害——以正確的方式建立自己的心理界限,並不會讓你被他人指責自私,更不會讓你失去重要的人。

這本通俗易懂的心理自助書,幫我們劃出「心理界限」,找回我們應得的快樂生活。

擁有健康的心理界限和固執己見、毫不退讓是兩碼事。有健康心理界限的人,不僅明白自己要的是什麼,同時有能力清楚地表達。因為他知道沒有人有義務猜中自己的心思、自動滿足自己所有的想像,所以把自己的想法交代清楚是拉近關係的第一步,目的是減少不確定感帶來的猜忌。但是他也曉得說出來不等於別人就一定買帳,需要通過良好的溝通,才能找出彼此都能接受的方案或共識。

02.

5個步驟,劃出「心理界限」

建立心理界限最重要的,是區分:什麼是你該負責的?什麼不是你的責任?

方法1 接納自己的需要和感受

當你發現自己好像又開始忙得像個陀螺,不停地打轉,這時不妨問問以下幾個問題,或許能幫自己把界限慢慢地找回來,活得自在優雅。

·這件事是怎麼發生的?和我有關嗎?誰是真正該負責的人?

·如果我介入了,對整件事會有什麼影響?(請你明確列出好的影響&壞的影響)

·我計劃怎麼解決?有沒有替代方案?非得由我處理嗎?

·我需要付出什麼代價?這代價我能夠欣然接受嗎?我能承受的底線是什麼?

·在這個過程中如果發生困難,情況不如預期,我能夠從哪裡得到協助?

·完成這件事我會有什麼感受?我會更開心,還是更疲憊?

當別人丟球給你時,別急著做反應,花一點時間釐清自己的想法,搞清楚整件事的來龍去脈。也許問題還沒問完,你就已經知道該怎麼響應了。

此外,要能夠把別人的情緒切分出去,首先你得先接納並尊重自己的感受,允許自己會有低潮、瓶頸、疲憊、焦慮,才不會過度勉強自己,非得做到面面俱到不可。進而才能清楚地表達出自己的期待,讓別人知道你的界限。

方法2 把決定權拿到自己手中

當你在表達自己的界限或期望時,不能只告訴對方「你不要他怎樣」,同時你也要說出你可以接受的條件與做法。

如果對方願意尊重你的遊戲規則,關係就能繼續互動下去;如果對方侵犯你的領域,不論是時間、空間還是情緒,你要能做出相對應的行為,離開或阻止對方繼續這樣對待你。

把自己的期望明白地講出來,讓對方知道自己的需要,這樣別人就會知道怎麼跟我們相處了。這個做法其實只對了一半,當你表達自己的期望時,你不能只期待對方調整,把改變的權利交給對方。相反地,你必須有意識地保有自己行動的選擇權,無論對方怎麼反應,你都會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決定。

方法3 賦予事情新的意義

容易受傷害的人也是很願意為別人默默付出的人,所以很容易被小事影響,當情況不如預期時,他們習慣用自責的語言來總結事情的成敗,比如:

·都是我不好,問題才會發生。

·是不是我太粗心,才會讓他受傷?

·如果我能提早準備,說不定就不會錯過了。

這些自我批評的話,讓他們愈來愈沒有信心,不敢提出自己的需要。當你陷入自責的無限循環時,不妨試著轉移焦點,幫助自己脫離負面情緒的流沙。

愛迪生有一句名言:「我沒有失敗,我只是找到一萬種行不通的方法。」這就是一個很好的範例,讓失敗不再是一種無助消極的狀態,而是更接近成功的過程。

懂得自我反省是一件好事,但是把所有的責任都攬在身上,很容易變成自我攻擊,無法看到過程中的力量與學習。重新定義目的,是找出新的可能性,讓事情有不同的進展,而非停滯不前,活在過去的創傷中。

方法4 調整你的內在語言,從覺察開始

此外,你可曾發現,即使沒有人跟我們說話,我們內心裡仍舊有許多小聲音,不停地轟炸我們的腦袋,比如「這樣做好不好」「會不會失敗」等,比起聽得到的話,這些沒有說出口的言語,對我們的影響反而更為強大。特別是心理界限相對不明確的人,由於生活的焦點經常是擺放在他人身上,以至於他們在做任何決定時,往往考慮的不是自己的感受,而是別人的看法和感受,如:

·「她」會不會覺得我很自私?

·這麼做,會不會造成「別人」的麻煩?

·「爸爸」很希望我出席,不參加說不過去。

·「同事」對我這麼好,沒有理由推辭。

·「主管」說,如果我願意幫忙,大家就能快些下班。

要改變這些習慣,「覺察」是很重要的第一步。

覺察的目的,就是讓我們有機會停下來,想一想,非得用這樣的語言繼續和自己對話不可嗎?能不能試著換一種詞,幫助自己重新思考?

·我「應該」回家陪媽媽吃飯。

·媽媽一個人很孤單,我「必須」帶她出門走走。

·媽媽沒有我,「一定」會很可憐!

當這些想法出現時,先好好地深呼吸,把「應該」、「必須」或「一定」這些語詞,試著換成「我選擇」

結果會變成:

·我「選擇」回家陪媽媽吃飯。

·媽媽一個人很孤單,我「選擇」帶她出門走走。

·媽媽沒有我,我「選擇」覺得她是可憐的。

方法5 打破無意義的想像,學會「核對」

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無法拒絕對方,緣於我們捨不得看見對方苦惱的表情,只好勉強自己接受請求,只為了讓對方眉頭舒展開來,重拾笑顏。然而,你有沒有想過,那些擔心與心疼很可能不全是真的,而是來自你個人的投射?

你不試著放手,你就不會知道對方擁有多少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可能我們的過度擔憂反而限制了對方的成長。也就是說,如果我們不懂得去澄清事實,一味地用自己的「以為」去推論對方的狀態,就會卡在同樣的情節裡,不斷地循環,難以改變。你得學著培養「核對」的能力,不要怕把鍋蓋掀開來,才有機會加入新的觀點;同時問題也可以提早被發現,不會一直積累,直到最後一次大爆發,造成難以挽回的悲劇。

界限,追求的不是讓每個人都舒服,隨時隨地都保持周全。相反地,必要時刻你要拿出勇氣,斬釘截鐵地拒絕,即使對方出言不遜,依舊捍衛到底是必要的手段。

03.

堅持界限,並不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拖著不去處理,往往是因為我們不想當壞人、害怕被討厭,但是這樣真的等於把事情做好了嗎?

人們總說「長痛不如短痛」,堅持界限的當下,確實會讓人感覺到一些無情冷漠。

只要你的界限合法合理,當周遭的人都知道這是你的原則之後,自然就不會再有人想測試你的底線、挑戰你的做法,如此你才能擁有真正的自由與尊重。最後,仍舊是那句老話:「別人的對待,是自己造成的。」界限的存在,是為了讓你懂得尊重自己的感受,進一步做出防範,你才能停止當受害者的循環,活出新的篇章與結局。

我們該不該去管別人的事呢?

這不是一個可以簡短回答的是非題,需要你花一點點時間去思考:

·你做這件事情的目的是什麼?

能夠滿足你的什麼需要?

·你能付出到什麼程度,不會覺得失衡、身心俱疲?

·假使對方的反應和你預期的不同,你想過怎麼處理嗎?

·你有勇氣提出來討論嗎?

·生命中真正該處理的事情,你在持續面對嗎?

·有沒有因為太專注幫助別人而忘了照顧自己?

「界限」本來就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不能用一個標準或做法就一刀切,最重要的是當事人的「意願」和「感受」。

如果他是樂意且主動為他人服務,即使他得犧牲時間、金錢和心力,只要他在過程中可以感受到滿滿的「使命感」或「成就感」,並不以為苦,那麼他就滿足了個人的需要。

把善良留給真正懂得珍惜你的人,別陷入「幫與不幫」的二分法當中。在付諸行動前,你要問問自己的是:

·我做這些事情快樂嗎?

·我的能力所能提供的協助最多有多少?

·我可以從哪裡獲得資源與支持,而不用一個人硬撐?

當你問過了自己,好好地確認自己的出發點,並對這三件事情都有了頭緒之後,你的界限自然也就清楚了,能夠形成一張保護網,讓你的美好被更多的人發現。

相關焦點

  • 你過得不好,多半因為「太用力」了
    三毛曾說,「給自己時間,不要焦急,一步一步來,一日一日過,請相信生命的韌性是驚人的,跟自己向上的心去合作,不要放棄對自己的愛護。」有的時候,我們需要的是一點點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接受自己的無能為力,接受命運的無法挽回,很多的事情總是事與願違是因為你的期待太多了,同樣,你過得不好,多半因為「太用力」了。
  • 心理學:沒有界限感的愛,只會被人厭惡
    在愛情中,有些人一旦愛上了某人,就會忍不住的,去向對方釋放自己的愛慕與好感,然而,他們對愛的表現方式,卻總是很沒有界限感,他只知道我愛你,我就要對你好,卻不知道,此時在對方的心中,你只不過是一個陌生人,如果你表現得太熱情,反而會令對方心生防備,對你的好感消失殆盡。
  • 悅讀:勇於突破自我界限!
    於是,許許多多的醫生、教練員和運動員斷言:要在4分鐘內跑完1英裡的路程,是絕不可能的,因為我們的肺活量不夠,風的阻力又太大。人的潛能是無限的,每個人要想取得一定的成就,就應該勇於突破自我界限,而不是首先給自己設限。很多人在遭遇了幾次挫折之後,就自我否定,喪失了奮發向上的激情,封殺了自己的信心和勇氣,於是挫敗的心理就由此產生了,也就很難再有大的成就。
  • 在這些時候和你保持距離的女孩子,多半是委婉拒絕你,別不懂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語言的魅力更是無窮,有時候對方的話語,或一個小動作中往往隱藏著玄機和奧秘,讓人難以琢磨透其真正心思,你要知道,在這些時候和你保持距離的女孩子,多半是委婉拒絕你,別不懂:每個人都有隱私空間如果喜歡上一個女孩子,那男孩首先要做的事情肯定是了解對方,只有更加全面地認識到了女孩的生活習慣
  • 人際關係差,不受歡迎,因為你不知道如何拒絕
    我真的從不做壞事,沒有壞心腸,從不傷害別人,從不說別人壞話,做事謹慎,怕麻煩;除了長得醜,我儘量調整性格,對別人耐心,微笑;我還是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專業能力不好,學習一般,找不到幾個有更差、連溝通能力的朋友。
  • 你的人際交往有界限感嗎?這些現象,是你人際關係痛苦的根源!
    在這個大環境裡,無論是誰都不可避免地與人打交道,一般情況下,不管你是否樂意,人際交往會佔據我們生活大部分內容。然而,你的人際交往有界限感嗎?正所謂「物極必反」,人際關係亦是如此。如果出現了以下現象,說明你正處於人際關係的痛苦之中!
  • 我知道你現在過得很好,但是你不知道我過的好不好
    我知道你現在過得很好,但是你不知道我過的好不好。1:要羨慕別人比你成熟,那是因為,一路走來,他們遇見的壞人比你多。2:如果你想好了要陪著我,就把身邊那些七七八八的人清理乾淨,一點醋都別讓我吃,因為我不僅懶得跟她們擠,我還懶得告訴你。3:新年到,開口笑,鈔票大把懷裡抱!貼福字,迎新春,吉祥如意都來到!簡訊飛,祝福追,財神跟在後面跑!祝你新年哈哈笑,一年更比一年好!
  • 鳳凰男缺乏界限感,妻子提離婚:年假7天接待兩波親戚,花了上萬
    周國平在《人與永恆》中說: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後界限,這界限是不清晰的,然而又是確定的,一切麻煩和衝突都起於無意中想突破這界限。所謂界限感,就是親近地保持距離,這才是恰當的交際方式。可我們身邊的人,往往都缺乏界限感,尤其是鳳凰男。
  • 用這些理由來拒絕你的表白的女孩子,多半是另有隱情,你懂嗎?
    可現實生活中,感情道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們可能會被愛人拒絕,可能要與愛人磨合,這些不平坦的路途,不一定是糟糕的經歷,這些看上去不開心的事情,很有可能讓兩個人更加珍惜彼此。用這些理由來拒絕你的表白的女孩子,多半是另有隱情,你懂嗎?
  • 隨意跟領導開玩笑被辭退,不會把握分寸,說話沒有界限感
    在工作中偶爾的開玩笑可以活躍氣氛,如果你說話沒有界限感,並且不懂得把握分寸,就會在無形中得罪領導和同事,最終給別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曾經有一個男同事開女領導的玩笑,女領導本身因為身體的原因做了一個小手術,所以上班以後氣色不好。
  • 太老實了多半吃大虧,教你這3招,再也不做受氣包
    有的時候,光靠保護自己的意識是沒有用處的,我們需要將保護自己的意識落實到實處,我們必須得明白,幫人是情分,不幫人是一種本分,我們沒有義務去必須為他們做點兒什麼;除此之外,我們還得去慢慢的提升自己的價值,給自己增添一些拒絕人的底氣,不再受制於人的時候,我們便能夠有勇氣去拒絕人;再次,我們還得像活躍的人一樣,學會展示自己。
  • 朋友圈「曬」這些的女人,多半過得並不好,別去羨慕
    而且都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虛榮心,不願意讓別人看出自己不好的那一面,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不如人意的地方,而總是想把自己好的那一面展現出來。特別是在微信的朋友圈裡,那些總是喜歡曬,喜歡秀,老是喜歡炫耀,老是喜歡顯擺的人,其實不一定是過得真好,更有可能是在掩飾自己的不堪。就像有人說過:「人越是缺什麼,就越會曬什麼。」
  • 微信聊天,不肯回覆你的這些問題的女孩子,多半是因為對你沒意思
    如果對方能夠同意當然是最好的,萬一被拒絕了也不至於特別的尷尬。那麼,如何判斷對方是不是對你有意思呢?就看她有沒有回覆你這些問題就明白了。是不是單身當你喜歡一個女孩子的時候,肯定會首先問她是不是單身,如果人家已經有了男朋友,就不要再去打擾人家。
  • 男人在這些時候拒絕你的示好,多半是這些原因導致的,別不明白
    因此,對男人示好,一定要一分為二地看待,不要他拒絕你的示好就是不愛你,這樣你會做出錯誤的決定的。男人在這些時候拒絕你的示好,多半是這些原因導致的,別不明白:你追求他的時候一個男人在你追求他的時候,拒絕你的示好。多半是因為他沒有一眼就相中你,所以不想立刻當下就結束你的示好。
  • 我如今過得這樣不好,都是你害的
    我如今過得這樣不好,都是你害的——典型的受害者思維模式我們生活中遭遇的很多問題,幾乎都是我們將自己困守在受害者情結中,而無法將自己從悲劇的主角中拉出來。執念,如果你從未放下過執念,那你就不曾真正擁有過幸福。
  • 女人剛跟你認識就說這3種話,多半人品不好,遠離吧!
    女人剛跟你認識就說這3種話,多半人品不好,遠離吧!女生一般都是有自己的底線的,而且也很注重跟別人怎樣相處,但是還是有少部分的女生活得特別隨意,男人在跟這種女人交往之後,慢慢的就會發現她們的人品真的不好。
  • 喜歡頻繁在朋友圈曬娃的寶媽,多半過得不幸福,原因很現實
    在朋友圈喪心病狂曬娃的寶媽,多半過得不幸福身邊一位寶媽,和老公關係不好,老公從來不管家裡的事,更別說照顧孩子。寶媽成為喪偶式育兒,每天自己在家帶孩子。自打有孩子後,每天孩子照片九宮格不停的刷屏,孩子拉粑粑,裸著洗澡,摳鼻屎的照片也往裡面發,頭像是孩子的照片,微信名是XX媽媽。所以會說,在朋友圈喪心病狂曬娃的寶媽,多半過得不幸福。
  • 夫妻過得好不好,從他們的相處模式就能看出來
    小熊導語: 俗語說,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好像今生今世能夠成為結髮夫妻的兩個人,都是源於上輩子兩個人之間修來的莫大的福分。因此,大多數人結婚之後儘管可能本身過著並不幸福也不如意的婚姻生活,但看在彼此之間夫妻情分上還是忍了下來。
  • 男人在這些時候對你「管得太寬」,多半是因為他看上你了
    「別人眉來又眼去,我只偷看你一眼。」如果你發現周圍出現了那麼一個男人,他每天時不時地念叨你,有時候像你爸媽一樣的管你這管你那,讓你感覺自己沒有了一點自由的空間。別因此而煩惱,其實是因為這個男人喜歡你。男人在這些時候對你「管得太寬」,多半是因為他看上你了:在你熬夜加班時大樓背後萬家燈火,而你卻隻身一人在偌大的辦公室裡面對著一臺明晃晃的電腦屏幕熬夜加班,突然會收到他的簡訊或者接到一通他打來的電話對你抱怨說,你怎麼又在加班還要不要命了趕緊回家我來接你等等。
  • 「你太善良了」:領導對我說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在領導看來,你這樣做就是害了身邊的同事,影響到公司的利益,所以才會對你說「你太善良了」這句話。不僅如此,你還會害了自己,持續的刻意取悅別人,會讓自己的時間被一些無用的事情大量佔用,而真正需要花時間的工作,卻沒有足夠的時間,導致你的工作內容遲遲做不好,也會因此拖垮整個組織的效率。